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一抹爱的“颜色”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爱”是我国传统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内核,是儒学的精华。国际儒联当代儒学中心主任牟钟鉴在《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一文中指出:“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建设道德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呼唤仁爱精神在校园回归,构筑校园仁爱文化,高擎教育理想主义的大旗,就是为了以学校文化影响社会文化。
  “仁爱”,向来是逸夫小学特色教育的不懈追求。老师们真正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润物无声地进行着“仁爱”的教育。开学初,本教研组周甜老师开设的《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就是充满“仁爱”特色的课堂教学。
  一、“仁爱”之表扬——课堂中一抹暖暖的爱的“颜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表扬”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更不言而喻了。
  1.“一磨”
  师: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说的话。(跟读时指导“啊”的变调)
  (师出示:“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第一句:跟读——指名读——男生读)
  师:刚才跟周老师读的时
  候,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脸上是笑眯眯的,特别要表扬××。
  (第二句:跟读——指名读——女生读)
  师:××今天读得特别认真,也是笑着读的,表扬你。
  (第三句:师范读)
  师:听听周老师读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师读)
  生:是姥姥说的。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刚才周老师的声音很老。
  师:哦,这声音应该是姥姥在说话,是吗?那么姥姥说话时,表情是怎么样的啊?
  生:也是笑着说的。
  师:是呀,兰兰帮“我”做过那么多事情,“我”当然高兴了。你听得这么认真,周老师更高兴了。
  2.“一磨”反思:重“夸”还是重“导”
  教学短短的三句话,周老师处处都以激励的语言引导着学生,她对几位笑眯眯地朗读句子的学生加以表扬,对读得认真、听得仔细的学生加以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自然就来了劲头。但是,其他学生呢?周老师对少数学生的表扬必定会带动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会有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或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对此无动于衷。
  其实,教师的表扬不应当只是一句简单的夸奖,而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为教学服务,随教学展开。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更完美地达到教学目标,周老师及时调整设计,再次执教这一课,以下是第二次教学这三句话的片段呈现。
  3.“二磨”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说的话。(指导“啊”的变调)
  【点评:学习这三句话不安排全部跟读,第一句跟读,后两句让学生自读自悟。】
  (师出示:“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生跟读第一句。)
  师:刚才跟周老师读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脸上是笑眯眯的,特别要表扬××。请问这位“爸爸”,你为什么笑眯眯的啊?
  生:因为兰兰替我拿过拖鞋,她很能干,我就很高兴了。
  师:是啊,有这样能干的女儿,做爸爸的当然高兴了。跟这位“爸爸”想法一样的有吗?好,就让我们笑眯眯地来夸夸能干的兰兰吧。
  (生齐读第一句)
  【点评:首先,设计了师生对话,增进了师生互动。再次,在表扬这个学生的同时,给其他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带着“笑眯眯”的表情,读出高兴的语气,可以读好这个句子。以点带面,读好了这个句子,为下面两句的教学提供了帮助;表扬了这个学生,辐射了其他的学生。】
  师:下面两句是妈妈和姥姥说的话。大家想想,她们说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自己練读)
  【点评:有了第一句的引导,后两句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自己感悟。】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妈妈或者姥姥,选其中一个句子来读一读?
  (一生读,选“妈妈”说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听出来了吗?
  这位“妈妈”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开心……
  师:你想知道他这样读的原因吗?
  生1:想。
  师:现在你就是兰兰,你问问你的“妈妈”吧。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生1:妈妈,你怎么这么高兴啊?
  生2:因为你给我洗过手绢啊,我很高兴。
  师:是呀,兰兰这么懂事,“妈妈”,你不想夸夸她吗?
  生2:兰兰,你真懂事。
  师:其他小朋友如果也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兰兰啊?
  生3:兰兰,你能给我洗手绢,谢谢你!
  师:多么温柔的“妈妈”呀,请女生都来当当温柔的妈妈,高兴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女生齐读第二句)
  师:“妈妈”这么一夸,兰兰心里一定有话要说。兰兰,你高兴吗?
  生1:高兴。
  师:那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呀?
  生1:妈妈,我爱你!我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呢。
  师:哦,“妈妈”听了你这句话,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点评:设计了生生对话,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表扬性语言显得丰富、自然、有启发性,并时刻注意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也能互相表扬,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师指名读“姥姥”说的句子)
  师:你把句子读得很流利。
  不过,请想想,姥姥说话的时候一般会怎么说啊?
