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教师方面: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对于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感到无所适从, 产生了诸多困惑。新课标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将知识点分散呈现,体现"螺旋上升"的教学思想,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教师们善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于"自选动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这是教师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学生方面:在当前各种奥数培训班火爆异常的情况下,学生原有认知基础被撕裂,学生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让会爬、会走、会跑的三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游戏的结果不言自明。
       课堂实效方面:教师忽视大多数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往往被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教学呼应的假象所迷惑,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其实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新授课前早已经会了。造成"会的明白了,不会的还是不会"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促就了原有的学生差异极端化。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一、借我一双慧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周四节课,这对于思维含金量十足的新教材来说,略显仓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课堂探究活动缺乏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的进程太快,势必会拉大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应该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节奏,放大教学细节,给他们深思熟虑时间。
  二、敢问路在何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策略
       (一) 知己知彼 做好前测
      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现状做全面深刻的了解,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预案。教学《几何知识复习-体积》前测:·用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围出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吗?(50%的学生认为相等。)·什么是直柱体?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大部分学生认为直柱体就是用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形体;直柱体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就是用底面积乘高。)由此可见,学生对直柱体的共同特征缺乏足够的理解,体积计算也只是知识的简单迁移、模仿而已。
       (二)精确定位探究目标 为成功探究导航
       课堂教学探究活动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探究活动的层次性。课堂教学的底线是什么,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设计是:直接抛出探究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当个别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去验证。这种设计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先接受了结论,再去被动验证。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能称之为探究活动。
       探究目标的制定,应该以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困惑点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其体验的过程。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前,虽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通过课外学习,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探究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理解并掌握用分解质因数、短除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目标组织探究活动的。出示探究问题:"用多少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小长方形,能够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多数学生迫不及待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学具拼摆,得出用12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虽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思维的含金量太低,要诱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结合拼摆的图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倍数。启发思考:"如果我们再拼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那么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再大一些呢?"学生很快回答"24、48、72……"。这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学生能够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扩倍法、短除法等多种方法求解最小公倍数,并且找到了各方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优化。
       (三)找准探究支点 开启智慧之门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准学生探究活动的支点,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实效性更强呢?
       1、在新旧知识的融合点上探究。综观世间数以万计的发明创造,都是人们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遇到了新生的矛盾、问题后,才有探究的意识,采取探究的行动,不断调整探究的方法,最终取得探究的收获。在新旧知识的融合点进行探究活动,是从学生需要出发的,真正体现探究的实用价值。"即使是一杯白开水,也要让学生喝得有滋有味。"
      2、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教学《圆的认识》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3、在困惑点上探究。教学《蜂巢中的数学问题》师:作为动物界的数学家,蜜蜂在建造蜂巢的时候一定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你觉得它们在建造蜂巢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生:蜂巢的形状、尽量节省材料、容积尽可能大、保温……师:考虑这些因素,你认为蜜蜂会把自己的家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呢?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采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的纸围出它的样子(侧面)。学生围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六棱柱……。通过比较、计算得出,这些几何形体具有相同的特征(上下底面完全相等且平行)、都可以称作直柱体、体积计算方法都相同。发现当底面周长相等时,主要比较底面积,圆的面积>正八边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虽然圆柱体体积最大,但是结合自然现象综合考虑后,认为应该蜜蜂采用六棱柱。 "蜂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形状"这个问题一直在诱发学生积极探究,构建起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沟通的桥梁。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认知结构都在困惑问题的探究中得以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沉闷现象,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改变课堂沉闷的状况,本文通过对课堂气氛沉闷的表现,以及笔者在教学和听课过程中接触到的教学课堂实情分析,阐述了存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有教师、学生、家庭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探索出一些可行的优化课堂气氛的对
期刊
初中学生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在思维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总有一部分学生反应迟缓,缺乏思维过程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抽象思维能力不成熟,因而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是用简单的"灌输"所能解决的,在教学中,如何调动这类学生(以下称学困生)思维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并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
期刊
每次考完试在批改学生试卷时,总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最后一题书面表达会空在那里,书面表达15分占整份试卷分数的12.5%,这个比值不算小,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是望尘莫及,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这道题是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他们的基本功,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也只能从模仿做起,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上课就得注意抓学生的基本功,从单词、句子、短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校课题组对于
期刊
现在的学生如果你问他英语好学吗?肯定会有许多学生说:"难死了"。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感到头疼呢?答案只有一个:"不得法。" 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是一种语言,为什么你说汉语会如此流利?那是因为你置身于一个汉语环境中,如果你在伦敦呆上半年,保准说起英语来会非常流利。但很多中学生没有很好的英语环境,那么你可以自己设置一个英语环境,坚持"多说"、"多听"、"多读"、"多写",那么你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很
期刊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低效。我们发现:许多热情高涨的课堂背后却折射出迷茫,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期刊
幼儿科学教育探索是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的,主要有正规活动、非正规活动及偶发性活动等。开展怎样的科学活动有意义?教师什么时候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科学教育中“教”与“学”的矛盾如何解决?本人在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践案例,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  近年来,我县城区教师对科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大家认同正规活
期刊
【摘要】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的艺术,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这种才能,而且音乐也可能成为任何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研究发现在其他地方运用音乐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创设一个欢迎的氛围;在体育活动后,音乐具有使人轻松,宁静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播放音乐会使教学内容的转换更为顺利;在阴郁的日子里音乐能激发活力,并且音乐还具有减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和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动性,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选择使用历史多媒体资料,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既陌生又隐约浮现的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使学生从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
期刊
说明文,它是一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得直白一些,说明文,就是常识性课文。这就决定了说明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其他文体的作品有所不同,应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但现实是,许多教师把说明文和其他文章一样对待,教学中存在着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了解,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术语避而不教  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为了让读者对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