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真正的鉴赏能力并非易事,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深入浅出”,即通过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需要,并在其驱动之下生成鉴赏能力,能够在鉴赏过程中准确地表达鉴赏对象美在何处。这种由内而外的美术鉴赏教学思路,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深入浅出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39-0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经由什么样的路径达到这一要求,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能看到一种情形,即教师基于认真的备课而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递美术之“美”,而学生却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既无赏亦无鉴。笔者分析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师生没有基于共同的对美术之美的认知展开教与学,而美术鉴赏作为异于一般美术教学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宏观把握。笔者提出的观点即是深入浅出,下面作详细说明。
  一、深入,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需要
  鉴赏本有鉴别与欣赏之意,更专业的说法则是“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与体验、欣赏与鉴别的精神活动”。强调一下,美术鉴赏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因而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自然就具有引导学生对美的对象产生精神活动的任务。相对于美术教学中表现美的技法掌握而言,美术鉴赏的层次性显然高了一些。
  美术之美是丰富的,简单说有形象之美与抽象之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并不完全拘于一格,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更喜欢形象美,对抽象美或者说对于特定情境下的美的标准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而这就成为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前提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的需要。如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教学中,研究学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人只知道古代陶瓷常常是拍卖行上的明星,但却很难看出这些艺术品真正的美,而更本质的则在于他们无法发现这种美,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需要帮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笔者以“神农耕而得陶,舜陶得于水”引入本课,然后向学生介绍陶的几个品种如白陶、彩陶、灰陶、黑陶等,并通过展示古代陶器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感受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笔者给学生看的是“白陶鬶”(一种古代的盛水容器),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功能的角度先去猜想,然后笔者再给出准确答案,这样既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充分的思考,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艺术的视界,从而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准。
  二、浅出,要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美
  美术鉴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这种美不应当是抽象的,而应当是既可感知又可言语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个好的美术作品时,只能说出“真美”这样的抽象语言,具体问其美在哪里,他们往往说不出来。这里确实存在学生懂而不言的可能,但更多的都是对美的感知太抽象的原因。笔者以为美术鉴赏教学,要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角度描述出美,这才是学生对美的感受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对陶有了充分感知和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对瓷进行自主性更强的学习与鉴赏。这一环节中,笔者更多的只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瓷器,而这些瓷器美在何处则让学生去描述,并且强调要从不同角度去描述。由于前面对陶的研究,学生迅速选择了不同的研究角度,有的从颜色角度去研究瓷器,有的从功能角度去研究,还有的则从造型角度去研究。而选择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同,选择颜色者通过自主努力知道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瓷器颜色的选择有着不同的喜好与标准。而瓷器在發展的过程中,也渐渐从功能取向走向了艺术取向,学生对瓷器的胎质等也有所了解,有学生在网上搜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小罐”的图片时,迅速提出了“这个小罐多大?什么胎质?什么图案?寓意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明白了这件艺术品实际上只有十几厘米,其表面的覆莲浮雕所呈现出来的简朴美,使其变成一件可以在手中把玩的艺术珍品。
  三、深入浅出,要求教师寻找到教学的契合点
  综合以上两个观点,美术鉴赏教学所强调的一个基础也就清晰了,那就是教学中的深入浅出。这个概念并不新颖,难的是教学中的把握与实践,笔者从教学经验的角度出发,认为需要突破的就是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深入与浅出的契合点。
  深入往往是教师引导的结果,因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浅出是学生的具体表现,因为学生美术鉴赏的视角与表达语言也是有限的。所以从学生的鉴赏深度与语言能力等要素出发,美术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至真实体验处,引导学生至准确表述时,就是深入浅出之最佳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慢慢把握,因其具有因时而异性,本文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标对“现代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的过程是深入文本,感受文本的过程,通过深入文本挖掘其教学价值,通过感受文本驶向作者心灵的港湾。探讨现代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有助于教学实践。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文本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16  现代文教学是当前课改背景下语文改革的重点。不过环顾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灵魂的掌舵者,他们肩负着让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重任。一个学生只有在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里才会健康成长,只有快乐的班级才是健康向上的班级,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班主任管理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04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
[摘要]  结合实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探析,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适中”, 一、在家庭消费上要坚持“适中”原则,二、在期望水平上要坚持“适中”原则,三、关爱程度上的“适中”原则。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适中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05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分清学生的“长板”和“短板”,根据“长板理论”采用“3 1”评价方法,让学生的“长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通过活动平台促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弥补自己的缺陷。  [关键词]长板理论“3 1”评价一专多能零缺陷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106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
[摘要]  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围绕分层教学展开阅读指导,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还能增强教学实效。围绕分层教学展开系统的论述,探讨如何借助分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
[摘要]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武术运动进入中学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会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研究认为,根据高中生爱表现、追求健美的共性心态,以及强化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教育的视角,选择健身健美类、艺术类与女生自卫搏击类武术,运用高中生喜欢的兴趣小组自主教学法、武术类或动作类影视资料刺激法,以及实战模拟互助教学法,对高中体育课堂精彩实效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
[摘要]选修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掌握的知识广博精深。选修课本是基于必修课本之上的,学生在必修课中学到的鉴赏方法,拿到选修课中来实践、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这才是欣赏,才是挖掘,才是提升。选修课的高效挖掘既指与必修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的横向比较而言,也指选修文本问题探究中不同深度与层次上的比较。  [关键词]选修教材高效拓展延伸深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
[摘要]“单元说明”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单元教学篇目在文体及语文人文内涵方面内容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对教学活动开展进行的方法性指导和提示。教师要不断认识并发掘“单元说明”在教材解读、文本教授、教学组织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单元说明教材文本教学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25  单元说明,是附在教学单元前的
[摘 要]说课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受到普遍的重视。教师以足球“脚内侧传球”为例,对说课的概念及内容进行梳理,对开场白、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体育说课;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38-02  说课,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基础
[摘 要]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与3D模拟实训中心,积极采用“四真四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岗位教学法、场景模拟教学为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四真四化;物流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07-02  在《国务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