语文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最近,我在《中国的小皇帝》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有个学生到学校蒸饭吃,看到盒里有个圆圆的鸡蛋,最后把它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家,使得她母亲哭笑不得。青少年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得连起码的基本生存能力都丧失了。应试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放手质疑,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项极其艰苦、复杂而又繁琐的学习,单靠老师的传授和指导是很难将语文学好的。我认为:一位聪明的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质疑的方法。如:《期行》这篇古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我就让学生在自学完字词后自己设疑,结果学生提出了“陈太丘为什么不等友人来就走了?”“元方为什么入门而不顾?”等问题。我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通过课上交流,他们就明白了这两个问题,那文章的主旨也就显而易见了。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这种先仔细阅读,后质疑,共同解决的方法。这样,语文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二、注重积累,培养感悟能力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从众多词语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我在上《济南的冬天》这课时,曾让学生把文中感受最深的词找出来,结果大部分学生找到的词语有:“温晴、暖和、温暖、热气……”我再让他们对这些词语进行揣摩后,再问他们济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结果同学们很快就答出来了。
  三、引发辩论,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读了一篇文章,看了一部著作,须能提纲挈领地述其精要。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语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如:《空城计》篇幅简短,但由于是文言写成的,学生阅读起来不大懂。于是,我先让学生在字、词、句上质疑,再围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来组织教学,课前预习,我要求他们将原文各部分的关键词划出来,再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情节内容概括出来。课上交流,因为各自概括的结果不一,所以气氛十分活跃。例如:第一部分,学生就概括为:“司马引兵而来”“诸葛众官失色”“诸葛危急”“兵临城下”简洁,概括得好,好在突出了诸葛亮的处境危急,为下文空诚计的实施做了铺垫。此外,还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正因为课上对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课后,我们进行缩写课文的作文训练也就顺流而下了。实践证明,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领会了课文特色,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四、突出美育,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与研究》中谭绍斌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加快人才成长的速度。语文明白易懂,但并非没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启发、点拨学生探幽发微,或字词、或篇章、或主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而这种启发和点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于“平常中挖掘出不平常。”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生学习各种景物中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
  五、积累素材,激活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怕写作文,视写作文为畏途,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感到无东西写。那么,作为教师,就应为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首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素材积累。其次,让学生懂得积累素材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生活,一是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形成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帮助学生改变热衷于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和娱乐新闻的阅读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发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再次,要调动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上,我改变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命题,并提前公布作文题,尽量让堂上作文与学生一段时间内素材积累同步,把过去空泛的积累变成为协写作的能力,学以致用,学生积素材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潮起来,会自觉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广泛阅读。胸中有墨,泼洒成文就有了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另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如定期举办素材、积累评比活动和展览会,既可以在学生中形成竞争,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总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重点。让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新思路,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2] 吕世虎、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授之以渔,保证学生有主动学习语文的工具、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坚持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诱发 主动性 授之以渔 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创设生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放飞他们的思维,重视指导朗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努力实践新的教学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语文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堂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必须准确区分、区别对待,并且充分利用各种“显性”和“隐性”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成性资源 处理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经逐步确立,于是课堂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插曲”,该如何对待这种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呢?  一、对于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必须准确区分、区别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时,倘若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类比法,将新旧知识作类比分析,将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降低教学难度,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类比法 运用    类比法也叫类比推理法,是指根据两个问题有部分特征相类似,从而推出其它特征也可能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一般来说,为了解决数学问题B,我们可以从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且与问题B有
期刊
一般地说,小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打不开思路。原因何在?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还是书面语言贫乏呢?  从写作的全过程加以剖析,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过一个“双休哦那个转换”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然后是观念情感(情)转换为文字(辞)。小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感情,或者对客观事物根本无所认识,情不动,故辞
期刊
“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不仅要动脑,还必须动口、动手,是一种口、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当笔者捧起课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时候,课堂上的气氛总是充满了快乐。因此,学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关键词】细心观察 乐于作文 乐于表达  在教学中,总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如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的一点做法:  一、找准语感的切入点  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找准语感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期刊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从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语感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