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挖掘的金矿:碳金融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即碳金融这一新名词也随之孕育而生。自2005年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可交易以来,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碳交易的参与度不断深化,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虽然巨大的碳减排潜力使中国碳市场具可持续发展性,但碳金融的发展却明显滞后。
  
  什么是碳金融
  
  什么是碳金融,它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建立起国际排放贸易(IET)、清洁发展(CDM)和联合履行(JI)三种机制,从而首次让“碳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简单的讲《京都议定书》确定了一种减排的机制;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而这一类金融活动,目前大多是围绕着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交易即碳交易开展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的概念也不断扩展,二氧化碳的交易不仅在国家间进行,也可以在国内市场实施。
  “碳金融”业务主要涉及碳卖家(项目业主,核证减排量出售方)、碳买家(碳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等,核证减排量购买方)和碳减排收入的国家收费管理机构(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三方。碳金融市场既包括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包括开发可产生额外排放权的项目的交易,以及与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交易。碳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全球碳市场,这个市场由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两个不同的系统组成(如表1)。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以期在这个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自2007年开展二级市场CDH交易以来,其成交量和成交额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碳交易的参与度不断深化: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等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碳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到交易的各个环节。
  商业银行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在产生排放权指标后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为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产生原始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商业银行充当做市商的角色,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或者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金融投资工具等多个领域。金融机构的参与使得碳金融市场的容量扩大,流动性加强,同时日趋成熟的市场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参与其中,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中国发展碳金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需要发展碳金融来实现减排的突破。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于企业节能减排技改能力不足、技改成本高昂。建立碳金融市场,为国际买家与中国企业交易搭建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力量参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合作,有利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利用。企业可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利,直接提高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同时,建立碳金融市场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取国际交易信息,也有助于中国金融业通过碳金融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巨大的碳减排潜力使中国碳市场具可持续发展性,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在中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同时,低碳经济作为目前中国一大发展重点,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将有大批项目可被开发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庞大的核证减排量供应量决定了一旦中国建成碳交易市场,其规模与影响力必定不可小觑。
  中国的工业基础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为突出,可进行CDM交易的碳减排项目也最多,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中国保持非义务减排国的地位,中国的CDM事业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可以为中国的碳市场源源不断地供给CERs(核准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近两年来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量方面已全球领先,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交易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目前中国的核证减排量的供应量占据全球碳交易市场的49%(如图1)。
  发达国家与中国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如果在中国进行CDM合作项目,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
  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CDM项目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中国的,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节能减排项目在企业里一般都是技改项目,它给企业带来的是费用的减少而不是收益的增加,这点对银行来说缺乏吸引力。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只能开展对减排项目的贷款融资等业务,碳现货、期货与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广阔领域仍未被允许开放。另外,节能减排项目要涉及新技术应用,而银行也缺乏管理新技术风险的能力。
  中国尚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尽管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中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大量购买后,通过金融机构的二次包装和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并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目前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碳交易机制体系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指标出售价格目前仍主要由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制定,这使得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商业银行较其他国际性商业银行处于劣势。
  
