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如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盛夏的洛杉矶,烈日当空,旅馆游泳池旁边站着新兵教官和他的队伍。教官大声吼出操练口令,他的队伍严格按照指令行动。
  “向前——看!抬头!收下巴!挺胸!收腹!双肩向后!该死的!向后!”



  一阵窸窣声后,一切又归于沉寂。
  教官身穿一条游泳裤,沿着池边踱步,一双冰水似的蓝眼睛盯着他的连队、他的纵队、他的小分队、他的——儿子。
  这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全身僵硬地站着,双肩好像僵住了,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不见踪影的敌情。父亲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绕着他转圈,凑到他跟前大声吼出各种口令,每个字都吐得清清楚楚。
  断续闪现的记忆就像破败电影院里放映的一部质量极差的影片。这个记忆片段从何而来,又为什么突然出现?
  我此刻身处一列从洛杉矶北上旧金山的夜车。夜已深,我还在餐车坐着,车厢里还有一个酒保和一个酒客。酒客是个神态苍老的年轻人,就坐在我对面,正在喝第二杯马提尼。
  那往昔的记忆片段正是因他而来。
  九英尺之外,他的头发、面容、一双蓝得惊人的眼睛、受伤的眼神,这一切截住了时间的洪流,将我拉回过去。
  我的视线在焦距内外游移,感觉一会儿在火车上,一会儿又回到了泳池旁。我看着这个与我相隔一条过道的年轻人,看着那双饱含伤痛的明眸,耳边响起他父亲几十年前的嘶吼。忽然,那个时而安静、时而活泼的小男孩穿越了几千个下午,出现在我眼前。他还在做各种转身变向的训练动作,时而把想象中的步枪举起行礼,时而又把枪扛在肩膀上。
  “立——正!”那位父亲吼道。
  “一!二!”儿子跟着吼。
  “天哪!”席德叹了一口气。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时正和我并排躺在正午的烈日之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父子二人。
  “对啊,天哪!”我喃喃地说。
  “这事情已经持续多久了?”
  “看起来起码有好几年。”
  附近教堂敲响了正午的钟声,又到了池边酒吧开门的时候了。
  “队伍……前进!”
  这支一大一小两个人的队伍开始行军,大步走过瓷砖地,向露天酒吧半开半锁的小门挺进。
  “队伍,停!预备!开锁!一,二!”
  小男孩一下子就把锁打开了。
  “三,四!”
  他把门猛地推开,立即往后一跳,直直地站着,等待长官的指令。
  “向后——转!向前——进!”
  男孩一直走到泳池边上,眼看就要栽进去了。他父亲的脸上露出极度扭曲的微笑,平静地说道:“停!”
  男孩在池边摇摇欲坠,总算及时停了下来。
  “该死的家伙!”席德低声咒骂。
  那位父亲独自走开了,留下儿子像旗杆一样直挺挺地僵立在池边。
  席德突然蹦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父子二人。
  “快坐下。”我说道。
  “老天,他打算把小孩扔在这里不管了?让小孩等到什么时候?”
  “坐下吧,席德。”
  “哼,这样多不人道啊!”
  “他不是你的儿子,席德。”我平静地说,“你想跟人狠狠打一架吗?”
  “对啊!”席德说,“该死的!”
