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公司间的关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导致集团内关联信用风险具有复杂隐蔽性及波纹效应等特点,当集团内某家子公司陷入信用危机时,由于连锁效应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集团陷入财物危机及经营困境。文章根据企业集团的运营特征和信用风险起因,剖析了企业集团关联信用风险的典型特征,并试图厘清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思路。
关键词: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特征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业务范围迅速扩张同时,其同业竞争也在逐渐加剧。诸多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多元、跨区域的经营以应对市场挑战,逐渐产生了多层次组织形式——企业集团。2016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了“企业500强”名单,其中90%以上的上榜企业为企业集团。种种现象说明企业集团在我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间由于关联交易和纷繁复杂的关联关系,使得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具有典型的复杂隐蔽性和传染性等特点。换言之,当集团内某一子公司陷入信用危机,便可能造成企业集团内部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引起整个企业集团陷入发展窘境。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集团由于关联交易而陷入财务危机的案例时有发生。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显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管控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方面经验与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将严重阻碍地方金融秩序乃至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形成,变相地阻碍了其规模优势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集团在信用风险管控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极大的不足。
企业集团内各企业之间通常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而以关联关系为风险传播纽带的关联信用风险将使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产生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反应,导致企业集团出现不可控的信用危机。对此,加强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对关联信用风险的认识,既是企业集团把控经营风险所面临的首要环节,也是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在管控企业集团客户信贷风险中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二、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鉴于各国的金融制度、法律制度等不同,企业集团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从社会学的视觉来看,企业集团是各类型公司的联合体,或者具有共同的管理者或财务控制,并被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所控制,同时进入多个市场运作。从经济学的视觉来看,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是通过某种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
本文依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意义,定义企业集团为:以资本为主要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总体而言,企业集团主要呈现下述特征: 一是集团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性质,而其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性质。二是集团内部各成员以集团章程为行为准则,并以此来约束集团整体的经营和战略管理。三是企业集团的成员间普遍存在经济关联,通常以关联交易、交叉持股等形成合法的经济关系,以此增强抵御市场竞争等威胁的能力。
当前,企业集团对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从经营成本、风险控制等角度考慮,由于企业集团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企业集团向来是商业银行重要客户库的主要来源。
三、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
(一)企业集团的运作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企业集团客户的运作特点为:一是集团内下属企业投资关系错综复杂。常见做法为以项目名义设立子公司,既扩大了集团规模,又摆脱了债务牵连;二是企业集团的通常是以融促投,以投带融,融投结合的方式发展壮大;三是企业集团主要采取统一管理的财务制度,并以其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运作时通常会出现下列情形: 母公司为转移资产打着成立子公司的幌子剥离优良资产;为转移成员企业资产,从而私下进行不对价交易;为减少企业偿债额,而将股权低价转让。
(二)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成因
从现有研究工作来看,关联交易是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主要风险源头之一。比如,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约定以非公允关联交易以转移资产或实行非法担保,最后造成金融机构的过度授信和多头授信,造成金融机构损失增大的概率。一些研究文献将关联交易导致的信用风险划分为授信决策风险、信用转移风险等,并分析此类风险的作用路径和起因。另一些研究文献将企业集团的非公允关联交易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为四类担保虚化风险。主要指集团内部成员公司在并不具备担保及履约能力前提下相互担保;信息虚假风险。主要指企业集团通过人为地处理财务数据等行为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资本抽逃风险。主要指集团母公司利用不合理的定价手段,在成员公司间转移资产及利润,最终把自身信用风险转嫁给发放贷款的银行。
对企业集团而言,传统信用风险识别方法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难以识别关联交易、关联担保、报表粉饰等行为。银行现行的信贷制度不能满足银行对企业集团授信决策和授信管理的需要。
概括而言,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二是金融法规不健全。当母公司存在侵占子公司利益等行为时,现行的法律法规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对子公司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三是集团成员企业间常相互担保,导致担保虚化。四是较高的系统性风险。
(三)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特征
虽然集团内部的成员公司是命运共同体,虽然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受制于母公司或实际经营者,集团母公司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使得各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减弱,国外一般采取 “衡平居次原则”等保护被控制公司的利益,但我国对此暂无明确规定。虽然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构成命运共同体,母公司往往基于同一战略部署使所有子公司参与到统一的经济活动中,但子公司之间的债务相互独立,不承担连带责任,导致母公司转移或剥离资产、抽逃资金等行为发生。其后果是: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的信用风险呈纸牌效应,风险源头一旦出现,将迅速传染至其他相关联企业。近年来,诸多集团公司频频陷入财务困境,不仅影响自身经营和发展,更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进行鉴别和评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关联交易引发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剖析
