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激发区域合作发展活力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收藏文物藏品186万余件,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秉持以文物的活化和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创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火”起来,使中华文化遗产从资源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近期在参加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时表示,故宫博物院致力于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会客厅。
  深化文博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十分重视开展国际交流,通过开展文物展览、学者互访、项目合作等形式,与世界各国的朋友建立了日益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其中,也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多领域的交流合作。”王跃工在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作主旨发言时说道。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与东盟国家开展学者访问活动,共同探讨文博事业合作前景。2018年,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先生访问泰国和马来西亚,就博物馆综合业务与当地文博机构进行交流,侧重于藏品管理、公众宣教活动以及数字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寻求未来合作的可能,并就曼谷湄南河博物馆希望展出“重华宫展”事宜进行了馆设勘察。2019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女士访问柬埔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与三国的文博机构和世界文化遗产机构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博物馆运营管理办法,同时展望未来在展览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同时,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宣传活动,受到东盟国家群众的热烈欢迎。2016年,故宫博物院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朝珠DIY”“八旗娃娃放肆萌”“巧刻乾隆印,玩转橡皮章”“击扫黑白、传拓万千”4项特色宣教活动共19场,吸引了当地学生和市民踊跃报名参与。2018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在新加坡和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通过展示特色故宫文创产品,使当地人民亲身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创建学习交流平台,共同提升文博业务能力,也是故宫博物院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方式。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培训中心和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培训中心,先后迎来越南、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共26名学员参加不同班次的学习。学员们通过特色理论和实践课程,共同学习交流,提升业务能力。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故宫博物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东盟国家共同重启后疫情时期文博发展交流与合作。王跃工表示,原计划于2020 年底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举办的“功迈汉唐·道隐紫禁——由两个皇帝看明朝”展览,故宫博物院将继续积极推进该展的各项组织工作,争取使该展览早日与新加坡观众见面。
  做文化传播者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探索符合故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博物馆不仅是保护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更是文化传播机构、文化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王跃工分享故宫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时表示,“博物馆的多重身份,可以搭建跨接多种产业平台,既丰富产业发展模式,又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推动博物馆各项公益职能的实现,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自身的影响力。”
  故宫博物院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专门制定了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八项原则,坚持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将馆藏文物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提炼、整合、推广,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积极创建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自主研发、社会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展丰富故宫文创产品体系。故宫博物院坚持深入挖掘藏品内涵,探索当代表达方式,力求使文化创意产品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充分结合,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价值。
  同时以展览为核心,探索多元一体化的文化传播模式。故宫博物院力求在展览主题设计上深入挖掘藏品中能够展示中国人思维与精神的内容,并配合出版、文创产品研發、学术会议、宣教活动、艺术演出、影视媒体、数字化展览、IP形象传播、品牌授权等工作,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观。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积极寻求跨界融合,依托数字技术,探索新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与社会各界共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时代。比如:与专业电视机构合作,推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600年》等优质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与艺术团体展开跨界合作,例如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了舞蹈诗剧,舞绘《千里江山图》,和上海民族乐团合作了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等,和上海昆剧团等合作挖掘传统剧目,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呈现给广大观众;与腾讯公司合作,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推出首部连载漫画《故宫回声》,开发 “数字故宫”小程序,集合了线上看展、VR游故宫、购票导览、在线直播等一站式功能,让广大观众在疫情期间也可以随时随地“云游故宫”;挖掘故宫博物院发展历史,新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在重庆落地,并于2021年6月11日顺利开馆,成为重庆新的网红打卡地。
  “故宫博物院文化产业的发展、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各界合作伙伴对我们的鼎力支持与通力合作。”王跃工回望故宫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时说道,并且期待着故宫博物院能够与东盟国家文化界、企业界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为进一步激发区域合作发展活力、为各国人民之间的亲密友好交流交往而贡献力量。
  01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
  02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600年》(图源:故宫博物院)
  03 /故宫博物院
  联系编辑:1243224149@qq.com
其他文献
“我先生现在已经是新加坡公民,我也拿到了新加坡绿卡,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了。但我们觉得跟家乡容县并没有割裂开,我们吃的东西、说的语言,大部分还是家乡的。”  到梁博和李莉夫妇家时,我们看到,他们的家门上还贴着一张“福”字。据介绍,梁博原是中国广西容县罗江镇大石村人,李莉则是容县县底镇古燕村人,两人同是广西大学的校友。“我们在1996年5月的一次老乡会上一见钟情,当时我即将毕业,他要到两年后才大学毕业
期刊
半年前,刚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的赵聪,转轴拨弦,琴音绕梁,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乐团创新曲目《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演出;半年后,赵聪来到广西,在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她以《多元格局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为题,再次歌颂山水。  “因为在我的世界里经常说一句话——弹指之间,穿越古今,不问东西,自在无边。在音乐里其实它是没有那么多界限的,它可以打破东西文化,打破时间。” 赵聪在接受本刊记者
期刊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西南宁市的夜景亮相中国中央电视台,夜色下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朱槿花”造型流光溢彩。进入盛夏,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两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正酷暑炎炎、骄阳似火。此时,第18届东博会举办在即,各项筹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本届东博会将于2021年9月10~13日举行,主题为“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 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站
期刊
盛夏时节正是水果排队上市的高峰期。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水果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而榴莲、山竹、火龙果等高品质的东南亚进口水果在其中可谓占据了“C位”。其背后既有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助力,也有双方贸易畅达、通关便利的添彩。  尽管当前持续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各国政府、企业为推动水果贸易发展所做的努力并未停歇。疫情之下,中国—东盟贸易“果”敢前行
期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充满着自信心和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理念的自觉践行。我们讲的文化自信,不光是要思考本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即衡量本身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价值理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会长祁述裕在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期间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时候,应该着眼于中国国
期刊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凭借地域相近与人文相亲的优势,频繁在文创、影视、演艺、出版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交流平台日渐完善。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下简称文化论坛)上,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刘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电影数字化制作和放映技术的普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影视合作开始从互相引进影片到合拍影片,从传统领域向更多领域开拓,未来推进双边影视交流的
期刊
三十载春秋冬夏,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走过的30载光辉岁月,亦是双方关系繁荣发展的盛年锦时。尽管缅甸加入东盟只有24年,但自融入这一大家庭以来,缅甸也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中受益匪浅。近期,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苗丹佩阁下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中缅关系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相辅相成,成果显著。  缅甸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受益良多  中国东盟博览: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期刊
1991年7月19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首次应邀出席第 24 届东盟外长会有关活动,标志着中国—东盟正式建立对话关系。  1995年4月3~4日,中国与东盟高级官员(副外长级)首次磋商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中国、东盟 6 国和东盟秘书处外交高级官员出席了会议。此次磋商会开辟了双方深入对话的新机制。同年越南加入东盟。  1996年7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中国正式由东盟的“磋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第一部山水音乐风光片《刘三姐》风靡东南亚,此后的50多年间,《刘三姐》被以彩调剧、歌舞剧、山水实景演出等多种形式创新演绎,近几年更是以“文化走亲”的独特方式深入东盟国家,成为拉近民心的纽带。  实际上,早在千百年前,先人们就开启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文明交流互鉴。在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珠宝、陶瓷和茶叶里,在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传奇中,在200多年前大批华人下南洋的创业
期刊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全面发展,成就非凡。随着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布局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双方在文创、演艺、动漫、影视、出版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交流平台日渐完善。其中,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领域发展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成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平台,为构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