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中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来源 :实践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矫正和补偿他们心里缺陷的重要途径。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所以感知过程很不完善,语言逻辑思维无法得到发展,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也受到影响。由于这些缺陷,导致他们缺少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所必须掌握的起码的知识和技能,这又影响到他们个性心理特点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性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特点。要克服上述缺陷,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培养聋哑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
  (二)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聋哑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以师生都掌握作为交际和思维手段的统一语言作为前提,聋哑学生缺少有声语言,教师就只能利用直观手段及手势进行教学。但这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和劳动中交际的需要,只能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要使聋哑学生真正学懂并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规律,就必须依靠有声语言。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三)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使他们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的必备条件。聋哑学生毕业后,不但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不仅要同聋哑人交往,而且要经常地大量地与正常人联系。只有掌握正常人共同使用的交际手段——有声语言,才能保证这种联系的实现,否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把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作为聋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抓好。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呢?我认为: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作为一名聋哑学校的教师,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怎样根据聋哑学生语言的学习特点来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这是关键。作为教师不能只有良好的愿望,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两者必须同时具备。
  我的教育对象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当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很差。为了补救这些差生的不足,必须有目的地给他们创造语言环境,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
  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数学课中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语言的几种做法:
  (一)在数学课中数学常用语或数学专用语言尽量用口头语言表达
  比如,每节课上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老师点名,不打指语、手势语,教师用口头语说。这种组织课堂的形式在我校已经坚持很久了,效果很好。我校组织全校学生活动时,点名发奖,叫到哪一位同学从不打指语或手势语,就看老师的口形,没有一个看错的,准确率高达100%。再比如:上课、下课、坐好、这节课是数学课、打开数学书翻到多少页、拿出练习本做练习……这些简单的用语都要用口说。现在我班已有9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这些口语能正确理解,也可以说就像和正常人说话一样随便。
  (二)通过口算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每节课坚持口算既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能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我每上一节课都有口算,在口算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迅速准确地口算出结果,还要让学生练习看话、说话,说完整话。比如:5×6=?不但要求学生迅速地口算出结果等于30,还要让学生完整说出5乘以6等于30。通过几年的口算看话训练,在口算看话考试时,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准确看出算式,准确率达到95%以上,口算速度也很快,准确率很高。由于学生觉得看话口算这种形式很简便,师问生答不用动笔,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在平时口算练习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像徐国民、张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唯恐不叫到自己。
  (三)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在教应用题时不但教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方法。对于应用题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不能单单从字面去分析,而要放在具体环境当中,根据题意去分析理解。如对“送给”、“现在”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有10支铅笔,小明送给我3支,我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必须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白我原来有10支铅笔,小明又送给我3支,我现在的铅笔支数是13支,所以计算时应用加法计算。又如我有10支铅笔,送给小明3支,我现在有多少支铅笔?通过实际演示使学生明白我原来有10支铅笔,送给小明3支,我现在有7支铅笔,所以计算时应用减法计算。这样不仅教会了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词语“送给”“现在”在句子中的意思,这样就在教应用题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四)通过语言考试来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都有语言考试。内容包括(1)看话写词、写句子。(2)看指语写词、写句子;(3)看话口算;(4)回答问题;(5)按要求做;每个年级都有语言考试范围,通过平时训练,期中,期末进行考试验收,95%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这样从一年到九年坚持下来,仅数学科每个同学就能掌握540个词语,180个句子,720道口算题,90个问题等。这种形成和发展学生语言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练习的内容有范围,形式多样,练完就验收,能马上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很高兴,所以在平时练习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十分认真刻苦,效果很好。
  这几种做法收效很大,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我教的四年一班共有8名学生。这8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这段期间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进步。8名同学都由原来的不敢说话、声音小,到后来的敢说、大声地说,到现在的争先恐后地说。由原来的不会说到只会说一个数字、一个词语,到现在的能说简单的算理、算法,能说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同学们在发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6名同学的发音由开始的没声到有声,2名同学由发音不准到基本准确。我教的八年级的3名同学变化也相当大,我感受变化最大的是他们终于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语言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语言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主动用书面语和老师交谈。比如:想和老师说什么事情不打指语、手势语用笔写出来,然后很谦虚地问:“句子写得通顺不通顺?”有时也有不通顺的地方,我就帮他们改过来,每次改完之后,他们还要认真地琢磨琢磨,然后再点点头表示理解了。学生有这种主动学习精神是非常难得的。(2)能主动练习说话。平时课堂上老师的习惯用语是“会不会?”有一天课堂上讲练习时我问同学们:“会不会?”高海洋同学突然说出“我会了,明白了”,还说得特别清晰,我当时很激动,心里想哑巴学生也能开口说话了,马上激动地说了一声“好”。高海洋很惊讶地问我,“老师你看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了吗?”我告诉他你刚才说的是“我会了,明白了”。他觉得不用手语也能和老师交谈了很兴奋。同学们渴望说话,渴望能把话说明白的心情让我很感动。
  在今后的数学课教学中我还要为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而继续努力,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让他们在校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能顺利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我要实现我作为教师的理想——让孩子们现在渴望、懵懂的眼神最终变成坚定、自信的眼神,令他们不再胆小、自卑,使他们昂首挺胸地创造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聋哑学校)
  责编/张晓东
其他文献
01  留美硕士王猛(化名)的万字长文,  上周刷爆了网络。  已经12年没回家过春节的王猛,  这次发万字长文就一个目的: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  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王猛,  为何竟如此绝情呢?  王猛在长文里控诉:  “我母亲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我的事情。”  其父母是如何包办的呢?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  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  班主任要求大家都穿齐膝短裤,  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 
期刊
新时代、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不但是教育者、管理者,还要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是一名懂心理教育的教师。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换任课教师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处理这类事件呢?运用心理学知识,我们会处理地得心应手。  首先,我们要教他们学会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高兴与否,事实就摆在那了,不接受就会痛苦,甚至懊悔、失败。所以说,学会接受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实施一年有余。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让我感受到新课改在步步深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把学生引入知识学习的境地,使之具有学习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呢?  首先,要给学生
期刊
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颜真卿的诗句里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赵树理写到“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蕴。更重要的是,
期刊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的一副良药。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培养,在这方面,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能力,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
期刊
读完作家王旭东写的《成长的疼痛》这本书我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感动。我为书中主人公感到深深的刺痛。《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刘亮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深深地揭示了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在深深地被这本书感染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点点思考。  “爱”之心似冬日里的暖阳  品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两者并不是
期刊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节目形式单纯、质朴,主持人读出字音,说出词义,选手根据读音和词义写出汉字。该节目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节目的内容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当前国人对“汉字书写能力”状况的隐忧。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国人电子版排文、电子版写信、手机短信成为时下免于手写的文字“输出式”。无论是专做文字工作的新闻、出版行业的记者、编辑,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才叫“有效”,历来是见仁见智。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我认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如何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把握这一技巧,教师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得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生活情景,通过录像、动画
期刊
一、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背景  现在的社会现状不容我们忽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来越高;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更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研究发现,现在的九成家长早就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有期待,八成家长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五成希望孩子拿到大专文凭,近四分之一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研究生文凭。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家长最看重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之线
期刊
学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乃至对事物的不同体验,都决定了学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动态的课程资源。盘活学生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盘活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更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要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学生资源,使之服务于教学。  一、再现生活,激活体验  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教材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