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英语阅读课的追问和思考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2013年9月17日至18日笔者在南京市六合区参加了南京市高一年级英语学科备课组长和教研员的研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笔者有幸听到了省高中英语评优课常州市区选拔赛第一名获得者潘璠老师的一节交流展示课,受益颇多。这节课的课题是:Module1Unit1“Home alone”,课型为:戏剧体裁阅读新授课。在这节课上,潘老师有很多独具匠心之处,这些独特而有效的活动设计激发了我对这节课的许多疑问和思考。课后,我就这些疑问与潘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段追问和思考。
  二、追问
  【追问1】戏剧阅读课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的阅读课,教会学生品读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教材中的“reading strategy”也着重凸显了这一点。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设计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都会有“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ppreciate the language of the play by reading the play aloud and imitating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但是,在您的这节课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学生们大声朗读的任务或活动,您这样安排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呢?
  【回答1】我最初的教学设计也有这样的安排。但是我在来南京之前,在常州对这节课进行了两次试上。试上的效果改变了我的想法。试上过程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尽可能去模仿语音语调。但是,在读后的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任务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读得很热闹,但表格却填不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并没有能够认真地从整体篇章上去理解文章。读完了,却还不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两次试上的结果都是如此,后来我就临时把南京这节课的这部分改为了让学生独立默读。默读能够让学生沉下心来进入文本。结果证明,这一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效果确实也是最好的。
  【追问2】我注意到您主要培养了学生预测和猜词技巧两个阅读策略,比如一开始的“Can you predict what happened when Eric and Daniel were alone at home?”以及“Can you guess why the house is in a mess?”而对教材中特别注释的“reading a play”这一阅读策略却只是在让学生阅读之前简要带过,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2】没有着重讲教材中“reading strategy”中的关于“how to read a play”,是因为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看一眼就可以明白。我考虑到语篇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这其中就包括预测,猜测,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所以我采用了预测和猜词两个策略。采用预测,首先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他/她会急着想要在阅读中验证自己的猜测。至于猜词,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教授一个新词汇最恰当的时机。这个时候是学生最想知道新词含义的时候,所以他/她会主动把自己融入语言意境中,真正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根据这一课的内容,安排了“in a mess”,“starving”等新词的猜测。
  【追问3】但是,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留意到学生读了文章后,预测的答案应该来说已经揭晓,但是您并没有对学生之前的预测给予反馈。是您忘记了,还是您觉得没有必要,还是因为学生之前的猜测不正确,所以您故意忽略了?
  【回答3】学生对“Can you predict what happened when Eric and Daniel were alone at home?”以及“Can you guess why the house is in a mess?”这两个预测问题给出的答案是“played computer games”,“fight with each other”;“lazy”,“lost money”等。这些答案都不正确。坦率地讲,因为这些是课堂生成的东西,我临场的确没有能立刻想到合适的反馈方式。现在想来,也不觉得是遗憾,因为在预测的过程中,学生最主要的收获在于他/她自己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追问4】在本节课中,我们看到您把“Teaching focus”定位在“How to deal with a family quarrel?”,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
  【回答4】我的这篇阅读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篇任务型教学。“a family quarrel”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借助阅读教材,通过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实现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追问5】我留意到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任务,您特地设计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想像Act3的内容,小组讨论后,再上台表演进行展示。我们都知道针对阅读教学进行的拓展性活动有多种形式,比如最近很流行的“读写课”,您为什么摒弃了“写”而选择了“演”呢?
  【回答5】首先我认为演最能展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对于高一的学生,刚刚跨进高中学习的大门,如果能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棒。这则play本身就很有趣,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是牛津教材中难得的适合演的材料。通过演的方式,学生会特别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效果会特别好。在演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追问6】您觉得学生们的表现如何?
  【回答6】我觉得他们的表现很棒。根据自己的想象,编造了不同的结尾添加了喜剧的舞台表演细节,比如敲门,拥抱等肢体语言。他们模仿父母与孩子争吵时的语音语调也特别好,这弥补了我之前没有让他们朗读的缺憾。最为可贵的是,他们用到了书本中的句子和一些词汇表达,如“in a mess”,“explanation”,“defend myself”等,非常可贵。从这一点上,作为一节语言课,这部分的活动设计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思想的升华,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用到的东西与之前所学的是相连的。   【追问7】但是在后来的评课中,您所在的常州市教研员宋德龙老师表示,虽然学生上台的表现很好,但是学生一律是“检讨式”的结尾让人很痛心,几乎每一组上台表演都会是“Oh, I’m sorry…”,这样的结尾缺乏“critical thinking”和“creative thinking”,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我注意到您在Act1和Act2结束后分别问了一个问题作为铺垫“Why does the quarrel break out?”以及“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ct?”,让学生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Being polite,patient and reasonable is very important in communication.”,我可以认为是您的这种有意识的指导,导致了宋老师最后所认为的“检讨式”结尾吗?
