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医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性职业暴露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提高CSSD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6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3-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在进行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等过程中都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隐患,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避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做好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1感染源
1.1血源性病原体传播。所有病人的体内物质,如血液、脑脊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是最危险的感染性暴露源。CSSD回收、处理病人使用过的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不可避免地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1],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发生暴露后感染HBV6%~30%,感染HCV3%~10%;感染HIV0.2%~0.5%[3]。据报道,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有资料表明,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4]。CSSD护士再对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过程中,有可能被针头、刀片、锐利器械等损伤皮肤粘膜引起职业暴露。
1.2微生物气溶胶传播。微生物气溶胶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全球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达20%;世界上约有500多种致病菌,经气溶胶传播的至少有100多种,占全部传播途径的首位[5]。在器械清洗过程中,由于超声清洗,精密、复杂器械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初步处理时的毛刷手工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时的水喷溅及清洗过程中水的泼溅,都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加上CSSD建筑布局的特殊性,个区域相对独立,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去污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不能迅速降低,易造成CSSD职业暴露,危害健康。
2危险因素
2.1物理性因素。
2.1.1利器损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及敷料制作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
2.1.2热源损伤。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煮沸的过程中,均可由高温、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或烧伤。
2.1.3紫外线辐射损伤。用紫外线辐射消毒,臭氧浓度超过0.3%/m3时,如直接辐射,可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6]。
2.1.4工作环境影响。如噪音、空气闭塞可引起工作人员头晕、眼花、心慌、耳鸣、情绪焦虑、听觉迟钝、血压升高、疲劳等。潮湿可引起风湿性疾病。
2.2化学性因素。
2.2.1含氯消毒剂。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医疗器械。高浓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2.2.2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液体如接触皮肤可引起刺痛、冷感、红肿、水泡、血泡、甚至烧伤。吸入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2.3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通过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时,被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粘膜而感染上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
2.3个人因素。
2.3.1心理原因。工作中因过度疲劳、紧张等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损害。
2.3.2体力操作。当人力搬运货物、装载、推车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
3防护对策
3.1利器的防护。回收各种穿刺针、刀片等利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应用钳子夹取。严禁用双手回套使用过的针头或折弯、折段针头,如需回套针头必须用单手回套。废弃的利器装放在防水耐穿刺的容器内,容器一次性使用。
3.2热源的防护。在进行高压灭菌、干热灭菌、物品烘烤、蒸馏水制作、煮沸时,都要在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3.3工作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噪声,如工作人员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3.4化学因素的防护。掌握消毒供应中心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制、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时配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护,避免溅入眼睛和尽量减少原液直接与皮肤接触,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3.5生物因素的防护。在回收及清洗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隔离衣、裤、加厚塑胶手套、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面罩、袖套、套靴、耳塞等。回收的物品应先冲洗再浸泡消毒,对已知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后清洗。每次操作后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洗手,同时避免刺伤。
3.6个人因素防护。对心理有负担的人员,可多与同事或领导倾诉、交谈、沟通,从中获取同事或领导的同情、帮助、关心、关怀,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对搬运造成损伤的,在搬运时采用正确的搬运姿势,对过重过长的物品,不要勉强搬运,应两人或多人配合搬运。
参考文献
[1]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2]张玉芝,周卿俊,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3]刘玉肖.暴露风险与防范[J].中国医药导报,2008,26(5):122
[4]李丽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7B):579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6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3-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在进行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等过程中都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隐患,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避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做好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1感染源
1.1血源性病原体传播。所有病人的体内物质,如血液、脑脊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是最危险的感染性暴露源。CSSD回收、处理病人使用过的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不可避免地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1],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发生暴露后感染HBV6%~30%,感染HCV3%~10%;感染HIV0.2%~0.5%[3]。据报道,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有资料表明,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4]。CSSD护士再对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过程中,有可能被针头、刀片、锐利器械等损伤皮肤粘膜引起职业暴露。
1.2微生物气溶胶传播。微生物气溶胶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全球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达20%;世界上约有500多种致病菌,经气溶胶传播的至少有100多种,占全部传播途径的首位[5]。在器械清洗过程中,由于超声清洗,精密、复杂器械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初步处理时的毛刷手工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时的水喷溅及清洗过程中水的泼溅,都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加上CSSD建筑布局的特殊性,个区域相对独立,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去污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不能迅速降低,易造成CSSD职业暴露,危害健康。
2危险因素
2.1物理性因素。
2.1.1利器损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及敷料制作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
2.1.2热源损伤。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煮沸的过程中,均可由高温、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或烧伤。
2.1.3紫外线辐射损伤。用紫外线辐射消毒,臭氧浓度超过0.3%/m3时,如直接辐射,可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6]。
2.1.4工作环境影响。如噪音、空气闭塞可引起工作人员头晕、眼花、心慌、耳鸣、情绪焦虑、听觉迟钝、血压升高、疲劳等。潮湿可引起风湿性疾病。
2.2化学性因素。
2.2.1含氯消毒剂。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医疗器械。高浓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2.2.2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液体如接触皮肤可引起刺痛、冷感、红肿、水泡、血泡、甚至烧伤。吸入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2.3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通过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时,被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粘膜而感染上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
2.3个人因素。
2.3.1心理原因。工作中因过度疲劳、紧张等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损害。
2.3.2体力操作。当人力搬运货物、装载、推车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
3防护对策
3.1利器的防护。回收各种穿刺针、刀片等利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应用钳子夹取。严禁用双手回套使用过的针头或折弯、折段针头,如需回套针头必须用单手回套。废弃的利器装放在防水耐穿刺的容器内,容器一次性使用。
3.2热源的防护。在进行高压灭菌、干热灭菌、物品烘烤、蒸馏水制作、煮沸时,都要在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3.3工作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噪声,如工作人员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3.4化学因素的防护。掌握消毒供应中心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制、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时配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护,避免溅入眼睛和尽量减少原液直接与皮肤接触,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3.5生物因素的防护。在回收及清洗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隔离衣、裤、加厚塑胶手套、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面罩、袖套、套靴、耳塞等。回收的物品应先冲洗再浸泡消毒,对已知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后清洗。每次操作后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洗手,同时避免刺伤。
3.6个人因素防护。对心理有负担的人员,可多与同事或领导倾诉、交谈、沟通,从中获取同事或领导的同情、帮助、关心、关怀,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对搬运造成损伤的,在搬运时采用正确的搬运姿势,对过重过长的物品,不要勉强搬运,应两人或多人配合搬运。
参考文献
[1]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2]张玉芝,周卿俊,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3]刘玉肖.暴露风险与防范[J].中国医药导报,2008,26(5):122
[4]李丽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7B):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