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了“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德的要求,抓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县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党组织带头人本领不强、观念不新、工作热情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仍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所以,要全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德、靠得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推进农村的科学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干部队伍 品德 干部培养
一、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选优配强,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质量。我县坚持“内选”与“外引”相结合,不断拓宽选人渠道。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办法,按照高標准高要求,切实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选举,一批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进入了领导岗位;村党组织带头人要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团结同志,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在“外引”方面,积极联系外出务工、在外经商的本地优秀党员、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使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2.加强教育培养,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针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现状:在122个行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大专学历6人,占4.9%;中专学历57人,占46.7%;高中以下学历59人,占48.4%。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加大对村级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县委组织部把村党去部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大体系中,积极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轮训,培训内容:政治理论、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党务工作知识等,为村党支部书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形成思想合力、激发工作动力。每年,我县分级、分层举办各种培训班,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区、市委党校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3.实行结对帮带,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能力。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工作能力,坚持乡镇领导干部挂点驻村,实现工作力量全覆盖。通过包抓帮扶,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出主意、明思路、教方法,有效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从班子建设、培训教育、发展思路、民心工程、维稳、清洁乡村等方面对包联村进行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百多个县直部门包联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了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4.强化激励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正确履职。注重推荐提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体现政治关怀。目前,党支部书记是党代表的有57人,占46.7%;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13人,占10.7%。对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人,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每年初,各乡镇党委根据村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维稳、计生、糖蔗生产等工作目标,制定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划定考评档次,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调动了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热情。同时,健全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和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程序和规则,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初步成效
1.涌现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部书记。来宾市新农村建设人才“十佳带富能人”、来宾市劳动模范、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县带富之星党员等荣誉称号的石里村党支部书记陈义率领石贵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入股、平均分红的方式,采用“猪—沼—果—灯—鱼—蜂”和“政府+农技部门+农户+协会”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果和畜牧水产业。全村建有沼气池44座,沼气池入户率达100%,年产30万元的生态腐竹厂和年出栏肉猪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各一个。仅生态腐竹厂和养猪场,村民人均就能分红4000多元。目前,该村已申请注册“石贵甜柚”、“石贵甜橙”、“石贵腐竹”等商标。石贵村特色农产品将进一步享誉市场。
2.突显了党总支部书记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潘存仁,广西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党总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为民排忧解难,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本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他倡导下,注册成立了大乐镇腾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蔬菜种植大户集中起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面积300多亩,投资150万元建设基地,采取“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模式发展蔬菜种植,实行“七个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按照“无公害”的技术要求进行栽培,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不仅质量好而且非常畅,年供应市场12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社员收入大幅增加。他与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引导村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3年全村种桑面积800多亩,年养蚕1600张,种植甘蔗面积2000亩,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扩大养猪规模。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走在全县的前列,群众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县大部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村党支部书记事业心、责任感较强,群众满意率较高。但还存在少数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号召力差,支部书记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带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力,相对新时期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差距。
1.工作热情不高。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得不到与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报酬,按目前的物价水平难于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低工资挫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虽然这几年县财政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标准,但总体水平偏低,是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综合素质偏低。被选出的带头人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在全面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经验欠缺,难以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地指导;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有些村支书经济意识薄弱,致富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较少,不仅自己致富无门、难以带头致富,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显得力不从心,开展工作习惯依赖上级计划安排,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据调查,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
3.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目前,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年龄:35岁以下2人,占1.4%;36-45岁8人,占6.6%;46岁以上112名,占92%。大专学历6人,占4.9%;中专学历57人,占46.7%;高中以下学历59人,占48.4%。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部分村干部的政策理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培养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家民工选拔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活力。其次要合理使用好农村涌现出来的一批思想好、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能够利用自身的长处带动村民发展经济;培养能干事、家庭负担轻、群众威信高、政治素质高的年轻人,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能胜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
2.提高整体素质。要注重引导,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严格要求村干部的同时要多方体谅他们的苦衷,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谈话制度等,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要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与能力,由县乡两级分期分批实施,特别是带头人和新上任的村干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的方法,提高其政治、道德、农村实用知识等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要求。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着眼于长远,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使其成为群众致富的引领作用。
3.推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让行政村(社区)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让村党支部书记自身都拥有1个以上的致富项目,带领群众发展支柱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每个村抓好一个以上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培育,加快农村合作社的运行,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户带动一组、几户带动一村、一批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形成“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
4.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要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工作激励,对村支书的基本报酬,要逐步推行以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和效益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切实提高待遇标准,使村支书的绩效与报酬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把村干部的责、权、利相结合,建立起绩效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结合民主评议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考核报酬挂钩。政治上要爱护,使村党组织书记有奔头;工作上要爱护,使村书记有劲头;生活上要爱护,使村书记有盼头,建议推行村干部绩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馬列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
