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着光芒 散发着芳香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浪漫曲自诞生后佳作迭出,独具风貌,艺术魅力经年不减,在世界歌曲园地上闪耀着绚丽的光芒,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浪漫曲俄文为романс,曾音译为“罗曼斯”,来自西班牙语romance。
  在16—17世纪的西班牙,“罗曼斯”是指用罗曼语写的世俗歌曲,以区别于用拉丁语写的宗教歌曲。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曾用“罗曼斯”一词作为与诗相结合的抒情歌曲的通称。
  18世纪以后,这一用语有所变化。在法文中romance一词由两个不同的词chanson(歌曲,曾音译为“香颂”)和melodie(艺术歌曲,由德彪西首用)所代替;在德文中,Romanze由Lied所代替,Lied一词含义广泛,既包括民歌,又包括舒伯特及舒曼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在英文中,romance兼指抒情歌曲及抒情乐曲,“歌曲”通常使用song一词。
  在俄罗斯,自19世纪初起,一直沿用“浪漫曲”(романс)一词,作为一种有乐器(主要是钢琴)伴奏、与诗词相结合的声乐体裁的名称。“浪漫曲”有人译作“艺术歌曲”,其实并不妥当,特别是“城市浪漫曲”、“生活浪漫曲”、“茨冈浪漫曲”等不宜译作“城市艺术歌曲”、“生活艺术歌曲”、“茨冈艺术歌曲”,应当说,通译作“浪漫曲”是恰当的。
  俄罗斯浪漫曲的形成
  18世纪以前,长期流传于广大农村的民歌、城乡教堂的“康特”(赞美诗)、合唱曲、歌剧等等,构成了俄罗斯声乐音乐的繁荣景象。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产生了俄罗斯的城市歌曲,被称作“罗斯歌曲”(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сня),是以俄罗斯诗人的诗谱写的歌曲,有别于当时流行的以法语和意大利语歌词写成的歌曲或咏叹调。
  在“罗斯歌曲”中广泛采用当时著名诗人杰尔查文、德米特里耶夫等的诗作,曲作者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的杜布扬斯基(1760—1796)和科兹洛夫斯基(1757—1831),他们二人被认为是俄罗斯浪漫曲的先驱。
  从19世纪初起,“罗斯歌曲”一词逐渐不再使用,而代之以“俄罗斯歌曲”(русская песня)和“浪漫曲”两个并无严格区分的称谓。
  “俄罗斯歌曲”是指与俄罗斯民歌有紧密联系的创作歌曲,甚至包括民歌的自由的、有创造性的改编。诗人梅尔兹利亚科夫(1778—1830)、杰利维格(1798—1831)、茨冈诺夫(1797—1831)、柯里佐夫(1809—1842)、作曲家瑞林(1766—1848)、卡申(1770—1841)、鲁平(1789—1841)等写有许多风格浓郁的“俄罗斯歌曲”。梅尔兹利亚科夫写诗、卡申作曲的《黑眉毛,黑眼睛》《在平坦的河谷里》等歌曲在民间被简化后作为民歌流传,是“俄罗斯歌曲”与民歌的亲缘关系的最好说明。
  在一段时间内,“浪漫曲”与“俄罗斯歌曲”两个名称并用,如诗人杰利维格自己将1825年写的《夜莺》(后由阿里亚比约夫作曲)标为“俄罗斯歌曲”,而1833年出版的茨冈诺夫作诗、瓦尔拉莫夫作曲的《红衣裙》则标为“浪漫曲”,其实二者风格十分近似。以后二者逐渐趋一为“浪漫曲”。
  19世纪前半叶的浪漫曲中有一些被称为“城市浪漫曲”、“生活浪漫曲”,是在俄罗斯、乌克兰以及茨冈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文化的产物,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广为流传,最初带有沙龙的感伤情绪的痕迹,含有多种舞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波列罗舞曲)的因素,多以茹科夫斯基、巴拉顿斯基、巴丘什科夫等人的诗谱曲。
  应当提到的是,当时一些茨冈歌唱家对“罗斯歌曲”及“俄罗斯歌曲”的演绎受到俄罗斯各阶层人的欢迎,因而获得了“茨冈浪漫曲”的称呼。“茨冈浪漫曲”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浪漫曲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延续了很久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的曲目,如:《哀哭的小蓝鸽》(德米特里耶夫诗,杜布扬斯基曲)、《亲爱的姑娘昨晚坐在我身边》(杰尔查文诗,柯兹洛夫斯基曲)、《告别情郎》(柯里佐夫诗,久比尤克曲)、《眼中泪光》(巴甫洛夫诗,布拉霍夫曲)等。
  19世纪上半叶,阿里亚比约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和格林卡等作曲家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使俄罗斯浪漫曲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其后,达尔戈梅斯基、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更对浪漫曲的创作继续进行开拓,赋予了新的面貌。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阿
其他文献
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揭晓  本刊讯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工作,经评委会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23部。其中大型作品5部、中型作品9部、小型作品9部。  获奖作品名单如下:  大型作品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第九交响曲》,作者:朱践耳(上海交响乐团);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作者:金湘(中国音乐学院)。三等奖:交响
鲜花、掌声、笑脸、鼓乐,在吴祖强教授八十寿辰暨从乐从教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喜庆的气氛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德高望重的吴祖强教授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目前除了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和作曲系教授以外,他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顾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诸多社会职务。今