关联交易所造成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通常不透明,往往会推高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控制自身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往往设置诸多的申贷条件。企业集团在利益驱动下,会通过粉饰报表等行为来提供虚假信息,以达到申贷条件。一是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为企业集团“虚增利润”、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通过虚构的关联交易合同或者通过第三方公司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以达到虚增利润等目标;二是通过关联交易以“分配”利润额。三是利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互相借贷或者以应收账款等形式互相进行拖欠等关联交易来调节整个企业集团的当年收益额。
2. 企业集团中借款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互相拆借资金,加大信贷风险。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当拆借资金额度过大使借款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受到波及时,银行贷款在贷款期满后归还的可能性降低,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3. 企业集团内部某些成员公司向其他成员转移资产,致使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减弱。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再通过投资、关联交易等方式将资产转移到内部子公司中,而子公司对银行贷款不承担相关责任,导致银行对集团信贷客户监管乏力,加大了贷款回收难度。
4. 由集团内部成员相互担保而导致第二还款来源失控。担保通常指在法律上为保障债权人实现自身债权,以第三方信用或特定财产或债务人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法制。因此担保被担保公司视为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对银行而言也是其转移风险的主要措施。事实上,法律上允许企业集团的借款公司由其他成员企业来担保贷款,但由于成员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其贷款担保实质上处于一种担保不足甚至是无担保的状态。李丽和周宗放(2010)对母子公司关联担保所引致的关联信用风险进行了度量。
四、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问题
目前,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效的关联风险管理方法;无效的关联企业担保制度;无效的申贷信息甄别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大多属于定性研究,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主要研究主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公司治理、行业和集团财务层面等因素。对于公司治理的风险评价问题,更应重点关注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力以及集团权利分配等要素。肖珉(2012)等将公司治理纳入集团财务预警和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中。
2. 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应考虑成员企业在集团中的层次地位关系。由于众多破产预测模型都假设公司是单一的经济实体,从而忽视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关联性将对模型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精度与子公司层次变量和集团层次变量呈正相关性。
3.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与其股权结构有关。“隧道效应”普遍存在于有成员企业破产的企业集团中,因为在即将破产的成员企业中,总是存在资产转移,以防止企业被债权人接管,这些行为都将极大地影响其它成员企业的破产率。陈林、周宗放、顾婧等(2009,2011)基于股权比重对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传递进行了研究。
4. 其他的相关研究。由KMV模型的预期违约概率,可以构建企业集团违约指标,并将其作为信用价差的替代。陈林,周宗放(2008,2012)、杨扬和周宗放(2012)从股权关系、道德风险等角度分析了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传染; 杨扬,周宗放和费文颖(2014)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演化进行了仿真研究;刘文蕊(2011)讨论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组合評估方法,扬扬,周一懋,周宗放(2017)基于大数据研究了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问题等。
五、结语
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研究涉及到企业集团内关联企业之间的股权结构、关联交易等因素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多。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大多数都是针对单一经济实体的企业,而忽视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探索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的关联违约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关联关系不仅在企业集团内部普遍存在,通常发生在存在各种联系的关联主体之间,如果这些关联主体中的一些关联主体发生违约导致另一些关联主体违约或者使其违约概率增大,这类信用风险即为关联主体之间的关联信用风险(关联违约风险)。因此,本文的讨论对象(企业集团)可以拓展到具有一般关联关系的关联主体之间。由于一般关联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导致关联信用风险的演化结构具有更加复杂的特征。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宗放,肖珉,陈林.企业集团关联信用风险演化特征与评价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吕源,姚俊,蓝海林.企业集团的理论综述与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5(04).
[3]陈林,周宗放,肖珉.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2010.
[4]陈林,周宗放.企业集团代理人风险态度、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传递[J].管理学报,2010(03).
[5]夏宇.基于关联交易视角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杨扬,周宗放,肖珉.几何视角下的企业集团科层结构研究[J].预测,2012(03).
[7]李丽,周宗放.母子公司关联担保信用风险度量[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
[8]肖珉.我国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与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9]陈林,周宗放.基于股权比重的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传递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03).
[10]陈林,周宗放,顾婧.基于复合期权、篮子期权及股权关系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1(05).
[11]陈林,周宗放.基于多层模糊逻辑门FTA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信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2008(12).
[12]陈林.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违约相关性与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13]杨扬,周宗放,肖珉.企业集团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2(06).
[14]杨扬,周宗放,费文颖.嵌入小世界网络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仿真[J].管理工程学报,2014(01).
