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盐是生计,因此,苦涩,煎熬,压榨
  都是可以忍受的劳作
  盐是生涯,是少年人的一段愁肠
  是中年的隐疾和老来的霜与雪
  是说亲,盖房,并把老人送走
  盐是生死,没有盐就没有一个家族的敷衍
  而盐如此浓缩,让死得以不朽
  很难说,一滴海水熬成盐是生还是死
  如同一粒盐融于水,不知是死还是生
  不知生焉知死。死后复生,生死循环
  死生契阔。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不生不死,不死不生
  舍生忘死,忘生忘死
  无生无死
  2
  传说,为那一方盐池
  黄帝和蚩尤曾在涿鹿大战
  万乘之国,曾在盐里加价
  盐和铁,曾令彪悍的匈奴胆寒
  “天下之赋,盐利其半”
  盐税开辟滚滚财源
  令贱民驱妻逐子,把大海煎干
  宫闱服御,军饷,俸禄,一片刀光剑影
  一度,盐钞如废纸,朝为豪商,夕侪流丐
  几回回,白花花的盐是白花花的银
  四十万两白银只够演一出《长生殿》
  在最后一个朝代,公卿大夫和闺阁小姐的赌饷
  摇动立国之本,那一座盐砌的白塔
  国家所托命,隐于黑幕之中
  经济的命脉,前途的命门
  那是朝廷和老爷们的殚精竭虑
  高居庙堂之上,帝王,每天也只需要六克盐
  用以维持心脏正常的跳动
  连年亏空的国库,须榨干一个大海
  食用海底那六十米厚的盐层
  而走在山道旁,竹筏上,廊桥中
  越了界的盐,是恩怨,是私利,是财富,也是脑袋
  惊慌失措的贩夫走卒,皆坐死
  江山之大,盐是最重的压舱石
  人间悲苦,终究不过细盐一颗
  3
  因为盐,故乡一再破败
  人世飘零,在志书里一页页写着:
  宋孝宗乾道二年八月十七日,海潮淹人覆舟,
  坏屋舍,漂盐场,浮尸无数,田禾三年无收
  元成宗大德元年七月十四日,海溢高二丈,
  飘荡民舍、盐灶,两县溺死六千八百人
  明洪武八年七月,海溢高三丈,
  沿江居民死者二千余人
  清乾隆廿八年五月,海溢,水深五六尺,
  八月潮退,尸横遍野……
  也因为盐,故乡从未衰落
  伤口本就有盐,因为更多盐的加入
  而更快地凝固。盐总在召唤盐
  所以泪水会召集泪水,汗水会召集汗水
  血性会召集血性
  仿佛已被腌制成一块晶石
  一个靠海的村庄,拒绝任何的救赎
  风声骤,而涛声急
  盐在加固脊背,迎向一堵堵浊浪
  河山飘摇,家国离乱
  最终靠一粒盐,定风波
  4
  世间万千结晶之物,都被命名为:
  永恒。琥珀,玉石,水晶,舍利,珍珠和玛瑙
  而盐是永恒之恒:它被大海派往人世
  走动。它在太阳——这天空唯一的照耀之物照看下
  走走停停,壮怀激烈,如同火和火的衍生物
  盐让人在大海面前,获得了尊严
  让人在太阳眼里,获得了光芒
  据说,加热到八百零四度,盐会变成液体
  而要得到盐蒸气,则需抵达一千四百三十九度
  没有烟,也没有灰烬
  命运如此安排它们:铅与火;
  烈日。手掌是最温柔的部分
  此后,是锅,是沸腾的油和水
  此后,是人的周身,是血,汗和泪
  这是顯而易见的:在人体内反复出现的
  也必将在时间里反复出现
  前者,味蕾是唯一的检验师
  而后者,是无处不在的镜像,是一触即发的感官
  盐的真身浩瀚无边,而盐的化身
  百媚丛生:它们,时而香汗淋淋,时而喜极而泣,时而歃血为盟
  5
  米其林的大厨告诉我
  他最喜欢的是纯净的犹太盐
  因为,后味回甘而适用于所有食物
  我翻阅典籍,知道法国的盐之花
  带有奇异的紫罗兰香味
  吃下一口夏威夷的黑火山盐
  口中会有连绵不绝的焦糖回荡
  日本的烟熏盐里,有一股樱桃木的味道
  而饮墨西哥的龙舌兰酒
  如若在虎口涂抹一层大西洋的细盐
  内心会澎湃不已
  我还遇见一位焚香的女子
  说在四月的甘南和藏南一带
  掠过河谷的风,会带来一阵桃花盐
  而喜马拉雅的玫瑰盐
  会蛊惑一个书生,不再留恋江南
  这些,都是我所未亲历的
  在一缕沉香中,一粒盐在抒情
  这让我愁肠百结
  6
  可见,痛苦会变成盐,欢乐
  也会抵达同样的终点
  从大海到人海,一粒盐走过数亿光年的孤独
  无人能懂。你看到的那些光,是它闪亮的部分
  它在记载中消失的部分
  属于我们周遭无所不在的暗物质
  在绵密的浸润中蚀骨,而又奋臂
  在缭绕的气韵中风化,而又加厚
  在隐晦的涛声中捉拿身上的妖
  在离岸流的撤离中捉拿遗漏的沙
  我两手空空,两眼空空——
  细盐撤去,粗盐撤去
  而后是盐卤,盐泥,盐水撤去
  最后是一个大海撤去
  只剩那灶间陶钵子里的碘盐
  在蓝色的火光中,成为单纯的调味品
  成为高血压,胃癌,和脑卒中式的敌人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歌者,我想做的第一件事  是翻遍辞海,翻遍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找出最纯粹的词语  为你谱写一支土生土长的谣曲  如果我在长江南岸唱起这首歌  黄河以北就会响起回应  成千上万的聽众将披上漫漫黄沙,星夜赶赴  我在纸上安排的音乐盛典  燃烧是我歌唱中的主题  在我的歌声里  我的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清风更清  聆听中,江河海洋会热血沸腾  是的,我的歌声里尽是阳光和土地的影子  那是铁器淬火
