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方式,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语文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被教师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愿望不强。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开放阅读方式,张扬学生个性,从而达成知识内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教学策略
  
  学习语文,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阅读是语文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力支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但是,我们反观语文教学的现实发现: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不注重语文学科特点,采取一些短视的做法,譬如以讲代读、肢解教材、教学刻板等,致使阅读教学并未真正给学生个性发展开放空间,学生视阅读为任务甚至是煎熬,这样的现象最终必将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追求高度自由而有效的阅读,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使阅读变得有趣
  21世纪是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思想狭隘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广泛阅读才是人们更新信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2009年度教育风云人物”朱永新先生也说:“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唯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所以初中生除了阅读语文课本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学生在自由挑选书籍的初始阶段,往往会更关注与自己生活的世界接近的内容,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文章所表达的世界非常了解,阅读时不会遇到理解上的障碍,所以阅读的过程简单而又快乐。当然,教师也可推荐读物给学生阅读,如贾平凹、莫小米等一些当代名家作品或者是《读者》《青年文摘》上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美文。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当学生在阅读中或是获得了未知信息,了解新的观点;或是受到了感染熏陶,得到了美的享受,体验到这种阅读的快乐之后,阅读便会变成自觉的行为。这时,学生视野会更广阔,会有更高层次的阅读,这对语文学习就是一种推进。因此,让学生喜欢阅读,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很重要,切忌把学生的阅读愿望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舍弃部分阅读的讲解和训练,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
  繁琐的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其实质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短期内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要依赖自觉的阅读。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所以,我更重视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让学生订好一周的阅读计划,按计划阅读,周末作好阅读反思;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潜心吟咏,自由徜徉在书的海洋;假期会布置阅读的任务,把阅读量化,便于评价与考核。
  三、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和情感,和学生平等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文本、教师、学生之间是有文化的碰撞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差异,与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从“灌输者”变为“引导者”,从“主唱”变为“伴奏”,和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 与学生平等对话,积极肯定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接受更多。
  比如,《夸父逐日》一文的教学,我就力求用宽容平等的心态展开阅读教学。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言文文字浅显,但蕴涵很深,对于如何看待夸父这个神话人物人们一直意见不一。今天,我们也来说出自己对夸父的看法。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允许交流)
  生1:夸父是一个勇敢坚强、目标远大的英雄人物。
  师:这个说法和教参上的说法一致,应该是得到最多人认可的说法。有不同的意见吗?也许不同的意见更有价值!
  生2:夸父自不量力。千百年来,没有人敢向太阳挑战,而夸父没有经过周密计划就冒失行动自然难逃失败。
  师:你的说法很有新意,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妙的理解?(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思维的碰撞更活跃了。)
  生3:欲速则不达。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充分努力才能跑得快,跑赢时间才是最后的胜利!
  生4:夸父还是远古时代水资源贫乏的牺牲品,这更提醒我们节约资源。
  ……
  师(小结):对于“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理解,一直是存在正反两种观点。今天我们同学除此之外更读出了它的现实意义,真让老师惊喜!
  在这堂课上,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欣赏与肯定,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阅读空间,学生在和老师的平等对话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反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设定阅读的框架,作“捆绑式”阅读,学生的理解肯定不如现在丰富而多解。所以说,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时时创设宽松平等的阅读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四、有“放”更有“收”,即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方法
  提倡自主阅读,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让学生天马行空,这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勤于诵读。阅读应以读为基础,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体会其神韵,领会其精华,掌握其实质。因此,教师应先教会学生读的方法。比如通过默读、范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自由诵读等各种方式的“读”来学习认字用词、积累语言、说话作文、陶冶情操,从而体会文章要旨。如学习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时,我就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如教师范读、领读、齐读等,让学生一遍遍诵读。最后一遍读到结尾“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时,许多学生已经眼睛湿润,喉咙哽咽了。这时,阅读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已经达到了。所以,有时过多讲解反而影响学生的自主阅读。这一点,著名特级教师韩军也说过:“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须诵读。”
  2.勤于动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积累资料,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学生除了可以采用常用的积累摘录法外还可采用批注阅读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或写上一两句自己的心得,这也是阅读个性化的体现。如学习《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对于课题的理解,学生的批注就很有价值:“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入侵者”是貶义词,包含作者情感倾向;“入侵”一词暗示了危害严重……这就是文本的品读了,它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
