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跳进商业这个坑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文麟(Waling Boers)
  非营利空间U空间的创始人之一
  现任博而励画廊负责人
  采访时间:9月17日上午
  采访地点:博而励画廊
  当年与皮力的合作有什么样的契机?
  我和皮力认识是在深圳,当时皮力和侯瀚如合作了“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这个项目,从那开始我和皮力之间有过一些交谈,后来就产生了当时的U空间和后来的画廊。
  当年为什么会想到要成立一个非营利空间?
  我和皮力都是策展人出身,策展人的角度与画廊人不同,画廊人的关注点是在销售上,策展人对空间、展览的思维角度都不太一样。当时国内并没有许多非营利机构,所以我们刚开始也不知道非营利机构会在国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以前在欧洲做过非营利的空间,所以我对西方非营利空间的模式和结果都很清楚,但是在国内的话,在一切都还未知的情况下,就想着先试一试。我们当时也觉得做非营利空间也会有很多挑战,但是这也是一种把艺术展示给大家的方式,我们当时做了像张培力的影像装置作品的展示,希望能给观众看到跟多不一样的艺术形态。
  2005年798艺术区已经是非常商业化的地方了,当时798的画廊展出的作品也多是非常传统的艺术形式,我们算是进驻草场地的第一个空间,就在同一个月陆续有其他空间进来,不过还是没有今天这么活跃。我们当时做展览的艺术家都非常年轻,作品略带实验性,当时来看展览的观众群也是偏年轻一些的。
  在一切都未知的情况下做这样一个非营利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的定位是?
  我和皮力当时都是希望做一些还没有被做过的东西,这样的话很容易就定位到年轻人,年轻人可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未能实现,我们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并展示作品。我们当时也非常关注年轻人会遇到哪些问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除了绘画多是采用装置、影像这种实验性的媒介。我们也是以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些年轻人会遇到的一些社会上的问题,我和皮力之前也是在做类似的工作,所以我们也是不谋而合的想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现在也是非常支持那些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总是想要挖掘出更新的、没见过的东西。从资金上来看,我们当时也考虑过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资金,是找公司这种更商业化的资金,还是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其实不想与商业靠得太近,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视角。这也是我们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草场地的原因,脱离当时比较商业的798,找一个相对比较边缘化的地方和方式来做非营利空间。
  当时对艺术家提供的帮助主要在哪些方面?
  最直接的两个方式就是做展览和帮他们做作品。很多年轻的艺术家都在做影像和装置,他们需要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我们会提供这种支持给他们,以便于实现他们想象中的作品。我们当时还会定期举办艺术家对谈活动,这样可以让观众更了解艺术家的想法和作品。另外,我们还会出版一些小型的出版物,观众可以带回家,这也是一种宣传,也是一种让大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方式。
  当时国内的艺术氛围是否适合做非营利空间?有没有考虑过会遇到哪些困难?
  非营利空间在中国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到底什么样的空间才算是非营利空间,非营利并不是不需要金钱来运作,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也不像西方那样有一个系统,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当时很了解西方的非营利空间该怎么做,但是在中国要定义非营利空间是个什么其实是很困难的,所以就不再多说关于非营利空间该怎么理解的问题,当然我也知道做非营利空间在国内会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要怎么筹款,最初空间最主要的资金是来源于政府的支持,也有一些公司性质的组织在支持,最初我们也有考虑过要不要做一个非营利的基金会,不过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确实当时遇到了很多障碍。
  成立一个空间也是在寻找非营利的模式,我们也经常会讨论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运营这个非营利空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运用,但是我们能确定的一点是不要像很多其他的国内号称非营利的空间那样,底价买进一些作品,然后做展览高价卖掉,这是我们反对的一种模式。
  成立之初的资金来源是?
  最开始都是自己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荷兰的政府,我是荷兰人,政府拨款支持我做这样一个项目,最初的资金不是很多。
  运营这样一个空间一年的开销大概有多少?
  具体数字我现在记不得了,但是数目不小。
  有没有想些办法来,吸引资金来支持空间的运营?
