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中年况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节气,如同一个个精美而优雅的音符,有序地飘洒在四季这部乐谱上,伴随盈盈春花、密密夏叶、萧萧秋雨、皑皑冬雪,更添其丰富变幻的别样韵味。其中,秋分,便像一枚沉静飘落的红叶,静静地伏在秋季的中途,告诉人们感受寒凉的同时,不忘拾得一份内心的温暖与充实。
  秋分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就是说,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也意味着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农谚里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分明能听到万物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的声音,禁不住裹紧衣衫。
  人生如四季,四季亦如人生。秋分的独特风格,一如中年的人生况味。秋分的昼夜相等,似乎在提示人们进入良好的“中庸”之境:沉静优雅,不疾不徐;热情尚在,未来可期;少了盲目冲动,多了些节制隐忍;不再留恋舞榭歌台的浮躁繁华,而眷恋家居生活的平静适意;看大人物不再神圣高大,当老百姓也不自轻自贱;对别人升官发财、骄横专断、阿谀逢迎的各类言行,且冷眼旁观,自己应担负的工作和责任,则尽全力而为。对中年来说,要做到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人在秋分,要注意阴阳平衡,适度调养身心。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便要预防秋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凉、温润的食物,以期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就像人到中年时,激情消失,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语。所以这时,人们应多登高远眺,适当开展各种运动锻炼,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人到中年,更能深刻地感悟世俗人情,当用更智慧的眼光来体察世界,用更廣阔的胸襟来包容万物。要知情趣,懂品味。不妨来看几首与秋分有关的诗词。南北朝诗人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二》中道:“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诗语沉练简洁,意味万端,诗人历经岁月磨炼,饱受羁旅之苦,却在仰首观雁的同时,适度调侃一下自己:也学学雁儿们,在秋分时节渡河而归家。唐代诗人马戴《送僧归金山寺》说:“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诗中山色、蝉声、寺庙、岛屿、僧人等意象组合,营造出一派宁静清和的情境。唐代贾岛《夜喜贺兰三见访》诗云:“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秋分时节,无论独听泉声、静观月云的幽清感受,还是如陶渊明所说的“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朋友间的共享境界,都别有情味,生命因之而饱满厚实。宋代词人谢逸《点绛唇》则描画了一幅典型的秋分胜景:“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清风、冷露、月光、桂花,将视觉、触觉、嗅觉几大感觉相融合,虽有风清露冷,不胜秋意寒凉,却在清风遍布、桂子飘香的意境中悠然沉醉。
  当然,人到中年,并非万事皆休,一味的淡泊、冷静、悠闲也是不对的,勤奋耕种仍是必须,就像谚语中所说:“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秋分棉花白茫茫”,“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天并不是一味的收获、归仓,也还有现时的努力、来年的期盼。人处中年,不可过闲、不可松懈。如果说人生是逆水行舟,中年正当中流击水。历经青年的青涩、迷茫、摸索,中年之时沉淀了生存智慧、积累了人生阅历,此时的奋斗,会有着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要嗟叹时日之短,更不要伤春悲秋,而要像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样,拥有排云而上的豪迈、直冲九霄的激情,这才是中年应有的状态。
  秋分,提醒智慧,提醒反思,提醒我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必要的追求。适逢中年的人们,当从秋分这个节气中汲取营养,从容优雅地迈向更高远的境界,擁抱更充实的人生。
其他文献
