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纸媒十字路口的云趋向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报纸之死”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此种说法言过其实,但是纸媒确实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本文主要以《京华时报》在面对创刊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的全面转型为例,着重对其在云报纸出版的创新上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以进一步来寻求纸媒的云出版之路。
  关键词:纸媒数字化;战略转型;云报纸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47-02
  一、引 言
  报纸乃至整个纸质媒介会走向消亡吗?自从互联网的兴起、电子书的流行、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开始,这就成为了人们日益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从众多的相关论文来看,一部分观点是集中在了信息载体的变迁上,因为纸媒的最基本特征就在于其信息的载体为印刷品,一旦其信息可以能够以更为先进和方便的载体表现出来,纸媒就必将面临时效性降低、销量下降等危机。不过从手机报到微博再到互联网技术下的内容APP化,我们可以发现,长期而言,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还是最重要的。而报纸、杂志这样的平面媒体所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做好内容,以不变应万变[1]。
  新传播时代,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纸媒也必须转型。因此,除了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之外,纸媒还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在这种大背景下,用于计算机、随后又用于广电发展的“云”概念,也出现在了纸媒中。
  二、我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及困惑
  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产物如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传统纸媒面临着重大冲击。在数字出版被认定为21世纪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之际,报业纷纷面临数字化转型考验。
  大势所趋之下,数字化报纸网站大行其道,但其实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目的、盈利模式、前景预测等各个方面大多准备不足,大多数报社属于被动转型,没有将数字化同报业的核心利益相挂钩,甚至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国内大部分报业的转型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多,收益少。只是将报纸数字化的网站,想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分一份蛋糕,比在传统报业中竞争还要难得多[2]。
  总体来说,国内报纸的网站建设除了强大的宣传功能外,盈利模式依然不够明确和完善,仅仅是报纸的同步数字化远远不足以在信息繁杂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当然,数字化转型为报业所提供的巨大机遇和动力是不容忽视的。
  数字化转型初期,“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产生了对立,对数字出版认知上不健全。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的报社认为信息载体只是末端,自身内容做好了,纸媒影响力大了,转型之后必然可以吸引到大批忠实读者。但事与愿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品牌排名中几乎没有重合,从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两种媒体品牌的价值体系不同,评判标准不同,产生过程不同,因此难以延伸,忽略了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为特点和消费习惯,导致无法有效地吸引到受众。另一方面,看重网络渠道的报社可能会盲目跟进,去模仿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形式和内容,反而丧失了自身的内容优势,得不偿失。
  对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还有渐渐有进展的三网融合。如果说新媒体的出现对报业和广电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那么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却使广电行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而进一步压缩了纸媒的生存空间。尽管目前对于“三网融合”应以内容为主还是以渠道为主,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不同的融合方案,但对报纸而言,面临的却同“邮发合一”时代一样的尴尬:基本丧失对发行渠道的主导权[3]。三网融合带来的是受众需求的大变化,不太会像以往那样对报纸进行精读。要知道,连博客也是为了受众需求变为微博,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至关重要。
  报业想要在数字化转型中突围,首先要坚持的便是新闻性。也就是说,虽然报纸受到区域性限制,但正因如此,更要回归自身,打造新闻特色和地方特色,为进一步的技术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整合方面,首先要发挥信息的过滤和整合功能,使手中能够获得非同寻常的信息;另外,当前报业的数字化过于依赖云出版平台,例如方正阿帕比和中国知网,报社自身对信息的数字化整合较差,独立数字化营销能力不足,如此看来,云报纸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三、数字化浪潮下《京华时报》的第一个十年
