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卿相种才力固邦彦”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世家大族大多因战争衰落,而晋江曾氏家族则在南宋迅速复兴。曾怀是曾氏家族在南宋复兴的关键人物。长期从事基层理财工作的实践为其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宋孝宗朝其理财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而曾怀个人的努力,使其家族声誉在南宋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宋代晋江曾氏曾怀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45—50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残酷的战争所引起的灾难沉重地冲击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世家的晋江曾氏家族也不例外。北宋晚期,曾氏家族第四代人物有史可考者十四人,经过战争的冲击,其第五代见诸史书者仅六人,而第六代人物则仅五人而已。到第七代,稍有发展,也只七人。幸存的曾氏族人,随着流民潮向南方地区移动。而曾怀这一支最后“由开封寓居常熟(今属江苏常熟市)”。
  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曾氏家族都很快复兴起来,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曾氏第五代人物曾怀。本文有关论述将以曾怀为中心而展开。
  
  一、曾怀行年事迹考实
  
  曾怀(1106—1174),字钦道,泉州晋江人。父诚,祖孝宽,曾祖公亮,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生于京城汴梁。曾氏家族历经四世的发展,到北宋晚期,已经是京城著名的大族。这样的家庭环境,为曾怀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左司谏王能甫在弹劾曾诚时就指出:“曾诚家富于财,自谓‘青钱学士’。”王能甫引用曾诚的话来攻击曾诚,说明曾怀家确实家资丰厚。曾诚是吕嘉问的女婿,而吕氏家族也是当时的大家族,在朝廷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其仕途前景甚为平坦。史载:“曾怀字钦道……宣和元年(1119年),以父任调镇江金坛簿。”时曾怀仅十四岁。但踏上仕途的曾怀凭借的不单是家族的影响,其本身确有不俗的才华,并为此“适时地”得到了正在逃亡途中的宋高宗的称赞:“常州吏张元贷民钱斛发,事败,或谓当死,怀日:‘无文记以盗论,今官有文记,吏焉得死。’时车驾南巡,怀以摄宰面奏。上嘉奖,令籍记姓名。”
  战争灾难,让曾怀和众多的同时代人一样,在其青年时代,亲历颠沛流离、背井离乡之苦。
  南宋政权建立后,曾怀曾任和州(今属安徽和县)乌江令。,后知严州(今属浙江建德)淳安县。在绍兴二十年前后,通判濠州(今属安徽凤阳)太平州。史载:“曾判官式古,出按邮传来归,自濠示予所赋曾悴钦道《家山图古风》。予虽未果识钦道,而披其图,然获于式古诗中,窥见一斑,恨不即命驾以偿愿见之。素因漫成二十韵寄钦道,尚冀异日游桐庐,访子陵之遗迹,而谒钦道于家山,亲见家山之胜而赋焉。绍兴庚午六月壬申。”
  “绍兴庚午六月壬申”,即绍兴二十年(1150),曾式古把该作品从濠州带回,说明曾怀任职地即在濠州。此记载与诸多方志记载相合,如《重修琴川志》谓:“曾怀字钦道……南渡……濠州、太平州通判”;又《(正德)姑苏志·曾怀传》云:“曾怀,字钦道……历乌江令,浙西帅司干官……濠、太平二州通判。”由此,可以确定曾怀绍兴二十年(1150)任通判于濠州,但起讫时间不详。曾怀还知温州平阳县(今属浙江温州),具体时间亦不详。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前,曾怀还曾以右朝奉郎、提举两浙路市舶。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曾怀始知真州(今属江苏仪征,时属淮南东路)。在知真州任上,因为训练民兵有方,得到朝廷重臣张浚的欣赏。
  宋孝宗即位之后,励精图治,重用人才,惩治腐败,发展生产。在此背景下,曾怀的政治前途有了较大转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曾怀因出色的理财能力而受到朝廷重视,“除度支员外郎,别置拘催钱物所,令专行以丰裕闻。”以后,曾怀因其在理财方面出色的才干官职迅速升迁。
