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融?文化之根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商界,许多人只知道吴德江先生是著名的广告策划人和高级设计师,而在书画界也有许多人只知道他是多风格的书画家,确实很少有人知晓他从诗书画金石到商业设计的互融共进之路,因为他一贯风轻云淡,不善张扬。年过花甲,仍在耕耘。自幼梦想当书画家,竟然阴差阳错,被挑尖送入航空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但他对艺术的执着,五十多年的艺途还在往前走??
  吴德江出身苏州书香门第,受父辈熏陶,十三岁始治印习画临帖,擅花鸟山水,兼收王字和欧字风格,同时又酷爱西方艺术,十五岁创作写生的十三幅水彩画作品先后参展世界少年儿童绘画展,分别赴英、美、法、德、日本、香港等十一个国家与地区巡回展出。十六岁师从吴野洲老先生学花鸟画,不光学会吴老隽秀雅致之画风,也学得吴老处世不俗的品格。吴德江至今的一些画论都源自吴老的教诲。高式熊是他篆刻的启蒙老师。吴德江
  的山水画全靠他自悟而成,父亲只是偶尔指点。吴德江十岁能作诗,十八岁已经能作格律诗词,平仄诗韵尽能娴熟,年轻时常与父亲作诗唱和,颇有雅趣。祖父与吴昌硕也有交往,受父亲影响,深崇吴昌硕之苍劲画风,至今他与吴昌硕之孙吴长邺结交甚深。吴德江的画风时而兼有吴昌硕、吴野洲的笔韵,这也许是吴德江的互融之道,他自诩为吴门后人,刻有一章为誌。
  吴德江从事书画五十年,从事商业设计三十年,他总结了两个字“悟”与“融”。所谓悟,即知其然而所以然。第一靠自己,父亲从来不手把手教他;第二靠领会,学其神,再学其形,才能神形俱备,再融入自己的笔意。几十年的积淀,吴德江自称多风格书画家,除吴野洲、吴昌硕之外,也喜爱八大山人、任伯年、郑板桥、石涛、晖南田、文征明,乃至近代的齐白石、吴作人、陆俨少等风格,吴德江近期写了一首七律,
  则是他从事书画的一些感悟:
  自然造化是吾师,应物象形妙悟时。
  诗卷凭栏还一读,墨地印月再三思。
  画工有致神为贵,章法无常变足奇。
  最是浮风何取赏,境界淡泊共人知。
  悟之法
  吴德江先生始终认为,一个书画家应当熟读古典文学和诗词,底蕴厚实,意境在胸,才能去感悟古人字画的气韵、章法、笔墨以及品格,才能厚积薄发,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吴先生认为能写诗,画必有品,吴先生从小就养成一种赏画的习惯,先看画,再看题诗,再看印章,再看气韵。任伯年画虽上品,但据说不会写诗,也为后人一憾。吴昌硕,吴野洲诗写得很好,自然增色,现代的一些名家画师能写格律诗的已经非常少了。其实以诗悟画,以画悟诗,诗画相融,不亦乐乎。
  说到悟,各人之悟性也不尽相同,名画家的启蒙时代都是从临摹开始。旧时的书画家们,都有擬某某法,仿某某笔意,吴昌硕仿米芾的山水,也确实悟出自己的风格,他不追求形似,而在于神似。齐白石画论曰: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也。悟的大忌是心存浮躁,悟的道法是宁静方能致远,淡泊才以明志。吴德江先生在拍卖行的好友们几次要他的画,都被拒绝了。至少他认为不能以画为生计,更不能炒作,一切都随缘而行。其次,悟是很刻苦的,来不得半点捷径。从事诗书画金石,无一不是从读帖、读诗、读印、读画开始,读到心领神会,悟也就在其中
  了,所以,悟是一种癖。他祖父遗留的闲章曰:山水癖,一直用在画中,外出旅游眼观山水之奇景,心临山水之笔墨,不用写生,尽在胸中。他听父亲讲,旧时有人学郑板桥的字,竟然把他的字帖挂满蚊帐内,每天必看,久而久之,把郑板桥的字学得几乎可以乱真。会悟也许是一种天赋,最后变成一种潜意识的本能。看名家书画,不只是欣赏,还能从中悟出一点对自己有启示的东西,这就是吴德江五十年悟之有道的经验之谈。
  融之道
  所谓融,首先是融百家之道,融古今之韵。要融到炉火纯青,方能渐渐融入自己的东西。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吴德江先生一直认为,画了五十年,只可说是能画。写字也是一样,有一次他在赵冷月家里做客,赵老感慨地说,不要先说字写得好不好,而是你写了多少年。他认为,写字起码要写四十年,才算是能写字。这句话一直是吴先生的座右铭,所以吴先生自认能画,能写字,能写诗,能篆刻,仅此而已。他一直在摸索吴昌硕,吴野洲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之间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吴昌硕五六十岁时也是能画,直到七八十岁才是大家风范的鼎盛时期。融,需要时间,需要历练,需要心态,需要执着。他祖父有一枚闲章曰:乐此不疲。他自己二十多岁刻的闲章曰:学然后知不足,这正是他五十年艺术与设计生涯的写照。
