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71 — 03

引言:


   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影响公众思想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的一个关键渠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的一项主要工具。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各行业形成了发展和运行机制上的深度融合,对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改变。对于大学学习来说,它是一个人成长成才关键阶段,大学毕业后的青年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开启为社会主义国家贡献青春、热血、力量的新征程,而新媒体环境的变革,不断渗透进大学生群体,对他们的身心状态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关于新媒体的本身的简要探析 


   (一)新媒体的概念内涵
   所谓的新媒体,它是在新型的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了实现人们对当前信息爆炸环境下的多元、多种形式的感官需要,从而丰富了媒体的产生、传播、消费、共享、互动形式,通过计算机终端、移动通信终端,借助于网络媒介载体如网站、应用程序、论坛等将各类包中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的信息内容快速、精准、适时的推送到受众群体之中,从而让整个的传媒环境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元〔1〕。现在主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包含了传统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工具,还有最近几年新兴起的抖音、快手、手机新闻、网络报刊客户端、知识付费共享的“知乎”应用程序等,让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取信息,还能感知信息,与信息本身和生产信息的主体进行互动。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开放包容性。互联网渠道打破了原有的信息舆论控制机制,让舆论的产生主体变得十分的多元,同时信息数据在传输中更加的便捷,没有更多的审核、审批权限限制,网络中的任何主体都能够在平等环境下去传播信息,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分享,新媒体的传播更为开放、兼容并蓄,以此增加更多的受众主体,营造更加繁荣的媒体环境。其次是高效性。信息的价值体现重在其实效性的发挥,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主体和渠道建设者,就更加注重信息的快速性和及时性,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高速的网络传输渠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的推送到人们的眼前、实时更新、迎合时代变革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革新能力,在新媒体中找到符合个人感知的元素,更容易接受各类新媒体的形式和传播路径。比如时下较受欢迎的微博、微信、抖音等,都成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互联工具,是忠实的新媒体受众群体〔2〕。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作用分析


   (一)让心理对外感知的元素更加的多样,迎合学生的个性需求
   青年时期正是大学生活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黄金时期,他们敢于创新尝试和探索,渴望被认可和尊重,有活力、有精力,同时也更主动的发现和了解世界,体验人生,所以整体的心理状态是较为积极的、躁动的和新奇的,有闯劲,也容易冲动,所以在遇到一些内心的情感、生活、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把控不住情绪,如果没有外界的合理疏导,可能酿成一些负面事件。而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及时获取一些内心问题的解决方式,大量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思考个人遇到的不快和困难时的纾解渠道〔3〕。同时,新媒体的社交功能,成为了学生扩大社交圈的主要载体,学生扩充了丰富内心对外界多样化的求知需求,也让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增加心理纾解渠道,缓释学生压力
   当前的很多大学生学习任务还是相当重的,入学后,思想状态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有缓一缓、松一松的想法,还想去尝试一些社会行为,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这样就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与高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内心一时难以承受,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新媒体为学生构建了更加隐蔽和多样的纾解渠道,通过和网络空间的主体进行交流沟通,把个人的困惑、压力、烦恼与他人进行分享,因为没有角色、背景的对号入座,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更趋向于平等化,能够表达真实的想法,让学生可以不加掩饰的释放一些负面情绪,获得相应的安慰和关心。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不见面的方式来干预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同时,网络中还有很多海量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找到和其个人对应的情况,从而寻求其中的解决途径,让新媒体成为心情压力缓解的第二有效渠道。
   (三)见贤思齐,形成优秀人格品质
   通过新媒体,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突破了时空限制,也摒弃了一些传统的地位、阶层、背景的约束,能够在较为开放、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环境中有很多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士,大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优秀品质,比如之前的人人网,就有很多知名互联网人物成为了大学生的偶像,也助推了新媒体产业人才规模的不断扩大。因为新媒体为成功人士和普通学生之间搭建了便捷高效地沟通渠道,所以他们可以收获原汁原味的指导和建议,还可倾听大学生的创新见解〔3〕,做到有效的互动,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言论、行为和性格影响,让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在个人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此外,还能养成学生独立判断、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些都对其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利作用


