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针对“用工荒”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更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方式、公平社会分配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 “用工荒” 产业结构 附加值 劳动密集型企业
  
  自2004年起,每年媒体都会报道有关“用工荒”的问题,而2010年的形势显得尤为严峻。珠三角、长三角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聚集区域是用工荒的热点地区。珠江三角洲发出了强烈的用工信号,广州市2009年纯节后缺工达15万,东莞、深圳两地各缺工20万。据报道,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在接受采访时称,广州最缺的工人首先是加工制造业,多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与此同时,原来在珠三角比较突出的用工荒问题,2010年以来又开始“袭击”长三角,很多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的交货时间不得不从1个月拖延到45天,直到现在是4个月才能交货。目前国内呈现的这种“用工荒”问题主要属于结构性缺工,具体表现为企业在招工时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即对技工、普工(生产一线的工人)的需求量较大,而对处于中间的管理类、文员类员工等需求量不大。因此,这种结构性缺工对加工制造型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一、“用工荒”形成的原因
  1.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企稳回升。
  随着政府在2009年制定实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呈现V字回升,全年实现了“保八”目标,扩大了内需,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了民间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工厂陆续接到新订单,开始招兵买马,农民工就业岗位增多。2009年我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采取“就业优先原则”,一般性投资由45%降至7%,而建筑和服务业领域投资分别升至76%和17%,从宏观上扩大了就业面,调整了就业结构,增加了就业岗位。
  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普遍呈现升级和转型的态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引发了对技术创新的更大需求,同时也引发了对技术工人的更大需求,特别是若干发达城市的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而呈现“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特征,在用工方面呈现了高级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城市由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不仅对劳务用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低层次、低附加值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业结构落后,调整速度缓慢。
  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比较落后,调整速度较慢。近几年来,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维持在11%左右;第二产业略有上升;第三产业一直维持在40%的水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工业的主导地位不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不到体现,且我国第三产业40%的比率与发达国家70%的比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831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0654万人,仍有39.6%的从业人员集中于第一产业。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占用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数量逐年减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可开垦土地面积不足7000万亩,在耕地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却增加了8.25%,且伴随农村机械化种植程度低的特点,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我国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重化工业发展过于迅猛,国内重化工业项目过多、项目上得过急、产值增长过猛,对社会资源要素的占有规模过度倾斜。以重工业为代表的次级工业化,对资本投入需求高,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且重化工业是知识含量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含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汽车、修造船等,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高。相对于初级工业化阶段的轻工业,吸纳第一产业过剩劳动力的能力较小。一些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经济指标,为了追求产值和税收的最大化,扩大重化工业项目规模,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当地自然环境为代价,招标中型污染项目。自1978年至今,我国轻、重工业的比例从原来的43.1∶56.9变为现在的28.9∶71.1,两者之差从13.8上升至现在的42.2,重工业比例偏大、结构失调。随着人们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及加快基础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工业比重可能将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程度进一步加剧,从而使农民工就业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水平仍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1/2左右,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因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小的服务行业如餐饮业的饱和,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兴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又较高,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出现了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倒流、第二产业劳动力闲置待业的状况;且第三产业中有部分行业处于国有经济垄断局面,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不能进入或难以进入,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既不能回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创造财富,又不能进入第三产业创造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率。
  3.大型企业迁徙,入驻劳务大省。
  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迁徙,入驻劳务输出大省。据报道,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士康拟定在全国劳动输出大省河南投建科技园,试图将郑州打造为“代工帝国”。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也进一步提高,许多外来打工人员为降低生活成本也宁可选择在本省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劳务输入。
  4.“人口红利”结束,呈现老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动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环境成本外,就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伴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深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变化,特别在近十年间,劳动力年龄人口明显减少,年均增长仅有1%左右,且农村老龄化趋势大于城市。这预示着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而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时代尾声的到来。
  二、解决措施
  1.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我国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曾经为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图所示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X轴代表从上游的研发设计到下游的销售、品牌等的整条产业链,Y轴代表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一般处于两端的产业利润率在20%—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生产制造利润值仅有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的产业利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发达国家控制了研发、设计、销售、品牌和服务等环节,制造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在整条产业链上处于最低点,经济发展逐步从投入型的模式转变为技术型的模式。设法提高产业附加值,高效整合整条产业链,将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两端推进,是我国从简单的生产制造流程中脱离出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2.更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方式。