[2]《毛泽东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5]《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7]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干部队伍 品德 干部培养
一、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选优配强,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质量。我县坚持“内选”与“外引”相结合,不断拓宽选人渠道。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办法,按照高標准高要求,切实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选举,一批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进入了领导岗位;村党组织带头人要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团结同志,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在“外引”方面,积极联系外出务工、在外经商的本地优秀党员、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使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2.加强教育培养,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针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现状:在122个行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大专学历6人,占4.9%;中专学历57人,占46.7%;高中以下学历59人,占48.4%。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加大对村级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县委组织部把村党去部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大体系中,积极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轮训,培训内容:政治理论、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党务工作知识等,为村党支部书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形成思想合力、激发工作动力。每年,我县分级、分层举办各种培训班,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区、市委党校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3.实行结对帮带,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能力。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工作能力,坚持乡镇领导干部挂点驻村,实现工作力量全覆盖。通过包抓帮扶,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出主意、明思路、教方法,有效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从班子建设、培训教育、发展思路、民心工程、维稳、清洁乡村等方面对包联村进行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百多个县直部门包联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了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4.强化激励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正确履职。注重推荐提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体现政治关怀。目前,党支部书记是党代表的有57人,占46.7%;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13人,占10.7%。对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人,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每年初,各乡镇党委根据村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维稳、计生、糖蔗生产等工作目标,制定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划定考评档次,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调动了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热情。同时,健全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和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程序和规则,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初步成效
1.涌现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部书记。来宾市新农村建设人才“十佳带富能人”、来宾市劳动模范、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县带富之星党员等荣誉称号的石里村党支部书记陈义率领石贵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入股、平均分红的方式,采用“猪—沼—果—灯—鱼—蜂”和“政府+农技部门+农户+协会”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果和畜牧水产业。全村建有沼气池44座,沼气池入户率达100%,年产30万元的生态腐竹厂和年出栏肉猪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各一个。仅生态腐竹厂和养猪场,村民人均就能分红4000多元。目前,该村已申请注册“石贵甜柚”、“石贵甜橙”、“石贵腐竹”等商标。石贵村特色农产品将进一步享誉市场。
2.突显了党总支部书记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潘存仁,广西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党总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为民排忧解难,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本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他倡导下,注册成立了大乐镇腾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蔬菜种植大户集中起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面积300多亩,投资150万元建设基地,采取“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模式发展蔬菜种植,实行“七个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按照“无公害”的技术要求进行栽培,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不仅质量好而且非常畅,年供应市场12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社员收入大幅增加。他与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引导村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3年全村种桑面积800多亩,年养蚕1600张,种植甘蔗面积2000亩,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扩大养猪规模。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走在全县的前列,群众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县大部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村党支部书记事业心、责任感较强,群众满意率较高。但还存在少数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号召力差,支部书记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带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力,相对新时期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差距。
1.工作热情不高。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得不到与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报酬,按目前的物价水平难于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低工资挫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虽然这几年县财政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标准,但总体水平偏低,是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综合素质偏低。被选出的带头人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在全面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经验欠缺,难以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地指导;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有些村支书经济意识薄弱,致富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较少,不仅自己致富无门、难以带头致富,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显得力不从心,开展工作习惯依赖上级计划安排,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据调查,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
3.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目前,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年龄:35岁以下2人,占1.4%;36-45岁8人,占6.6%;46岁以上112名,占92%。大专学历6人,占4.9%;中专学历57人,占46.7%;高中以下学历59人,占48.4%。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部分村干部的政策理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培养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家民工选拔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活力。其次要合理使用好农村涌现出来的一批思想好、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能够利用自身的长处带动村民发展经济;培养能干事、家庭负担轻、群众威信高、政治素质高的年轻人,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能胜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
2.提高整体素质。要注重引导,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严格要求村干部的同时要多方体谅他们的苦衷,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谈话制度等,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要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与能力,由县乡两级分期分批实施,特别是带头人和新上任的村干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的方法,提高其政治、道德、农村实用知识等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要求。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着眼于长远,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使其成为群众致富的引领作用。
3.推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让行政村(社区)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让村党支部书记自身都拥有1个以上的致富项目,带领群众发展支柱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每个村抓好一个以上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培育,加快农村合作社的运行,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户带动一组、几户带动一村、一批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形成“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
4.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要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工作激励,对村支书的基本报酬,要逐步推行以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和效益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切实提高待遇标准,使村支书的绩效与报酬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把村干部的责、权、利相结合,建立起绩效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结合民主评议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考核报酬挂钩。政治上要爱护,使村党组织书记有奔头;工作上要爱护,使村书记有劲头;生活上要爱护,使村书记有盼头,建议推行村干部绩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馬列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
[2]《毛泽东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5]《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7]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