  中国碳金融体系突破口
  
  尽管中国预见到碳金融市场的潜力,北京、天津和上海已成立环境交易所,但国内市场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业务仅限于项目信息介绍服务,且都只是企业行为,主要是基于CDH项目的交易,而非标准化的交易合约,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平台。由于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定价权,因此,要想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似乎难上加难。中国的金融业介入不深,对于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中国商业银行更是少之又少。
  需要借助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平台地位,多元化发展碳金融。在未来的几年内,如没有大的政策波动,CDH项目依然是中国在低碳经济研究领域的主要着力点,除参与CDH项目的一级交易外,中国还应尝试逐步参与二级市场。
  商业银行作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依托众多的网点渠道资源,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多项业务全方位地介入CDM项目的中介服务,从而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商业银行应重视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争取与国际市场尽快接轨。除了最基本的排放权远期和期货交易外,还有碳排放权交付保证、套利交易工具、保险/担保以及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
  商业银行关注低碳概念的企业客户,创新信贷业务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控制好碳金融交易风险,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商业银行首先应选择那些经济强度好、外部担保强的项目,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探索诸如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转移碳金融业务中的操作风险。
其他文献
走近苏州,你绝对不能忽略苏州工业园区。因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崛起,有可能会让你重新诠释这个城市。苏州工业园区仿佛就是苏州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透视出“打通才路聚财富”的战略版图。    这是一个被法国《信息报》称为新硅谷的地方,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在过去的14年里,聚集了包括77家世界五百强在内的14500多家国内外企业,经济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曾创造过一天1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
2008年9月19-20日,2008年亚洲人力资源博览会暨中国第六届人力资源博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期间,本刊记者考察了上海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并就上海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采访了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先生。    问:通过参加本次在上海举办的人力资源博览会,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现状和强劲态势。因此,想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这几年上海人才服务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雇主品牌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企业所广泛了解和重视,良好的雇主品牌能够使企业在提升美誉度、吸引目标人才的竞争中事半功倍。  与产品品牌建设一样,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只有先行“慧中”方能随之“秀外”。因此,企业在进行雇主品牌建设时,应首先从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着手,将雇主品牌建设意识贯穿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提高招才引智的吸引力    招聘是企业向目标人才集中展示其雇主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
人力资源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就本次会议主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优先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风格,秉持“谋人之道,攻心为上”,强调“灵活、权变和艺术”;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风格,则恪守“公平和制度”,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前者深得人心,但失之无序;后者秩序井然,但有失人情。那么,在提高士气、改善企业绩效方面,究竟哪一种管理风格能更胜一筹?作为管理者,您是否也常常有此困惑——    案例:管理风格迥异的两位老总,谁更出色?    乐于沟通,用人不疑,但无视程序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规模到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教书育人,培养出了无数人才,然而,整个社会唯考试是举,导致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令作者困惑,仅以此文进行探讨——    首先,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教育历程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还是传授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陈旧知识。我们上学是为什么?仅仅为学知识而学习吗?    咱们先定义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作为人才测评中形式比较新颖的考核方式,它对传统的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形成了一种改进和超越。近些年来,随着各类专业人才测评机构的成立,作为一种情境模拟测评技术,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各种选拔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测评方法的使用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人事测评活动所实施的无领导小组测试,在操
俄罗斯人总是独特的,他们的崇拜多于渴望、烦躁多于闲趣、怀旧多于时尚、孤寂多于微笑……于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些精明的弄潮儿创办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情感机构”,把赚钱的市场与产业对准人的思想、愿望及情结。    破坏公司    雷诺夫曾经是一位白领,他在莫斯科开办了一家“破坏公司”。他说,人人都有赚钱之道,但我可能是受了上帝的启发,也可能是出自我天才的想象,这都不重要。我现在赚了很多钱,这就
猎头犹如都市猎人,穿着便装,搜寻着四面八方的人才信号,声东击西,行踪诡秘。  猎头犹如蒙面杀手,幽灵般遍布才市,潜伏于“猎物”周围,伺机出动。  猎头会把整个行业的相关职位或稍低一些的职位全都搜寻遍,然后很有底气地对客户说:“我们给你找到的已是最好的人选。”  猎头在猎才时“不择手段”,刁钻的招数层出不穷,用他们的话讲,就是“非常项目,必须找到非常关键,使用非常手段”。    第一招:惯用电话,兵
内容摘要:李淑琴的日记体散文《又逢教师节》让我深受感动,作者将崇高寓于平凡。李淑琴在文章中通过记述了几件小事,就把自己那种乐教敬业的精神和廉洁高尚的人格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又逢教师节》 崇高 平凡 人格  “要让别人感动,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这句俗话我从不认为“俗”!读完小学语文老师李淑琴写的一篇日记体散文《又逢教师节》,我再次感受到了这一点。先请大家赏读原文——  又逢教师节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