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微课程资源,打造互动美术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程资源是智能化时代的学习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程资源,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互动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微课程:互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39-02
  在智能信息化日趋成熟的当下,急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从转化教学的信息化理念、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角度出发,研究微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并在“造型·表现”领域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微课程概念及现状分析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具有完整的教学运用过程。“微”是所有概念的共同特征,其意义指向有几点:学习内容持续时间短;将内容多的课程精简为相对完整的特定微主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化的发展,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微课程的作用在于能够灵活自由地帮助学生把握课堂要点,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学中,在高度发展的信息化趋势下,在媒体上呈现“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利用综合材料和各种方式,感受造型的趣味性。造型的含义很广泛,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绘画、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出形象的视觉效果。造型与表现是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来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龄段要求感知、体验、有趣味性,结合看、画、做、玩来开展,模糊学科概念。但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其学科知识的特征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二、微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程教学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转变了学习方式。微课程与传统的课堂讲授不同,微课程的时间短,围绕着某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展开研究,主题明确,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任何时间段来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教学的管理者、协调者和组织者,要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中予以解答。
  微课程的形式多样,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媒体,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在分析学生年龄段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有侧重地优化设计微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微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轻松,更舒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教学形式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学生表现造型的能力。在这一研究领域,减少了关注学科特征的内容,学科知识和技能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的问题上,还要多研究,多摸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功能,为培养出全面创新型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微课程资源打造互动式美术课堂的策略
  微课程应用正好可以给学生营造视觉氛圍,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微课。“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基础。该领域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媒体进行表现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发现身边多种材料的运用,变废为宝,能够激发学生对造型的兴趣,从而去探索各种造型的方法。教师要切实重视学生的过程表现,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因此,借助微课程的力量,提供系统完整的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
  1.运用微课程资源,构建自主探究模式
  在美术课堂中,增加互动频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有了微课程,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资料发给学生,在课前作为学生预习探究的内容,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能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若存在有疑惑的地方,课堂上就可以清楚地说明。上课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地讲解,减少了授课时间,增加了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微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把传统的教授模式变成师生互动式课堂,课堂更为宽松,更易于学生接受。资源的重复利用性,也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巩固了学习效果,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一册《像什么呢》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撕纸展开探讨:将纸任意地撕开,撕出不同的形状,先撕后想,像什么,最后根据想象的内容添画完成,还可以使用所有纸件,并通过想象去添加完整的场景。在课堂中会出现学生撕纸撕得很碎,难以生成想象的情况。这一问题,可以在提前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解决。课前通过微课程视频,学生已经掌握了撕纸的方法,也就能避免撕得太碎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在课堂上教授和练习撕纸的时间。其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先撕后想,而不能先想后画。在视频中也出现了完整作品的制作步骤,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能从中了解操作的过程。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作方面,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这像什么水果呢”“想一想它还像什么文具用品”“还像一个人的什么角度呢”“或许他在目视前方”……单个的物体可以有很多的想象内容。课堂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然后练习撕纸添画,再进行多个场景的组合添画。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运用微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互动体验   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师生和谐相处的教与学的环境,促进了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多关注学生的日常,采用多种方法去抓住学生的情感线,以达成教学目标。
  合理运用微课程资源,通过图片、影像资料、音乐等媒体资源,创设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能让美术教学变得简单易操作、互动性强。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有趣的动图或视频,很快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通过微课程资源学生都可以重复学习,并随时和同学交流互动,学习的时间、空间都没有任何的限制,学生间的互动更多元化,学生也愿意交流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操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展自己的兴趣,發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多互动交流易于产生更多的创作火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互动式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也会激增他们的美术创作热情。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表情丰富的脸》时,课前我准备好需要的课件,先抓拍一些学生在不同心情下的不同表情,画面中有开心的、苦闷的、烦恼的、伤心的、不知所措的……整合在微课程的课件中。我通过微视频的示范,让照片中的某个表情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的表情。同一个班的学生,难免印象深刻,他们很快就辨别出了是哪个同学。我再次让学生欣赏视频,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去识记了。一张张夸张、变形、令人久久难忘的表情,学生通过视觉记忆快速地描绘了下来,也通过画笔完成了初步的感知印象。
