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找到源头活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estlove_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按实践论的观点,任何认识都来自实践。作文的材料,也就是对“生活的认识”,也必须来自实践,因此积累素材、扩大视野成为首要任务。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才能做到扩大视野、做到有话可说呢?
  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手勤
  生活的宝藏是丰厚的,从生活中截取的材料是鲜活的,是富有蓬勃的生命力的,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认真的观察,同时自身又由于年龄的问题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也就难以发觉,进而出现写作无素材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让学生尽量练习写作,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抓住实实在在的东西并做到“静思默察,烂熟于心”,才会使学生在凝神沉思中“一挥而就”,才能真正从一粒沙子上悟出其“个性”来。凡文不无病呻吟,力图有事而叙,有理而议,有感而发,有情而抒,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通情达理。
  二、每天必须要读报纸,看电视,在其中积累——眼勤
  读报要备读报笔记,随时记下自己喜欢的标题、美的词汇及新观点,记下社会和自然科技知识以及人文典故等等,分类做笔记,或做成卡片,分类剪帖。初中三年可积累读报笔记数本,常翻常读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读报积累习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还拥有一个中考作文的百科资料库,何愁考场无话可说,把报纸当作“第二语文教材”,以报纸为师,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捷径,久而久之,写好中考作文就不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了。比如,《中国青年报》曾用大篇幅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并且印有《别无选择》这首歌,还有一些文字宣传口号“增强环保意识,共创美好家园”、“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的祖国做出贡献”、“保护环境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等等,把这些不起眼的文字宣传收集起来,可以用来写《生存与环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虽然中学生活节奏比较紧张,但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看新闻,因为近几年中考形式变化多样,但总的方向是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具有时代感,要求考生观点鲜明,材料准确,忌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新闻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广阔领域。只有掌握最新的材料,了解社会焦点和人们对焦点问题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有“用”的资料。常听新闻,能刺激思维的活跃,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能使作文鲜活起来,丰满起来。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趣浓
  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能力源泉,从心理上讲叫做内驱力,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写作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己乐写,才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种自我倾吐,是一种真情的发泄。
  首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学生成功意识,畏难情绪是一种消极情绪,在学生作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抑制作文中感知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作文持一种消极态度。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消除这种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
  其次,作文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趣、爱好等实际,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产生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比如,作文题为《竞选班长》,有的学生写出了想尝试但又胆怯的心理,有的则表达了由于过于羞涩、过分看重结果而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后悔,决定今年积蓄力量,明年再大显身手。还有的题目《有家真好》、《珍惜所拥有》、《让自己奔跑起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牵动心灵的力量》、《门其实是开着》、《一道风景线》、《大爱无声》、《因为有了你》、《留住那份纯真》等等,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心声,从中找到自己的性格,铸造自己的人品勇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感受亲情。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诸位记住写作材料普遍来源于整个生活,写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心灵的积累,大量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对生活中点滴的联想、对比以及分析,从平凡中感悟到伟大,从淳朴中获得闪光,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如汩汩清泉从心中流出,任自己汲取,如一幕幕镜头在脑中闪现,凭自己选用。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新集中学。
其他文献
《归去来兮辞》是“隐逸诗人之宗”陶潜的传世名篇,不少人在解读诗人归隐心境时,走入了仰视文本的误区,肆意拔高、神化,作了“表现了陶潜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豪迈气概”,“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欣然归隐的主题”的解读。在这种盲目的跪拜式解读中,人物戴着“伟大”“崇高”的光环飘渺起来,幻化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遥不可及的圣人影像。如此解读势必影响读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碰撞、汇聚和融合,也终将让阅读课堂迷失为空中
【摘要】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体验生活、用心读书、训练思维即是这样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写作水平 体验生活 用心读书 训练思维    一、生活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力求写出富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
一、就地取材 多思善取  当下,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作家余华回答记者关于他的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时,余华风趣地说,他识字不多,所以语言简洁。而在一些文学随笔中,余华还表示,当他有话想说时,一种表达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美妙的表达。我们纵观余华的许多小说确实很少看到所谓的“高级词汇”。余华写作昭示中学生写作困境,我们可以理解,中学写作的
【摘要】立论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确立观点,提出主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困境,笔者从阅读鲁迅的《立论》一文,引发了对该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关键词】鲁迅 立论 感受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
写作文应该真诚,这谁也不会否认。但是真诚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因为考试作文有个起码的要求——“思想健康”,否则就可能“很傻很天真”。那么,高中生的作文在“写真情”和“思想健康”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协调点呢?我以为,写真情时注意表达的技巧是很重要的。  清明节之前,我布置了个作文题“清明不休息”。题目刚介绍完,学生就一片嘘声,甚至有人起哄。我一看,就心里暗喜,题
【摘要】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时代发展及课程发展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终身学习时代要求    新课程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般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已经真真切切走到我们
【设计思想】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主义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行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探讨悲剧根源,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
[摘要]本文以后人对苏轼《东栏梨花》一诗的争论为缘起,引发了对宋代诗词结构方式的深入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详细论述了事理在诗歌创作与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宋诗 事理 理解    苏轼有一首《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此诗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四月到徐州任知州时写给孙宗翰的。《宋诗鉴赏辞典》认为“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
【摘 要】课改的目的是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离不开一个公正准确的学生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就要重视学业又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和评价主体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体系 评价观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范文”就是典范的文本,即就是在同一类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如果我们举“其一”而能使学生“反三”,让学生“触”此“类”而能够“旁通”,那么,我们对“范文”的教学就达到了高效率,说明我们真正领悟了专家编辑“范文”的意图,实现了“范文”的价值。下面就《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为《杜甫诗三首》,第一首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