  【回答7】学生们表演达到了我之前想要的效果,也确实是在我一步步的指导下实现的。但我不认为这种和解式的结尾就是缺乏“critical thinking”和“creative thinking”。批判并不等于说一定要反抗,学生们在最后的结尾中的和解,恰恰表明了他们学会了学会倾听、学会询问、学会说服和学会采纳,等等。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结果,有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同时,在同样的和解式结尾中,实际上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是Dad向Daniel道歉,有的是Daniel向Dad道歉,还有的是由Mom或Eric出来解释。这些角度的不同实际上也是学生“creative thinking”的一个展现。
  三、思考
  1.关于教学策略的使用。在这节课中,潘老师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效果(这里主要指能够在读后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填写表格), 大胆地割舍了原先的模仿朗读环。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有的时候,我自己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为了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而忘记了自己原先要达到的目的。就像那句老话,“走了许多路,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陈静波(2013)曾经指出,“明确了目标的领域和层次之后,我们就要设计达成目标的策略,也就是回答‘学生怎样才能到达那里’的问题。”
  潘老师的回答让一方面让我意识到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思考的漏洞,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有没有合适的教学策略既能让学生既品读这篇play独特的语言,又能够促使他们理解文章。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办法弥补这个缺憾:在请学生回答表格时,请学生说出是通过原文中哪些语言看出的,借此机会,请学生朗读出文章中的对话(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对语音语调进行必要的纠正或指导。
  2.关于教材中的“reading strategy”。《牛津高中英语》在每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都安排了“Reading strategy”环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大胆地进行选择,注重对学生缺乏的能力进行培养。在本节课中,潘老师注重了对学生预测和猜词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关于语篇能力的培养。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潘老师的这节课注重了对学生预测和猜词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设计完美地呼应了常州市英语教研员宋德龙老师在本次研训讲座中提到的语篇学习的目的排序。宋老师把语篇学习目的排序应当为:评价性思维能力→语篇能力→长难句能力→词汇能力。其中语篇能力就包括预测,猜词和归纳等能力。
  这对我的启发很深:这些策略的使用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运用既存的语言知识、依靠语境、事先期待进行阅读预测,加快了阅读速度,减轻了大脑信息处理负担,使阅读成为提取或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发展和运用预测技能,重视语篇能力的培养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的关键。
  四、关于预测的反馈
  本节课中,潘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预测进行反馈,课后的交流中,潘老师坦言,一方面是由于临场的局促,另一方面,她认为学生自己在阅读的过程验证了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反馈和收获。在这一点上我认可潘老师的观点。但是,我认为如果文章内容适合的话,还是可以有一些延伸的:在学生知道答案之后,可以回过来再讲一些预测的技巧,比如可以根据关键词,或者文中的一些比较、假设、因果、转折等一些话语标志来进行预测或猜词。这样,学生的语篇意识会进一步加强,这对于他们理解文章,尤其是解答考试中完型填空一类的题目大有裨益。
  五、关于语言输出的拓展活动
  关于这节课的拓展活动,我曾经见过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将这则play改写,有的是续写。宋德龙老师在评课中说,他原先的设计是将这块内容变成一篇作文,由三个板块组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觉得而他的这个设计具有一定的高度,第一块实际上是对文章浓缩的改写,第二块是对文章的理性分析,而最后一块是自己观点的提出,里面会考察和锻炼到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和“creative thinking”。
  我思考了一下,虽然上面的设计都很高明,但也许潘老师这种“演”的方式最适合高一的学生。这种适合体现在它适合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它让学生们乐于参与,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他们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知、模仿和交流,快乐而有效地习得了语言。这让我对宗凤昌(2013)的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总之,潘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收益很多。在对她这节课的追问和思考中,我体会到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就像一件衣服的设计一样,会有许多可能。在最终的面貌呈现之前,它会经历无数次的修改。我们的学生不同,每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不同,这注定它不会是一件符合标准身材的衣服,它只能是一件量身定做的衣服。无论我们的设计会采用哪一种形式,它要与内容相关,为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静波.细节的质量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英语卷.2013(01).
  [2]宗凤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输出性拓展活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3).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其他文献
期刊
位于我国东部、吉林省边境、与朝鲜毗邻的长白山,素来以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闻名于天下。不管是关于“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三宝”的动人传说,还是神奇壮观的天池和瀑布
The Kite Runner was the first English novel created by an Afghan-American writer Khaled Hosseini.This novel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since its publica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打破乏味、沉闷的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本文以此为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
当前的职业学校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兴趣不高,学习英语的能力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职业学校学生们的需要。笔者将从职业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创设
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在高考中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1.学生一进入高中,笔者通过讨论和举例,让他们清楚知道英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