  孝宗乾道元年(1165),以度支郎中、权户部侍郎。在负责户部拘催钱物所事物的同时,还要求朝廷给予其专门的权利,即“于衔内添人‘兼措置户部拘催所’八字”,以期行事方便,朝廷欣然同意。乾道二年(1166),在权户部侍郎的同时还兼点检赡军激赏酒库一职,负责榷酒相关事宜。大约在乾道三年(1167)曾怀真除户部侍郎。乾道四年(1168)五月,权户部尚书,一年后,除户部尚书。乾道六年(1170)八月,曾以龙图学士知婺州(今属浙江金华市),但时间并不长,《宋会要》载:“(乾道)七年正月十七日,诏户部开具州县没官田产并营田顷亩间架,分作三等估定价直,具实数申尚书省。从本部侍郎曾怀请也。”又据史载:“七年四月十五日,户部尚书曾怀言:‘本部近驱磨出临安府乾道五年商税帐内,有失收三五分税钱,并亏额钱及少收头子钱共四十一万二千七百余贯,今欲分作二年,令临安府并通判厅自乾道七年夏季为始,令项起发。仍专委两浙转运司拘催,依限发纳。’从之”。
  乾道八年(1172)二月,曾怀由户部尚书升任参知政事,赐进士出身0。乾道九年(1173)十月,自参知政事、迁左宣奉大夫除右丞相。十月,以右丞相提举国史院,兼提举实录院。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六月,曾怀受到台谏官攻击而罢相,“怀自乾道九年十月拜右丞相,是年六月罢,入相凡七月。”当年七月,曾怀即复相曰。至于复相原因,徐自明称:“先是,台臣詹亢宗季棠论李杓、王宗,已因中(曾)怀,怀遂求退,且乞辨明诬谤,续棘寺根究无实,乃贬责亢宗及棠,而复相怀。”
  十一月,即因健康原因而罢相,“怀自是年七月复拜右丞相。是月罢,再入相四月。怀以疾自请,故有是命。”是年十二月,曾怀以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致仕,赠少保,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葬于姑苏虞山兴福寺北。
  
  二、“端庄而有守,和易而不流”:曾怀之理财
  
  曾怀以荫补而踏入官场,从最基层的县镇主簿做起,然后为州县通判、提举市舶,再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最后官至丞相,其为宋孝宗所看重者,是他“才周世用,通万货之利源”;“能调娱百度,而各适于中”的本领。下文就曾怀的理财成就具体论述。
  “隆兴和议”后,战争所带来的严重的财政危机,以及南宋以来长期遗留的种种问题,如吏治腐败等,都是继位的宋孝宗不得不认真应对的问题。而最棘手、最迫切的,莫过于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曾怀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正应合了这种需要。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包含“节流”和“开源”两大方面。
  1、“节流”方面的举措
  (1)重定版籍
  北宋前期,“诸路州军岁造计帐供省,三司得以总知天下岁收岁支总数。”到南宋时期,因为战争等诸多因素,“中央政府不知州军岁收岁支实数”,孝宗时期,更出现“户部掌催诸路财赋,名色不一,自来缘无版籍,故无凭稽考,往往多致失陷”的现象。乾道二年六月,权户部侍郎曾怀会同户部侍郎李若川,上书朝廷时即指出:“户部见重行攒造版籍,要见诸路监司、州军每年但干所入,系省不系省、有额无额、诸色窠名,一物一件,从当职官吏,候指挥到,限十日,将乾道元年收支见在攒类成册,结罪保明缴申。以后年分依此。伏望札下诸路监司、州军照应施行。”
  但这一经过朝廷同意的建议,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成效甚微。故当年十一月,曾怀不得不重新上 书:“户部掌催诸路财赋,名色不一。自来缘无版籍,无凭稽考,往往多致失陷。积弊之也,习为故常。被旨攒具到版籍,一物一件,。皆有照据。乞自今每岁诸郡具所起发钱料名,总计定数作一项,限次年正月终申发。委遂路所隶监司覆塞,限一月上之,户部具殿最以闻,取旨赏罚。庶有司各知任责,财赋不致失陷,国用得以不乏。”
  这道文书和前文一样,仍是强调予以对未完成者严惩,而前文只是要求要“结罪保明”,在这里,则明确提出要将财赋收缴的结果与以后的选官任用相结合,“户部具殿最以闻,取旨赏罚。”从这些相同措置的重复出台,可知中央政府财政方面的窘迫;同时也反映曾怀治理财政问题的决心。
  依照宋政府的财赋收缴流程,县级机构将收集的财赋集中到州军,然后经由转运使等组纲发送到京师,由户部查验(南宋时期主要由户部负责)。户部应掌握州军应发到京师财赋总数,但南宋前期混乱的局势,以及长期的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央政府一直不能确知该数字,进而影响财赋的收纳,曾怀之重定版籍的目的即在于此,他确实抓到了困扰宋政府财政之症结所在。
  (2)严格纲运考核
  针对很多州军运送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状况,曾怀提出了一系列的整纲运改措施。
  首先,对于纲运起发之始,地方州军向朝廷报送数目时多有瞒报和虚报的现象,“诸州、军起发户部诸色官钱及上供钱物,虽各有窠名,缘州、军往往妄于名色上有分紧、慢,不为尽数发纳,或虚申纲解,致惧指拟。”曾怀提出“欲印给纲目遍下诸州、军,专委通判逐季开具已、未起发数目;如无通判去处,即委签判、判官。谓如春季钱物即于四月初五日以前填写纲目,申发户部,如稽滞不到,从本部先劾所委官。夏、秋、冬季准此。岁终,却将纳足、欠多州军,每路具三两处申奏,以为殿最。”即在纲运开拨之前,应有详细具体数目上报户部,运送时间上且有严格规定。并依照运送的数量、时间,进行严格考核,以此来约束纲运负责官员,从而达到中央及时收缴财赋的目的。