期刊
虚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  一种意念的隔膜,  或是一层泛光的河面。  那些倒影指认岸上的本体——  塔吊、栅栏和空荡的写字楼,  指认但始终沉默。  在月光如盐的河畔,  举止似乎沦为对自然的冒犯。  我屏息注视着一位老妇人  移出我的视域,  她唱一首轻柔的短歌,  像是在陈述她多难的一生。  今晨醒来我看到了阳光  昨夜我梦到自己整整一天  都在乡间走路,  那是我年少时依赖的故乡,  
期刊
农闲时期的女人  农闲的时候,庄稼人并不闲着  男人外出务工,女人就操办家务  不比男人轻松,事情多着呢  孩子的棉袄还没缝  男人的鞋垫也没纳  公婆的毡帽更没做  要是母猪下了崽儿,那就更添乱  老天爷几天不下雨,就慌不迭地浇地  雨下多了,又要排水,除草  甚至要开起拖拉机,顶个男人  等到男人回来了  女人总算可以喘几天气  然后,投入到接下来的农忙时期  这样循环很多次后,这些庄户女人 
期刊
这样的咬不会留下疤痕。  这样贴近肌肤的咬  始终携带着一个女人的体温。  靠近我,她不是母亲  就是妻子。有这么好几次  将我衣袖上的小开口缝好  然后顺着我的肩埋下头去  轻轻咬断连接的针线头。  不为别的,是让我出门在外体面一些  以免在举手投足之间,露出生活的破绽。  三 生  用这一生,把左边的灯火  移到右边来爱。  用另一生,将心里的荒草  浇灌成炊烟的模样。  用最后一生,擦去逐渐
期刊
河滩的树  它们有各自的姓氏;  会突然被谁叫出小名来。  那种悲欢藏在两棵树的拥抱里;  像互相取暖的人。  更多时候,它们独自站立,  鸟鸣落下来,阳光也落下来。  经常在河滩的人,  会把自己看作一棵树。  他双手鼓起喇叭,  咿呀咿呀……像叶子的尖叫  母亲的念想  整个上午她一直在擦拭这张破旧的桌子。  她擦拭得很细致,  边边角角都没有落下。  我不明白,  她为什么不愿把这张旧桌子扔
期刊
“科学上每前进一步都是依照排斥律推翻比比可见的错误理论的结果,艺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依据吸引律对崇拜的对象模仿、学习的结果。”有一阵子,我对帕斯捷尔纳克的这个论断特别感兴趣。他说得对吗?科学上是否就只讲“排斥律”而不讲“吸引律”?而艺术上则反过来,只讲“吸引律”而不讲“排斥律”?  首先,我当然非常赞同他的问题意识,因为我看到太多人似乎只喜欢“排斥律”,有太多人写诗似乎以前没有人写过诗,这显然不是
期刊
观天时  好多个下午,一个人在阁楼喝茶。  有时白蝴蝶从门口经过,  有时不知名的鸟儿飞过天空,像个影子。  接连下了几天雨,阁楼外  花草和小树活得跟我一般滋润。  阳光浓烈的时候,我就浇水,浇到根子里。  其中一棵罗汉松,已长出三个枝杈,  去年夏天在它身上花的时间太少,  脸色一天天黄下去,冬天还没过完,就整个枯了。  一直舍不得砍掉,留到今天  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返青了呢——  比如凌霄次
期刊
天 气  一個人能够做成的,只是  自我完善。每个人  都随天气变化,只是他并不知道。  有时,我走到镜子前  察看来到脸上的积雨云或雾霾。  有时我转动座椅,看见窗外阴沉的天空。  我看不出它们会带来什么改变。但在  某一天,我所遇到的某个人改变了  我的命运,或被我改变——  因为那天,天气晴朗或阴沉。  一生里我所经历的,  太多不在我的设想  或掌握,唯有在这间屋子里,宁静  依然是最高的
期刊
去年十月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有个有趣的分享议题:“我为什么写诗”,16位诗人的回答令人回味。丹麦文学院院士、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坦陈:“一般我会回答 ‘因为我没事可做,所以我才写诗’”。翟永明说:“我选择写诗确实是因为热爱诗歌。”巴黎大学名誉教授、诗人菲利普·汤司林回答:“我呼吸是因为我活着,而诗歌就是呼吸。”欧阳江河说:“我的写作就是对难以言说、不可言说的东西通过诗歌来言说。”陈先发说:
期刊
冬 日  母亲的富有在于  老宅的屋顶还有炊烟  白发上浮出秋霜  聽树上雀儿叫,撒一点粮食  桃树在梦中开出繁花  大地上再也不见饥饿的事物  母亲侧着身子,坐在窗边  安静,慈祥,像在等待一位信使  光填满她脸上的沟壑  带着冬日微微的暖意  那一刻,她什么也没说  正午的阳光斜过来  照出屋间飞舞的尘埃  永恒的灰烬在空气中浮荡  时而灰暗,时而闪亮  新苑南路  有一点灰云,低低压着  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