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短片《雇佣人生》特色分析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短片《雇佣人生》用抽象细腻的动画元素为载体,采用简单直白的正叙为观众呈现了别出心裁的生活片段。短片摒弃了人物对白,冷静客观的审视着那些“物化”的人慵懒的精神样貌和程式化的生活状态。“经典”永远不会过时,本文将从该短片的形式与结构、故事与主题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雇佣人生》;特色分析;动画元素
  一、生动简约的形式与结构
  对于《动画短片》雇佣人生而言,其表现形式是抽象性的动画元素。动画影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性,真人演绎的影片往往会在观众观看时带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动作的表现等方面,动画影像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是对于真实人物肖像、行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对比真人演绎的影像,动画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的联想和想象。《雇佣人生》通过夸张的人物动作行为,塑造了一个慵懒的人物形象,这形象就是“人类”。就此而言,这些是真人演绎的影像所做不到的。真人演绎的影像往往太具体,具体到观众可以看到某个演员演绎了某个角色,直观到每个人物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都可以被观众察觉,这样一来,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就会受到演员很大的影响。
  《雇佣人生》采用顺叙的叙事方式,线索单一明确,叙事条理清晰,整个结构有头有尾。影片这种抽象的正叙手法使得纪实性更加突显,更容易让观众有浸入式的观影体验,观众面对这些简单的生活场景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对于每个人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在《雇佣人生》这部短片之中观众又会感到陌生,熟悉与陌生的交织,让观众不知不觉会联想自我,思考影片背后的内涵和导演的意图。当人们从故事世界回到现实中时,态度、信念,甚至自我概念都发生了改变,变得与故事中的相一致。1流畅的叙事策略更加契合公益广告的传播规律,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和故事的接受相对容易,适合大多数观众观看。影片用短短六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录了一个人,从清晨起床、洗漱、早餐、上班这些生活中最微小的场景,最简单的行为,以小见大,直击观众内心深处。在影片里,每个人都是雇佣工,彼此服务却又各司其职。从人物肖像来看,《雇佣人生》里面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的感觉是厌世的、不积极的,从这里就可以很明显的解读出来导演的设计意图,一种对于当下固化的社会环境的担忧。本片最大的亮点并不是在叙事上,而是短短六分钟影像里面的创意思维。
  在流畅的叙事之中又不乏悬念地营造,故事的主角身处环境的转换是隐晦的悬念之一。从室内家庭环境到室外交通环境再到室内工作环境,那些生动而抽象的人物形象、动作和场景,无不时刻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激发着观众对人物行为走向的观影期待。《雇佣人生》的悬念之二,故事的主人公享受着其他雇佣者为自己提供的便利:舒适的桌子椅子,呼之即来的人力出租车,兢兢业业的衣架子等等。那么他在享受着生活中其他的人给予自己便利服务的同时,他又将何去何从。到最后,令观众大跌眼镜的是从头到尾一直雇佣他人的主人公竟然摇身一变趴在了公司办公室门口,成了门口的脚垫。结尾,一个人还在“脚垫”上面踩了两脚,然后进了办公室。
  二、发人深省的故事与主题
  前无古人的创意思维下,短片《雇佣人生》步步玄机、层层递进的故事,直击观众内心深处的深刻主题使得本片获得了诸多大奖,得到普遍认可。短片追求从受众角度出发,争取受众认同是公众广告的目标,能否达到此目标要看创作者的功力。一些公益广告由于表达技巧不成熟,便被评为说教味浓、口号化。2这个动画短片的故事内容再简单不过了,是每个正常人每天都会经历的日常生活的片段,早晨一个人起床洗漱收拾,然后去公司上班,仅此而已。但是创作者却将这些朴实无华的生活片段加工处理成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佳作。短短六分钟的影片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没有一句台词却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一流水平。《雇佣人生》探讨的是社会与人的关系,但是其出发点却是诸多影视创作者都注意不到的日常生活里的小细节、小场景、小故事。
  同样的一部短片,不同人有着大相径庭的看法。有的人从短片中解读出来了“人人皆平等”的含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各司其职,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但是这种观点又有点片面,螺丝钉姑且有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对于灵长类动物的人而言就更复杂了。从古至今,人类就没有获得过完全的平等,不同阶级、人种的等级观念一直存在,人类的平等存在于“理想国”希冀之中。在《雇佣人生》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以“物化”的形象出场,桌子是趴着的人,钟表是抱着指针的人,交通信号灯是穿着红衫、绿衣的人,就连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趴在地上的脚垫。短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没有情感、语言的表达。这种单纯的雇佣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没有情感的契约关系,简洁明了的讽刺着那些在社会中唯利是图,只注重个人利益得失的人。在影片中,社会中的一切构成主体变成了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像是一个巨大机器的零件一样,一同维持着这个没有人情味的世界。
  片中,主人公的身材臃肿,脸上带着些许愁容,做事没有丝毫活力,似乎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臣服于巨大的洪流之中。故事最后,主人公变成了公司办公室门口的一个脚垫,像一个机器一样趴在门口一动不动。自始至终,主人公丝毫没有一点儿情绪波动,《雇佣人生》采用这种极具戏剧化的表达,讽刺着现实世界当中没有追求、碌碌无为的人们,控诉着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缺失,影片的创作者并不想如今的社会变成像短片中的社会一样麻木不仁、缺乏活力,创作者试图用这种对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映射,对未来人们生活情形的抽象表达,期待着观众能够通过短短六分钟的影片获得对于生活的新的思考,从浑浑噩噩之中走出来,重新定义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
  三、结语
  《雇佣人生》是动画类剧情短片获得成功的一个典范。这虽然不是一则绝对意义上的纯公益短片,但是就其引发观众思考,探讨人性与社会的价值而言,本片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很多生硬死板的公益广告。我国传统公益广告多以“标语口号的形式”出现,思想表达简单直白,宣教色彩浓厚,传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视观众的审美趣味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影视创作者能够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超越以往公益广告的既定模式,吸收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提高创作的敏感度,结合当下热门的话题、事件。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还要提高影片的审美价值,在叙事上,在视听语言的表现上,借鉴和利用最新的、最有创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启毅,胡竹菁,王鑫强,刘晓雪.叙事传输理论与说服机制:以叙事型公益广告为例[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1):2001-2008.
