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课程模式下幼儿园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園亲子户外建构游戏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本文借鉴高瞻课程理念,在长达七年的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中,初步探索出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活动模式,明确了幼儿园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组织指导策略。组织策略包括唤醒亲子游戏前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游戏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注重游戏结束后的回顾与评价等策略,为提升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亲子游戏;户外建构游戏;高瞻课程;指导策略
  建构游戏在幼儿园中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它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建筑和构造的一种游戏。在此基础上,亲子户外建构游戏将其从室内引向户外,使其具备空间大、材料丰富的优势,结合家长的参与,成为连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帮助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一、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内涵
  本文中的亲子户外建构游戏是指由幼儿园创设一定的户外条件和建构材料,3-6岁儿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建构游戏。本园自2013年开始尝试亲子户外建构游戏,至今坚持了7年之久。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实践经验能有效提升幼儿园亲子户外建构游戏质量的策略,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活动模式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模式借鉴高瞻课程“计划—工作—回顾”的模式,注重幼儿和家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亲子游戏过程中,幼儿和家长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操作建构材料获取直接感知,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子共做建构计划、自主建构、回顾分享、共同总结,上升为自身内化经验,并根据反馈结果,投入到下一个新情景中去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反思、调整、提高,初步探索总结出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活动模式。
  三、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组织指导策略
  (一)唤醒亲子游戏前的主动性和计划性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作为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材料、环境的准备,更要了解幼儿和家长的知识经验和需求,唤醒幼儿和家长亲子游戏前的主动性和计划性。
  1.明确幼儿发展目标和家长支持性行为目标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作为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其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单一主体——幼儿,而是幼儿和家长双主体。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幼儿主体地位,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更应明确家长的行为目标,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家长对幼儿的支持性行为。参考高瞻课程中《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以及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幼儿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园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家长支持性行为目标如下。
  2.合理选择游戏主题
  游戏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需要贴近幼儿和家长的生活和兴趣。最佳的游戏主题通常是大部分幼儿和家长对此具备丰富直接经验的内容,如,“我的幼儿园”“周边的标志性建筑”“我的家”等主题。幼儿园统一组织春游、秋游后,“春游”“秋游”就是绝佳的建构主题,幼儿和家长都有丰富的感知经验,参与过程中往往更加专注、投入,情绪饱满。
  3.重视游戏前的计划
  户外亲子建构游戏前的计划有利于激发家长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明确的计划增强了游戏的目的性和任务感。因此,教师在向家长发出通知时,应提前1-2天,通知中明确时间、地点、主题、流程和注意事项,留有时间让家长与幼儿做建构游戏计划。计划的形式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选择口头计划或书面计划(幼儿用图画表示,家长辅以文字),内容包括对作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引发幼儿的想象和期待,明确搭建完成后作品的具体样貌。
  4.合理准备游戏材料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材料的准备也应贴近主题,教师之间在组织活动前应提前商讨,什么样的材料有利于帮助主题的体现,做到心中有数,方便配合。摆放材料时,鼓励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材料准备环节。一方面能够熟悉游戏材料,有利于建构过程中的搭建;另一方面能够熟悉材料分类摆放的位置,有利于培养最后整理环节幼儿分类整理习惯。
  (二)增强游戏过程中的有效指导
  教师在户外亲子建构游戏中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升亲子游戏的层次,增进亲子关系,在解决问题中输出教育理念。
  1.观察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教师在亲子游戏中有效指导的前提。教师需善于观察家长和幼儿行为变化,把握其已有经验和需要。
  教师在观察时应做到看、听、问、思考,解读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并判断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家长的支持性行为水平。但观察什么呢?教师可以在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观察幼儿和家长的互动方式,幼儿的状态,家长的状态,问题解决意识,合作意识等等。教师通过观察一方面可及时调整材料,另一方面适时展开有效的指导。同时要学会理解幼儿的行为,尝试扩展游戏内容,激发亲子间建构游戏的兴趣。
  2.把握介入和退出的时机
  户外亲子建构游戏是幼儿和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控制的游戏,在幼儿和家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分析游戏行为。然而,当幼儿和家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当以顺应其游戏意愿为前提,把握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
  恰当的介入时机决定了游戏指导的效果,正确的时机能提升亲子游戏的层次,反之会抑制亲子游戏的深入。什么样的情形才是恰当的介入时机?这取决于教师观察到的亲子游戏行为,笔者认为当出现以下六种情况,教师应当把握介入的时机:幼儿或家长无所事事,不投入建构游戏情境时、幼儿与家长在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行为、幼儿与家长交流互动产生困难、幼儿与家长长时间限于单一重复游戏难以深入、幼儿与家长因缺少材料游戏无法继续、幼儿与家长使用建构技能感到困难。   除了把握介入時机和方式,教师还要把握退出的时机,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判断退出时机:(1)幼儿与家长变得消极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2)幼儿与家长按照自己意愿游戏,忽视教师建议;(3)幼儿的行为越来越失控。这都依赖于教师对亲子游戏的仔细观察。
  3.无声的指导
  教师的言语指导在亲子建构游戏中很常见,而无声的指导却常常被忽视。无声的指导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或手势、肢体动作(包括拍照、录像等行为)做出示范、鼓励和引导,它对正在进行游戏的幼儿和家长是一种关注和肯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和家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学会“观望”,学会“等待”,延迟指导给予其思考、探索的时间,不剥夺其亲子互动的机会,提升幼儿问题解决意识。
  (三)注重游戏结束后的回顾与评价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结束后的回顾、评价、反思不仅是了解亲子游戏适宜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促进教师、幼儿和家长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为下一次游戏提供参考。
  1.注重回顾环节
  亲子游戏的回顾环节对于幼儿、家长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搭建结束后,幼儿与家长结合作品进行回顾,包括作品的简单介绍,搭建过程的回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等,表达他们最迫切的感情和思想,其他幼儿、家长和老师随时可以提出疑问,这是一个交互式的互动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分析概括建构过程的机会,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表达自我的需求,有助于其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幼儿和家长学习他人的经验。