《别姬》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首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其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音乐元素之韵味,透过民族声乐女高音演唱,运用润腔等技巧塑造了虞姬与项羽传唱千古的爱情故事形象。  作品由王祖皆和张卓娅作曲,他们擅长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其中,《别姬》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别姬》的词作者是阎肃,他将《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这个故事,通过虞姬的人物来再现此情此景,叙事性强。本文将从作品本身及演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发表题为《学术打假,责无旁贷》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对音乐批评在学术打假中的功能、作用和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从那时起至今,不觉四年过去,而当下音乐学界学术打假的形势如何?从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传媒近来揭露出来的一系列案例看,学术腐败现象非但屡禁不止,涉嫌的层次反而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造假的形式和手法也愈益新奇。  这种情况说明了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我
东汉乐是广东省的三大民间乐种之一,源于中原地区的古乐,后随宋人南迁而流传到广东梅县、大埔等地,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004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正式授予“广东省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的荣誉称号。大埔县是广东汉乐特别兴盛的地方,从明代开始,就有“家诵户弦”的佳话。如今,走进大埔县,丝弦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在闲暇时候轮流到各家各户合奏,不亦乐乎。为了深入探究大埔地区汉乐的生存现状、
从19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除了承继我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遗产外,还面临西方音乐文化不断东移的影响。特别经过“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推动,到“清末民初”之后,这种“东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发展,更日甚一日地影响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前进航向。几乎所有中国的近代音乐家,都不同程度地对自己如何投入到国家的音乐文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历史抉择。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沈心工、李叔同等对“学堂乐歌”的发展,萧友梅
指挥家、作曲家阎惠昌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系指挥专业,师从指挥家夏飞云、作曲家胡登跳、何占豪等教授。毕业后任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1987年被授予国家一级指挥。  除活跃于指挥舞台外,阎氏还积极从事音乐创作,如:交响音画《水之声》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大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比二等奖,琵琶独奏《思乡曲》获全国首
如果说读一本好书会让人感到幸福,那么我有幸能够拜读到项阳老师《当传统遭遇现代》这本书,应该是种缘分。  《当传统遭遇现代》是一本学术类型的论文集,里面收录了项阳老师从1984年至2004年20年的著述。总起来说,这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内容,第一阶段基本上是前十年(20世纪80到90年代)的创作,以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为主线。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后十年(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创作,以音乐史学和
《得奖歌曲集》的激情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初,历经百年沧桑的国人,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再也难抑内心的喜悦,以多彩的活动来庆贺这历史性的盛事。一大批作曲家和音乐家如王莘、刘炽、时乐濛、瞿希贤、贺绿汀等都积极投入歌曲创作,并且创作了许多影响巨大甚至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歌曲作品,如《歌唱祖国》《歌唱二郎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好》等。  有了强烈歌唱的渴望和优秀的作品,新的歌声很快在工厂
一、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它所达到的时代高度纵向上已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横向上已扩展至世界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1927年“国乐改进社”成立时,刘天华即提出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设想。如今,国乐之名已有多重“符号”:大陆谓之“民乐”, 香港称为“中乐”,新加坡叫作“华乐”,台湾仍名“国乐”。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以“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