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补偿膜添加方式引起的放疗剂量差异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组织补偿膜添加方式引起的放疗剂量差异。

方法

选取2014年10-12月间乳腺癌根治术后需行胸壁放疗的20例患者,每例进行两种CT扫描。CT-1:不加组织补偿膜直接扫描;CT-2:放疗体表添加组织补偿膜后再扫描。在放疗计划系统中为CT-1添加虚拟等效组织补偿膜,做满足临床要求的放疗Plan-1;再通过图像融合、计划验证等方法,把Plan-1移植到CT-2上,得到"平常用虚拟等效组织补偿膜做计划,而在放疗时体表加组织补偿膜的放疗Plan-2";最后用CT-2做满足临床要求的放疗Plan-3。通过SPSS 19.0软件将Plan-2分别与Plan-1、Plan-3的临床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Plan-2与Plan-1、Plan-3的全肺V20(P=0.871、0.265)、患肺V20(P=0.170、0.290)、心脏V30(P=0.074、0.190)、健侧乳腺Dmax(P=0.556、0.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计划靶区V50(P=0.002、0.002)、V55(P=0.049、0.043)、CI (P=0.010、0.010)、HI (P=0.033、0.035)、机器总跳数(P=0.034、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靶区层面剂量分布、照射野跳数分布也明显不同。

结论

体表添加等效组织补偿膜后再行CT扫描,所做计划才能真实反应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量。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野生一枝蒿粗多糖(wild Artemisia rupestris L. crude polysaccharides, WARCP)对流感病毒疫苗(influenza virus vaccine, IVV)的免疫增强效果和节约疫苗用量的作用。方法将0.3 μg或1.5 μg的流感病毒疫苗与200 μg的WARCP配伍后,分别在第0天和第14天皮下免疫ICR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地区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病毒株VP1~VP4区的基因特征。方法对来自2012年深圳地区重症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各5株)EV71分离株进行VP1~VP4区全序列RT-PCR扩增和测序,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EV71 A、B、C基因型代表株进行核苷酸、氨基酸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轻、重症患儿的EV71分离株之间VP1~VP4基因的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共刺激分子sB7-H3与炎症因子IL-17、IL-8的相关性及其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B7-H3、IL-8、IL-17的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统计学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Utrecht与Ring施源器剂量学差异。方法MRI引导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5例,间隔采用Utrecht与Ring施源器,共96次。按照施源器不同分成2个组,每组48次,其中26次先采用Ring施源器,22次先采用Utrecht施源器。考察高危CTV体积和在A点水平处宽、厚、D90;OAR的D2 cm3;V7 Gy 、W7 Gy,A、T7
本文从8个部分对影像引导介入近距离治疗学发展进行了概述,包括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背景、放射性粒子类型、计算机TPS与剂量评估系统、图像引导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属于微创器官保留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展望。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借鉴,如能对该学科发展起到抛砖引玉和推波助澜作用,则是作者写作的初衷。
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疗效及放疗在其治疗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4年间我院收治原发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52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18例,手术联合放疗31例(手术+术后放疗24例、术前放疗+手术7例),单纯放疗3例。使用倾向配比评分法对手术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配对分析。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全组5年LC、DMFS、DFS、OS分别为49%、48%、22%、45%。配对后手术
目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分析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2015年共33例患者纳入研究,疗前、后中位KPS分别为70、80分,原发灶主要为NSCLC (58%)。脑转移瘤直径≥3 cm或体积≥6 cm3,放疗剂量52 Gy分13次或52.5 Gy分15次,同步TMZ 75 mg/m2/d,辅助TMZ 6周期(150 mg/m2,第1-5天,28天为
目的评估全骨髓照射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前预处理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2015年6例患者Allo-PBSCT前均采用HT联合环磷酰胺(60 mg/kg1次/d共2 d)的预处理方式。采用HT技术实施。结果6例患者中位年龄18.5岁。处方剂量(12 Gy分3次3 d完成)精确覆盖全部骨骼区域,OAR受量较全身照射降低13%~60%。头颈、胸腹、盆腔部位剂量验证
目的探讨前额辅助标记点在脑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意义。方法对2013-2014年间84例脑瘤患者行头部热塑模网罩体位固定,其中36例加以中心型前额辅助标记点(A组),分别与27例常规固定技术(B组)、21例加以偏心型前额辅助标记点(C组)采用千伏级CBCT进行空间位置偏差比较。最后将A组第1次偏差结果分别与之后的误差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A组CBCT 212次、B组CBCT 158次的通过率分别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