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激趣法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就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本身翔实的历史事件、恢宏的场景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供了作料;本人一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悬念激趣法
  悬念激趣法也叫“吊胃口激趣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某一事件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悬念激趣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灵活设置。
  课前悬念,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为学生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最后随着教师的讲解而解决问题。如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在课前就设置悬念: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收买人心,曾封韩信等人为王,当刘邦取得天下后又对这些异姓王进行了处治,并分封一些同姓子弟到各地作王,想借此确保刘家天下。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同姓王是不是如刘邦的意愿一样“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悬念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听课,直到老师讲授了“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内容,这一悬念才得到解决。
  课中悬念,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内、课外的内容融在一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方法。如讲授《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在“陈桥兵变”中,教材上提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设念:同学们,在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首推“父亡子承”,其次是“兄死弟及”。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现在我们学习的教材中有“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的表述,这分明告诉我们,北宋的皇帝自宋太祖之后就是宋太宗。难道宋太祖没有儿子?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从宋太祖到宋太宗,这中间又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一设问,可使平实的教材突起波澜,平中见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会兴趣倍增,课后,学生为探究到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的途径去获得。这样,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课后悬念,就是老师在授完课后进行小结时,为学生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思考、探索。如讲东汉同匈奴的和战,北匈奴战败后,部分向西远迁。北匈奴到底迁到哪里去了?它对历史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境内现在还有匈奴的后代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看了之后,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触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又如授完《辽、宋、夏的并立》之后,教师进行小结设念:我国古代的契丹族在十世纪时,建立了强大的辽政权,与北宋、西夏等政权分庭抗礼,三分天下,创制自己的文字,控制着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包括蒙古大漠和黑龙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其势力可谓强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相当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却在1125年被金政权灭亡之后,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查阅我国现在的少数民族,也没有发现契丹族,我国现在哪一少数民族是契丹族的后代呢?难道金政权对契丹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对于这些历史之谜,学生们破解之后,就会懂得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的道理。
  二、比较激趣法
  比较激趣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利用事物的共性或个性,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相似、相近的事情进行比较,把得出相同或相反的结论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习了《鸦片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后,我们将英国和日本进行比较:相对于中国而言,英日两国都是岛国,国小,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且它们发动的都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可是,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却打败了清政府,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却遭到失败。平时,我们不是说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吗?英、日等分别发动的侵华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它们本应遭到失败才对。可事实上不是这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分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发挥,课堂教学的气氛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提高了。
  三、直观教具激趣法
  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秦汉时期的文化》时,我们出示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根据地动仪测定地震的原理,当老师在某一方位制造振动引起地动仪的小铜球落入一只蛤蟆嘴里时,学生无不拍手称奇,惊叹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这一操作,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但增强了他们的情趣,也触动了他们的灵感。又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先悬挂《时局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黑熊、老虎、太阳、青蛙、老鹰等各代表哪一个帝国主义强盗?这幅图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当老师分析自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就象这些毒蛇猛兽一样扑向祖国大地,吸吮着祖国的乳汁,可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殆尽时,同学们无不怀着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的无比热爱。又如,讲授《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等,教师可以利用《长征》、《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当时的气氛,增添他们的乐趣。另外,教师平时参观名胜古迹收集到的参观券、购买的纪念品等也可作为直观教具,上课时,适时显示给学生,如参观秦始皇陵时购买的兵马俑(仿制品)、观光洛阳时购买的“唐三彩”等,这些实物教具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对于教师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了。
  四、对联激趣法
  对联激趣法,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述时,借助于妙趣横生的对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知识于一体的一种有趣的、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也体现了历史的集大全者,历史人物无以累计,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其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故人对这些事件、人物的评价留下了言简意赅的对联。历史教材上很少有这些对联,这就要求教师多留心搜集这一方面的材料。如,学习了袁世凯的历史活动之后,我们可以用一个署名为“疯九”的人作的长联,历数他“发迹”的经过:“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抗孙黄以作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鳖入泥沙。”这一对联浓缩了袁世凯可耻的一生;又如讲到黄埔军校的建立,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孙中山先生为军校题写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道出了创办军校的宗旨是培养革命的军官,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有人很巧妙地将此联的“莫”、“请”互换位置,使对联变成“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这就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军校性质的转变。又如我们授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之后进行小结时,可以用对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来概括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当授完《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教师可以借助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来表达中国人民无比高兴的心情。这些对联无不绷紧学生的神经,并能从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总之,这些写史的对联言简意赅,生动有趣,教师在上课时能够灵活引用,不但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猜谜激趣法
  猜谜激趣法是一种很有风趣的教学方法,它有一种游园的味道,也有一种练习的性质,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编辑的一些谜面,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回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教师在讲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用一则谜语:“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让学生猜,当学生猜想之后,教师再亮出谜底:①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②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③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④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⑤共工(一神话中人物,“共工”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要求学生在这些谜底之中,哪一个最符合谜面,并根据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们的理由。教师在上课时运用这一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谜语,学生没兴趣听课才怪。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激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典故激趣法、漫画激趣法等等。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说。只要老师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就会在历史这一幅充满灵性的、有血有肉的画卷中捕捉到更多的灵光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就不用愁学生不听历史课,也不用再担心教学效果不好了。
  (河北省新乐市杜固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应该从三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 探究性阅读 目的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
期刊
有人说“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善深化所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和重复。因此教师有计划的复习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总复习,进而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重视对课本习题的变式训练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
期刊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
期刊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
期刊
摘 要:概率知识引入高中数学课本,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与各章知识交汇的学科内综合问题,以其新颖性、综合性而“闪亮登场”.正好体现了新高考能力立意及在知识网络交结点处设计命题的精神,一些建立在函数、向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背景之上的概率问题也越来越体现出生命力。下面分类说明这类题型解法。  关键词:概率 数学    1、概率与函数的交汇  例1:多项飞碟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它是由抛靶机
期刊
讲评课是每位教师要面临的工作,对于高三教师来说,这种课型比例相对会更大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上好讲评课。从十几年的教学观察看,有的教师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教师在上边讲得“口若悬河”,而下面则是“这里黎明静悄悄”,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却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讲评课? 是每位高三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同行们探讨一下:   一、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一张试卷,题目少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广大一线教师无不在深思“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几点。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何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又怎样尽可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呢?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儿童商品市场成为继女性商品市场之后的又一块大蛋糕。本文从儿童商品包装的色彩、图形、外型选材等方面提出了儿童商品包装设计的人文观。阐述儿童商品艺术设计的作用,探究艺术设计在儿童商品生产中的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中国儿童商品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艺术设计色彩图形 外型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新一代父母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如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听讲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们从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及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谈谈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基本技巧。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  在一节英语课的
期刊
摘要: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  地理是门边缘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诗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