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与回报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学费的上涨和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家庭大学生就业更难,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太高,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很多人都选择了早早辍学出门打工,这势必影响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投资回报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71-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大学学费的上涨和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家庭大大学生就业更难,给农民心目中一直存在的“升学跳农门”、“升学找出路”的传统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家庭觉得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太高,但是出来后却可能连谋生都有困难,家庭付出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合理补偿,还不如早早出来打工做生意。由于农村家庭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农民心中的“大学生”逐步退去了笼罩的光环,今年几个高考大省报考人数下降,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传承文明”还没有盛行几年,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在贫困地区又开始蔓延。这种错误思想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失望,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家庭内心是渴望孩子读书出人头地的,但当他们面对着高额的教育投入以及暂时的低回报甚至是“零回报”时,失望之余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农村家庭对教育的低投入和这种“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不只是影响到农村孩子的个人前途和命运,更深远的是影响到未来我国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根本性和决定性影响,会削弱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二、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几个原因
  
  (一)学费高(考上念不起)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就是收费的大幅度上涨,从1994年至今我国大学生学费从每年几百元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学费猛长了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学费上涨的直接后果是:加大了贫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高校扩招以来,扩招的生源农村占了大多数,这意味着农民已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农民为高教改革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前两年,在教育部主办的“高校可持续发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首先从义务教育来看,从2001年开始实行的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本意在减轻农民负担,但由于大部分县级财政无力负担义务教育的巨额经费,最终负担的大头还是落在了农民身上。2003年虽然取消了农业教育费附加,但农村家庭除了负担子女的杂费和其他学校收费外,仍要负担部分义务教育基建费和部分事业费。其次从高等教育看,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兴起,高校收费连年攀高。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它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正如贝克尔指出,“惟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这种投资的有利性或收益率。”近年来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处于不断下降状态,扩招后的就业难、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严峻与同时出现的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就是最直接的反映。由于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率降低,必然降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甚至是无回报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大增加了贫困家庭的生活负担。与其让孩子读书拖垮整个家庭,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外出打工糊口。所以,近几年农村家庭的重教气氛不像原来那样浓厚了。
  
  (二)就业难(考上分不了)
  与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高投入相比,投资收益率却相对较低。收益率是影响主体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当前农民教育投资的农业收益率十分低下。与读大学高投入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西北农村的大学生尤甚。中国农民素有“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他们都知道子女一旦跳出“农门”,不仅在经济上能得到回报,更可以光宗耀祖,满足心理需求。越是农村来的大学生越想留在城市,渴望的薪酬水平更高,这反映了他们急于摆脱贫困和改变命运。但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即使上了大学也可能是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倾家荡产培养出的大学生因无处就业拿着毕业证书回到家里,成为农村待业一族。这对一个费尽心血的农村居民来说,不仅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和间接的回报,反而会出现“读书致贫”和“读书返贫”现象,为此,不仅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欲望降低,很多学生自己也为此对学校教育缺乏信心而选择辍学,尽早加入打工行列。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以打短工谋生,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者在饭馆当服务员。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因为家庭困难,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贫穷的父母无法支持他继续攻读研读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而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岁~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生活能力相对低下,无一技之长,即使就了业,也不好成家,因为一般的农村青年在21~22岁左右就已成家,返乡的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大部分人对生活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表示怀疑。表现为从上大学时的踌躇满志,再到返乡后的悲观绝望。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为求生计外出打工,结果很多人因找不到工作,无法生存又返回家里,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念也考不上)
  农村大学生之所以缺乏就业竞争力,除了自身素质和社会因素外,还与基础教育有关。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二元制”经济,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乡教育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知识贫乏存在。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比城市相差太远,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相距甚远。再加上由于“户籍制”的存在,高考录取时城乡录取分数线差别等教育不公平因素的存在,农村考生即使加倍努力,也只能是考入二本、三本,而大城市尤其是北京等地的高中生高考录取率都能在70%以上,而且大都是名牌院校。当下就业形式趋紧与求职成本的提高,也让农村学生雪上加霜,产生了“上大学到底值不值”的疑惑。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应试高考试题,高考试题内容更倾向于综合素质考察,这更有利于城市中学生,而这些是农村中学生所欠缺的,大多数农村学生也曾刻苦努力,也曾挑灯夜战,但只能就读普通大中专院校,往往与名牌大学无缘。近年来,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农村的生源不断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入精英教育的渠道将会缩窄。而在就业竞争过程中,由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看中求知者手中的毕业证书,名校毕业生必然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一般院校的学生受到冷落,而大量的农村大学生都流入了一般的大中专院校,在就业竞争中是弱势群体,这也使得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加巨大。有的农村家庭往往一看录取通知书,就直接决定是继续还是结束孩子的学业。也有的农村孩子自己一看考得好不好愧对家人,直接辍学出门打工。
  
