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安插“眼线”,这种做法不可取,更不值得推广。所谓班级“眼线”,是班主任在班级培养个别学生干部,或者一些诚实、听话的孩子在班级中观察其他学生的言行,然后把观察到的情况私下向班主任报告,使班主任能及时、准确掌控班级动向,以便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措施。
在班级安插“眼线”,的确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方便,使班级管理具有针对性。事实上许多班主任也在运用这种方法管理班级。虽然班主任的这种良苦用心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却忽略了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
一、 破坏师生间的信任和学生间的友谊
案例:学期末,A校初二(3)班进行“三好学生”的选举,结果出来以后,让班主任余老师感到诧异,被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积极上进的副班长王某,没被选上,所得票数不足10票。其实原因就是许多同学认为王某是班主任的“眼线”,经常打小报告(特别是同学们对老师的议论),许多同学对他都不满。对此,同学都心知肚明,但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正好利用选“三好学生”的机会,一来是反对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二来也教训一下王某。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私下议论老师是不对的。但老师的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最终导致王某和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隔阂,更不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同学之间打小报告,互相成了需要防范的敌对关系,大大伤害了同学间纯洁的友情,这是班级管理的失败和屈辱,也是对学生美丽心灵的玷污。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获得安全感是人们最普遍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应当做的是努力创造一种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在班级中体会到家的安全,而不是靠培养“眼线”来影响班级的和谐。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充当“眼线”的学生,并不能秉公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同学,如果有了不良表现,他会替他们在班主任面前隐瞒,而对于那些和自己有过“过节”的同学则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不能深入班级,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那么,班主任又会成为一些“眼线”报复“冤家”的工具。长期下去,班主任总是偏听那些“眼线”的一面之词,其结果是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局面,甚至不可收拾。
在班级安插“眼线”,这本身就是班主任对绝大多数学生不信任的表现。采用这种方法管理班级,最终会造成班级内学生的相互猜疑,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直接影响相互间信任感的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充当“眼线”的学生会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将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排挤,促使他们游离于群体之外,甚至会造成他们个性的扭曲。
二、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B校初一(2)班的刘某,是个积极外向的同学,尽管她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可她却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某些方面表现优秀,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于是她积极帮助班主任做事,经常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其他同学的表现,当然主要是不良表现。本来她在同学中的地位就不高,这么一来,同学就更瞧不起她了,有时同学只要见到她就绕开走,同学正在进行的谈话或正在做的事情便立刻停止,许多同学连一个正眼也不给她。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班主任小王老师在班上却是赞扬了一番刘某这种关心班级的举动,并批评其他同学的不良表现。之后让刘某转为了“地下工作者”,让她悄悄地到办公室汇报情况,或把发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向他报告。然而半学期不到,同学们之间的矛盾激化,同学和班主任的矛盾加深,班级的纪律差到极点,学校不得不考虑更换新的班主任。
学生的自尊心需要老师倍加小心地爱护和尊重。班主任派一些班级干部或好学生暗中监视其他学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尊重,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无论是监视者还是被监视者,这种做法虽不像体罚那样容易造成外在伤痕,却会给学生内心造成严重创伤。著名学者李镇西老师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当一个学生逐渐以告密为荣而丝毫不觉得可耻时,我们的教育已经为未来培养了又一个奴才和小人。
三、使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眼线”的存在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班主任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缺乏民主和包容的精神,学生很难在班级中获得归属感,容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挫,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自我保护方面,甚至寻找机会打击“眼线”,使班级陷入表面一致、内心涣散的离散状态中。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激励作用,是鼓舞学生好学上进、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一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对自身要充满自信,利用自己的高尚人格、高深学养来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
在班级安插“眼线”,的确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方便,使班级管理具有针对性。事实上许多班主任也在运用这种方法管理班级。虽然班主任的这种良苦用心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却忽略了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
一、 破坏师生间的信任和学生间的友谊
案例:学期末,A校初二(3)班进行“三好学生”的选举,结果出来以后,让班主任余老师感到诧异,被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积极上进的副班长王某,没被选上,所得票数不足10票。其实原因就是许多同学认为王某是班主任的“眼线”,经常打小报告(特别是同学们对老师的议论),许多同学对他都不满。对此,同学都心知肚明,但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正好利用选“三好学生”的机会,一来是反对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二来也教训一下王某。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私下议论老师是不对的。但老师的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最终导致王某和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隔阂,更不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同学之间打小报告,互相成了需要防范的敌对关系,大大伤害了同学间纯洁的友情,这是班级管理的失败和屈辱,也是对学生美丽心灵的玷污。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获得安全感是人们最普遍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应当做的是努力创造一种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在班级中体会到家的安全,而不是靠培养“眼线”来影响班级的和谐。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充当“眼线”的学生,并不能秉公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同学,如果有了不良表现,他会替他们在班主任面前隐瞒,而对于那些和自己有过“过节”的同学则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不能深入班级,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那么,班主任又会成为一些“眼线”报复“冤家”的工具。长期下去,班主任总是偏听那些“眼线”的一面之词,其结果是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局面,甚至不可收拾。
在班级安插“眼线”,这本身就是班主任对绝大多数学生不信任的表现。采用这种方法管理班级,最终会造成班级内学生的相互猜疑,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直接影响相互间信任感的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充当“眼线”的学生会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将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排挤,促使他们游离于群体之外,甚至会造成他们个性的扭曲。
二、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B校初一(2)班的刘某,是个积极外向的同学,尽管她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可她却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某些方面表现优秀,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于是她积极帮助班主任做事,经常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其他同学的表现,当然主要是不良表现。本来她在同学中的地位就不高,这么一来,同学就更瞧不起她了,有时同学只要见到她就绕开走,同学正在进行的谈话或正在做的事情便立刻停止,许多同学连一个正眼也不给她。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班主任小王老师在班上却是赞扬了一番刘某这种关心班级的举动,并批评其他同学的不良表现。之后让刘某转为了“地下工作者”,让她悄悄地到办公室汇报情况,或把发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向他报告。然而半学期不到,同学们之间的矛盾激化,同学和班主任的矛盾加深,班级的纪律差到极点,学校不得不考虑更换新的班主任。
学生的自尊心需要老师倍加小心地爱护和尊重。班主任派一些班级干部或好学生暗中监视其他学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尊重,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无论是监视者还是被监视者,这种做法虽不像体罚那样容易造成外在伤痕,却会给学生内心造成严重创伤。著名学者李镇西老师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当一个学生逐渐以告密为荣而丝毫不觉得可耻时,我们的教育已经为未来培养了又一个奴才和小人。
三、使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眼线”的存在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班主任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缺乏民主和包容的精神,学生很难在班级中获得归属感,容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挫,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自我保护方面,甚至寻找机会打击“眼线”,使班级陷入表面一致、内心涣散的离散状态中。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激励作用,是鼓舞学生好学上进、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一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对自身要充满自信,利用自己的高尚人格、高深学养来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