  3.巧于质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每读完一篇文章,我总会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文章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一点你最欣赏?还有不足之处吗?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利于培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如教学《台阶》一文时,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就挖掘出这样的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个勤劳、朴实、向上的农民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几十年,在目标达成之后却沮丧颓废了。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让人叹息无奈的结尾,而非昂扬向上、鼓舞人心的结局呢?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父亲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他们为了让后代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一生奋斗不止,虽然卑微却承担起了推动历史向前的社会责任,父亲的伟大远远超过了他的“可悲”。
  4.善于拓展。拓展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直接反映,是阅读的活化。“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抓住有利契机,进行有效拓展。比如,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领会人物描写的作用,我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想象:当福楼拜等四位大作家正在讨论文学写作的时候,莫泊桑来了。这时,他们分别会怎样迎接?有什么样的神情、动作和语言呢?又如,教学《竹影》一文时,我让学生从“竹影”发散,谈谈自己小时候做过的游戏,例如玩泥巴、做风筝、折飞机等,思考平凡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艺术的创造?还有把《羚羊木雕》的插叙变换成顺叙,《黄河颂》的第二人称变换为第三人称等等,作比较阅读。这些拓展训练都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或为学生积累写作方法。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语文阅读如一方星空,需要坚持守望,才能认识星空之美。教师更要做学生的守望者,教会学生阅读,释放学生阅读中的个性,让语文课堂生成自由而张扬的精彩,让学生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 Charles Bazerman,《阅读的内在动机与兴趣开发》,《教研天地》,2010.03
  [5] 李迎春,《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中心》,《教育导报》
  [6] 李惊梅,《在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教研天地》,2011.06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8日—9日,本人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大赛的体育实践课,深感我省体育课程改革,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评价与激励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参赛选手新颖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努驾课堂能力让我为之叹服。在观摩了整个实践课部分后,我有了一些感想与拙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认为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关键要弄明白四个“什么”。    一、课要干“什么”  
期刊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咏物抒情且极具形态美的散文。她有俊美的主体形象,是那流动的“瀑布”;她有秀美的细部线条,是那美丽的小花;她有柔美的情感色调,是那浅浅的紫色;她有唯美的语言文字,是那含蓄隽永的花语;她有醇美的意蕴表达,是那生命的赞歌。学习中,以传统的方法去感悟、理解文本,可能解读不出“瀑布”流动之美,品读不出唯美隽永的花语之韵,更感悟体验不出那是藤萝花的礼赞,生命的最强音。如何让学生走进文
期刊
当“生本”一词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内心充满了困惑:生本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当我一页页品读“生本”时,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原来,“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读着读着,“生本”二字逐渐放大,一些关键词跃然心上:尊重、理解、信任、依靠、激励、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在内心深处搜罗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阅读课堂教学印记。突然间,一个词钻进了我的脑海——體验!体验式阅读追求一种身心
期刊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然而,現行体育教学模式,却长期处于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甚至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元化的教学,这样就把许多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磨灭了,更不用提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了。据有关报道调查,2005年与1995年相
期刊
戏曲诀谚有云:“动有式,念有调,鼓有经,打有套”,这是对戏曲程式的描述。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固定程式和表演技巧,是无数戏曲艺术表演前辈们无数次千锤百炼的艺术结晶,是他们自身经验的高度总结。这些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审美的高度,形成了一种美学语言。  我们讲到这种美就不禁想到舞台上旦角的一动一移,想到武生的绝好功夫,想到舞台赋予的写意美感。
期刊
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确立,虽然使人获得了自由、解放,但市场经济对财富的热烈追求,以及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人生的肯定和鼓励,也强烈地生发了人们在生活中对财富的占有欲,形成了主流社会以追求奢华享乐、感官刺激为基型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十九世纪法国主流社会病态的生活方式,巴尔扎格、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和
期刊
2010年9月28日,我校一行17人赴竹溪实验中学考察并开展了两校教学教研互动活动。竹溪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近二十年来,他们励精图治,为打造竹溪实中的品牌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年磨一剑,如今的竹溪实中已引起县、市、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广泛关注,经验事迹被媒体频频报道,以其不争的业绩多次荣获省、市、县的嘉奖,成为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山区穷县办教育的希望。现将在竹溪实中的所见、所闻、所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学生为中心,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看法。  關键词:关爱学生 关注学生 爱护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至
期刊
子规,俗称杜鹃,又称布谷鸟。在古代,子规染上了极为丰富的人文色彩。相传杜鹃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因而夜鸣不已,声音凄切。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杜鹃这一意象抒写悲苦哀怨之情。如杜甫《子规》诗言:“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宋代陈亮《水龙吟》词云:“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在古典诗词中,唐人吴融和宋人余靖的两首《子规》诗可谓咏写杜鹃的代表之作。这两首诗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表达技巧,借助杜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科交叉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校在开设基础课程之外也大力开设学科交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常常缺乏现成的内容体系,本文以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传播学》课程为例,提出了学科交叉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完整原则、融合原则、主次原则。  关键词:学科交叉课程 内容体系 构建原则 灾害信息传播学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为了顺应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