  其次,曾怀认为严格管理,须从挑选有责任心的官员入手,“乞下诸路监司州军应今后所起纲运,须依法择应差之人管押”。其具体措施就是:“差承受使臣十二员,欲于内将六员改作尚书户部催督诸路纲运,分差往来赶逐在路纲运,及催促诸州军合发钱物,庶免留滞拖欠。仍从本部于见任或待阙已、未到部大小使臣内,不以有无拘碍选差,理为资任。任内催纳纲运别无违滞,即与减二年磨勘,占射差遣一次;如所催违滞,及事有不办,亦赐责罚。若委有才力,保明再任,仍不许差官待阙。”学
  对于发送到京师的钱粮物品等出现以次充好等问题,乾道二年二月,曾怀上书时即指出:“诸路州军起到物帛,并系应副官禁及百司、官兵等支遣,自合受纳及格堪好物帛。今徽州发纳乾道二年上供第四纲和买夏税绢,左藏库看验得内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七匹并各轻怯、粉药、纰疏,不堪支遣军衣等使用,显是本州岛当来受纳官吏与专拣揽纳人户通同作弊,有误支遣。除已退回令别补发,所有原受纳官吏等望重赐黜责,庶为诸路受纳官之诫。”
  孝宗皇帝也意识到这些以次充好的物品,“恐支与军兵粗恶不便”。责令关部门“差中使不测掣取,以妨奸弊。至是,有司支散冬衣皆佳。”但这些成效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以次充好的现象又发生了:“(乾道)五年三月十七日,户部尚书曾怀言:‘绍兴府补发到乾道四年诸县退剥绢二万六百七匹,轻怯不应省则。本部再委太府寺官重行编拣,内稍可支遣绢一万四千三十五匹先次交收外,有轻怯绢六千五百七十二匹合行退回。……仍乞下诸州军约束诸县,今后合起上供物帛,须管依省样受纳起发。如依前违戾,从本部按劾闻奏。绍兴府尚有未补发绢数,如发,看验得再有退剥不堪之数,亦乞依此施行。’从之”。地方州军依然用“轻怯绢”来充抵的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地方州军的财政困境,也说明中央政令在施行过程的艰难程度。当然,这些属于体制方面的弊病,不是曾怀个人的努力可以解决的。
  2、“开源”方面的措施
  面对当时的财政困境,曾怀意识到仅靠“节流”是不够的。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还必须考虑其他增收的方式。曾怀在其任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重要措施。
  (1)佃卖营田、没官户绝田产、沙田、芦场、草场等
  曾怀何时开始处理营田及没官户绝田产等,从《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可知,至迟在乾道二年十一月即已展开了。史载,该月九日,曾怀云:“诸路没官户绝田产已卖到钱五百四十余万贯,所有营田若便出卖,切虑拥并,候没官田产卖毕,申朝廷接续出卖。其见佃人买者,与减二分价钱。从之。”《宋史》亦载:“乾道二年,户部侍郎曾怀言:‘江西路营田四千余顷,已佃一千九百余顷,租钱五万五百余贯,若出卖,可得六万七千余贯。及两浙转运司所括已佃九十余万亩,合而言之,为数浩瀚。今欲遵元诏,见佃愿买者,减价二分。’诏曾怀等提领出卖,其钱输左藏南库别贮之。”
  十七日,户部又提到:“诸路营田,已降指挥令常平司出卖。今欲行下逐路常平司尽实开具顷亩,纽计实价,保明供申,从本部置籍拘催。所纳价钱,听以金银依市价纽折并许用会子。应约束行遣事件,并依元降出卖没官田产指挥施行。从之,仍令户部侍郎曾怀专一提督,其钱起赴左藏南库令项桩管。”
  佃卖营田的范围很广,似乎诸路都有,从预期的数字以及曾怀的乐观估计“合而言之,为数浩瀚”来看,其成效比较显著。而此项措施,是由曾怀“专一提督”。
  除了佃买营田外,曾怀还将一些沙田、芦场、草场等佃买。乾道五年(1169)七月,曾怀认为“浙西、江东、淮东三路有沙田、芦场、草场等,多系有力之家占佃包裹宽余亩步,未曾起纳租税,累经打量,各有宽剩。”所以建议朝廷“乞委逐路漕臣措置,将昨来人户自供出数,参照比近等则估纽价直,令占佃人承买,仍照逐等色额起理税赋。”至于具体方案,史书并未交代,但据乾道六年(1170)二月的诏书,发现这类田地数目也很客观,诏书提到:“浙西、江东、淮东诸处沙田、芦场二百八十余万亩,除人户已请佃及包占外,其余并行估价出卖。所有已请佃及包占数目,可立定等则,增立租课。”
  通过对这些田地的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投卖僧道度牒
  曾怀还曾支持卖僧道度牒官诰。在具体投卖过程中,由于将权力下放给了地方州军,还出现了很多弊端。从下面的史料中可知:“(乾道七年,1171)二月一日,宰执奏事毕,上问曾怀卖度牒官诰作如何措置,虞允文等奏日:‘曾怀欲抛降诸路州军令卖。’上日:‘如此,郡州必行科配,岂不骚扰?’允文奏日:‘昨抛降诰牒,诸州尚有积下未贾者。近日尽令解纳,难以更行发下。’上日:‘然,止令户部就此置场出卖”’。