  “你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
  “怎么没有好处?我要打这个该死的——”
  “你先看看小孩的脸吧,席德。”
  席德一看,慢慢就泄气了。水面反射着阳光,照在小孩的面孔上,竟然映出满脸自豪的神情。还有他抬头挺胸的姿势、激情燃烧的眼神、毅然担起严厉苛责的双肩,全身上下处处散发着自豪和骄傲。
  正是这种自豪背后的逻辑让席德认输了。他像是被满腔的沮丧压垮了,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难道我们整个下午就浪费在这里,看着人家玩这个笨游戏……”席德的音量不知不觉提高了许多。
  小孩的父亲正在泳池对面整理浴巾,听到这句话,他突然转身,向我们走过来。
  “先生,如果你能够小声点说话,”他平静地说,“我会非常感激。我不想让我的小孩感到困惑……”
  “我爱说啥就说啥!”席德开始站起身。
  “不!你不能胡乱说话!”这人的鼻子像一把枪似的指着席德,快戳到他脸上了,“这是我的泳池,我的地盘!我和酒店有协议,他们的管辖范围只到那道大门为止!我要经营一个干净舒服的地方,所以这里我说了算!谁敢唱反调就给我滚出去!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隔壁健身房看看我的柔道黑带、拳击手套和持枪证。你敢和我握手,我就把你的手腕掰断;你敢再多一句废话,我就让你的牙医花两年时间来修复你这副尊容!队伍,立——正!”
  他这番话如飞瀑激泻,一气呵成。站在池边的儿子突然全身僵直。
  “四十个来回!开始!”
  “有!”小孩大吼一聲,纵身一跳。
  他全身没入水中,随即开始狂游一通。小孩的顺从完全扑灭了席德的斗志,他郁闷地闭上眼睛。
  那位父亲对着席德微微一笑,然后转头看着他的儿子翻江倒海,搅皱一池水。
  “我做不到的事情,都在他身上实现了。”他说道,“两位,请。”
  他很生硬地向我们点一点头,然后昂首阔步地走开了。
  席德无处发泄,只能跑到池边一头扎进去。他游了二十个来回,完败于那个小孩。上岸之后,席德眼中的火焰已经消失无踪,他一下子就摔倒在躺椅上。
  “天哪!”他把脸埋在毛巾里,低声说道,“总有一天,这个小孩会反咬一口,把那个王八蛋杀了!”   “正如海明威笔下一个人物说过,”我看着小孩游完第三十五个来回,答道,“想想也是好的,对吧?”
  最后一次见到他们,孩子的父亲依然迈着矫健的行军步伐四处忙碌:他清倒烟灰缸,把桌子、椅子和躺椅摆得整整齐齐,颇有军人的风范;他把刚洗干净的毛巾在长凳上摆放成整齐的小方块,每沓的形状和大小都像计算过那么精确;就连他擦拭地板的动作步伐也遵循着某种几何规律。他就这样来来去去、营营役役、修修补补,在忙碌中偶尔抬头看一眼,确保他的班、他的排、他的连队的战士依然肃立,能够一小时一小时地坚持下去。只见小孩嘴巴紧闭,下巴压低,肩膀后挺,整个人就像一根通枪管的铁条那么笔直。
  当时席德早就走了,我独自站在旅馆房间的阳台上,喝着最后一杯,看着楼下的泳池。我的视线被这一动一静的父子俩吸引住了,难以挪开。傍晚时分,小孩的父亲快步跑到大门那里,似乎突然想起什么事情,转头喝道:“立正!向右——转!一,二!”
  “三,四!”小孩叫道。
  小孩踏步走过大门,挺进停车场。他每一步都狠狠地砸在水泥地上,仿佛脚上穿了靴子一般。他的父亲随手锁上大门,就像机器人那么熟练。他四下扫了一眼,抬头看见我,稍作迟疑。他的眼神把我的脸烧得火辣辣的,我觉得自己不由自主地肩膀后挺、下巴压低……我的双肩不禁向后缩了一下。为了掩饰,我举起手中的酒杯,随意地向他挥一挥,然后放到嘴边。
  我想,在未来的岁月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儿子长大之后会杀了他父亲吗?會打老头一顿吗?会离家出走吗?就算他逃,能逃过这已被毁掉的一生吗?
