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就会持续下来,自觉自己的学习行为,因而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一年级 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这个阶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小学——这个新生活的向往失去热情。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一年级学生自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角色就已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因此, 孩子能否从幼儿园时期的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就需要教师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感特点,指导我们找到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
1.活泼好动、自制力差
如,上课时开小差、走神、有时站站坐坐或趴在桌上、一边作业一边说话、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等等,三心二意,管不住自己。有一个刚上了一天课的小孩对家长说:“妈妈,一节课怎么那么长时间呀,是不是铃打错了?我都累得要睡觉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整个人无精打采,再也不是以前蹦蹦跳跳的样子了。
2.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逐渐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易理解抽象概括的内容。他们善于模仿记忆、借助操作、实验汲取经验。
3.有很强的好奇心
如,一年级学生课间总会围在老师身边问这问那,每天都会关注老师会带什么教具,是干什么用的,会讲什么新知识。有一次 ,笔者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时,课前带了一个扎得紧紧的布袋,里面装者几种不同颜色的球,学生们他摸摸、你摸摸,纷纷猜测老师上课会干什么,直到谜底揭晓前大家都异常投入,认真听讲。
4.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一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参与热情很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时上课老师没有让他回答,他能站起来举手,有的着急得的直叫,或者不管对错就直接抢答。
二、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要专心,精神集中,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不能做小动作或走神,能够坐得住。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不玩学具。
2.认真作业的习惯
爱护作业本,不在作业本上面乱涂乱画。主动完成作业,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拉。作业时,不能一边作业一边玩耍,认真读题。作业时态度端正、字迹工整,作业做完后能自己检查,自己改正。
3.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能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读题、听讲、作业时都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4.勇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开始。学生敢于对没有听懂的问题质疑,对自己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质疑,对老师的意见质疑。质疑就如火花,火花闪耀得越多,学生的思维反映能力也就越快,思维过程也就越积极。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制力差,意志薄落,什么事情兴趣使然,遇到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我们应该爱护他们的好奇心,选择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分一分》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鲜花(五颜六色)、水果(梨子、苹果、香蕉、草莓……)、动物(小狗、小猫、小白兔……)等等。上课时可以提问:“这么多美丽又可爱的图片,应该怎么分类摆放呢?”学生看到各种鲜艳的图片,兴趣饱满,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方法各种各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投身于操作与独立思维中。
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实物投影、或在游戏、故事中插入教学等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语言能力已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性。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环境、家庭影响,词汇缺乏,知识面不广,他们大都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自己所看、所听、所想,语言重复、拖沓,而这一阶段却正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语言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能按照顺序描述情境图的数学信息, 结合动手操作叙述思维过程,力求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如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训练学生用简练的三句话概括图意:“原来……,又(接着)……,一共(还剩下)……。”帮助学生明确求和与求剩余应用题的一般题型。
3.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案例和结论总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持不同意见,如果见解充分有理,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见解有误,也应对其热于思考给予肯定并引导他自己认识错误所在,不要打消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或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4.鼓励与表扬为主
人,都是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呵护和赏识,他们期待我们的赞许和尊重。好学生之所以越来越好,也许与他们受到鼓励表扬的机会有关;与此相反,所谓的“差生”之所以越来越差,也许与他们受到批评的机会越来越多相连。所以对于孩子,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中对学生多用赞美的语言,如“你这个想法真妙!”“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等等,使他们发挥潜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不断磨练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从点滴做起,以潜移默化之力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 一年级 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这个阶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小学——这个新生活的向往失去热情。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一年级学生自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角色就已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因此, 孩子能否从幼儿园时期的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就需要教师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感特点,指导我们找到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
1.活泼好动、自制力差
如,上课时开小差、走神、有时站站坐坐或趴在桌上、一边作业一边说话、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等等,三心二意,管不住自己。有一个刚上了一天课的小孩对家长说:“妈妈,一节课怎么那么长时间呀,是不是铃打错了?我都累得要睡觉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整个人无精打采,再也不是以前蹦蹦跳跳的样子了。
2.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逐渐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易理解抽象概括的内容。他们善于模仿记忆、借助操作、实验汲取经验。
3.有很强的好奇心
如,一年级学生课间总会围在老师身边问这问那,每天都会关注老师会带什么教具,是干什么用的,会讲什么新知识。有一次 ,笔者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时,课前带了一个扎得紧紧的布袋,里面装者几种不同颜色的球,学生们他摸摸、你摸摸,纷纷猜测老师上课会干什么,直到谜底揭晓前大家都异常投入,认真听讲。
4.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一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参与热情很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时上课老师没有让他回答,他能站起来举手,有的着急得的直叫,或者不管对错就直接抢答。
二、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要专心,精神集中,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不能做小动作或走神,能够坐得住。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不玩学具。
2.认真作业的习惯
爱护作业本,不在作业本上面乱涂乱画。主动完成作业,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拉。作业时,不能一边作业一边玩耍,认真读题。作业时态度端正、字迹工整,作业做完后能自己检查,自己改正。
3.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能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读题、听讲、作业时都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4.勇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开始。学生敢于对没有听懂的问题质疑,对自己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质疑,对老师的意见质疑。质疑就如火花,火花闪耀得越多,学生的思维反映能力也就越快,思维过程也就越积极。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制力差,意志薄落,什么事情兴趣使然,遇到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我们应该爱护他们的好奇心,选择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分一分》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鲜花(五颜六色)、水果(梨子、苹果、香蕉、草莓……)、动物(小狗、小猫、小白兔……)等等。上课时可以提问:“这么多美丽又可爱的图片,应该怎么分类摆放呢?”学生看到各种鲜艳的图片,兴趣饱满,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方法各种各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投身于操作与独立思维中。
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实物投影、或在游戏、故事中插入教学等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语言能力已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性。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环境、家庭影响,词汇缺乏,知识面不广,他们大都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自己所看、所听、所想,语言重复、拖沓,而这一阶段却正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语言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能按照顺序描述情境图的数学信息, 结合动手操作叙述思维过程,力求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如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训练学生用简练的三句话概括图意:“原来……,又(接着)……,一共(还剩下)……。”帮助学生明确求和与求剩余应用题的一般题型。
3.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案例和结论总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持不同意见,如果见解充分有理,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见解有误,也应对其热于思考给予肯定并引导他自己认识错误所在,不要打消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或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4.鼓励与表扬为主
人,都是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呵护和赏识,他们期待我们的赞许和尊重。好学生之所以越来越好,也许与他们受到鼓励表扬的机会有关;与此相反,所谓的“差生”之所以越来越差,也许与他们受到批评的机会越来越多相连。所以对于孩子,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中对学生多用赞美的语言,如“你这个想法真妙!”“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等等,使他们发挥潜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不断磨练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从点滴做起,以潜移默化之力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