  其实,早在乾道六年,曾怀就指出:“自放行度牒,给卖过一十二万余道,已剃度披戴僧道数目不少。今稽考得州县递年所纳免丁钱,比未放行度牒以前年分,止增三五万贯,显是州县作弊,公然侵隐。或作僧道云游为名不纳,或当来妄供申年甲入老,规避免纳之数,是致暗失财计。望行下诸路提刑司,委官检察括责,从寝拘收,尽数人总制帐,每季起发,毋令依前作弊欺隐。仍开具括责到钱数类聚一路总数,保明供申户部驱 磨。”
  依照曾怀的设想,投放“一十二万余道”度牒,当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由于“州县作弊,公然侵隐”,远未达到预期收益。所以曾怀建议从严掌控,但效果甚微。不得已间,才最后由“户部就此置场出卖”。
  曾怀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还采取其他的相关措施,比如增加会子的发行量、合并赡军酒库、增加交易税等等。由于地方州军胥吏以及体制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南宋政府的财政问题没能有效解决,但曾怀个人的努力之处是不能否认的。从朱熹曾称“执政曾怀以财利进”,恰好反映了曾怀的理财能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而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给曾怀所作第二次罢相制文,可以说很好的总结了他的贡献:“(具官曾怀)端庄而有守,和易而不流。孝自家传,承三朝之相业,才周世用,通万货之利源。朕以其休休有容物之心,倦倦得爱君之谊,付之以政庸。究尔能调娱百度,而各适于中。登进庶僚,而不失其序;谤张并作,当风波可畏之涂。”
  
  三、结语
  
  纵观其一生,曾怀正是依靠个人不懈的努力,最后登上了宰相位置。并因此成为晋江曾氏家族在宋朝继曾公亮后又一位宰相,其对提升曾氏家族的声望有极大的帮助。
  曾怀,经历了宋高宗一朝而没有“骤显”,直到宋孝宗朝伊始就迅速“出位”,其实与宋孝宗积极中兴、对理财人才的高度渴求有关。孝宗乾道元年,就有臣僚上书云:“窃闻近者户部当诸军宣限之日,而帑藏空乏,无可支散。遂致展移日限,旋行申请,而后仅解目前之急,其亦可谓迫矣。尝以唐刘晏之事观之,方晏之任,事起于广德之二年,迄于建中之元年,前后凡二十余载,盖若是其久也。……今之所谓户部,其始用也,未必择其精;其既用也,未必任之久。多不一岁,少或半岁,固已徙职而去矣,孰能为国家周虚实、究源流,而图善后之计哉?伏望陛下略依唐用晏故事,博选中外之臣,无间乎官之崇卑,惟其材之可用者而试之,以财计之任。又观其稍有所成,而付之版曹之职,苟称其职,虽数迁而至乎二府,职固不徙也。勿吝其权,使之得以号令州县而趣督倚办焉;勿拘其制,使之得以权衡低昂而通融流转焉。夫然后国之有无、军之裕乏、民之病利,皆得而责之。彼亦将朝思夕计,毕精竭虑,自任其责而不辞矣。”。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曾怀的理财本领得到了极大发挥,也才可以久于其任,“号令州县而趣督倚办焉;勿拘其制,使之得以权衡低昂而通融流转焉”。
  当然,曾怀做到宰相,还有其他的因素。必须提及的,是他的家世背景。南宋人王明清曾指出:“裕陵(指宋神宗)怀韩魏公定策之勋,崇德报功,不次擢其子。仪公忠彦登禁路,未及柄用而魏公薨,甚为不满,故亟用曾宣靖(公亮)之子,令绰(曾孝宽)执事枢柄。时元丰官制初行,肇建东西二府,俾迎宣靖入居虞侍之,为缙绅之美谈。……又三十年,令绰之孙钦道怀亦赐出身,登宰席,皆近世衣冠之盛事。”
  如该文所言,曾怀“登宰席”,与曾公亮的“定策之勋”有关。因为南宋时期,这种“崇德报功”的心理作用依旧存在,所以宋孝宗,因“兴念故家”而以曾怀为相。但这不是曾怀登上宰相位置的主要因素。南宋人王之道称赞曾怀云:“曾侯卿相种,才业固邦彦。而况盛德后,世祀乃天眷。”比较贴切的反映了这种情况。
  作为世家子弟,仕途上比贫寒之家多了一些机遇,但具体的仕途道路,还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曾怀的仕途道路正可反映这些。而晋江曾氏家族,在南宋重新出现在世人视野中,曾怀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遵义市共有14个公私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涉及到遵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宣传遵义和文物的搜集、保存、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文物藏品不够丰富;私立博物馆外宣不够,参观人数较少。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和对私立博物馆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宣传遵义、弘扬文化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关键词:遵义博物馆 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91-94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安顺、黎平府公牍》为主要材料,考察贵州知府常恩在官场中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此揭示晚清官场中的诸多细节,旨在增进我们对晚清地方官场的认识,并借此探讨官场交往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关键词:贵州知府 官场交往 公牍  中图分类号:K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56-63    “知府”一词作为官名始于宋代,意为府一级政权的行政长官。清代地方政制