  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需更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方式。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金密集型企业相结合的类型企业。以这种方式存在的企业,总体采用先进的技术,但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可以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替代整个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或者机械不能代替人工作业的部分,从而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综合利用国内的部分闲置劳动力。
  3.扶植职业教育,提高工人素质。
  产业结构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需要的不再是一味埋头苦干的人,而是掌握一定技术、具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型劳动者。在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高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在其诸多文件中多次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接受不同层面的、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的培训。”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最终提高劳务工人的自身素质是缓解、解决“用工荒”的又一有效途径。
  4.公平分配制度,完善福利制度。
  虽然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各个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但近十年来,无论是珠江三角洲,还是长江三角洲,劳务工的工资和待遇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工人的福利和待遇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广大劳务工仍然处在非同等经济水平的环境下工作和生存。只有兼顾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公平的分配制度平衡,科学发展经济制度,才能缓解“用工荒”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税收大幅度增长、政府财政大幅度增长、不少发达地区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了民生福利和社会和谐,我们更应该完善城市的福利制度,减少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态势,使广大劳务工能普遍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和成就。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也是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国,因此,在劳动市场上,还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而近几年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也是局部的。我们应当利用好“用工荒”的市场警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提高工人素质,公平完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迎接产业转型升级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
  [2]张凤娟,孙立城.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方式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32-234,238.
  [3]刘耀彬,谭术魁.中部地区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及路径[J].经济地理,2007,(03):269-274.
  [4]牛若峰.国家工业化发展方向与宏观政策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1995,(01):16-20.
  [5]王春枝.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益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10):8-12.
  [6]魏达志.“用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读[J].特区经济,2010,(03):12.
  [7]曹理达,周慧兰.“中国制造”转型之路[J].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6):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态度是校本研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作者在对江苏省盐城市农村中小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此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中教师教研态度的基本现状,并对教师的消极态度进行了成因分析,藉此提出了改善校本研修中教师教研态度的对策。  关键词: 校本研修 农村教师 现状 成因 转变对策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成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是这一教研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
期刊
摘 要: 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经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去向的因素主要有研究生生源质量、学位课完成情况及完成毕业论文情况。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的路径分析方法,以我国某“211工程”高校的实际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印证,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问题提出了新思考。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现状 存在问题    1.引言  从20
期刊
摘 要: 作者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教育意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浙江师范大学师范生的环境意识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方面体现出专业上的不平衡性;在环境态度上,各专业师范生表现较为均衡,并都表现出一定的环境代价意识;在环境行为方面,师范生对于一些环保活动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没有形成习惯,存在“态度超前、行为滞后”的现象;在环境教育上,师
期刊
摘 要: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需要多方面的关注,高校除了应给予他们物质帮助外,更应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将针对某高校贫困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心的对象,每年各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来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帮助,如国家
期刊
摘 要: 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可以反映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标。作者使用调查问卷对所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学习负担适中而学习方法欠佳,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学生适应“被动学习”的特点,恰当地布置学习任务以引导大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同时增加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方法
期刊
摘 要: 庞薰琹“创新”时期装饰图案作品的构思相比较古人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思具有其特殊的创造性。本文论述了庞薰琹“创新”时期装饰图案构思“缺口”的兩个要点——“散”和“聚”,并分析该时期装饰图案作品构思“散”和“聚”的创新内涵。  关键词: 庞薰琹“创新”时期装饰图案作品 “缺口”构思 “散”与“聚”    艺术作品的构思,离不开想象与创造。辛华泉曾指出:构成思维的具体过程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
期刊
对于国人而言,语文大概是最古老的学科了,有人说:“不是,如从结绳记数算起,数学不知要早生多少年。”但先人于混沌迷糊中的这灵感一现,并不能算作学科的开始。对于这样一门最早开启人们心灵的学科,真不知要从哪里说起才好。只是为数众多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做了怎样一个千年古梦,一梦醒来,语文已换了一身华服,叫你不识得她当初小家碧玉的姿态了。  一、语文——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我从教十几年,语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个案,从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等课程结构的具体组成来分析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专起本)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 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 函授教育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主要包括各类课程的比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和相互渗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列举了五个案例,分别从学习与生活、生活与作文、作文与成长等方面来体验、研究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并有机地结合到作文教学中去,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他们走向鲜艳明媚的人生境地。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一、作文教学前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钱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了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旨在探讨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 钱江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一、大学生创新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