  生:慢一点,轻一点……
  师:哦,姥姥说话有她的特点,请你再读一次吧。我们也来读一次好吗?(师生读)
  师: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嗯,我听出来了,“姥姥”也非常高兴地夸奖兰兰,除了高兴,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姥姥”说话的声音比较轻,还有点慢。
  师:你真会听!相信你也一定能读好姥姥说的话,请你来读一读吧。(指名读)
  【点评:面对不同的生成,教师及时调整预设。巧妙挖掘可表扬因素,先给予表扬,再提出要求,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既尝到甜头,又有所启发。】
  4.“二磨”反思:寓“导”于“夸”,激发热情
  对比第一次的教学,周老师这回的表扬是“扶”,由“扶”到“放”,目的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朝着这个较为“优秀”的目标,自读自悟。比如,跟读第一句后,教师表扬“爸爸”因兰兰替他拿过拖鞋而读出了高兴,紧接着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导向:那我们也笑眯眯地来读读这个句子。这样表扬的语言比较具体,并有指向性,给学生一个暗示:这三个句子都在夸奖兰兰,可以读出高兴的语气。于是,后面两个句子就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读,体会高兴,教师则在一旁适时点拨,如姥姥说话的语气和声音应区别于前两句。而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来读,来体会,来参与。
  同时,教师的表扬是引子,创设生生对话、引导自读自悟才是目的。要读好这三个形式并列的句子并不难,但如何读得有滋味有体会,却并不易。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对话,边读边感受,边读边以表扬性的语言正面激励学生,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文本,接触文本,并不断丰富文本。
  可见,表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赞美,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的一句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的一句表扬,就如一缕暖阳,温暖了学生渴望得到赞扬的心,从而使学生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无疑是一种肯定和欣赏;学生感受到了这份情感,就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此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默默流淌,这不就是课堂上一抹暖暖的爱的“颜色”吗?
  二、“仁爱”之帮助——课堂中一抹清淡的爱的“颜色”
  师生之间的互相倾听与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耐心倾听。这种基于耐心倾听的沟通和帮助,是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相约。
  1.“一磨”
  师:兰兰有那么多的画,爸爸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兰兰也不明白呢。
  (师出示: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谁来当当兰兰?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1:(读)我只是画了我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读得挺好,你把“啊”的变调读得很准。只是有一个地方多了个字,“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这里不要再多一个“我”字。请你再来读一次。
  (生1又读一次,但不流利。)
  师:别紧张,你再多读几次一定能读好的。我们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试试。
  生2: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怎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老师仔细听了,你刚才把“为什么”读成了“怎么”。来,老师跟你一起再读一次,你一定能读对。
  (生2跟读)
  师:还有小朋友愿意试试吗?来,请你吧。
  生3: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的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小朋友们听出来了吗?
  刚才他读的时候多了一个字,“我有那么多画”这句不能加“的”字。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齊读)
  2.“一磨”反思:爱一个还是爱全部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周老师耐心地给学生一次又一次机会,领着他,带着他,帮助他慢慢走出这个困境。虽然课堂节奏在这里骤然变慢,但周老师能从容应对,不急不躁。周老师仔细听学生读句子,当学生读多字、错字的时候,她一边鼓励学生“别紧张”,一边指导学生“再读一次”。教师给以学生纠正的机会,并且帮助学生“一起读”。然而,课堂上连续被指名的三位学生都把句子读错了,这时,教师是否应该立即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结构呢?在给予这三位学生机会和关爱的同时,是否该考虑其他的学生在干什么?
  如果说,教师的课堂倾听是一种信息纳入,这是不完整的,比这重要的一环,是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作出教学决策,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以下是第二次的教学片段及点评。
  3.“二磨”
  师:兰兰有那么多的画,爸爸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兰兰也不明白呢。
  (师出示: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个句子,多读几次。觉得自己读得不错了,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点评: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先让学生练读几次,教师趁此时机来回巡视,听学生读的情况。】
  师:先跟老师把这个句子读一次,咱们比比谁读得更好。
  (生跟读一次,师指出“啊”的变调,生再跟读一次。)
  【点评:及时作出调整:先跟读,再指名读,把错误纠正在最初发生的阶段。读正确,才可保证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开展。】
  师:谁来当兰兰读读这句话?
  (师指名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她把“啊”读得很好。
  师:是的,她已经掌握了“啊”的正确变调。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把第一句再读一次。
  【点评:让学生自己作评价,既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一个手段。同时把表扬的作用放大,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都来读,争取都读好。不过,这里安排齐读后,可以再指名几个学生读,检查一下读得怎么样。】
  师:我们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后面一句,看看是不是也能让大家发现他的长处。
  【点评: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但还是读出示的整个句子为好,可巩固前一个句子。】
  (师指名读)
  生:我有那么多画,您怎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哦,有小朋友发现问题了,请你来提醒他一下。
  生:他把“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读成“您怎么只贴这一张呢”。
  师:其他小朋友听出来了吗?是呀,读句子时一定要把眼睛睁大了,看仔细再读。
  师:谢谢你的提醒!那你能幫他改过来吗?请你跟他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一起帮助他来读一次,相信他这次一定能读对了。
  【点评:帮助读错的学生一起改正,减小这个学生的紧张感,也把其他学生都带进来一起读,以免让这个学生反复读,却对其他学生置之不顾。】
  4.“二磨”反思:化“错”为“爱”,凸现主体
  教师的课堂倾听,不同于一般的“听话”。如果教师仅仅是听出了错误,并用简短的一句话把错误纠正过来,便会错失一个极好的教学机遇。加字、漏字、读错字,是低段学生朗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教师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良机。然而,教师要注意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实,不要“遗忘”和“排斥”学生的声音,而要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来帮助学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将错误转化为效益,将一个人的“错”转化为对全班学生的关注和爱护。
  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就如一泓清泉,给他急躁的心一点滋润,使他脱离窘迫的境地。此时,教师和同学的爱就如他即将跌倒时需要的扶手,就是他焦渴时寻求的甘露,这不正是课堂上一抹清清淡淡的爱的“颜色”吗?
