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山方式与社会进步
MH
阿尔卑斯式的小队攀登(阿尔卑斯式攀登并没有严格的定义,通常是指在高山的环境下,以个人或小队伍形式,以轻便的装备,快速的行进速度前进,在中途不靠外界的补给;也不架设固定的绳索)与喜马拉雅式的有组织有纪律攀登(喜马拉雅式攀登也称“金字塔式攀登”,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商业攀登之后,这种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并被评论称为“围攻式攀登”)相比,之所以成为潮流源于个人能力的提高,而这个个人能力提高是源于社会进步。有人发明了尼龙,使衣服、背包、帐篷、绳索等的重量少了20公斤,铝合金的发明,使攀登硬件轻了一两倍,更重要的是,新材料和设计使器材更加可靠。你敢一个人背着几公斤的关键器材去爬没有撤退路线的8000米山峰,而不用担心走在一半路上冰镐的木头把折了或麻制绳子断了。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缆车给了你训练的机会,你可以在去更困难的路线之前,把各种技术练个烂熟获得经验。你要是不会技术的话,有现成的登山指导和有经验的人教你,使你不至于在登山生涯初期就废了。现代的测绘和导航技术让你在没进山前就拿到精密的地图,互联网让你在家里就和以前攀登过目标山峰的人直接交流。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
如果没有现代社会支撑,现在的登山者丝毫不会比10年、50年、200年前的攀登者强。
不同的是,10年、50年、200年,前当个人力量很弱时,每个人都要依靠关系才能办成事,为办成一件复杂的事还必须明确组织起来,有分工,个人的价值被轻视,处在指挥者位置的人很容易成为专制者。
所以,喜马拉雅式的攀登是在人们能力相对弱小时的必然选择。这不光是在登山上。发达国家重视个人和倡导民主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经过工业化的变革,个人接受的教育和训练程度很高,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撑也很强,可以很大程度上让他们不依赖于其他人和组织找到工作或者创业。那里有千百万的阿尔卑斯式企业家,他们在家里车库中就能起家苹果公司,两个大学生就能弄成google。
不发达国家经常只能采用喜马拉雅式社会组织,个人和一个虫子一样没价值,组织才是力量的源泉。所以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或者说民主与专制,个人价值与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有它们适用的时间和地方,该使用什么方式,要看情况,但是我相信阿尔卑斯式是潮流,是历史前进的方向。
户外犀牛曰:如果你经历过喜马拉雅式登山,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未来拥有这种经验的人将越来越稀罕。
我是免费的!
TATA
在我们小时候大人总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
对于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男孩一般回答的都是解放军战士 警察叔叔和科学家;女孩则以老师、医生为目标。
而我的回答总是令父母备感担忧,甚至有些抬不起头。幼儿园时期,先是想当我妈单位食堂的阿姨,因为超爱吃大锅炒的洋白菜,如果能当食堂阿姨就会有无尽的免费肉炒洋白菜可以享用。小学之后,我想当学校门口卖煎饼的因为到那时候自己想加几个鸡蛋就加几个鸡蛋,根本不要钱。上中学了,开始喜欢看漫画,愿望就变成了到漫画店打工,那就可以天天看漫画还没人哄了。而上大学之后为了把麦当劳、肯德基和吉野家一次性吃腻,也分别到各家快餐店去打工(结果还是没吃腻)。
所以,当看到豆瓣上“走走走,去青年旅社做义工”的小组时就不厚道地笑了这是什么义工嘛?不就跟当年的我一样吗?想吃啥,去干啥,无外乎就为混个FREEI在这个小组中,对青年旅社义工进行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国际青年旅社在国外是被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承认的非盈利机构,所以很多国家青年旅舍是由政府出资或名人赞助经营的。
在青年旅社的发源地——德国更是认为青年旅舍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进步,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有两个星期在青年旅舍度过来做义工。但在中国由于青年旅社并非是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所以义工(Volunteer)一词放在这里就显得过于高尚了,说白了,在国内它更像是一种以在青年旅舍打工换食宿来节省长途旅行费用的方法,所以称之为“青旅实习生”更为恰当。
虽然说不能啥事儿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老家贼”来说,非现金的交易远不比“折现”让我来得踏实和心安理得,也就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儿们更乐得接受这样的交易。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准则,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在青年旅社工作得高兴了,觉得当“义工”不仅可以免费吃住,还丰富了人生,锻炼了自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真是太划算了!但凡干得不爽了 就会觉得自己不要钱给人家干活,简直就是个长工还要伺候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又如困兽一般不能自由走动,还不如在家乡打工,大老远地跑出来,这是何苦?干脆把挑子一撂,拍拍屁股走人,你青年旅社又奈我何?