   (一)容易产生真实社交障碍
   很多大学生感受到了网络社交的便利和及时性后,难以区分虚拟世界和真实社交的差异性,过分依赖虚拟网络,形成了所谓的“网瘾”。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的家庭生活条件过于优越,而集体生活经历较少,有些进入到大学之后,有些学生与舍友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会产生一定的隔阂,他们之前养成的一些骄纵骄横、娇生惯养、独断专行的不良品质,不被其他同学所接纳,就容易被冷落和孤立。这时学生就倾向于向网络虚拟环境寻求安慰,在一些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尊重和认可,更加和现实世界相脱离。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虚拟的世界当中,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社交障碍,导致其愈发的消极,容易出现封闭,抑郁,狂躁,分裂等心理问题。    (二)对未来生活缺乏有效动力
   有些学生过分沉溺于新媒体营造的虚幻情景,对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意识不足,造成了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求职工作过程中,变得眼高手低,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需要。他们因为缺乏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调整和正视个人角色定位的有效指导,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认为其本身在网络环境下,或许是所谓的大V博主,知名楼主,游戏高手,有着一些被追捧的光环,但是到现实世界中,却无法与社会实践和学校,单位的真正需求匹配,他们的内心就会逐渐产生了低落,抵触,怀疑的心里,从过分的富有信心到现在的全面否定,导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加之在新媒体环境下,看待问题的角度多元化,他人的评价有些被过分的放大,有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对一些新闻进行过度炒作,放大其负面危害,而一些学生容易把这些内容与其相对照,更加的沮丧和低沉〔4〕。此外,在新媒体的虚拟网络环境中,还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和错误意识形态的元素和导向,还有很多的诈骗行为,比如网络招聘经常有一些皮包公司,在骗取学生的相关钱财和信息后,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健全,心理承受力弱,很容易导致之后出现抑郁、烦躁等情绪,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大学生轻生等情况。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他们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因此会在这些负面的新媒体环境影响之下,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需要格外关注。

四、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措施


   (一)强化监管,以净网行动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环境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联合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开展高校范围内的净网行动,打造一個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积极、乐观,有活力的新媒体平台,从而发挥新媒体的更大优势,堵住漏洞,弥补短板,解决问题〔5〕。高校作为学生的管理主体,要把网络环境的监管作为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让学生不受不法信息、低俗媚俗、极端思想等内容的侵害,那么才能确保其内心是纯洁和干净的。所以要配合网信、公安等机构,建立校园网络安全防火墙,运用技术手段对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筛查,及时地过滤掉一些不良的信息。同时也要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主流舆论导向,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学生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组织,借助学生常用的新媒体渠道包括了微信、qq、知乎、校园论坛等,全面的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让他们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心理健康指导打牢基础。引导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社交观上,拥有正确的立场。
   (二)加强指导培训,增强学生的信息辨识水平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尽管需要从源头疏导,但是网络环境错综复杂,并非技术手段和人为监控就能做到全面覆盖,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所以强化学生本身的抵御能力,为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心里防护筑起一道铜墙铁壁,也是高校需要面对的第二项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易冲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高校应当整合心理辅导课程体系,把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应急应变和保护防护能力作为一个专题去探讨,形成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案,内容应当涵盖如何对新媒体下的信息进行初步分类,有效判别,找出核心主旨,分析意义背景,能够和个人的实际境况相结合的分析,发现隐藏的主题,从而知晓其目的所在,如果是有负面因素,应当及时进行切断或者是举报,不能抱着猎奇心理去深入了解,这样只会酿成更多严重的后果。同时,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的人际交往中,学会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6〕,不盲目与陌生人进行过分密切的往来,对于他人的评判、态度、要求,都要和现实当中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团委,党支部的负责人或者班干进行交流,一定要在获得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有选择有条件的接受,个人的心理状态始终处在一个健康和向上的层次,不能因为新媒体的信息内容而造成内在的心理受到挫伤。这也要求学校的学生管理机构要和心理咨询教育机构一起真正进入到学生内心,关爱关心学生,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不解,引导他们接受组织、认可组织,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及时寻求组织来为一些心理困扰解惑答疑与帮助。
   (三)强化实践培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高校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拓视野,增长阅历,也锻炼自己。借助科研、实践、实习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得形式,在团队中达成任务,以此扩大朋友圈〔7〕,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把虚拟世界和现实环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培养乐观、开朗、独立的性格,为日后 融入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在原有的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可以再扩充其职能作用,建立心理健康辅导队,深入到学生一线,为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学习、交际、恋爱、就业、家庭关系、网络交友等等,坚持疏解和鼓励相结合,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其真诚面对心理辅导、心理彻底放松〔8〕、与心理辅导队一起克服眼前困难,重建未来信心。

