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一支生花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重在培养对写话的兴趣”,没有字数和段落的要求。因此,很多教师就称其为“写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只要学生能写上两到三句话就行了。到了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并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初步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各项要求都相应提高了,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十分不适应,产生了对作文的畏惧心态。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做好衔接工作,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种“谈文色变”的心理障碍将会一直伴随着学生。但是,如果能在关键的过渡期,协助学生积极地达成低段写话目标,并逐渐灌输习作的观念,就能帮助他们真正地爱上习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借鉴语文课程安排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口语交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且富有情趣地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我以单元为单位设立专题活动,习作训练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要,使其在这个过渡时期都能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做好低段写话向中段习作的过渡。
  一、采——众家之长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古人作诗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这样,从模仿范文起步,以给他们一根有力支撑的拐杖,支持其不断向前探索。
  现行教材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模仿。
  1.选择词句式进行训练
  就是利用生字组词、扩句,把部分生字、词语串起来说完整的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小学低年级教学主要以字、词积累为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教学特点,利用低年级学生逐渐丰富的词语,及时进行指导。例如,《日月潭》中“隐隐约约”和“清晰”这两个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其词义。接着进行造句的训练。在习作练习介绍西湖美景时,很多学生都用上了这两个词,如“雨中的西湖,好像披上了轻纱,远处的景物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仿佛童话中的仙境。”“夏天,西湖里满池的荷花和荷叶都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犹如一位穿着绿纱裙翩翩起舞的粉红少女。”
   2.随文仿写
  入选教材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仿写课文。例如,在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观察夜晚西湖所拍到的图片带到课堂上来,并简单介绍图片中的景物,然后模仿课文第二段的写作结构,写一篇名为《西湖亮起来了》的小练笔。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还有自己的创意,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每当夜幕降临,秀美的西湖就亮起来了。整个西湖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焕然一新的断桥,湖水泛着点点银光,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把西湖装扮得金碧辉煌。寥寥几句,把西湖夜景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两种训练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梯度,特别关注中下层次学生。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先进行句式训练,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重在激发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片段的仿写,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得很好。
  二、觅——习作之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利用春游、中队会、校运会等活动,适时进行现场指导,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活动后组织交流,扩大观察效果。但这样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无法与课文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于是,我尝试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语文单元教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收集资料,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活动小组,让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同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起观察生活,收集资料。在教学“我的家乡”这一单元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明白整个单元的主题;教学完《日月潭》后,鼓励学生利用假日来到西子湖畔拍摄照片,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感受;教学完《葡萄沟》后,我又利用谈话课,请学生从家中带来家乡的特产,一起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学生慢慢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渐积累写作素材。
  此外,结合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日记和感受,大家一起选择,互相借鉴。在进行习作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获取的资料和课堂上仿写的相关片段进行整理,有条理地进行整合,随即便有了一篇篇小习作。
  三、修——生花之笔
  每个学生的写话水平各不相同,怎样才能使那些对习作觉得有困难的学生学会习作的技能,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开始。
  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对学生的修改能力要求不可过高。首先要尊重学生原本的写作想法,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让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应顺着文意加以鼓励。对此,我的做法是:学生完成作文后,先浏览一下,在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中选一两段具有典型和示范性的习作,出示在电脑屏幕上,组织全班集体讨论,集思广益,集体修改。修改时,要求学生讲清每一部分怎样修改,或增补,或调换,或删去,并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当然,在每次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渗透“修改符号”这一概念。如在《家乡特产》的片段修改课上,有一位学生写的是他家乡的特产“香榧”,学生们在评价时指出这位同学基本写出了香榧的外形特点。我马上肯定学生评得对,能用欣赏、鼓励的心态去发现。但是大家也觉得这篇写话读起来就像一杯白开水,缺了些让人眼睛一亮的内容。我适时引导:“那么,我们平时在阅读课文时,哪些句子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学生回答是比喻句和含有成语的句子等。“那么,我们在这里该在什么地方用上比喻句呢?”学生回答:比如“香榧的外壳”,可以比喻成“坚硬的铠甲”;里面的果肉可以想象成是一个害羞的小黑人。经过大家的帮助,这位学生的这段写话就显得丰满多了,开始向习作靠拢。
  把握以上要点,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词写话中慢慢将语言变得丰富、具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初步学会修改习作。于是,学生在不经意间发现“我已经会写作文了”,等到了中年级时就不会“谈文色变”了。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巩固本次习作训练中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成果,其艰难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谈“讲评”色变,或者干脆避而不谈,致使讲评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黯然失色,作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怪物”。如何让讲评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快乐体验成功,让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
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的主题是什么?教参如是说:  小说的主题,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这样的概括相当客观准确。我们现在围绕小说的具体内容来看看小说是如何对以上主题进行展开的,同时再探索一下伯尔这篇篇幅相当短小的小说又蕴含着什么其他深刻的社会
书名: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ISBN:9787309056150  定价:28元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是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达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效果。  一、通过课堂教学,积累语言,丰富“内存”  1.理解体悟促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热情好客,感受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3.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诗意导入,走进槐乡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五月槐乡。槐乡,就像一首清新、欢快的诗,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槐乡的美,槐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学生主体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单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不是靠教育界流行的“教不够作业凑”的做法。当前,小学生的家课作业负担太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语文作业布置的现状及反思  课外作业是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现在的大部分家庭作业存在下面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总有如沐春风之感。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质朴悠远的境界。这里,我们以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为例,谈谈他课堂教学和谐、智慧、圆融的特征。    一、和谐——学习目标清晰呈现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薛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似一位娓娓道来的大哥哥。薛教师总是适时示弱,把学生推到前
所谓“错”,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教育专家曾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词语教学中,对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时刻留心,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并加以巧妙地点拨。让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正确认识,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体验超越的快乐。    一、开门见山    在写作中,开门见山式的开头,直入文题,一下抓住读者的心,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词语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如果也能开门见山地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沉浸在热烈的掌声中  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掌声》一文。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掌声”。  师:我觉得应该读热烈些!  (学生再读)  师:再热烈些!(学生再读)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感情饱满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课题,这样会使学生笼罩在热烈的氛围之中,提前感受掌声的无形力量,为接下来的感悟掌声埋下了伏笔。】  二、品读文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