  或者,我一边喝一边想,这个小孩长大后会不会也要用这种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呢?他会不会把手枪塞进嘴里,用他所知道的唯一方式,把自己当作父亲一样杀掉呢?或者,他会不会只结婚不生子,就此埋葬所有的呵斥、训练和教官呢?我的酒杯已空,夕阳也远去了,还带走了这对父子。
  可是现在,在这趟北上的火车里,在奔向茫茫暗夜的旅途上,这二人当中的一个回来了。活生生坐在我对面的正是那个儿子,也就是当年的那个新兵。
  三十年后,他坐在我对面,抿着第三杯马提尼。他是一个神态苍老的年轻人,也是一个面容年轻的老年人。
  我一直盯着他明亮的蓝色眼眸,还有他受伤的眼神——没错,他的眼神只能用“受伤”来形容。这时候,我意识到我对他注视得太久,已经到了有些尴尬的程度。于是我鼓起勇气开口。
  “对不起。”我说,“我这样挺蠢的,可是——三十年前,我每个周末都去国宾酒店游泳,那个泳池是由一个军人和他的儿子管理的。他,嗯……你就是那个儿子吗?”
  这个面容年轻的老人想了想,用一双游移不定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终于露出一丝平静的笑容。
  “我就是那个儿子。”他说,“过来坐坐吧。”
  我走过去和他握手,然后坐下来,给我们各点了一杯,似乎要庆祝什么,或者追悼什么。酒保把酒端过来,我说:“为了1952年,干杯。那是一个好年头,不算好?不管了,干吧。”
  我们一起喝了一口,年轻的老人随即说道:“你在好奇我父亲怎样了。”
  “老天……”我叹道。
  “不,不,”他安慰我说,“没关系的。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很好奇,都问了这个问题。”
  藏在这个老人心中的孩子一边细品着马提尼,一边追忆往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好,你父亲怎样了?”
  “死了。”
  沉默许久。
  “还有呢?”
  “还有,”这个年轻的老人将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张纸巾以某个特定的精准角度铺在杯子旁,又把一颗橄榄搁在纸巾的正中心,开始从中读出过去的点滴。“你还记得他是怎样一个人吧?”
  “历历在目。”
  “嘿嘿,‘历历在目’这四个字概括了多少东西啊!”这位年轻的老人轻轻地哼了一声,“你还记得他在泳池旁边操练,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立正别动、挺胸收腹、下巴收起来、齐步走、一二?”
  “我记得。”
  “后来,在1953年,那时候你们那些常来的泳客早就走了,有天傍晚,我父亲又在训练我。他让我在烈日下站了一个多小时,在我面前大吼。我记得他唾沫横飞,喷在我的下巴、鼻子和眼睑上。他对我吼道,一块肌肉也不许动!不许眨眼!不许抽搐!我不让你呼吸,你就不许呼吸!你听到没有,士兵?听到没有?你听到没有?听到没有?
  “听到了,长官!我咬牙切齿地回答。
  “然后我父亲转身的时候在地砖上滑了一下,摔进泳池。”
  这个年轻的老人停下来,发出一阵很古怪的笑声。
  “你知道吗?你当然不知道,连我也不知道……那么多年来,他辗转在不同泳池工作,清洗淋浴设备,洗换浴巾,修理跳水板和排水系统。可是,他竟然从来没有,天哪,他从来没有学过游泳!不会游泳!天哪!不可思议吧?
