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则需要重视施工,重视管理,努力克服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1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
现阶段机械化施工作业基本贯穿了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部,因此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则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效率以及配套问题。
1.2工程施工材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是材料的质量,因此水泥、碎石、砂、片石以及钢筋等材料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和实验,合格后才能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
1.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科学合理,不仅可以使施工质量有效地提高,同时也能加快施工进度,并能使工程施工成本降低。
1.4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环境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客观条件是施工作业环境,施工作业环境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施工作业区域的交通运输情况、当地人文情况、工程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情况。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在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缺乏与农民有效沟通
随着不断大力推广施工工艺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农村农业技术,政府部门也足够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是,传统农业模式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很深,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技术,也不能清楚地了解政府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意图,因此可能会排斥水利工程,并且不能积极地配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管理。因此,一定要和广大农民进行有效沟通,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利性告诉他们,争取农民的通力合作,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顺利开展。
2.2质量监管不力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规模大都比较小,效益也比较低,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业务大都不精悍,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工程没有充分认识,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不能有效把握,还有一些缺乏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出现很多问题。
2.3管理权责不明确
当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相当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缺少专门负责工程养护维修的监管部门,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日后老化失修、停机报废以及水量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些地区的工程管理可以有农民参与,但是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的缺少使农民不能明确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工程施工管理不能给自己带来本质上的效益,与自己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因此不能积极参与管理过程,很少参与工程管理的决策,这些都大幅度消弱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
2.4施工单位参差不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一般是规模小和投资少,且对施工单位的经验及资质没有较高的要求,直接影响所接受施工单位的等级,部分是由一些设备简陋、机械比较陈旧老套的小型单位接手,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素质不同,是工程的有效管理和质量被影响。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灌溉渠系工程
3.1.1 灌溉渠系工程参照《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T4-1999)设计建设。渠道防滲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的要求,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还应符合《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
3.1.2 灌溉渠系工程应布置在水源有保障、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的项目区,按照旱、涝、洪、渍、碱综合治理,山、水、田、园、路统一规划,以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布局。灌溉渠系兼有排涝功能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3.1.3 渠线宜短且直,避免深挖、高填和穿越村庄、库、塘、堰等,渠道上配水、灌水、量水、沉砂池和交通等建筑物,应配备齐全。
3.1.4 渠线遇不良地质条件时,应采取确保渠基和渠坡稳定的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如遇基础较软,应采取换填土或在渠底设置砂砾石、低标号水泥砂浆垫层等,防止渠基淘刷。
3.1.5 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2)各级渠道之间和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3)末级渠道放水口的水位高出平整后田面进水端不少于10cm;
(4)渗漏损失量较小;
(5)占地较少,工程量较小;
(6)施工、运用和管理方便。
(7)正常工作条件下,其平均流速满足渠道不冲不淤的要求。
3.1.6 渠系施工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就地取材、保证质量、降低造价的原则,合理选用衬砌材料,砌筑砂浆标号≥M7.5,勾缝砂浆标号≥M10,砼标号≥C15,砖标号≥MU10。各级渠道的防渗衬砌结构根据允许最大渗漏量、使用年限及适用条件等。
3.2渠系建筑物
3.2.1 渠道跨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采用其他类型建筑物不适宜时,可选用渡槽。渡槽由支架、槽身及导引水流的进出口三部分组成。在渡槽槽身与上、下游渠道连接处,梁式渡槽各节之间和拱式渡槽各跨槽墩(台)顶部,均应设伸缩缝。伸缩缝内应设防渗止水。止水型式可选用埋入式、压板式或套环式。
3.2.2渡槽可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水流冲刷影响等,选用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在有水流冲刷的情况下,渡槽基础底面应埋设在设计洪水冲刷线1m以下。
3.2.3渠道穿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采用其它类型建筑物不适宜时,可选用倒虹管。倒虹吸宜设在地形较缓处,应避免通过可能产生滑坡、崩塌及其它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
3.2.4 倒虹管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选用地埋式或桥式。地埋式倒虹吸应埋入地面以下0.5-0.8m;穿越河流时,应埋入设计洪水冲刷线0.5m以下;穿越渠沟、道路时,应埋入渠沟底面或道路路面以下1m;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应埋入冻土层以下0.5m。桥式倒虹吸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必要时应满足行洪、通航和车辆通行的要求。
3.2.5 倒虹吸进口段应设闸门和拦污、拦沙设施,闸门后应设通气孔(管)。倒虹吸转折处和最低处,应分别设排气阀和排污孔;每隔200~300m应设检修孔,必要时出口应设沉沙、冲沙设施。
3.2.6 倒虹吸进、出口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倒虹吸管身5m内禁止挖土、建设建筑物和施工,防止破坏。
3.2.7 填方渠道跨越沟溪、洼地、道路、渠道或穿越填方道路时,可在渠下或路下设置涵洞。涵洞顶部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m,上部为衬砌渠道时不应小于0.5m。
3.2.8明流管涵、拱涵水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洞高的1/4,箱涵不应小于洞高的1/6。
3.2.9 涵洞有控制灌排水位或挡御外水要求时,应在进口或出口设置闸门。