  我们是非营利空间所以就没有营利,这是一个很中式的思维方法,怎么来定义非营利,每次说到非营利的时候就会问那你们从哪里挣些钱。
  我的意思不是说赚到钱,因为支持整个空间的运营开销很大,除了赞助以外有没有一些其他的途径,或者办法找到一些资金。
  这就是在国内很常有的问题,资金到底从哪里来,一些机构能够给予的支持毕竟是有限的,当然公司也会有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公司毕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模式去做,还有就是国外的政府拨一些钱,但是这个不多也不长久,但是我们不能够卖作品,一旦开始卖作品,不管这个资金用在什么地方,那你就不是非营利,虽然国内有很多非营利机构在这么做,国内许多非营利空间比一般的画廊做的还要商业,但是我不想跳进这个坑里。
其他文献
时间:2013年6月22日下午4:00  地点:炎黄艺术馆  6月22日,“南北宗——回望董其昌”在炎黄美术馆开展,展览研讨会同期举行,学术主持陈传席、批评家王林、郑工、尚辉、夏可君、黄小峰、葛玉君等出席了研讨会,并畅所欲言。  董其昌用禅学来形容南北宗,禅学是唐代出现的,后来分为南北宗。禅学兴起于18世纪,到了明代,由于高压政策,知识分子遭到镇压,朱元璋之后,朱棣对知识分子的打压更加厉害,在他统
期刊
火车从铁轨上哐当而过, 车身像一条长长的蛇,和缓地消失在旷荡的土地上。说它和缓,倒不是速度不够快——很多如同一条凌厉的白线,骤然就远去了。这种和缓,来自于它既行的轨道,还有在远方静默等候的站台。  快速,庞大,稳定,一个接一个地到达目的地,又忠实地贴近着现实大地;在这一条规划好行程和时间的路上,有脱轨的危险,却还算安全;车厢里似乎一直都拥挤,嘈杂,美丑善恶并行,公共与私密难分——这不只是火车,也是
期刊
美国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也是波普艺术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家。身份多重,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同时也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的大明星。  沃霍尔曾说,百货公司是新时代的博物馆,他意识到购物会让下一代人痴迷,他希望成为时代的明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的作品走出了画廊再次进入日常生活,他让高雅艺术转变为一种品牌,并将他有关现代消费的文化的艺术融入其中。他打开了艺术百无禁忌的大门,无论他一生是如何
期刊
“定制”一词源起萨佛街,凭借英伦复古风的大肆流行,高级定制再度掀起时尚热潮。对高级定制来说,独有的设计、立体裁剪、手工艺和对于细节及质量的精确掌控,是其受欢迎的灵魂因素。囊括迪奥、伊夫圣罗兰、巴黎世家等老牌时装屋的经典设计,展至7月6日的巴黎高级定制回顾展(Paris Haute Couture)可谓一次视觉大餐。  在巴黎市政厅展厅,约100套高级定制礼服裹时光而来,时装博物馆总监馆长奥利维·塞
期刊
文人画家一直被赋予“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从 “求道怡情”的理想爱好到“为稻粱谋”的现实,高居翰则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中国古代画家,尤其是元、明、清晚期不同阶层画家真实的工作与生活。  在流传下来的诸多传记、传说及其它史籍中,多数文人画家都呈现出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形象,而画作背后隐含的那些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和关系网络反而秘而不宣,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另外,由于中国文
期刊
1967年,36岁的托马斯·霍文(Thomas Hoving)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第7任馆长,正是这段经历,使得这本“自传”式的书得以面世。书一开篇,就为作者着笔的阴影笼罩:前任馆长在工作岗位上一命呜呼,“我清楚地知道,那个地方会是一片死亡丛林,确信在它平静的外表下面有一个战场。”  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
期刊
2013.9.12-2014.1.5  法国: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  “与此同时……突然间,然后”  “在最初,我们没有未来;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对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在过去的20余年间,里昂双年展艺术总监蒂埃里·拉斯帕伊(Thierry Raspail)始终致力于提高里昂在国际艺术版图上的能见度。而随着每一届里昂双年展的举办,这座城市的艺术声誉也在不断提高。今年的双年展立意于“传递
期刊
今年双年展的亮点是“想象机器”这一部分,展出艺术家与商业公司之间的合作。  阿雷格里港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在这里举办的这场双年展集结了参与“南方共同市场”区域贸易协定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巴拉圭等南美洲国家的艺术创作。本届双年展围绕着三个部分组成:一场题为“门户、预测与排印”的展览,将把艺术呈现为“通往其他世界的门户”;还有一系列在一座荒岛上举办的题为“岛论”的论坛;以及“云形态”,
期刊
“无论双年展作何呈现,与当前在伊斯坦布尔的街道和公共空间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比起来,都不足为奇了。这种艺术的冲突必将会带来趣味盎然的观看经历。”  策展人和批评家们认为,由于受到了6月在土耳其各地发生的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影响,第十三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发出了尤为强烈的共鸣。策展人富利亚·埃尔代姆吉(Fulya Erdemci)表示,本届双年展将探索政治与社会问题所引发的异议,而其中心即是伊斯坦布尔的塔克西
期刊
时间:6月25日  7月6日,张思永作为一位身兼画廊主、艺术家、策展人等多重身份的“跨界能手”,将在自己的画廊举办个展,他为何对这个行业执着得的不能自拔,是随波逐流的“入世”,抑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还是一种带有玩票性质的生活方式……  01 |  你好像对“时间”这个词青睐有加?  “时间”的确是我艺术创作与生活变化最为有效、有序、有情的记录者,唯有它让我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成长。  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