  “他从来没告诉过我,而我不知怎的也从来没想到。他向来都是呵斥我、指挥我、命令我。向右看!不许抽搐!不许动!所以当时我只是站着,两眼直直地盯着远处的斜阳,甚至没有向下看一眼。我必须严格遵守命令,只能直勾勾地看着前方。
  “我听见他在水里翻腾叫嚷,可是我听不明白他在叫什么。我听见他拼命地吸气、喘气,呛水,再吸气,又不断沉进水里,还发出尖叫。可我依然站直了,压低下巴,收腹,双眼平视,汗滴挂在眉头,嘴巴闭上,屁股也绷紧,脊梁挺得像铁杆子那么直。他还在继续叫嚷、喘气、呛水。我一直等着他叫‘稍息’,他本该叫‘稍息’的,可是他一直没有叫。那我还能怎么办?我只能像一尊雕像似的站在那里。后来尖叫声停了,一切都恢复平静,只有池水拍打着泳池边。我又站了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终于有人出来了。他们看见我站在那里,然后低头发现池底有东西,他们说‘天啊’,连忙转头跑过来。他们都认识父亲和我,所以终于有人说了一句‘稍息’。
  “然后我就哭了。”
  这位年轻的老人仰头把酒喝完了。
  “可是你得明白,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假装,他以前玩过这种花样。他让我放松警惕,自己假装离开,等一会儿就偷偷回来,蹲在暗处,看我有没有站得像铁杆子那么笔直。他还会装作去厕所,然后突然跑回来揪出我的错,惩罚我。所以那天我站在池边,心里想的是,这是父亲在考验我,引我犯错。所以我只能等着,以防万一,对吧?以防万一……”
  喝完马提尼,他把酒杯放进托盘,然后默默地坐回椅子,双眼看着我身后,不知道在看什么。现在故事已经讲完了,我看着他的眼睛,想看看有没有一点湿润;我看着他的嘴巴,想找到一点点悲伤的迹象。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
  “现在,”我说道,“我已经知道你父亲的遭遇了。可是……你呢?”
  “你也看到了,”他说,“我就在你面前。”
  他站起来,伸手和我握了握。“晚安!”他说道。
  我抬头看着他的脸,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看到了那个在烈日午后等待命令的小男孩。然后我看了看他的左手,上面没有结婚戒指。这意味着什么呢?没有孩子?没有未来?可是我不能这样问他。
  “很高兴我们能这样重逢。”我听到自己说。
  “是的,”他点了点头,握着我的手晃了最后一下,“你也熬过来了,真好!”
  我熬过来了?!我想,天哪!我?
  他已经转身,沿着走廊越行越远。他的身体状况一流,行走的时候步履轻盈,保持着绝佳的平衡,完全没有随着火车摇晃而左摇右摆。走到车厢门口,他迟疑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在等待最后一句话,等待有人对他吼出最后一个口令。
  前进!我想吼叫,齐步——走!
  可是,我什么也没说。我不知道这样做会毁了他还是让他解脱,可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一声不吭。只见他终于打开车厢门,悄然无声地滑进门内,大步走进下一节软卧车厢的走廊。他的前方是什么?他是困在那个我能想象的过去,还是正走向一个我不能预见的未来呢?
  (彭慧慧摘自微信公众号“经典短篇小说选读”,本刊节选,李晨图)
其他文献
电影《给我翅膀》海报  一群白额雁跟随着一架由人驾驶的超轻型飞机,从瑞典飞到法国,完成了它们生平的第一次迁徙。白额雁把飞机和驾驶员当作自己的“父母”,而飞机驾驶员将白额雁当作自己的“孩子”。在飞行途中,由于没有座舱阻隔,超轻型飞机的驾驶员伸手就可以触及飞行中的雁,甚至可以将它们揽入怀中。这是法国电影《给我翅膀》(尼古拉·瓦尼埃导演)中的情节。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人物——法国人克里斯提安·穆莱克的真实
期刊
俄国作家列斯科夫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沙皇到英国访问。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机械化程度很高。英国人想把俄国的土老帽儿镇一下,就送给沙皇一个礼物:一个很精美的大盒子。沙皇把礼物当面打开,发现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普通的盘子,盘子里什么都没有。沙皇很失望,英国人就说:“你要耐心一点,这个盘子里边有东西,只不过你看不见。”那怎么办呢?需要拿个放大镜来看。沙皇拿放大镜一看,里面趴着一只跳蚤。  这只跳蚤
期刊
看的时候,我的目光清澈如向日葵。  我习惯于走在路上  左顾右盼  有时还向身后看看……  每一刻,我看到的东西  都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  我善于留心事物……  我能夠保持一贯的惊奇  一个婴儿如果能真正目睹  自己的诞生,他将会感到惊奇……  每一刻,我都感到自己刚刚出生  出生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上……  我信任这个世界就像信任一朵雏菊,  因为我看见了它。而不是想到了它,  因为思考就意味着不