  在第一个十年面对数字化浪潮和“报纸消亡论”时,《京华日报》的战略转型还是集中在了纸媒载体本身。首先其强调了相对于网络媒体纸媒在内容创新上可发挥的优势,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内容整合;而在拓展市场份额方面,虽然当时中国报业的实际收入呈现负增长趋势,但是《京华时报》依然采取进攻策略以扩大声场份额;另外,其在售价、广告、文化推广、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也是全面创新,使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既在读者群体中得到认可,又在广告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虽说如此,发展数字媒体确也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像大部分纸媒那样,其采取基本的“一报一网”模式。而在数字化战略转型方面,《京华日报》社长吴海民表示,要着重培养在网络时代的复合型的人才,这也是《京华时报》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的人才资源积累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开拓
  2012年5月17日,京华云报纸全球首发,标志着京华时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云报纸”简而言之,就是京华时报将有前后两个终端,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后端则架在“云”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满足用户对新闻资讯的延伸[4]。
  这是纸媒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步,初步实现了纸媒同数字识别技术的结合。而除了新闻内容外,京华时报云报纸同时也可以实现电子交易、网络游戏的下载等功能。只要装上特定的客户端,用手机一拍,经过后端平台的编辑和整合,便可以看到相关信息、链接和视频等。京华日报的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统一的良好尝试。   与此同时,云报纸的开拓也必将带来生产方式、整合方式、营销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型。首先,在自身定位方面,京华时报将不再是“一报一网”的简单组合,而会成为一份平台型的报纸,深度报道不会再成为报纸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反而详尽而全面的咨询讯息成为关键,因为只需一拍,相关信息就会尽收眼底;其次,内容的生产与整合方式发生转变,前后两个终端各司其职,更为关键的便是进一步探求如何很好的实现两个终端的无缝连接;再次,商业模式也需要发生改变,如何处理好发行量、广告收入等同云报纸内容生产的关系,成为京华日报短期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很显然,在面对第二个十年伊始,《京华时报》坚定地采取了技术转型。当然,这也是由于在第一个十年中,《京华时报》坚持实行了进攻战略,成功夺取了大片市场份额,并在读者心中树立了权威性和好印象,为其进一步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技术转型同时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支持,《京华时报》便选择了和联通的相关合作。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如果读者真的可以完全通过京华时报云报纸实现商业互动,那么无疑这将是一种引领未来的商业模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拍摄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流量,而且软件的系统要求也提醒着我们,云报纸的商业模式不能急功近利,需静待良机。
  在2012年的首届京交会上,《京华日报》参展5天,至少发出去15000份报纸,在公众开放日更是两小时内5000份变一扫而光。可以预见的是,当前云报纸的发展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的,如何根据合理的预测来构建市场成为主题。技术的增长和传播是飞速的,《京华时报》作为先驱无疑在云出版市场占得先机。但现阶段技术的深化和模式的思索还是重点,毕竟《京华时报》目前所提供的云搜索范围不广,应用版以推荐和介绍目前智能手机平台上的软件、游戏及服务为主要内容。要想保持长久竞争力,当前品牌建设仍是重点。
  五、云报纸的探析及思索
  很显然,云报纸并不等同于纸媒的数字出版,而更像是数字出版的一种趋向,其本身具有极大的变革意义。前车之鉴,报网融合并不能挽救报纸的颓势。报纸在最初拥抱网络媒体时,趋之若鹜地想借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然而最终发现,互联网已经消灭了所有报纸的品牌[4]。 无疑,单纯的新闻专业主义和简单的报纸网络复制是片面的。
  业界对于云报纸的前景也是一致看好,因为云报纸以原报纸为依托,同时将互联网带入,通过终端和云计算,为原报纸实现巨大的增值,且其所需的增值代价较低。的确,技术的介入扰乱了平静的媒介环境,改变了技术人员一直处在辅助地位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介从业人员的边缘化,这需要我们去遵循技术这个规则,并发挥平台中专业素养的巨大优势。
  随着京华时报云报纸的诞生,会在未来引领这种云阅读的潮流吗?传统媒介的确在探讨自身出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毋庸置疑,电子阅读将成为主流。当然,云报纸的发展依然面对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做终端软件下载的,接下来如何把传统纸媒的广告商导入进来?如何跟其他门户网站的客户端竞争?“云报纸”虽然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商业模式上也创意性地和电商平台、付费下载结合,但读者体验受制于纸质报纸发行量,没有报纸你如何拍照[5]?另外,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虽然当前有政府的政策保护,但是却不能去完全依赖这些政策,否则一但失去保护,没有改变的行业就会被技术的浪潮摧毁。传统媒体的技术改革必须一直向前推进。
  数字化浪潮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纸媒无法避免同新媒体和全媒体的竞争,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完成华丽的翻身迫在眉睫。此时的纸媒必须明确自身定位、读者需求、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然而当前的纸媒数字化大多流于形式,数字化转型不但没有成为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反而成为报社的一个额外开支负担,内容生产上也出现被渠道化,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京华时报云报纸的诞生却提供了一条纸媒的改革创新之路。目前,云报纸的技术完善和商业模式依然是重点,终端的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无论如何,云报纸是纸媒拓展的重大尝试,是数字化时代纸媒十字路口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吕择.平面媒体的十字路口[J].今日科苑,2012(4).
