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北京龙潭公园的沿湖长廊汇聚了一群群酷爱戏曲的老年人,老票友们常常在这里一待一上午,拉琴的、爱唱的、旁听的,不论水平高低,不论寒暑风雪,自成一方天地。近两千米的长廊每隔七八十米就有一个自发组织的小团队在演出,在这里你能听到京剧《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也有越剧唱腔《红楼梦》《西厢记》,少不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甚至还有评剧《刘巧儿》《花为媒》的经典唱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龙潭公园的沿湖长廊汇聚了一群群酷爱戏曲的老年人,老票友们常常在这里一待一上午,拉琴的、爱唱的、旁听的,不论水平高低,不论寒暑风雪,自成一方天地。近两千米的长廊每隔七八十米就有一个自发组织的小团队在演出,在这里你能听到京剧《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也有越剧唱腔《红楼梦》《西厢记》,少不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甚至还有评剧《刘巧儿》《花为媒》的经典唱段,真可谓一道亮丽的戏曲之廊。
晨曦徐徐拉开新的一天的帷幕,来自北京各处的老票友们风雨无阻地聚集而来,开启一天的戏曲之旅。弹中阮的张德兴老人已经96岁了,依然眼不花、耳不聋,指法一点都不比年轻人逊色,灵动自如的发挥让围观者赞不绝口。81岁的王富超自小学京剧,没有一天中断过吊嗓、练声,如今每天都到长廊来唱几个小时,神清气爽,绕梁三日。队长陈仁美最年轻,今年62岁,自打进了北京城,被京韵文化浸润,爱上京剧,无法自拨。他们三个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成员,从2004年到2020年,16年里雷打不動、风雨无阻地一起练习、演出,坚守这份热爱。
京剧大师李洪春先生的长孙李子俊告诉笔者,曾经在北京有一处露天戏台——第一舞台。那时,没有麦克风等扩音设备,倘若一个名票不具备炉火纯青的真本领,没有德艺俱佳的气场,是不敢登台的。如今,虽然有了长安大剧院、湖广会馆等演出场所,龙潭湖、陶然亭等市民公园仍为票友们的自娱自乐提供一方天地。小时候,他的祖父李洪春给他说戏,语重心长地说:“人这一生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你能带走的是你创造的艺术,你能留下的只有你的声誉。”
可见,戏剧长廊里的老票友们也和一代代京剧大师们一样,为传统戏剧痴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付出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今年秋季的一天,66岁的成都市民许平来到位于兴蓉街6号社区双创中心的办公室,开始和“肖家河之星”微电影剧团的同事忙他们的工作,为即将公开放映的“90后的幸福瞬间”微电影做后期处理。 “瞎折腾”,组成剧团拍电影 “肖家河之星”微电影剧团在成都市不但知名度颇高,还上了央视,这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剧团的成立,还得从2014年9月说起—— 那一年,剛退休不久的许平在社区看到一家公益机构贴出的招募启事,
1950年,王金山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报考了华北空政文工團,成为一名部队文艺兵,并担任团内主要演员,光荣地加入赴朝慰问团。他们夜里在驻地山洞最底层的洞穴演出,白天去阵地演出,在被炮火与枪弹损毁得百孔千疮的前线土地上踏歌起舞。战争与劳累没有击倒他们,战士们的勇气激荡着他们的灵感与灵魂,激励着他们的舞步与歌声,《天空陆地一起打》《打击空中强盗》等作品就是他们边演出边创作的。5个月余的抗美援朝
尚进曾在1951年、1953年两次赴朝。因为家里亲戚开照相馆,他很早就学会了用相机和冲洗、放大照片。他作为摄影员,拍摄了大量反映志愿军生活的照片。当时条件落后,他和战友就用自制镁粉代替闪光灯,改造防空洞成暗房。靠着这样的土办法,尚进给团里大部分战士们都拍了一张照片。在所有照片中最令他难忘的一张,是和战友、朝鲜村民的合影。照片前排坐著的一位阿妈妮,曾经照顾生病的他。因为他想喝点稀饭,这位阿妈妮走遍全
陈霖,著名摄影人,2017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评选为“中国摄影十杰”,2019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展艺术家,成功出版过多部旅游类畅销书。从2016年正月开始,陈霖系统地用镜头聚焦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和建筑。 内心触动:为后人记录点什么 2016年1月,一个念头在陈霖的脑海中闪过: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珍贵的记忆?陈霖首当其冲想到,应该以自己最擅长
老作家魏军是中国法制文学理论创始人、国家一级作家、编审,有从军、从警、从文、从政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魏军出生于冀中平原的一个革命家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舅父所在部队就活跃在这片充满战火硝烟的土地上。解放战争初期,魏老的家乡经常成为解放军的驻扎点和途经处,冀中家乡依然保留着抗战时期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魏军的大哥穿上军装到县政府工作,二哥也参了军。
1953年春节,付中枢首次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朝鲜的严冬考验着志愿军的将士们,同样也考验着赴朝慰问团:坐着敞篷汽车,把被子紧紧裹在身上,仍然冻得透心凉;挎包里的馒头都冻成了冰,途中停下来烤着吃,外面都烤黑了,里面还是硬的;手在火上烤,感觉热乎了,关节还是疼的;住在滴水的山洞里面,睡觉的时候把油布盖在被子上,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见鞋里面冻的都是冰……以天为幕地为台,在这一最简陋但却也是最宏
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墙壁上,你一定也见到过众多充满着虚假暴力信息的街头小广告,它们不但张牙舞爪地侵害着人们的眼球,而且延伸出了很多黑灰色产业。三年来,有一位“神笔”叔叔用一支画笔,将这些人人痛恨的“牛皮癣”淡化、填补,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和趣味的街头涂鸦画,不但修补了城市的墙,也保护着孩子内心的“墙”,他就是杨叶。 拿起画笔,治愈“牛皮癣” 70后的杨叶出生在山东淄博,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学习绘画
如今,大多数老年人的集体舞蹈多数是广场舞,老年人能不能成为舞者,展示当代舞的精神与神韵呢?笔者接触了一个由6名老年舞者组成的小团体,虽然几位舞者的舞技还称不上惊艳全场,但从眼神、表情到身段,却能感受到传神的韵味。 这个舞蹈团的老师曙光是一名资深舞蹈演员,15岁登台演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40多年。其他5位舞者都有各自精彩的经历,他们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将舞蹈作为自己的职业,如今打算重拾自己年少
父亲是一名老兵,他平日里待人大方處事公平,在村里很有威望。到了退休年纪,看到有的村民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很是揪心,就想着能继续发挥余热,再为社会做点儿贡献。 一年前,村里成立了调解工作室,父亲便主动请缨成为了村里调解工作人员。从此,调解室成了父亲的“新战场”,他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的父亲,开始奔忙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活跃在田间地头,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分是白天,还
“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線,身轻好似云中燕,豪气冲云天。”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一阵齐整整的开扇声音从远处传来。走进公园南门,便可以瞧见母亲带着一队人正在表演太极扇,她们身着淡雅中式练功服,手持火红的扇子,提膝开扇、弓步合扇、仰身推扇,每一个动作都能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母亲练太极扇,完全是被“逼”的。朋友劝她多运动,治疗自己的退休综合征,各种运动都没有打动她。直到有一天在广场上,看见太极扇上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