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心平气和当老师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碰到过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公然和老师对着干。前几天还有一个学生在上网课的时候,公然辱骂老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对于这些违规的学生,作为教师,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如果要管,又该如何管,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负责任惹火上身,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严重问题。
  由于近年来,师生矛盾频发,一旦师生出现纠纷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影响就会迅速扩大,再加上无良媒体的肆意渲染。最终的结局是,不管这件事是不是老师的错,当地教育局为了消除舆论影响,基本上都会对涉事老师进行处分,轻则批评,重则停职。
  这导致很多老师现在不愿意也不敢再去管学生,当然仍然有一部分负责任的老师,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让学生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始终对学生严格管教。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之后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则对教师在实施惩戒权的范围、程度和具体操作办法做了明确的规定。
  这个意见稿出台之后也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赞成,认为把惩戒权还给老师,有利于对老师不敢管学生的不良现象进行纠偏,而且在惩戒的时候老师有规可循,不用再胆战心惊。也有人反对,认为惩戒和体罚的边界过于模糊,有的老师难以把握,难免滥用惩戒权,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那么,学生犯了错,到底该不该管呢?我的看法是,该管。第二个问题,学生犯了错,如果批评教育对于这个学生已经没有用,应不应该对学生有所惩戒?我的看法是应该惩戒,但关键是要把握好惩戒的度,按规则办事,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生气和冲动,好心办错事,既伤害了学生,又连累了自己。
  严慈相济,做智慧型教师
  教育是一辆马车,爱与严是这辆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教育界流传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确是教育的基础,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的泛滥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放纵。所以还需要严格,正如有的老师所说,严格才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关爱。
  一个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既懂得如何關爱学生,又懂得用严格这把戒尺引领学生走上正途。
  所以师生矛盾问题,不是靠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去解决,靠的是一个老师如何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来去化解。如果一个老师只会用惩戒的方式去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那只能证明这个老师的愚蠢和无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天天拿来用的日常教育手段。其次,老师心里要有一根红线,通过辱骂和殴打等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对学生实施教育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法行为。
  不管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口号,都不能掩盖这一违法事实。一旦跨越了这根红线,不管动机是什么,都会因为的违法行为而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学会化解危机,而不是让危机升级
  美国儿童学家海姆吉诺特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非常赞赏书里面的一段话: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这段话很长,但却很有价值,它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不是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而是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同样,它也告诉我们,在遇到师生矛盾时,教师不能让危机骤然升级,而要学会逐步化解危机。
  吉诺特还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过程中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诚实和负责。”
  所以惩罚带来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何况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更有可能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
  心平气和当老师,尽量少生气
  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一些所作所为让我们头脑发热时,我们最正确的做法是冷静下来,深呼吸,想一想,有没有比发火、愤怒更好的教育方法。想一想,如果我对学生进行辱骂和殴打,我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再想一想,我的教育行为到底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是为了对学生本身进行人格上的侮辱。
  当怒气渐消,心平气和,我们会发现刚刚那个让我们大动肝火的突发状况,其实就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的日常问题。而且,每一个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育是反复的,不要渴望一次教育就会改掉学生身上的错误。学生不断地犯错,教师不断地纠正。犯错,纠正,犯错,纠正……这就是教育的常态。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时值疫情对于高校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要求,有必要积极努力探讨适合在线教学的管理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目前传统在线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根据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产生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并揭示几何意义,使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促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的思考模式。数与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开拓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并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意义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号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是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培训目标。小学生处在思想品德发展的奠基期、关键期。学校劳动精神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
期刊
语言表达作为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最能展现他们的教学实力。结合小学全科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对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提出了三条策略,即课堂教学是提升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提升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坚强后盾,重视评价是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英语教学主要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语言技能教学中,应避免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读写动机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以及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创新性的提升。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传统实验教学不同,研究型实验偏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流程的完整参与以及问题的自主解决,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和问题探究能力,启蒙学生研究兴趣并增加学生的
期刊
现代社会生活中,城市的孩子包括部分农村的孩子,与土地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无法体会土地种植植物的乐趣,无法从种植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自主种植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活动,涉及数量、空间、规划、协作、表现、责任感等多方面经验。阐述了幼儿在自主种植活动中的自主设计、参与、规则的制定、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及意义。
随着幼儿园民俗节日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传承、发展、生成的课程价值取向。其中,生成式推进作为最直接反映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式,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理清与把握民俗节日课程生成式推进中的问题、策略、价值,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师审视幼儿与课程的关系,在夯实教师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时,也助推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双重价值的实现。
汽车行业的产业变革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结合方程式汽车大赛,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汽车专业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将时事政治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对思政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完善。目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均基于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可以促进中学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强化中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