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关于理想的类型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类型”方法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核心心位置,既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面认识论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工具。理想类型不是对实际社会存在的概括,只是理论家为了分析现象、理解现实而构想的理论模式,它是韦伯试图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逻辑基础而建立的。
  【关键词】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理性类型
  一、韦伯简单介绍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社会学领域中与卡尔·马克思、迪尔凯姆并驾齐驱。他涉及的领域特别多,哲学、社会学、历史、宗教。
  二、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论理想的类型
  1.概念:理想类型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完善物,它对经验现实不是摹写和复制,而是综合和建构。它是一种乌托邦。理想类型是韦伯对经验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解释的“坐标原点”,是他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的“透视镜”。
  2.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的核心及特点
  核心为:是构建一个存在于主观思维中的关于某些现象的典型形态的概念模式。特点:在于,虽然构成这个概念模式的各要素存在于现实之中,但是这种“理想类型”却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之中。换句话说,理想类型是根据一种主观价值观,通过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主观抽象、概括,从而做出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一种陈述体系。理想类型虽不是对经验事实的客观描述,可也不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对抽象的现实。韦伯就试图使用这种结合主客观的认识论来进行历史研究。
  3.“理想类型”方法提出的原因
  社会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实证主义社会学和反实证主义社会学。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促进着社会学的发展。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英法早期实证主义者,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的背景下,反对超自然力量和抽象思辨,把社会现象视为与物理现象相同的自然现象,期冀用自然科学方法和手段来研究社会和人,建立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研究范式。而深受德国人文熏陶的狄尔泰,则从本体论出发,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他看来,无论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都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精神的特殊性,自然科学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依照自然规律,把一些观察到的事物与另外一些事物联系起来,并对它们做出解释。正同他的名言,我们解释的是自然,而我们理解的是精神生活。
  4.“理想类型”的界定与应用
  理想类型是作为与自然主义相对立的方法提出来的,韦伯以此作为对抗自然主义偏见在文化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影响的手段。如前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带有很强的独特性及主观随意性,换句话说,是有动机和有意志的主体行为。这样,也许会有人问,那社会学是否还具有客观性?在韦伯看来,客观事物的性质只有经过概念化才能得以认识。所以,韦伯想通过“理想类型”来建构一种抽象理论的概念结构,来掌握社会领域的复杂性,以此把握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这种概念结构的基本成分是一般的概念,但它与其他一般的概念又是不同的。因为这个一般概念是达到个别之物、达到文化现象的特异性的手段,是文化科学认识实在的特有方法。
  韦伯看来,采用这种概念模式的本质是“把历史生活中某些关系和事情集合为一个复合体,它被想象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体系。而实质上,这一结构本身就像一个通过着重分析现实的某些因素而得出的乌托邦”。
  韦伯对“理想类型”的诠释有如下观点:理想类型的一词适用于指关于行动者与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类和陈述,亦即根据或参照行动者心中的思想和行动取向所依据的一个或几个行为准则所作出的分类和陈述。理想类型是这样形成的:单方面地强调一个或几个观点,并将与这些单方面强调的观点相匹配的现象,亦即许多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和偶尔又不存在的个别现象,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思维图像。
  韦伯看来理想类型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分析结构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使其与经验实在相比较。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说,由于经验现实是复杂多样的,包含无数的关系和事件,就研究者来说,他不可能穷尽社会实在的所有特征,那就可通过理想类型,借着片面地强调或夸张现实里面的某些成分,然后把它提升到一种纯粹的概念。这种纯粹的概念是一种乌托邦,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它只是我们建构出来的思维图像,而借助于这个建构出来的思维图像,我们可以把它去跟我们研究所寻得的资料,或是我们在现实里面对经验的整理加以对照,看看现实与理想类型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并力图说明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德国)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德国)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冯钢.“客观性”、“理想类型”与“伪道德中立”——评罗卫东的“重返韦伯”[J].浙江社会科学.2006(06)
  [4]王静.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类型”历史学实践[J].前沿.2013(05)
  [5]白中林.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8(硕士)
  作者简介:赵丽萍(1991-),女,汉族,贵州六枝特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清朝的诉讼体制在各个封建时代来说已经最为完善。清朝的诉讼体制与现代的诉讼体制不同,虽然表面上来看诉讼程序和现在基本上相同都要经过诸多的审查环节,但是实际上清代的诉讼是专制时代诉讼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所以说对于清代诉讼体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当下的历史研究,更能够通过具体的研究考察其审级设置、程序设计以及监督体系。  【关键词】诉讼制度;清代;价值;理念  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走出封建时代,走向现代
期刊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别有味道。中国古代服饰,就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服装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各代传统服饰是时代的结晶,也是时代的反映。欣赏古代服饰,就是在倾听时空的回响,感受当年的人事风情。吸收借鉴古代服饰元素,无疑会给现代服饰带来一股新气息。要知好酒是流年的产物,好衣也如此。  所以,我今天想就服饰的色彩,款式谈谈我的简单感受。  当我们看一个人的穿着
期刊
【摘要】新疆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珍贵的特有的文化资源。因此,当地政府必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的力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而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对如何加强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  
期刊
【摘要】《人间草木》是一部以花鸟虫鱼为主角的散文集,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理解和介绍,为当今身处压力中的人们传递一份生活的喜悦。  【关键词】《人间草木》;汪曾祺;花鸟虫鱼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寄乡情、花鸟虫鱼、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虽然其散文内容广泛,但因其文笔来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话语虽平常读来却饶有趣味。这在《人间草木》也
期刊
【摘要】“命运”一词在本文中反复出现,贯穿文章的始末,影响着“我”对人生、爱情、职业的态度。文章从文本出发,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阐释“我”的命运观的矛盾性,并揭示这种矛盾命运观的成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命运观;矛盾性;成因;影响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通过描述一个遗容化妆师的内心独白向我们展示出了她的爱恨纠葛和心理状态”。开篇即是:“我所以陷入目前的不可自拔的处
期刊
【摘要】人们在谈到历史学时,都要谈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历史学的认识功能、借鉴功能、教育功能。而教育又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根本性事业。本研究探讨了历史进程中的外国教育史,具体包括德国国立教育、美国“平等”教育、日本“法制”教育。并浅析三国教育史对自己的启示。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借鉴  导言  一个国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来的,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不仅受国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担当”意识;奉献精神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但当意识的形成及发展成系统理论主要在宋代。  宋代儒家担当观是
期刊
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向,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中国社会,这些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消费主义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这些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多方面的影响,既有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一面。深入分析和戳穿这些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西方社会思潮
期刊
【摘要】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一场战略性的大会战,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激战四个月。对中国来说,淞沪会战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为宁沪地区的人员、物资西迁争取了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扭转了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轴线,使日军被中国军队牵着鼻子“由东向西”打,使正面战场的国军有了背靠自己的大后方基地,国共双方一致坚持的持久抗战策略得以实现。  【关键词】淞沪会战;中日战局  一、淞沪会战前的作战形势 
期刊
【摘要】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下形成的由谭政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全面阐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科学体系,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成熟与完备的主要标志。《谭政报告》的基本精神和一系列理论原则,有着巨大而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永远是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谭政报告;历史贡献;时代意义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