  [2]陈家华,程红.中国公益广告:宣传社会价值新工具[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4):16-25+94.
  [3]王羽.泰国公益广告的创意特色、监管情况及启示[J].电视研究,2017(09):84-86.
  作者简介:
  王晓芸,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董姝涵,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服饰设计中,运用贵州苗族蜡画纹饰的关键在于能否灵活运用传统纹饰并加以创新。传统纹饰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重复组合,而是在根据纹饰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样式,迎合时尚需求的变化,有目的的加以创新。本文以艺术学为研究平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针对在服饰设计中“如何用”、“怎么用”贵州苗族蜡画纹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结合以符合市场需求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论证。  关键词:蜡画;纹饰;服饰设计;应用  一
期刊
摘 要: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西方重要的绘画艺术流派。莫奈是印象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对印象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印象主义之父”。文章分析了莫奈绘画的艺术特征,明晰莫奈及印象主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莫奈;印象主义;自然;光和色;诗性  一、讴歌大自然  莫奈是大自然最忠实的描绘者。纵观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大自然始终是作品永恒的主题。他善于将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芳草绿树、田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途径,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祖仙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名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让我们的民族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后人们去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教育;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
期刊
摘 要:曾风靡全球的公益广告《one day》是由美国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Life Vest Inside利用一镜到底的手法拍摄的一则公益广告。讲述了一个传递爱心的故事,从一位摔倒的滑板男孩儿得到了善良的帮助开始,每一个主人公用自己的举手之劳将这种善良延续下去,以小见大地诠释了爱是如何传递的。本文将从叙事创新、艺术特色、国内外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公益广告《one day》的创意特色。  关键词:《one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急待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文学教育,因而外国文学教育对外語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非凡。本文从外国文学教育的意义入手,试论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认为外国文学作品大致具有增进文化理解、实施德育美育、明确世界观方法论的功能。相信明确了对功能的认识,能够更好帮助我们设计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育功能;文化理解;德育
期刊
摘 要:蒙古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蒙古族音乐更是以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蒙古四胡是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中的瑰宝。旋律悠扬、古朴、欢快,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本文主要论述蒙古四胡的传承、创新、发展。  关键词:蒙古四胡;创新;传承;发展  一、蒙古四胡简介  蒙古四胡,拉弦乐器,因有四根弦而得名。蒙古语称“
期刊
摘 要: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外,更加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群众文化的基础比较广泛,并且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中包含了巨大的社会创造力,这也是实现中国梦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想要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就需要结合群众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好地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培育良好的社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对于旅游,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下车-看景-上车”这样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性,体验旅游已悄然深入旅游市场。旅游演艺顾名思义是将“旅游”和“演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新方式,成为了当代旅游业的强大推动力。本文将借鉴西安《长恨歌》和杭州《宋城千古情》这两个成功的旅游演艺项目,与文君井所在地——邛崃实地情况所结合
期刊
《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1982年出版的书,是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尼尔·波兹曼是世界知名的批评家和媒体文化研究者,媒体生态学专业的首创者,生前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于儿童问题的热切关注。尼尔·波兹曼运用历史和社会学的方法对童年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向我们展示了童年概念的产生、发展、逐渐消逝的过程。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
期刊
摘 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包装设计已经不再是货物运送的保护措施,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论述了字体在包装设计中形式美塑造的表现方式,以期为今后的包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理论鉴和现实启发。  关键词:包装设计;形式美;表现方式  如今社会发展丰富多彩,我们的消费生活离不开产品包装,更需要包装设计。产品包装的存在不仅是对产品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