  [2] 徐伟.数字化:如何给报业一个未来[J].青年记者,2008(24).
  [3] 沈天舒.“三网融合”下的报业突围[J].编辑之友, 2010(8).
  [4] 古晓宇.京华时报进入“云上的日子”[N].京华时报,2012-05-18.
  [5] 王思远.纸媒体技术革命路途漫漫[EB/OL].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html.2012-06-02.
其他文献
摘 要: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灾难;电视直播;新闻专业主义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我国外来影视剧(本文以美剧为例)无形中已经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我国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作为正统的传播文化载体却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美剧和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的现状、问题,进一步对比和总结两种媒介在传播文化中的利弊,为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美剧;双语播音主持节目;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由于周报的出版周期长,抓第一落点失去了现实意义,第二落点的把握成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读图时代,利用图片专题挖掘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周报的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在体制上采用采编一体,在内容和版面编排上求新求变,走出具有周报特色的“轻新闻”图片专题版面。  关键词:新闻图片专题;
期刊
摘 要:高校软实力作为办学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丝木棉节为例,描述高校以举办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为契机,阐述“丝木棉节”成功举办的因素以及打造品牌文化活动的意义,以此强化校园文化品位定位,探索其提升高校软实力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丝木棉节;校园;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5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日益完善和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国内各大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以网络编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专业。本文以高职院校探索培养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分析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网络编辑;策略;高职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
编者按: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学府”,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它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精湛的教学技术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着广大学子,成为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他在教研工作方面不断创新,为广大学子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术新秀;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
期刊
摘 要:2008年至今,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火热展开,这不仅给“三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的新平台,尤其是专业的对农广播,以其专业性、可听性、接近性等专业特质,在引导、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全国首家省级专业对农广播电台——陕西农村广播为例,分析了对农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速信息互动频率;促进惠农新政落实;推进农民
期刊
编者按:中国致公出版社是隶属于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的中央级出版社。近年来,中国致公出版社坚持为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致公党员服务、为读者大众服务的原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以出版文史、经济管理、生活休闲、教育类图书为主,尤其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内外同胞无形的纽带,海内外同胞同宗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浪微博对“毕节闷死男童案”及“山西火锅店爆炸案”的报道为样本,分析了在微博新闻中,新闻事实建构的叙述视角特征,首先分析包括全知、限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以及第三人称视角的运用,其次分析了叙述视角的创新,包括多元视角和影像化视角的灵活运用。力求通过对叙述视角的创新分析能更好的理解微博新闻的叙述特征。  关键词:微博新闻;叙述视角;特征;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面对近年来高考假新闻层出不穷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媒体在报道高考这样事关千家万户、牵涉社会敏感的大事上,必须坚持社会责任为先,杜绝一味的“炒作夸大”和“虚假新闻”,保证报道准确,以内容建设和专业服务来赢得读者,并以《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为例,给出了以信息准确来提升公信力、以报道专业来提升竞争力、以悉心服务来提高吸引力、以注重舆论来提升引导力的几点实践思考。  关键词:高考报道;虚假新闻;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