五、结束语


   大学生大多没有经历或社会实践,缺少独立辨析和理性思考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干扰、诱惑,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为此,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防范干预疏导,确保他们在这所象牙塔里能够收获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大学时光。
  〔参 考 文 献〕
   〔1〕周超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J〕.传媒论坛,2018,(15):18-19.
   〔2〕黄鹏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67-168.
   〔3〕马俊云,牟玉荣,石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与应对〔J〕.高等农业教育,2017,(05):93-95.
   〔4〕田婉卿.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6,(13):219-220.
   〔5〕朱永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传媒观察,2016,(05):34-36.
   〔6〕黄良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培训,2016,(06):155.
   〔7〕胡晓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分析〔J〕.文化学刊,2017,(04):114-116.
   〔8〕王兆婷.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04):183-184.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54 — 04 一、前言   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观念,使本是净土的大学校园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场所。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理想信念、就职就业等方面承受的压力与冲击不断加大,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诸如恶性伤人事件、自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工作;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38 — 03   在我国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民众数量越来越多。这部分民众希望接受文化的熏陶,满足自身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博物馆既是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场所,也是人们感受时代变迁、体验人类智慧的地方。但是,只有博物馆做好相应
目的探讨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近交系雄性6~8周龄Brown-Norway大鼠和Lewis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将受体大鼠项背部全层皮肤皮下游离2.2 cm×2.2 cm区域后,皮下移植取自供体大鼠腹部的2.0 cm×2.0 cm大小全厚皮,供区拉拢缝合。移植术后5~6 d剪除受体大鼠移植的异体皮片上方的自体皮,剪除后7 d拆线。移植术后2个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41 — 03   人的活动是不同社会环境的直观表现,人活动的轨迹和生活的记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这些记录和轨迹,形成了最早的档案雏形。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1〕。我国档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认同;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20 — 04   人口流动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
關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58 — 04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线,我国开始着力以分类培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开展湖湘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知现状,课题组在湖南省12所高校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对湖湘文化精神、湖湘旅游文化的知晓度较高,对湖湘名人文化知晓了解程度整体不高.98.22%的大学生认为湖湘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95.05%的大学生愿意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91.48%的大学生愿意将湖湘文化推荐给身边其他朋友.当前,应当从教育培养深入化改革、教育内容体系化建设、教育手段创新
Background::Accurate prediction of ischemic stroke is required for deciding anticoagulation u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Even though only 6% to 8% of AF patients die from stroke, about 90% are indicated for anticoagulants according to th
关键词:区块链;高校教育管理;去中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47 — 03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的得到了极大提升。而高校作为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面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目的探讨沉默FAM83D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ESCC患者组织中FAM83D、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FAM83D基因沉默效果。MTS、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增殖活性、存活能力及侵袭能力。流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