  商之根
  讲到商业设计,吴德江先生非常感慨,他说,商业设计之道,其实核心的东西,还是一个悟,一个融。所谓商业设计之悟,它有二个根系,一个根系是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另一个根系是市场营销,现在更多的年轻设计师缺这两个根系,只会玩软件技巧,很肤浅,不耐看。吴先生认为,当今商业社会,没有文化,没有艺术感的产品,只能是产品,不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感受,除了功能享用之外,必须传达一种文化,感受一种艺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艺术,设计家的使命就是在于能悟出一个共融之道,把这两个根系融合起来,有看点也有卖点,这才是当今的商业社会所需要的。吴德江先生三十年的设计之路,说明悟要有法,融要有道,这才是商业设计之根。吴先生不是科班出身,却经常以教授身份给艺术设计院校授课,大学生十分爱听他讲的设计实战和自我训练技巧,因为这在其他课堂上是听不到的。那时,学生们很崇拜香港的靳棣强,吴先生常跟他们说,你们其实不知道,靳棣强年轻时就有非常深厚的书画功底和文化涵养,才成就他的大师之作。
  吴德江先生的设计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把中国传统写意花卉山水和水墨元素,以及书法印章的元素融入商业设计,哪怕是一个标志,一个包装,一个平面,都能从中领略到。没有扎实的传统艺术功底,很难做得出耐看的设计作品。吴先生设计的上百个品牌LOGO,十年后仍很耐看,如上海第一食品标志用一颗大树和祥云完美地表现第一食品的大树文化,十年后的文化积淀,又成为第一食品连锁发展理念的森林文化。吴先生感慨地道出他的经验之谈,LOGO是的设计,因为它承载了企业理念文化,艺术结构之美和独特的个性风格,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持续发展,LOGO必须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
  悟与融是艺术家和商业设计师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的作品是有特质的文化产物,它表现出来的文化思想和艺术风格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厚古薄今的说法太偏执,厚今薄古的说法也太主观,这个话题争执了几十年,吴先生认为还是中庸之道为好,融贯古今,把艺术设计之根扎深,方为当代艺术设计之道。
其他文献
《易经》中有一卦,名“涣”,即风行水上,自然成纹。风水之流转,形成自然妙盛的肌理,非人工所相及。在龙泉有一位艺术家叫陈爱明,把陶瓷修坯的工具行走在泥土之上,形成“自然”的纹理,这些纹理或如清泉石上,不濯不惊;或如鱼翔浅底,嬉若游龙;陈爱明赋予泥土以自然的生命,在泥上留下了痕迹,有形与无形的,带着生命,带着呼吸的痕迹。刀在陈爱明的手中不再是一把平常的工具,而是一把可以创造自然与生命的工具,刀与泥土形
期刊
近日读过日本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很好:“拥抱过去,你需要分析;拥抱未来,你得创意。”对于一个当代陶艺创作者来说,辉煌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留给我们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精髓并从中吸收养分。真正的创造,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相反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去谋求健康的发展,使传统的精髓得到更深的活用。“走得进,出得来”运用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突破旧有形态的承载表现方
期刊
雕塑家的创作灵感及冲动源于自然,人们习惯把人之外的一切事物看作是自然,虽然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却往往被人们忘却或忽略。说雕塑源于自然如同艺术源于自然是一回事,但有妄念的人往往对此理不屑一顾。其实,艺术源于自然原是一件非常明白的事,不妨从远古人类的各种活动说起。  汉语言文字是源于自然的艺术抽象。“鱼”、“鸟”、“马”、“象”、“人”、“母”;“日”、“月”、“山”、“水”、“木”、“车”,在古文
期刊