期刊
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筛查现场的孩子们  2020年5月,“《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医疗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展开弱视儿童义诊活动。在筛查现场,一个拘谨的小男孩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一直低着头,轮到自己检查视力时,才慢慢抬起头来。原来他的脸上有一块大大的红色胎记,而且双眼大小不一。小男孩名叫吉勒,发觉大家在看他后,他又赶紧低下了头。  老师说,吉勒家有5口人,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
期刊
世上有两种友谊。  一种友谊源于肉体本能的相吸,你喜欢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的品质或禀赋,而仅仅是由于你被他吸引。这是不讲理,也无法讲理的。而世事多具讽刺意味,很可能你会对某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可这人根本不值得你喜欢。尽管这类友谊与性无关,但它的确与爱情很相似:它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很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消退。  第二种友谊是知性的。吸引你的是新相识的才华禀赋。他有你不曾有过的观点想法,他见过你未
期刊
一生所见,最好的麻雀均在故乡。自在,安然,若无其事,都长着一张在自己家的面孔。  感动于它们叽叽喳喳,对我趾高气扬的样子。通體褐黄,扑棱棱乱飞。小得像我的卑微之心,只有在故乡能够安放。  在城市也见过肮脏的、灰黑的,垃圾堆上惊起的麻雀,它们惶然而盲目,没有可栖息的屋檐。每个清晨,在它们惊慌的叫声中醒来,我总努力说服自己,那是来自家乡的雀鸣。  (大浪淘沙摘自《今晚报》2020年6月2日)
期刊
我的老家在苏北一个叫“东湾子”的村庄,地处偏僻,常被人说成是“龟不生蛋的地方”。  穷,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在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能喝上“墨水”是了不得的大事。父亲是家中老大,老实巴交的爷爷竟然送他去私塾。父亲肚子里的“墨水”,是志学之年打的底子。  父亲在私塾读书,他的同桌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后来听母亲讲,父亲当年因背书写字没少挨先生的戒尺。现在看来,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多亏了严苛的塾师。  
期刊
1987年4月1日,邓维桢写信给我说:“和这么多人为敌,我真佩服你的勇气!这不只是敌人多而已,许多朋友会因你树敌太多而不敢和你做朋友。”不过,从戏谑的角度看,我这种四处树敌的作风,岂不也正是检验“朋友”、验明“朋友”的好法子?如果“朋友”是这样伪善、胆怯、骑墙、闪躲,这种朋友,也真可有可无了。  我常笑自己说,别人整天搞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
期刊
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找一位最受作家们喜爱的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可能会排在前几名。欧美作家加缪、毛姆、艾略特都是他的忠实读者,亚洲的钱锺书和村上春樹也是他的拥趸。不出意料,他是个酒鬼  伟大的作家常常有两种出身:一种是家境优渥,且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另一种是出身贫穷,且家庭成员关系复杂,有个喜欢酗酒打人的父亲。前者如列夫·托尔斯泰、威廉·福克纳,后者如以硬汉派犯罪小说著称的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  雷
期刊
我们的变化太大了。不久以前,我们还是一些构造极为简单的生物。那时,我们是能工巧匠,会生火,会打磨石头和尖利的骨头;我们是艺术家和魔法师,会在洞穴的内壁上画画,会以隆重的仪式来安葬死者。我们是智人,智人的“智”把我们和其他没能存活下来的人种区分开来。  后来,一切发展得很快!我们成了一個新物种——科技智人,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科技智人不是自然界中的新物种,而是人为定义的,能否存活下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