3.2.10渠道(排水沟)经过陡峻的地段时,可设置跌水或陡坡。陡槽应每隔5~20m设一道伸缩缝,伸缩缝处底板下应设齿墙,缝内应设防渗止水。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1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
现阶段机械化施工作业基本贯穿了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部,因此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则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效率以及配套问题。
1.2工程施工材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是材料的质量,因此水泥、碎石、砂、片石以及钢筋等材料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和实验,合格后才能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
1.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科学合理,不仅可以使施工质量有效地提高,同时也能加快施工进度,并能使工程施工成本降低。
1.4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环境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客观条件是施工作业环境,施工作业环境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施工作业区域的交通运输情况、当地人文情况、工程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情况。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在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缺乏与农民有效沟通
随着不断大力推广施工工艺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农村农业技术,政府部门也足够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是,传统农业模式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很深,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技术,也不能清楚地了解政府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意图,因此可能会排斥水利工程,并且不能积极地配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管理。因此,一定要和广大农民进行有效沟通,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利性告诉他们,争取农民的通力合作,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顺利开展。
2.2质量监管不力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规模大都比较小,效益也比较低,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业务大都不精悍,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工程没有充分认识,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不能有效把握,还有一些缺乏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出现很多问题。
2.3管理权责不明确
当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相当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缺少专门负责工程养护维修的监管部门,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日后老化失修、停机报废以及水量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些地区的工程管理可以有农民参与,但是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的缺少使农民不能明确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工程施工管理不能给自己带来本质上的效益,与自己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因此不能积极参与管理过程,很少参与工程管理的决策,这些都大幅度消弱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
2.4施工单位参差不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一般是规模小和投资少,且对施工单位的经验及资质没有较高的要求,直接影响所接受施工单位的等级,部分是由一些设备简陋、机械比较陈旧老套的小型单位接手,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素质不同,是工程的有效管理和质量被影响。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灌溉渠系工程
3.1.1 灌溉渠系工程参照《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T4-1999)设计建设。渠道防滲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的要求,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还应符合《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
3.1.2 灌溉渠系工程应布置在水源有保障、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的项目区,按照旱、涝、洪、渍、碱综合治理,山、水、田、园、路统一规划,以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布局。灌溉渠系兼有排涝功能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3.1.3 渠线宜短且直,避免深挖、高填和穿越村庄、库、塘、堰等,渠道上配水、灌水、量水、沉砂池和交通等建筑物,应配备齐全。
3.1.4 渠线遇不良地质条件时,应采取确保渠基和渠坡稳定的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如遇基础较软,应采取换填土或在渠底设置砂砾石、低标号水泥砂浆垫层等,防止渠基淘刷。
3.1.5 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2)各级渠道之间和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3)末级渠道放水口的水位高出平整后田面进水端不少于10cm;
(4)渗漏损失量较小;
(5)占地较少,工程量较小;
(6)施工、运用和管理方便。
(7)正常工作条件下,其平均流速满足渠道不冲不淤的要求。
3.1.6 渠系施工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就地取材、保证质量、降低造价的原则,合理选用衬砌材料,砌筑砂浆标号≥M7.5,勾缝砂浆标号≥M10,砼标号≥C15,砖标号≥MU10。各级渠道的防渗衬砌结构根据允许最大渗漏量、使用年限及适用条件等。
3.2渠系建筑物
3.2.1 渠道跨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采用其他类型建筑物不适宜时,可选用渡槽。渡槽由支架、槽身及导引水流的进出口三部分组成。在渡槽槽身与上、下游渠道连接处,梁式渡槽各节之间和拱式渡槽各跨槽墩(台)顶部,均应设伸缩缝。伸缩缝内应设防渗止水。止水型式可选用埋入式、压板式或套环式。
3.2.2渡槽可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水流冲刷影响等,选用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在有水流冲刷的情况下,渡槽基础底面应埋设在设计洪水冲刷线1m以下。
3.2.3渠道穿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采用其它类型建筑物不适宜时,可选用倒虹管。倒虹吸宜设在地形较缓处,应避免通过可能产生滑坡、崩塌及其它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
3.2.4 倒虹管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选用地埋式或桥式。地埋式倒虹吸应埋入地面以下0.5-0.8m;穿越河流时,应埋入设计洪水冲刷线0.5m以下;穿越渠沟、道路时,应埋入渠沟底面或道路路面以下1m;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应埋入冻土层以下0.5m。桥式倒虹吸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必要时应满足行洪、通航和车辆通行的要求。
3.2.5 倒虹吸进口段应设闸门和拦污、拦沙设施,闸门后应设通气孔(管)。倒虹吸转折处和最低处,应分别设排气阀和排污孔;每隔200~300m应设检修孔,必要时出口应设沉沙、冲沙设施。
3.2.6 倒虹吸进、出口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倒虹吸管身5m内禁止挖土、建设建筑物和施工,防止破坏。
3.2.7 填方渠道跨越沟溪、洼地、道路、渠道或穿越填方道路时,可在渠下或路下设置涵洞。涵洞顶部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m,上部为衬砌渠道时不应小于0.5m。
3.2.8明流管涵、拱涵水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洞高的1/4,箱涵不应小于洞高的1/6。
3.2.9 涵洞有控制灌排水位或挡御外水要求时,应在进口或出口设置闸门。
3.2.10渠道(排水沟)经过陡峻的地段时,可设置跌水或陡坡。陡槽应每隔5~20m设一道伸缩缝,伸缩缝处底板下应设齿墙,缝内应设防渗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