  瑞士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裴斯泰洛齐认为,爱不仅是协调其他感情的核心因素,而且是人性统一的核心因素,只有爱才能使知行合一,使人成为和谐的人、理想的人。王健敏博士认为,爱的教育以情感为先导,具有情感体验和实践性两大特征。在学科渗透和课程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首要,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等先让学生感动于当时的人或事,同时应设计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要注重活动后的反思感悟。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仁爱”所包含的意义深远丰实。作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为学生孕育爱的土壤,营造爱的氛围,唤起学生爱的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学生的爱,必将
  是“仁爱”教育的长远目标和追求。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2006年,我以一名特岗教师的身份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特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在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里,理科毕业的我先后被安排教英语、生物,但最终我还是扎根在了语文“园地”里。  2008年,我开始了语文教育之路。因为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对口,要想在语文教育讲台上站稳脚,我必须从头学起。于是,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并听他们的课,积
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将于2016年12月1日在我们中华附小举行。本次研讨的专题是“整本书的阅读”,研讨的课外书是著名作家祁智的作品。我带的班本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刚好是《小水的除夕》,于是我承担了执教高年级研讨课的任务。  一天下午,导师潘文彬通知我,祁智先生要和我们一起讨论教学活动事宜。我知道每次五位名师组织活动之前要“碰撞”好几次,他们的智慧在“碰撞”中升华,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引领。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在真实的常态课堂中,究竟是一副怎样的面孔?它与我们所能够感知的公开课教学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可以肯定,差异不是一点点。说白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状态,日常教学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考试的成绩,教语文变成了教知识、教教材,唯我独尊,灌输注入,全然不把学生放在眼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学的时效局限在
听多了新名师演绎的新课程,总渴望静静地观摩老教师执教的语文课;看多了新生代激扬新语文,总期待再受老前辈的耳提面命。于是,常在行将迷惘的路口,幸运地找到脚下教学的道路。每次听贾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如同在课改的滚滚潮流中,看到了前方的灯塔。我想,贾老师是在用一辈子的教育实践,给我们指明语文教学的方向。就像那天,听贾老师教孩子们续写童话《谁动了松鼠的“奶酪”》,我恍然明白,正是因为这份平和
青黛生活在吴家大院,青黛的爹吴老爷在同德古镇西大街经营着酱坊。作为大小姐的青黛喜欢倚在美人靠前,看红鲤鱼嬉水,伸手往水中撒食,看鱼儿如红云般哄抢。那时的她身着织锦的长裙,长发乌黑,眼神似水含烟。   酱坊有四道宅院,五十多间房,酿造用的缸有百余口,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吴家以酿造当地特产甜油、豆瓣酱为主,酱香浓郁,麻辣咸香,别有风味,成了当地的特产,所以吴家的生意一直红火。   酱坊里摆满了一
【设计初想】  简简单单教语文,作为略读课的教学,对文本大胆取舍,聚焦“笑”和“话”,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追求“和美”语文的融通之美,在拓展阅读中感悟“夸张”与“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充分感受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3.进行名著阅读
《“蚁国英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这一课我“以学定教”,旨在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真正把握好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使语文课堂真正让学生“生长”。  以学定教
【内容目标】  1.复习本课“我会认”的7个生字,会写“丝、转、斜”。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学习表达“怎样画风”。  【活动目标】  1.自主勾画画风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展示汇报“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出风来的”。  2.发现古诗《风》、课文《画风》、叶圣陶儿童诗《风》中“画风”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和语言表述力。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提炼关键词语的能力,感悟词语搭
一次校级低段教研活动,听一位教师执教《王二小》第一课时,随着教师深情的背景描述,一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响起,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歌声悠扬而又哀伤,不知不觉,学生的情绪很快被感染了,脸上变得严肃起来。这一切意味着学生已经被带进了教师所创设的文本情境中。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是让学生动容了,当教师读到“敌人来扫荡……”,底下几张小嘴轻轻地嘀咕开了:“‘扫荡’是什么意思?”“我不懂。”“我也不
每个幼儿都喜欢小动物,它们喜欢动画片里萌萌的小动物,也喜欢动物园里真实存在的小动物,有的孩子晚上睡觉时会抱着一个毛绒动物玩具来陪伴自己,更有的小朋友会对着小动物说话。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抑制不住的热情,他们与动物相处时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兴奋之情。所以,当我们走进故宫的时候,孩子们首先发现的也是这座宏伟建筑群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老师,我看到有好多大狮子还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