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整理的最新成果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久先生主编的《黔南丛书》点校本,首批六辑于2009年4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付梓,字数达198万。
  《黔南丛书》是任可澄、杨恩元等在编纂民国《贵州通志》的过程中,以丛书的形式搜集出版的地方文献总集。《丛书》以明清学人为主,慎择博采,精心遴选,凡属黔人著作或关涉贵州地方掌故的著作,均尽量收入。当时由贵阳文通书局陆续刊印,前后费时22年(1922—1943)始毕役。内容涵盖经史子集,涉及贵州文化、历史、哲学、文学、民俗、宗教等众多领域。《丛书》共7集,62部,77册,204卷。是黔省地方文献的总结性大结集,置于全国范围内比较,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丛书》依类收书,按集出版,不少典籍为善本秘椠、稀见版本,部分珍本甚至是国内久已亡佚,而在国外访得者。《丛书》宏博丰钜,蔚为大观,可谓熔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为一炉,且每集每部,都可以相互比观,又自成一体;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乃贵州书籍刊刻史之翘楚,亦可执全国地方丛书之牛耳。但《丛书》刊刻数量极少,国内图书馆完整收藏的不多;从第一集付梓以来,迄今八十余年未能再版。因此认真研究《黔南丛书》,对今天整理古籍,掌握省情,服务社会,了解乡邦文化,嘉惠后世来者,都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基于《丛书》较高的学术意义和珍贵的文献价值,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先生多年奔走呼吁,得到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贵州出版集团和贵州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最终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联合组成整理委员会,使该丛书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2006~2010)重点规划”项目。
  任可澄先生在军阀混乱,抗日军兴之际,“于乡邦文献,尤所系怀”,每到一处,“搜求旧闻,增辑黔故”,历时20余年,汇辑成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文献丛书,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如今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合力,由顾久先生主持其事,组织延请“省内部分学有专长、精通贵州文史和有扎实古文功底的专家学者”,及时整理点校研究《丛书》,保存乡邦文献古籍,既无愧先哲,又惠泽后代。
  首批第一次整理出版的《黔南丛书》点校本,共六辑,兹抄录细目以飨读者诸君。第一辑:[清]陈法《易笺》八卷,顾久点校;第二辑:陈法《犹存集》八卷,外《河干问答》、《塞外纪程》、《河工书牍》三种不分卷,陈德远点校;第三辑:[清]田榕《碧山堂诗钞》十六卷;第四辑:[明]谢三秀《雪鸿堂诗搜逸》三卷、[明]吴中蕃《敝帚集》十卷;第五辑:[清]周起渭《桐野诗集》四卷、[清]曹石《秋烟草堂诗稿》三卷、[清]章永康《瑟庐诗集》三卷、[清]丁宝桢《十五弗斋诗文存》一卷、[清]郑淑昭《树萱背遗诗》一卷,以上三辑皆黄万机点校;第六辑:[清]于钟岳《伯英遗稿》三卷,外《西笑山房诗钞》(包括)三帙、[清]邢端《于钟岳别传》不分卷二种,王羊勺、邓固、俞菲、程鹏飞点校,及[清]刘书年《刘贵阳遗稿》四卷,郝向玲、蒙育民、龚红、康文等校。据悉,贵州人民出版社除了第一次出版以上六辑外,首批《黔南丛书》点校本将陆续推出第七至十八辑。
  《黔南丛书》点校本以民国时期贵阳文通书局本为底本,除了进行现代标点和必要的编目外,每辑还尽力搜求各种版本对校比勘,力图实现点校本每部著作均成为善本。如谢三秀《雪鸿堂诗搜逸》,初刻于咸丰元年(1851),后来莫友芝搜得陈允衡《诗慰》所录谢诗74首,大部分为《搜逸》所无,便将此部分诗作辑人《黔诗纪略》,《黔南丛书》刊印时,检去重复,补于《搜逸》之后。又吴中蕃《敝帚集》,此次点校本补录《黔诗纪略》4_4首和《广顺州志》2首,以“补遗”附于其后。郑淑昭《树萱背遗诗》,以《丛书》本为底本,“参校《黔诗纪略后编》、《黎氏家集》、《湘绮楼诗文集》、《拙尊园丛稿》诸书,对原文中异体字,按当代现行简化字改正,不再出校;对原文中形近致误的错字或臆造字,则加以更正,并出校;衍文或漏落字、句,一一补正”。足见《黔南丛书》点校本用力之深,搜求异本之勤。各书实为当前所见的完备版本。要言之,《黔南丛书》点校本的优长特点体现在所收录各书,多为当前最佳善本,各书点校者多为该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点校精当,利于今人阅读资取。
  可以说,此次点校整理出版的《黔南丛书》,将多年度藏鲜人资用的秘籍瑰宝,公诸于世,不仅对海内外进一步了解贵州、认识黔省,及振兴贵州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贵卅I古籍的整理,弘扬贵州学术,以及促进搜集《黔南丛书》当年未见未收的黔省典籍无不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随着《黔南丛书》点校本及“续编”的陆续整理出版,无疑将实现任可澄先生当年感慨黔省“文献之可考于今者千百不得十一,此吾辈黔人所当认为盛耻,发愤以求雪”的遗愿。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在同时具有最真实的理性色彩与最大的文学重创弯曲度的历史题材小说领域。鲁迅与森鸥外由于写作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了社会批评意义上的差距,对现实的关怀、干涉程度与方法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学风格上的差异。鲁迅始终坚持古为令用的立场,《故事新编》的风格较为统一。对史实的取舍与作家的虚构都服务于批判的主题;森鸥外则基于摆脱现实的目的而选择历史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其模糊的历史现导致了作品外部风格甚至内在主题上的
期刊
