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化品质,成就学校发展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内涵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观念形态的复合体。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内涵文化的相应建设。一个企业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企业就有了灵魂,就有了精神内涵;同样,一个学校有了自己的文化,才有利于师生价值观的认同,全体教师、职工、学生才会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心情愉悦、目标坚定地和谐奋进。
  一、以人本文化建设落实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建设形式,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精神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了学校建筑、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等外在的文化建设,也涵盖了学校人本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在的文化建设。学校高洁优雅的外在文化建设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强大教育力量,而潜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更能促进学校向深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是干好事业的基础。一所学校的所有教师,实质上也是一个团队,能否将学校的日常教学事务高效、有序地办好实际上取决于教师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人心齐,泰山移”,校园文化的本质在于人本文化。
  学校,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这里,是知识的传播地;这里,是启发思想的发源地;这里,是创新思维的启发地。学校不同于企业,企业抓生产效率,抓产品质量,而学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教师不同于企业工人,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既不能以权压人,也不能一味和物质利益挂钩。
  我们应当明确: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人本文化建设。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管理思想,倡导人文情怀,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能容忍教师犯错的博大胸怀,要有善于发现教师闪光点的灼灼慧眼,要有机智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巧妙策略。对待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或有错误的、对领导有意见的教师要以宽大的胸怀去感染他。不以权压人,不编条条框框治人。用宽大的胸怀人要比靠行政手段管人、卡人、压人的效果好得多。这样,广大教师才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对工作产生极高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抱成一个团,拧成一股绳,协力实干,才能使学校工作出成效、上台阶。学校管理者不但要对全校师生进行严格管理,还要对他们充满爱心,用极大的热情去关怀爱护每一位师生。要经常深入到师生当中,了解实际情况,看看他们在安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助解决。重点要放在那些有困难的教师、学生身上,适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渡过难关加油助威,使广大师生感到学校就像家庭一样温暖。
  只有这样,学校管理者才能拥有“人和”,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形象
  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任何物化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过眼烟云,唯有精神是永恒的。例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师生,不仅使他们置身于浮华世界之外,静下心来勇攀科学高峰,而且也赋予了他们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所以,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不如说是学校精神和教师的人格力量。理念指导实践,精神支配行动。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学校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升华,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和前提。
  校园文化的内涵重在提升学校品质形象。
  首先,学校文化涉及办学的核心领域,起点必须高,不能就事论事,有高的立意才会有高品质的教育。学校办学品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校长办学视野和方法上的差异,校长的办学眼界有多宽,学校就能走多远。校长办学一只眼要看天,要看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另一只眼要看地,要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策略。
  其次,学校办学品质上的差异还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必须重视教师的自身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用共同使命维系人、用学校精神塑造人、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政策感情留住人才”的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学校的发展,合理地安排每一名教师的工作,使他们的才华和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校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尽一切可能为教师个性特长的合理发展搭建舞台。鼓励教师个人和组室冒尖。“双赢”人才发展战略,较好地兼顾了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关系,学校也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各种学科人才齐全的稳中有流动、流动促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提升学校品质形象还在于开发和利用好校外资源。学校与外省市,乃至国外的学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包括师资培养、师资交流、教育研讨、学生游学等。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教育实践,我们都获益匪浅,都将为我们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因为开发公共资源,是学校开始逐渐认识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公共资源中,潜在的但还未被我们认识的部分要开发,而以前可能不是资源,现在能够转变为资源的部分,我们也要去开发。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开拓。
  三、以制度文化建设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就可以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
  制度文化建设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要求我们把组织的所有潜力和活力都发挥出来,使组织有能力,有活力,而且有美。就学校而言,能力,代表学校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可以促进和保证个体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它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活力,代表学校的精神面貌,代表学校有规律地新陈代谢,代表学校健康和青春的气息,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本品质;美,是学校所有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完美结合的体现,也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