  3.运用微课程示范,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师要深入解析教材的核心思想,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关的示范视频,步骤要简要、清晰,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从中能够得到启发,为后面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微课程视频示范的直观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示范,步骤更清晰,学生还可以大致了解完成一张作品的整个过程。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全面展示出范画作品,在传统课堂上几乎不可能,但微课程视频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压缩时间,精简内容,通过视频边展示步骤,边强调要注意的问题,能够避免出现一些常规性的错误,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课后,教师还可以提供完整的示范视频,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重复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水墨改画》中,教师运用微课程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先用浓墨勾线画出主要内容,保留画面的主体部分,再添画想象的部分,画背景,然后用淡墨侧锋上颜色,浓淡相宜,表现出水墨淋漓的感觉。教师文字的描述,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了视觉感知,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明白了绘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逐步在示范中突破了重难点,巩固了知识,形象的绘画步骤也解决了学生作业的困惑。在美术教学中,将微课程视频融入课堂,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便捷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化难为易,能够较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总之,在“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创意思维,在原有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反反复地推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思维特性。微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不同题材的可能性,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微课程资源,能够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出现对于专业术语的懵懂,教师切不可忽视,细节决定课堂以及学生知识积累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做好合理的引导。引导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切入,在游戏中进行专业术语的实践,在生活中进行专业术语的应用,在其他学科中进行专业术语的渗透,在信息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进行专业术语的点拨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定然能够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
[摘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生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结论,关注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而对学生怎样获得科学的数据,以及对所获得的数据如何科学处理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指导。这是不科学的。对科学探究来说,真实是其本质属性,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理性分析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实验数据;科学教学;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要]瑞吉欧教育可以被认为是《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一书作者解构“质量话语”之后认为理想的一种学前教育形态,该书也可以被视作对瑞吉欧教育在教育哲学层面上的一种解读。瑞吉欧教育VX"文明社会”的定位超越了以往学前教育国家和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以文明社会的论坛超越了以往学前教育机构的定位,并通过在儿童观、教育中的关系、方案教学和教学记录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这种超越性的认识和做法,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对
[摘 要]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与表达。每篇课文的教学,如果都能找到一个训练点,设计片断练笔,让学生在仿写课文的精美句段中学习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在补白课文内容的练笔中丰富想象力,在表达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仿写、补白、感悟环环相扣,形成随文练笔序列,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随文练笔;序列教学;训练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作者单位曾小梅,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南充637009:吴挺,西华师范大學音乐学院,南充637009)
[摘要]本文整理分析了几个主要网站征集的对学前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4357条建言,发现民众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建言涉及的话题相对集中并直指主要矛盾。本文尝试对建言的主要内容、观点、背后所表达的诉求及其缘由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已的意见。  [关键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纲要;学前教育;建言;话题    日前,国家就《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问题利用网络公开征集意见,得
[摘要]教育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所以它不仅具有符号消费的一般功能,即示同和示异。而且还能再生产符号消费。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和“关系”观念的深入人心是推动我国教育符号消费不断发展的本土动力。尽管符号消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公办幼儿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必须保障起点的公平。这也就是说,在当前物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公办幼儿园必须坚持去符号消费的导向,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本真诉求。  [关键词]天
[摘要]质量话语是当前许多国家早期教育领域的评价政策现实,《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一书的三位作者对之进行了质疑与批判。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不存在让我们去超越的质量话语。相反制订质量标准体系应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政策追求,同时我们应超越简单化地理解“质量”,超越“管理主义”地理解“评价”,将质量标准体系制订与实施的过程和早期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统一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讨论有关
2009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结题培训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刘云艳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虞永平教授致开幕辞。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陆岳新副处长、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长出席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朱昌渝老师代表课题承担单位发了言。此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经历;体验;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901  在新课程理念中,经历、体验、探究等刻画数学活动过程性目标的动词,体现的是数学学习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