内容提要: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八岁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关键词:洪亮吉 洪亮吉集 科举 考生 考官 学政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
期刊
内容提要:黄曾樾是“同光体”诗论家陈衍高足,留学攻工科,却醉心古典诗作,近年发现其《慈竹居诗稿》,抒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事与心声。充满爱国激情和关切民瘼的情愫。诗如其人。  关键词:黄曾樾 诗集 爱国忧民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92-96    (一)    2008年夏,闽中先贤黄曾樾四公子黄骝兄从北京寄赠复印的《慈竹居诗稿》上下
期刊
内容提要,Ut真仡佬族的“打闹歌”,在形式上有其特定的程序,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充满着低沉而忧伤的情感色彩,表达了一个长期受压迫的民族深藏于心底的忧伤,反映了仡佬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传达了仡佬民族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智慧。  关键词:道真仡佬族 打闹歌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79-82    “打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笔者五次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论述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中外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初步整理贵州天主教史研究资料兼述其学术史,以期立足新史料,细化近代西南民族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关键词:近代以来 贵州 天主教 史料  中图分类号:K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49-55    西南地区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是天主教在华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区域。这
期刊
内容提要:席正铭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在贵阳陆军小学读书时便阅读革命书刊,立志反清。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期间,组织学生二百多人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后,他组织600多人的学生军,自任总队长,参加武装战斗。后又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投身护法军政府,受命为黔军总司令。不幸被奸人诱杀。留有诗集一部,是位文武兼备的将军。  关键词: 席正铭 武昌首义英豪 诗人 英年殒折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
期刊
摘要:乐嘉藻《辛亥日记》是辛亥年贵州政治、社会及士绅生活的实录,如革命前并没有社会动乱,革命时也是政权和平移交,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些记录有别于以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关键词:乐嘉藻 日记 辛亥时期  中国分类号: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15-127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新文献”栏目,专门刊登未曾公开出版或掩没已久的前人日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自然之子”,沈从文身上依然表现出复杂的传统文化质素。就他与佛教文化关系而言,其对人生的认识,人性的设置,题材的借鉴,审美心态的生成,以及人物塑造与艺术表现等都可见到他与佛家文化的会通与资鉴。  关键词: 沈从文 佛教文化 会通 资鉴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3- 89-92    现代作家中与佛教渊源深厚者甚多,如鲁迅、郁达
期刊
内容提要:遵义市共有14个公私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涉及到遵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宣传遵义和文物的搜集、保存、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文物藏品不够丰富;私立博物馆外宣不够,参观人数较少。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和对私立博物馆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宣传遵义、弘扬文化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关键词:遵义博物馆 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91-94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安顺、黎平府公牍》为主要材料,考察贵州知府常恩在官场中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此揭示晚清官场中的诸多细节,旨在增进我们对晚清地方官场的认识,并借此探讨官场交往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关键词:贵州知府 官场交往 公牍  中图分类号:K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56-63    “知府”一词作为官名始于宋代,意为府一级政权的行政长官。清代地方政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