  强化目标定位,不断调整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使目标的确定和机制的运行朝着有利于挖掘教师创造潜能、开发教师创造力的方向发展。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管理氛围中倾心于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使制度服务于教育教学。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其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和补充。各项制度要遵循以教学为中心这个规律。以教学为中心,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各项活动,使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要求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创新。现代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学前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另外引进动态评价机制,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反思的状态。同时,学校、同行、家长以及学生都应该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当中来,多角度、多立场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不断地发展。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展现。学校内在的创新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工作的创新。而一旦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什么奇迹都会发生。因此,学校提出必须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侧重于应用研究,力求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才能可提升学校品质形象,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它能对系统内外状态的任何的激变、扰动、偏移及时感知,准确调节,使身体各部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些应急反应的完成都是在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中完成的。不仅如此,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都依赖大脑的精细结构、超大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因此,神经系统的健康活力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发育最快、最先发育完善的系统。以大脑为例,人脑在胎儿3个月时,开始迅
期刊
中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力量,增强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意义重大。为此,大力培养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一、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
期刊
屋顶生态系统  专利号:201410366905.0  专利权人:何志威  专利简介:  目前的房屋建筑都是仅供居住,只有少数装有如太阳能装置、风能装置等节能环保设施,其整体节能效率十分有限。同时房屋建筑还要占用大量生产用地,无法实现既能够“生活”又能“生产”,还具有“生态”的立体的“三生”效果,更无法达到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等环保要求。目前,市面上一系列的鱼菜共生系统,对污水的使用起到
期刊
“爱满天下”这四个大字,是陶行知亲手写下来的一句格言,也可以说是他毕生为人做事的基本精神。他是个教育家,他是个民主战将,他是一代伟人。首先,他有一颗伟大的心,心中充满伟大的爱。他爱孩子,爱青年,爱朋友,爱人民,爱真理,爱民主,爱科学,爱一切新的创造;他爱诗,爱美,爱真,爱善,爱那最进步、最有前途、最光明的一切……  以上是原育才学校党支部书记,长期在陶行知身边工作的缪意林在陶先生逝世后的悼念文章中
期刊
江南水乡的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以她独有的姿态前行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走进学校,“雷锋在通小,雷锋在我心中”11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雷锋全身塑像在雪松的映衬下格外挺立。一代代师生牵手“雷锋”三十多年,情不变,意相随,学雷锋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雷锋,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用今天的认识来评价雷锋精神,可以说,雷锋精神充分体现
期刊
作为集科研、生产、学术、外事等诸多责任于一身的化纤专家,她用自己的赤诚与执着推动了我国化纤工业的强势崛起;作为主要开拓者之一,她亲历和见证了我国化纤工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壮丽辉煌的伟大成就;作为共和国培养的科技骄子,她用自己的创新实力与谦逊姿态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尊敬与推崇;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退而不休,她依然满怀激情与梦想,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老有所想,老有所
期刊
陈东瑜,江苏省海门市人,1942年生,中共党员,南京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教科院退休干部。共和国突出贡献专家。共和国求是十大杰出楷模。全国最美劳动英模。荣获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他入选江苏省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及国家科学思想库。2003年2月退休后,他任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传记和作品已被《世界文化名人录》《世界大
期刊
当前,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日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实施策略,拓宽德育途径,改进德育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任职无锡市港下中学(以下简称“港中”)校长期间,笔者主持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红豆情缘》(无锡市德育校本课程一等奖),回顾总结教材的编写过程,深感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养德”、兼顾“校本”,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
期刊
《语文报·初中版》第239期发布的上海市的一所重点中学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量少、时间短、不得法。多数学生偏重文学阅读,而对科技类等文章很少涉猎;大部分学生阅读量远远不达标;不少学生不能做到每日阅读1小时以上,半数学生做不到日日课外阅读;不少学生只是匆匆浏览,不做摘录,缺少精读,以至于过目即忘。而且年级越高,程度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该调查还表明学生的课
期刊
近年来,“物理选修3-3和3-5模块”这部分知识在江苏高考卷上的考题都保持中低难度,是学生容易得分的部分。在复习该部分时,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不理解物理原理,不动脑,妄图通过死记硬背解决问题,题目稍微灵活变通一下就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短时记忆效果明显,正好复习到部分内容就记得哪部分内容,而更多之前已经复习过的内容都被遗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善这一模块的复习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