[15]刘文蕊.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组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16]杨扬,周一懋,周宗放,基于文本大数据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J].大数据, 2017(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集团内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与演化特征研究”(#70971015)。
(作者单位:江苏汇誉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特征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业务范围迅速扩张同时,其同业竞争也在逐渐加剧。诸多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多元、跨区域的经营以应对市场挑战,逐渐产生了多层次组织形式——企业集团。2016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了“企业500强”名单,其中90%以上的上榜企业为企业集团。种种现象说明企业集团在我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间由于关联交易和纷繁复杂的关联关系,使得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具有典型的复杂隐蔽性和传染性等特点。换言之,当集团内某一子公司陷入信用危机,便可能造成企业集团内部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引起整个企业集团陷入发展窘境。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集团由于关联交易而陷入财务危机的案例时有发生。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显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管控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方面经验与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将严重阻碍地方金融秩序乃至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形成,变相地阻碍了其规模优势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集团在信用风险管控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极大的不足。
企业集团内各企业之间通常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而以关联关系为风险传播纽带的关联信用风险将使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产生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反应,导致企业集团出现不可控的信用危机。对此,加强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对关联信用风险的认识,既是企业集团把控经营风险所面临的首要环节,也是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在管控企业集团客户信贷风险中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二、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鉴于各国的金融制度、法律制度等不同,企业集团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从社会学的视觉来看,企业集团是各类型公司的联合体,或者具有共同的管理者或财务控制,并被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所控制,同时进入多个市场运作。从经济学的视觉来看,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是通过某种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
本文依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意义,定义企业集团为:以资本为主要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总体而言,企业集团主要呈现下述特征: 一是集团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性质,而其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性质。二是集团内部各成员以集团章程为行为准则,并以此来约束集团整体的经营和战略管理。三是企业集团的成员间普遍存在经济关联,通常以关联交易、交叉持股等形成合法的经济关系,以此增强抵御市场竞争等威胁的能力。
当前,企业集团对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从经营成本、风险控制等角度考慮,由于企业集团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企业集团向来是商业银行重要客户库的主要来源。
三、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
(一)企业集团的运作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企业集团客户的运作特点为:一是集团内下属企业投资关系错综复杂。常见做法为以项目名义设立子公司,既扩大了集团规模,又摆脱了债务牵连;二是企业集团的通常是以融促投,以投带融,融投结合的方式发展壮大;三是企业集团主要采取统一管理的财务制度,并以其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运作时通常会出现下列情形: 母公司为转移资产打着成立子公司的幌子剥离优良资产;为转移成员企业资产,从而私下进行不对价交易;为减少企业偿债额,而将股权低价转让。
(二)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成因
从现有研究工作来看,关联交易是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主要风险源头之一。比如,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约定以非公允关联交易以转移资产或实行非法担保,最后造成金融机构的过度授信和多头授信,造成金融机构损失增大的概率。一些研究文献将关联交易导致的信用风险划分为授信决策风险、信用转移风险等,并分析此类风险的作用路径和起因。另一些研究文献将企业集团的非公允关联交易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为四类担保虚化风险。主要指集团内部成员公司在并不具备担保及履约能力前提下相互担保;信息虚假风险。主要指企业集团通过人为地处理财务数据等行为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资本抽逃风险。主要指集团母公司利用不合理的定价手段,在成员公司间转移资产及利润,最终把自身信用风险转嫁给发放贷款的银行。
对企业集团而言,传统信用风险识别方法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难以识别关联交易、关联担保、报表粉饰等行为。银行现行的信贷制度不能满足银行对企业集团授信决策和授信管理的需要。
概括而言,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二是金融法规不健全。当母公司存在侵占子公司利益等行为时,现行的法律法规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对子公司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三是集团成员企业间常相互担保,导致担保虚化。四是较高的系统性风险。
(三)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特征
虽然集团内部的成员公司是命运共同体,虽然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受制于母公司或实际经营者,集团母公司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使得各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减弱,国外一般采取 “衡平居次原则”等保护被控制公司的利益,但我国对此暂无明确规定。虽然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构成命运共同体,母公司往往基于同一战略部署使所有子公司参与到统一的经济活动中,但子公司之间的债务相互独立,不承担连带责任,导致母公司转移或剥离资产、抽逃资金等行为发生。其后果是: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的信用风险呈纸牌效应,风险源头一旦出现,将迅速传染至其他相关联企业。近年来,诸多集团公司频频陷入财务困境,不仅影响自身经营和发展,更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进行鉴别和评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关联交易引发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剖析