大金刚般若波罗密舍利紫砂壶的诞生,可谓在紫砂壶创制领域里是一大奇迹。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壶顶那颗直径约1.6公分、重13.25克的洁白浑圆的“舍利子”球,在用黄金镂空莲花瓣的镶托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如果用强光照射,这颗洁白的“舍利子”球就会发出如扇面状由里向外层层耀眼的丝状白光,升腾起七彩佛光,十分奥妙神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佛光普照现象,真是令人观后惊叹不已。  大金刚般若波罗密舍利紫砂壶的设计,
期刊
纤维艺术的图形学研究  从阴形在哪里到阴形的意义两个方面解释说明纤维艺术中的阴形,通过对纤维艺术装饰内容的分析解释阴形存在的四个方面,理解阴形来思考纤维艺术的艺术现象。用阴形的概念丰富纤维艺术的新内涵,提出纤维艺术的独特性质,有助于探索纤维艺术的发展动态。  阴形,不仅包含纤维艺术中装饰内容构成的负形,如二维的平面中,同时也包括环境空间中的负形和装饰的韵律等。阴形是从纤维艺术的图形学研究中所抽象出
期刊
以村上隆的作品为例,探讨时尚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以及当代艺术对于时尚的体现,总结出当代艺术与时尚的边际模糊趋势。  1、时尚与当代艺术的碰撞  在过去,就在工业革命之前,艺术给人感觉总是精英的、高雅的、高于生活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作为引领各个消费行业的一个重要名词,逐步渗透了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地与艺术产生碰撞。  1.1时尚的概念:何为时尚?  时尚通常被指代为仅仅是被一些人使用的设计
期刊
玻璃是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它给了我们太多的幻象与错觉,晶莹剔透也好,温润如玉也罢,只不过是玻璃材料众多属性中的寥寥几种,正是千变万化的材料设计赋予了玻璃无与伦比的魅力,使人们探寻至今。文章中,我将带领读者对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幕拉诺玻璃博物馆以及上海玻璃博物馆中馆藏的经典玻璃艺术品进行一次生动的实物研究。  玻璃是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它默默地
期刊
由澳门民政总署、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协办的“艺海掇英——上海工艺美术珍品展”近日在澳门展出。  百年来的上海工艺美术,广泛吸纳各地特长,以开放的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海派”工艺美术。沪、澳两地的广大同胞,同根、同族,共享中华文化。通过展览,让澳门民众近距离感受和观赏上海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精湛技艺,进一步推动两地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地人民的友好往来
期刊
施华洛世奇品牌拥有百余年光辉发展历程,上海展览中心提  供绝佳平台,呈现充满炫目光辉与迷人美感的世界。踏上一段梦  幻之旅,了解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受首饰、时尚、创新和完美仿  水晶工艺的无穷魅力。艺术展始于一条流光溢彩的晶光隧道,在  璀璨仿水晶元素营造出的奇幻氛围中,分别由晶光隧道、闪烁迷  宫、名人殿堂、灵感空间、时尚之殿、摩登秀场、璀璨典藏、华  丽体验、Nirvana展厅等九大部分组成,每
期刊
云集中国、日本、韩国艺术家的高端艺术展览——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日前在位于 景色如画的天山公园内的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新馆举行。  据了解,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中韩建交二十周年,在中、日、韩三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三国专业机构认真遴选了本国最具代表的艺术名家69人参加本次展览。  据介绍,本次参展艺术家共涉及三国十余个省(市、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