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许多工作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有些学生也被不良信息、网页、游戏迷住,道德责任感不强烈了……因此,在加快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同时,也要在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爱护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公德责任心
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设备、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以及校园的一草一木)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而且会养成良好社会公德责任心,让自己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演示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思考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注意细节。如在第一次走进计算机教室前,事先将计算机教室打扫干净,将物品放置整齐,让学生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介绍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欢乐与成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脑,这时进行爱护机房的教育便水到渠成。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人生意志品质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举止言行受人欢迎的人。健康的心理,是奠定良好的人生志向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应该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青少年思想和心理还很幼稚,很容易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网上浏览时关注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但不当众批评。找问题学生谈话时,注意重视强化科学性、伦理道德,淡化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完善自我。
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让他们主动去探究,去发现。成功了,他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增强自信心。失败了,也能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既不悲观失望,也不放任自流;而是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提高信息意识,增强育人因素
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注意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增强育人因素。
1、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逐步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中经常性有目的的去学习我国计算机事业上的新动向、新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情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要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国产软件,渗透了民族自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如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使用道德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规定,自觉遵守学校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2、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强化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此外,要教育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看待网络要有辨证的思想,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趋利避害,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互相合作,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面发展。
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而且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针对当前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现状。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把握实施互助合作意识训练的切入点,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健全小组长负责、各成员分工协作的管理机制,鼓励同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合作成功的愉快。
只有我们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研究合理化的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我们才能科学的、规范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更好的與当今社会融洽相处,才能在人生旅程中顺利前进。
一、培养学生爱护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公德责任心
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设备、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以及校园的一草一木)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而且会养成良好社会公德责任心,让自己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演示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思考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注意细节。如在第一次走进计算机教室前,事先将计算机教室打扫干净,将物品放置整齐,让学生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介绍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欢乐与成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脑,这时进行爱护机房的教育便水到渠成。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人生意志品质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举止言行受人欢迎的人。健康的心理,是奠定良好的人生志向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应该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青少年思想和心理还很幼稚,很容易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网上浏览时关注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但不当众批评。找问题学生谈话时,注意重视强化科学性、伦理道德,淡化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完善自我。
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让他们主动去探究,去发现。成功了,他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增强自信心。失败了,也能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既不悲观失望,也不放任自流;而是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提高信息意识,增强育人因素
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注意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增强育人因素。
1、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逐步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中经常性有目的的去学习我国计算机事业上的新动向、新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情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要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国产软件,渗透了民族自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如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使用道德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规定,自觉遵守学校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2、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强化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此外,要教育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看待网络要有辨证的思想,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趋利避害,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互相合作,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面发展。
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而且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针对当前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现状。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把握实施互助合作意识训练的切入点,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健全小组长负责、各成员分工协作的管理机制,鼓励同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合作成功的愉快。
只有我们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研究合理化的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我们才能科学的、规范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更好的與当今社会融洽相处,才能在人生旅程中顺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