所以在你想要去青年旅社当“义工”之前定要和青年旅社做好充分沟通,要把你能想到的一切可能全部都想一遍,虽然是你情我愿的事,但有一天突然你不情愿了,对于你的突然离开,谁又能顶替你的工作?成年人做事更要有责任心。
户外犀牛曰:对于那些迷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年轻朋友来说,到青年旅舍去做义工,或许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这种旅行方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蹭吃蹭喝,更重要是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常态。
MH
阿尔卑斯式的小队攀登(阿尔卑斯式攀登并没有严格的定义,通常是指在高山的环境下,以个人或小队伍形式,以轻便的装备,快速的行进速度前进,在中途不靠外界的补给;也不架设固定的绳索)与喜马拉雅式的有组织有纪律攀登(喜马拉雅式攀登也称“金字塔式攀登”,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商业攀登之后,这种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并被评论称为“围攻式攀登”)相比,之所以成为潮流源于个人能力的提高,而这个个人能力提高是源于社会进步。有人发明了尼龙,使衣服、背包、帐篷、绳索等的重量少了20公斤,铝合金的发明,使攀登硬件轻了一两倍,更重要的是,新材料和设计使器材更加可靠。你敢一个人背着几公斤的关键器材去爬没有撤退路线的8000米山峰,而不用担心走在一半路上冰镐的木头把折了或麻制绳子断了。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缆车给了你训练的机会,你可以在去更困难的路线之前,把各种技术练个烂熟获得经验。你要是不会技术的话,有现成的登山指导和有经验的人教你,使你不至于在登山生涯初期就废了。现代的测绘和导航技术让你在没进山前就拿到精密的地图,互联网让你在家里就和以前攀登过目标山峰的人直接交流。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
如果没有现代社会支撑,现在的登山者丝毫不会比10年、50年、200年前的攀登者强。
不同的是,10年、50年、200年,前当个人力量很弱时,每个人都要依靠关系才能办成事,为办成一件复杂的事还必须明确组织起来,有分工,个人的价值被轻视,处在指挥者位置的人很容易成为专制者。
所以,喜马拉雅式的攀登是在人们能力相对弱小时的必然选择。这不光是在登山上。发达国家重视个人和倡导民主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经过工业化的变革,个人接受的教育和训练程度很高,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撑也很强,可以很大程度上让他们不依赖于其他人和组织找到工作或者创业。那里有千百万的阿尔卑斯式企业家,他们在家里车库中就能起家苹果公司,两个大学生就能弄成google。
不发达国家经常只能采用喜马拉雅式社会组织,个人和一个虫子一样没价值,组织才是力量的源泉。所以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或者说民主与专制,个人价值与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有它们适用的时间和地方,该使用什么方式,要看情况,但是我相信阿尔卑斯式是潮流,是历史前进的方向。
户外犀牛曰:如果你经历过喜马拉雅式登山,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未来拥有这种经验的人将越来越稀罕。
我是免费的!
TATA
在我们小时候大人总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
对于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男孩一般回答的都是解放军战士 警察叔叔和科学家;女孩则以老师、医生为目标。
而我的回答总是令父母备感担忧,甚至有些抬不起头。幼儿园时期,先是想当我妈单位食堂的阿姨,因为超爱吃大锅炒的洋白菜,如果能当食堂阿姨就会有无尽的免费肉炒洋白菜可以享用。小学之后,我想当学校门口卖煎饼的因为到那时候自己想加几个鸡蛋就加几个鸡蛋,根本不要钱。上中学了,开始喜欢看漫画,愿望就变成了到漫画店打工,那就可以天天看漫画还没人哄了。而上大学之后为了把麦当劳、肯德基和吉野家一次性吃腻,也分别到各家快餐店去打工(结果还是没吃腻)。
所以,当看到豆瓣上“走走走,去青年旅社做义工”的小组时就不厚道地笑了这是什么义工嘛?不就跟当年的我一样吗?想吃啥,去干啥,无外乎就为混个FREEI在这个小组中,对青年旅社义工进行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国际青年旅社在国外是被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承认的非盈利机构,所以很多国家青年旅舍是由政府出资或名人赞助经营的。
在青年旅社的发源地——德国更是认为青年旅舍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进步,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有两个星期在青年旅舍度过来做义工。但在中国由于青年旅社并非是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所以义工(Volunteer)一词放在这里就显得过于高尚了,说白了,在国内它更像是一种以在青年旅舍打工换食宿来节省长途旅行费用的方法,所以称之为“青旅实习生”更为恰当。
虽然说不能啥事儿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老家贼”来说,非现金的交易远不比“折现”让我来得踏实和心安理得,也就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儿们更乐得接受这样的交易。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准则,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在青年旅社工作得高兴了,觉得当“义工”不仅可以免费吃住,还丰富了人生,锻炼了自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真是太划算了!但凡干得不爽了 就会觉得自己不要钱给人家干活,简直就是个长工还要伺候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又如困兽一般不能自由走动,还不如在家乡打工,大老远地跑出来,这是何苦?干脆把挑子一撂,拍拍屁股走人,你青年旅社又奈我何?
所以在你想要去青年旅社当“义工”之前定要和青年旅社做好充分沟通,要把你能想到的一切可能全部都想一遍,虽然是你情我愿的事,但有一天突然你不情愿了,对于你的突然离开,谁又能顶替你的工作?成年人做事更要有责任心。
户外犀牛曰:对于那些迷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年轻朋友来说,到青年旅舍去做义工,或许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这种旅行方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蹭吃蹭喝,更重要是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