  三、解决途径
  
  据重庆相关媒体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实际上,学生放弃高考并非始于今年,也非重庆独有。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不让让贫困学子及家庭寒心。就必须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对教育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具体途径:
  
  (一)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人,应优先投资于教育
  确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完善助学体系,降低学生及其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风险。一是适度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样学生既花费少,又就业快。二是降低高校收费,高校收费占教育的成本应在35%以下,也就是一年不超过3000元。学费的标准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与家庭的支付能力,不能把提高学费标准作为解决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要严格控制学费的继续大幅度上涨和“乱收费”。应逐步拉开不同办学体制高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科类专业的收费差距。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教育质量与专业实行不同的学费标准。三是国家财政对制定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费减免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贷款等制度,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切实保证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机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要有预警机制,对学生报考高等学校和就业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综观一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对就业的要求过高,如:高薪、白领、大城市等,仍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就业的地域观念在毕业生心中仍然根深蒂固。许多农村大学生宁肯在城市打工也不愿回乡创业或到偏远地区。所以,农村大学生要克服“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光宗耀祖、不仅仅是有份好工作、不仅仅做公务员才是唯一的出路。切不好高鹜远;在就业中要认清就业的严峻形势,正确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农村大学生的优势是能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待人朴实和善等,劣势是自己除了专业学习好,其它爱好、知识缺乏,农村大学生要扬长避短,强化自身的竞争和进取意识。改变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倾向。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在求职中克服自卑心理,充滿自信迎接挑战。农村大学生应当培养社会交际意识、增强市场应变意识、管理意识、风险预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等。使自己真正成为在劳动力市场上自主进行择业并自我承担就业风险的主体。
  
  (三)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软肋,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城乡教育存在区域性失衡。大部分教育资源流入了城市。农村教育经费仍存在缺口,农村学校整体上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结构性失衡:城乡学校在管理水平、师资素质、教学理念、生源状况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城镇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优秀教师又流向了城镇。农村教师严重缺编。城乡之间的生活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交通不便等等因素的存在。教育部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难以吸收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农村考生在高考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均在高考的平台上竞争,但由于城市的优厚待遇和环境,使得大量教学资源流向城市。因此尽快实施城乡教师(包括民办与公办教师间)统一工资标准和统一福利待遇制度,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并使农村教师的待遇适当高于城镇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教师适度倾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加大对农村教师在职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才能取得持续健康发展。高考录取时的地区差异,凸现了教育的不公。今后高考录取的相关专业和学校应当向偏远的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推进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逐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不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调整农村孩子的知识结构,加快农村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设,以消除城乡同学间的“信息鸿沟”。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重心。
其他文献
中指出:"数学探究课题的选择是完成探究学习的关键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本文分析了课堂有效性缺失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优化课堂
实践中,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人权保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应剖析个性心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责任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借鉴心理咨询,突破防御底线;限制自由裁量,设置救济
众所周知,数学试卷中的客观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怎样把握好分寸,既要达到考查的目的,又要能有较好的A, B,C,D档的区分度呢?这就必须研究命题的结构,控制好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惯性.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就是其中重要的
摘要业主委员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组织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探讨业主委员会与政府、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实现社区自治。本文指出治理论强调建立在不同利益主体方面的合作精神是核心,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良性模式,由此构成社区发展的合力可以更好得促进业主委员会的建设。  关键词业主委员会善治政府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凸显的尤为重要。在今天我国政府强调解决民生问题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政府有效的发挥社会管理职能。本文将从我国当今的社会现实出发,简述我國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改革的困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59-01    一、问题的提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部门的任务重、资金投入大,面临的困难较多,加强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体制,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成为公路建设单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62-01    公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是为实
新课标教学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在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