关联交易所造成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通常不透明,往往会推高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控制自身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往往设置诸多的申贷条件。企业集团在利益驱动下,会通过粉饰报表等行为来提供虚假信息,以达到申贷条件。一是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为企业集团“虚增利润”、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通过虚构的关联交易合同或者通过第三方公司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以达到虚增利润等目标;二是通过关联交易以“分配”利润额。三是利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互相借贷或者以应收账款等形式互相进行拖欠等关联交易来调节整个企业集团的当年收益额。
2. 企业集团中借款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互相拆借资金,加大信贷风险。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当拆借资金额度过大使借款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受到波及时,银行贷款在贷款期满后归还的可能性降低,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3. 企业集团内部某些成员公司向其他成员转移资产,致使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减弱。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再通过投资、关联交易等方式将资产转移到内部子公司中,而子公司对银行贷款不承担相关责任,导致银行对集团信贷客户监管乏力,加大了贷款回收难度。
4. 由集团内部成员相互担保而导致第二还款来源失控。担保通常指在法律上为保障债权人实现自身债权,以第三方信用或特定财产或债务人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法制。因此担保被担保公司视为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对银行而言也是其转移风险的主要措施。事实上,法律上允许企业集团的借款公司由其他成员企业来担保贷款,但由于成员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其贷款担保实质上处于一种担保不足甚至是无担保的状态。李丽和周宗放(2010)对母子公司关联担保所引致的关联信用风险进行了度量。
四、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问题
目前,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效的关联风险管理方法;无效的关联企业担保制度;无效的申贷信息甄别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大多属于定性研究,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主要研究主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公司治理、行业和集团财务层面等因素。对于公司治理的风险评价问题,更应重点关注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力以及集团权利分配等要素。肖珉(2012)等将公司治理纳入集团财务预警和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中。
2. 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应考虑成员企业在集团中的层次地位关系。由于众多破产预测模型都假设公司是单一的经济实体,从而忽视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关联性将对模型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精度与子公司层次变量和集团层次变量呈正相关性。
3.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与其股权结构有关。“隧道效应”普遍存在于有成员企业破产的企业集团中,因为在即将破产的成员企业中,总是存在资产转移,以防止企业被债权人接管,这些行为都将极大地影响其它成员企业的破产率。陈林、周宗放、顾婧等(2009,2011)基于股权比重对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传递进行了研究。
4. 其他的相关研究。由KMV模型的预期违约概率,可以构建企业集团违约指标,并将其作为信用价差的替代。陈林,周宗放(2008,2012)、杨扬和周宗放(2012)从股权关系、道德风险等角度分析了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传染; 杨扬,周宗放和费文颖(2014)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演化进行了仿真研究;刘文蕊(2011)讨论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组合評估方法,扬扬,周一懋,周宗放(2017)基于大数据研究了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问题等。
五、结语
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研究涉及到企业集团内关联企业之间的股权结构、关联交易等因素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多。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大多数都是针对单一经济实体的企业,而忽视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探索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的关联违约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关联关系不仅在企业集团内部普遍存在,通常发生在存在各种联系的关联主体之间,如果这些关联主体中的一些关联主体发生违约导致另一些关联主体违约或者使其违约概率增大,这类信用风险即为关联主体之间的关联信用风险(关联违约风险)。因此,本文的讨论对象(企业集团)可以拓展到具有一般关联关系的关联主体之间。由于一般关联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导致关联信用风险的演化结构具有更加复杂的特征。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宗放,肖珉,陈林.企业集团关联信用风险演化特征与评价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吕源,姚俊,蓝海林.企业集团的理论综述与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5(04).
[3]陈林,周宗放,肖珉.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2010.
[4]陈林,周宗放.企业集团代理人风险态度、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传递[J].管理学报,2010(03).
[5]夏宇.基于关联交易视角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杨扬,周宗放,肖珉.几何视角下的企业集团科层结构研究[J].预测,2012(03).
[7]李丽,周宗放.母子公司关联担保信用风险度量[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
[8]肖珉.我国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与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9]陈林,周宗放.基于股权比重的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传递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03).
[10]陈林,周宗放,顾婧.基于复合期权、篮子期权及股权关系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1(05).
[11]陈林,周宗放.基于多层模糊逻辑门FTA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信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2008(12).
[12]陈林.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违约相关性与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13]杨扬,周宗放,肖珉.企业集团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2(06).
[14]杨扬,周宗放,费文颖.嵌入小世界网络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仿真[J].管理工程学报,2014(01).
[15]刘文蕊.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组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16]杨扬,周一懋,周宗放,基于文本大数据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J].大数据, 2017(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集团内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与演化特征研究”(#70971015)。
(作者单位:江苏汇誉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