舞蹈,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门类。从原始的祭祀巫舞到汉代百戏舞,至唐时最为繁荣,不仅宫廷有乐舞,民间街头、广场、酒肆等地也有歌舞伎人献舞。  古人舞蹈是什么样的?汉代史籍有描绘,“表飞縠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抗修袖以翳面兮”“搦纤腰而互折”。歌婉转,舞婆娑,如行云流水。年复一年,无数曼妙的舞蹈一波一波地湮灭于水样时光,一去不回,但那一瞬间的美妙舞姿与情感却赋予了岩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优雅
期刊
习茶的岁月长河里,冷雪也曾不断的去感受当下,总结自己,然后又不时的去打破自己,出入茶行,因为喜欢茶的优雅闲适,茶艺表演的优美动作,这些让我着迷,继而在这条道路上再醒之。  茶文化海量般的知识,让冷雪开始了应接不暇的学习,曾经的我也以为茶道的意义,因为空寂,茶应该是严肃而庄重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修为。一度让自己封闭了外在的太多的感受,但时至今日,十几年的时光走下来,再谈对茶文化、茶生活的感受,我更觉得应
期刊
繁体字的“虑”写做“慮”,是思的延伸。《内经》中讲“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为它是将来时,还没有发生。同时又牵动了人的情感,让人羡慕、企盼,挑动了人的欲望和情绪。所以在翻译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时候,一般把“思”翻译成了“虑”,英文是anxiety,而不是翻译成thinking或idea(即思想)。有人把“虑”翻译成worry,其实是把“忧”和“虑”混淆了。忧是担心、害怕将来发生的事情,虑
期刊
皈依隱士,皈依隐者,皈依五柳先生,回归乡野,山海之间,我的梦境,这一梦竟是十二。皈依隐没,皈依藏心,皈依藏形,只因無法释然生命的重负,为何如许奔波?如许不堪?如许难做人?如许功名利禄?如许山盟海誓?如许的情何以堪?如许的为物所累,为情所困,为债所逼。是该断的时候了:  空手把锄头,竹篮打水忙。  回首抬望月,浓云密布时。  心,总在高山。道性,似乎天上飞。总是不落地,总是悬之又悬。归隐寂寞处,体悟
期刊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  ——《荀子·儒效》  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
期刊
出身诗礼仁宦之家  记者:梁漱溟先生生于清末乱世,在您看来,哪些人和事对梁漱溟先生性格、学养的形成影响比较大?  梁钦宁:祖父幼时受我的曾祖父梁济先生影响很深。祖父后来特别说道:“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  在教育上,曾祖父对祖父非常“宽放”。在讨论政治问题时,父子经常辩论,面红耳赤。他允许祖父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想
期刊
这几天一位太极运动业余“爱好者”和一位“准专业”的自由搏击选手的“打戏”吸引了超乎寻常的关注。这本是民间的“私斗”,但是借助互联网媒体,居然引起了各大“武林门派”之争。这是一场“唱戏的”和“看戏的”互动得最好的一场“秀”,竟然有人还为此生了气,当了真!  我也是一位热爱太极和自由搏击多年的伪拳迷。从小到大,即使看两只鸡打架我也愿意赶几里路去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小说我读过无数遍,无论是MMA还是
期刊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的知名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生于1900年,享有99岁高寿。从她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秘笈。  冰心常说养生的第一要旨是养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她的自勉词,也是她的生活准则。冰心的住处十分平常,绝无奢侈浮华之气,素而雅的书房也是她的卧室。她向人解释说,在享受方面要知足,在知识与贡献方面要知不足;应该做的事情就
期刊
“蒹葭”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水边未成穗的芦苇。而这首诗,无论在音律上还是画面上、无论从气韵上还是意境上,都如它这个名字“蒹葭”的含义一般,拥有着一种淡然冷凝的、穿越时空的美丽,仿佛是打捞自秋江水畔、晓寒深处而来。  《蒹葭》,可说是生长在岁月沉沉中,一首最美的诗。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期刊
两千多年前,一个人在河岸边叹了口气。他不如儒家先贤孔子,站在岸边大声喊道:逝者如斯夫。在他现在的情况下,一个字都喊不出来。  他愁,这抹愁容来源于他的主张,更来自天下人对他的误解和不支持。他对统治者的要求是:以德服人,民心所归,天下一统。  德不是矛盾的关键,而是他要求礼法并用,对于大部分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人说,这可是大事,明显是新一代大儒推翻了部分自己前人立下的仁愛基础,在德化之时加入了法的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