  回顾环节十分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应结合过程中的观察,灵活的捕捉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帮助升华幼儿和家长的经验,并从中寻找亲子建构游戏的兴趣点和生长点。这要求教师随机应变,捕捉闪光点,聚焦矛盾点,诠释未知点。
  2.评价主体与方法多元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和家长既是“做”的主体,又是“发声”的主体,幼儿、家长、教师都是评价者。多重评价主体是对幼儿和家长的建构思路、建构操作和建构作品的多维度对话。
  幼儿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控和调节作用。同伴是幼儿经验的分享者、任务的合作者以及评价的参照者。特别是5-6岁年龄阶段,同伴的评价对幼儿非常重要,值得肯定。幼儿同伴间的相互评价有助于促进幼儿自我反思,提高认知水平。
  教师对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评价,教师要把握任务趋向,始终追随亲子建构的节奏,以此才能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幼儿表现、家长表现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幼儿与家长更好的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此外,教师以自评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调节自己的行为。
  游戏结束后,家长及时填写电子问卷,方便快捷的对本次亲子户外建构活动进行反馈。问卷从亲子游戏的开展时长、频次、家长认同度、家长的态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对家长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方式和频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教师的专业能力等多维度展开,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改进指导方式。
  3.支持幼儿在建构作品基础上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作品搭建好后,幼儿常常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幼儿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甚至根据角色调整建构作品,教师应支持幼儿的行为,并提供支持性材料和策略。例如,在主题为“萝岗小市场”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两对家长和幼儿合作完成双层的服装店后,幼儿主动开启了角色游戏,服装店老板和顾客两种角色清晰,顾客在挑选完衣服后准备试衣时发现,没有试衣间,幼儿就在原地换衣服,此时教师引导幼儿搭建试衣间完善服装店,为幼儿带来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9:149.
  [2]张阳.大班幼儿结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48.
其他文献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诉求,又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化时代蓬勃发展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最低限度的课程学时支撑。但是,纵观普通高中教育,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消极看待实践活动。
【摘要】用画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经常使用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孩子联系生活经验,直观地理解题目的内容,能帮助孩子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指导孩子进行画图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画图;策略;低年级;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学生一看到数学问题,没有经过分析思考,就凭感觉去做。有的虽然列对了算式,但求的是什么,学生茫然不清楚。
【摘要】初中生写作时,容易出现空话套话连篇、脱离生活实际、模仿抄袭等现象,同时还存在着“顾头不顾尾”,让人看过之后不是觉得文不对题就是摸不着头脑的现象。他们在写作内容、方法、思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笔者从文章描述时的逻辑性、严谨性角度出发,提出无论是句子、段落、事件,还是文章的首尾布局,都应“前有所呼、后有所应”,在写作时注意文题、文中、首尾之间“首尾相援”的“照应”,才能使文章结构更加缜密
【摘要】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品德的重要性。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而育人应以德为先。笔者认为唯有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行动实践中才会自觉主动去实行,这样的德育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教育“走心”的定义:教育“走心”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环境,给学生提供机会,开展特定育人活动,让学生在特定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内化,于无声处达到育人的目标
《礼记·文王世子》中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话彰显出一个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对學生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在育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用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思考,教会学生事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这让笔者想起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因笔
【摘要】小学低年级德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小学低年级德育方法,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德育效果,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使其成为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并与人类社会共存。当前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融合于学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形成品质习惯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成功,更要让学生心灵变得丰富、深刻。近年来,我们学校围绕“让学生天天有进步,人人能成才”的德育目标,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使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实现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但教育的宗旨决定了教育的道德性,是教育最为重
低年级(1-2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言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写话是培养小学生初级阶段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训练方法。万事开头难,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写话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而通过统编教材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写话的梯子,帮助学生写话质量的提升。  为了让孩子爱上写话,愿意写话,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基于儿童立场,尝试用多种方式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培养他们的写话能力。  一、写话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道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教师有效从事教育、实施教学、进行班级管理,离不开师生良好关系。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班级纪律的糟糕,师生之间的关系必然紧张。  2015年,笔者有幸聆听到德育高级讲师阳海华的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笔者带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从老师的演讲中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如何建立和维系师生良好关系上这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起来就有动力和信心,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英语是现今全球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在工作、學习、娱乐方面,英语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六年级学生厌倦学习英语,甚至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压力,都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趣味,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