期刊
顾久先生主编的《黔南丛书》点校本,首批六辑于2009年4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付梓,字数达198万。  《黔南丛书》是任可澄、杨恩元等在编纂民国《贵州通志》的过程中,以丛书的形式搜集出版的地方文献总集。《丛书》以明清学人为主,慎择博采,精心遴选,凡属黔人著作或关涉贵州地方掌故的著作,均尽量收入。当时由贵阳文通书局陆续刊印,前后费时22年(1922—1943)始毕役。内容涵盖经史子集,涉及贵州文化、历史
期刊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8705(2009)04—103—114    陈奇教授著《刘师培年谱长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0余万字,是全面反映刘师培生平与著述的第一部大型年谱,资料完整、详实,考证精审,体例严谨。  迄今为止,有关刘师培的年谱,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卷首《左盒年表》、张经黼《刘师培著述年表》、万易《刘师培年表》、李帆《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期刊
内容提要:《庸卩风》、《邶风》、《卫风》三风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极其相似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相似的经济与政治问题,所以从此三风中,我们可以看出卫国的社会风貌与国人的生活之事。  关键词:三风遗弃反抗爱国婚姻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12—16    《诗》有十五《国风》,各出自不同的地域,各具地域
期刊
内容提要: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
期刊
内容提要:传说是民问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传说《圣经·巴别塔》《汉苗彝的来历》语言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
期刊
内容提要:程恩泽是晚清著名学者,但对其生卒年和中进士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多有失误。有必要加以考证,辨析清楚,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程恩泽生卒年进士时间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1-55-56    程恩泽,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累官至户部右侍郎。熟通六艺,精诗文、书法、绘画
期刊
内容提要:祖籍贵州麻江的清末状元夏同龢与台湾诗人、抗日志士丘逢甲相识于潮阳,重聚于广州。在他们交往期间,留下许多诗作与题字。这些诗作与题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勾勒出他们交往的经过。  关键词: 夏同龢 丘逢甲 交往 诗作与题字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3-124-130    一、传奇人生——夏同龢与丘逢甲其人    夏同龢(18
期刊
内容提要:这两封信札是当时的贵州巡抚黎培敬亲笔书写,写于光绪四年(1878)的正月初四日和四月初九日。这段时间正是四川总督丁宝桢试点筹办黔边盐务的改革初期,双方督抚往来信函频繁。虽然该两封信札已被收录进《黎文肃公(培敬)遗书》中,但书中没有注明日期并有所删改。现将该两封信札的内容、注释提供给读者研究,增进人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  关键词:黎培敬 丁宝祯 华联辉 盐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K25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