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要“以读为本”。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好文章。可以说其在立意,结构,措辞等方面堪称经典。朗读这样的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想象力,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意义;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关于朗读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就是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学生方面:1、有的学生,只会默读,不敢朗读,有时候该朗读,却只见其嘴动不闻其声。虽然老师多方引导,学生仍然不敢大声朗读。2、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
家长方面:1、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读”不是作业。
教师方面:1、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教会学生会读,而忽视了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忽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朗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忆的有效提高
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目的。因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住所学。
2.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语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经过语言实践产生与发展的。大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领会其内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朗读,有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赵卿敏认为,“内化”是教育教学的真谛。朗读能够体现出“内化”的真谛,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朗读能够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学生们在读中感受好词佳句所创设的意境: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的词汇和句子,吸收好文章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读了那么多好文学生就可以建立起“有模有样”的写作模式。朱教仁教授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朗读并能懂得怎样读,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四、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1)、使用普通话;(2)、不读错、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语句流畅,富有感情,切合内容和表意的需要。(3)、掌握好朗读的四大要领:语调、语气、重音、节奏。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
(二)范读领路。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老师创造朗读条件,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叫我如何不爱她》是一首现代诗歌,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全诗共4节,短短4节娓娓道出13个名胜:有名山秀水,有古城大海,还有象征华夏的著名建筑……既写出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壮美,又道出中华崛起,屹立天下的豪迈。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单“叫我如何不爱她”一句在诗中就出现了4次!每一节都有,读到 “叫我如何不爱她”时,我的音调起初平缓,进而激昂,最后我大声赞美祖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脸上的笑容由一开始的平淡转为灿烂、欣慰,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总之,老师范读时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入景入情”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很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达到较高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三)摹仿入境。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观看美文朗读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味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四)、恰当赞美。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赏的眼神,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朗读的喜悦,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五)指导具体,读中再现情境。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地朗读,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的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我指导学生用“喜——气满声高;爱——气缓声柔;憎——气足声硬;急——气短声促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学习途径之一,著名的语文学家金克木先生曾说:不会读,书如干草。會读,书如甘草。加强朗读训练的有效指导,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最终实现学好语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意义;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关于朗读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就是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学生方面:1、有的学生,只会默读,不敢朗读,有时候该朗读,却只见其嘴动不闻其声。虽然老师多方引导,学生仍然不敢大声朗读。2、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
家长方面:1、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读”不是作业。
教师方面:1、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教会学生会读,而忽视了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忽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朗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忆的有效提高
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目的。因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住所学。
2.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语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经过语言实践产生与发展的。大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领会其内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朗读,有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赵卿敏认为,“内化”是教育教学的真谛。朗读能够体现出“内化”的真谛,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朗读能够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学生们在读中感受好词佳句所创设的意境: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的词汇和句子,吸收好文章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读了那么多好文学生就可以建立起“有模有样”的写作模式。朱教仁教授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朗读并能懂得怎样读,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四、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1)、使用普通话;(2)、不读错、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语句流畅,富有感情,切合内容和表意的需要。(3)、掌握好朗读的四大要领:语调、语气、重音、节奏。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
(二)范读领路。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老师创造朗读条件,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叫我如何不爱她》是一首现代诗歌,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全诗共4节,短短4节娓娓道出13个名胜:有名山秀水,有古城大海,还有象征华夏的著名建筑……既写出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壮美,又道出中华崛起,屹立天下的豪迈。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单“叫我如何不爱她”一句在诗中就出现了4次!每一节都有,读到 “叫我如何不爱她”时,我的音调起初平缓,进而激昂,最后我大声赞美祖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脸上的笑容由一开始的平淡转为灿烂、欣慰,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总之,老师范读时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入景入情”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很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达到较高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三)摹仿入境。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观看美文朗读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味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四)、恰当赞美。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赏的眼神,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朗读的喜悦,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五)指导具体,读中再现情境。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地朗读,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的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我指导学生用“喜——气满声高;爱——气缓声柔;憎——气足声硬;急——气短声促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学习途径之一,著名的语文学家金克木先生曾说:不会读,书如干草。會读,书如甘草。加强朗读训练的有效指导,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最终实现学好语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