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教导,动起来引导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ret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学生犯错时,需要静下心来耐心教导,同时也需要动起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双管齐下。
  【关键词】小学;德育;动与静;正面教育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第一次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笔者内心多少有些担忧。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这个阶段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及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有时遇到极忙的时候,手忙脚乱,便急躁;看到学生犯错误时,容易感到不安或生气,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时,就容易批评学生。可如今许多学生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在长辈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欠佳,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师生双方发生争执,谁都不愉快。学生没有想出克服缺点的方法,教师也没有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需要静下来教导:改错要讲规则,还得动起来引导:纠正要讲艺术。
  一、遇事不躁,静心教导,及时关爱
  静,是心情躁动的制衡点。四年级的学生每天都处于活蹦乱跳的状态,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笔者班有45名学生,班主任就得拥有45倍的精力,除了要处理打闹的学生,还得安慰哭闹的学生。在如此繁杂的工作中,笔者认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摆好自己的心态,如果班主任都烦躁不安,每天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那么,学生又怎么会安静下来听从指令呢?
  (一)转变方法,摆正位置
  其实,作为一名班主任兼体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要顾及上课、带训练、大课间、培优辅差等教学上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在忙碌学生与家长的事情。如,当遇到淘气顽皮的学生、不理解教育工作的家长时,家长的咄咄逼人、不理解等负能量都犹如一座座大山向笔者压来,班主任成了名副其实的“管家”,管课堂、管课后、管安全、管教育、管生活……即使是双休日,家长的一个电话打过来:“老师,孩子不肯写作业,你帮我劝劝他吧,他只听老师的。”作为班主任,能不管?诸如此类,这些现象难免会让班主任倍感压力,整天处于一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生怕自己班的学生出什么事情。
  刚开始,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笔者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架子,只要有学生犯错误,笔者便会请他出来,跟他讲道理。其实明明一句温馨提醒,一个制止动作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笔者当时采用长篇大论地教育学生,最后导致自己和学生都很累,教育效果不佳。后来,笔者反思: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看到教师狰狞的表情,听到一大串自己不太明白的道理,怎么会懂呢?结果学生还是没得到教育。面对教师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责骂,学生眼里也露出不服,而教师越来越急躁和不解,明明都是为了他好啊,怎么就不听呢?好长一段时间,笔者才醒悟过来,是方法不对。一味地发脾气、大声批评是解决不了事情的,需要改变自己才能教育学生。
  后来,笔者学会了控制脾气,每当要批评学生的时候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在心里面默默地数10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上“為什么”“怎么办”的句式去询问。这样冷静下来处理问题,的确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也有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作为班主任,应该平静解决问题,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微笑送去宽容,用平和对待每一件小事,感受班主任的专属成就感。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非千人一面,所以,教师得静下来,细心认真了解、深入研究学生,学会因材施教。
  有些学生比较怕家长,有时候“请家长”也是班主任的一大“绝招”。但是,笔者班上的小铭最不屑“请家长”这一大招,因为单亲家庭的他,妈妈整天只顾忙生计,对待他也是放养式,关于他的教育总是表现出无所谓,所以也养成小铭争强好胜、能动手就不动嘴的不良习惯。在一次课间活动中,小铭又犯老毛病,跑回教室偷拿同桌的计算器,结果被笔者发现了,笔者也没有声张,只是让他物归原主,和他聊天、约法三章,告诉他这样是错误的,同时拉钩表示这是笔者和他两个人的“秘密”,从那以后,小铭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好转,成为班上受欢迎的学生。
  因为沉得住气,分析不同学生的情况,也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每个学生最受用的教育方法,才让因材施教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个名词。
  (三)细心观察,及时关爱
  在学校,每天都有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盯着笔者,关注笔者的一举一动,而笔者也是一直在默默地关注他们,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在共同发现对方的进步。
  如,小叶今天穿了一双新鞋,会得到笔者真心的赞美;涵涵今天闷闷不乐,原来是宠物被妈妈送走了;鑫鑫今天课间也不走出教室玩游戏,是因为自己的美术作品没有得到同桌的认可……班主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把学生们的点点滴滴都看清楚。课间,笔者喜欢在讲台上看着他们、关注他们。在他们需要笔者的时候,笔者能及时出现,送上关怀、赞美、温柔和安慰,绝不吝啬。
  经验都是在摸索中发现的,在四年级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笔者知道任何情况下,自己都要保持一颗平和心,没必要在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错误地宣泄自己的脾气,他们不会察言观色,也不会因为教师发脾气而有所收敛。所以,教师需要先静下来,才能引导学生。动静分明才能处理好不同的事项。静能生慧,心平气和,脾气顺了,处理事情才会顺利。
  二、冠以朋友之名,实现快乐引导
  “静”确实会能帮助班主任解决很多班级琐事,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睿智的班主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冠以朋友之名,与学生打成一片,动起来快乐引导。
  (一)朋友般的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是平等关系。因为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是较为公平的,没有身份的限制,没有道德的羁绊,和学生就要像朋友一样谈经历、谈学习、谈往后、谈道理。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一位益友比良师更使他们终生难忘,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学生,这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当笔者和班上的学生有互动时候,笔者的身份是一位“大朋友”,笔者也很乐意做其他教师眼中的“幼稚班主任”。课堂上,笔者要是太“安静”了,给学生们感觉这就是雕塑教师,这就是严肃班主任,到了课间,笔者就地赶紧“动”起来。一下课,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玩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操场上。这时候,笔者不是“传道授业”的“严师”,而是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打球、一起观察蚂蚁、一起在阳光下讲故事的益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朋友的身份互动起来。
  相比教师,学生们更愿意班主任是他们的朋友,建立师生之间的小秘密,说着筆者才懂的悄悄话,可以笑、可以闹,彼此拿出最真挚的感情,一同经营一段纯真的友谊,不亦乐乎。
  (二)及时的鼓掌
  笔者喜欢稍作夸张地说出自己对学生的赞美。因为只有正确地赞美学生,学生才会知道,这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正面教育,通俗来讲,就是在面对学生的问题,以树立良好榜样。说出赞美、引导为主的教育,调动学生内在的奋进动力。平时的校园生活中面临学生的种种情况,教师往往会选择采用批评教育。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其实,轻松而又真心的正面引导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正面教育可以用在课堂上。如,在体育课上,在组织学生篮球运球接力时,小博拍得不好,容易掉球,同学们都嫌弃他。可笔者还是面露微笑,给他不断的鼓励,告诉小博说:“你上课很认真听讲,也很认真去练习。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拍好的。来,再试一次!”果然,在明确的鼓励下,小博更加有信心了,第二次拍得比第一次进步了许多,队伍也获得不错的成绩。教育就是先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而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觉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正面教育可以用在平时里。笔者班级教室后的文化栏里有一棵粘贴的鼓励树,这是班上所有人的“荣耀之树”。每当哪位学生做得好的时候,笔者就会在鼓励树上贴上一句鼓励的话。“东东,今天我看到你第一个做好课前准备”“凡凡,你今天吃饭比昨天快了三分钟”“丽丽,谢谢你帮老师整理讲桌”诸如此类准确而具体的表扬,笔者都会亲手写好张贴在鼓励树上,关注他们的每一个小细节,及时地做出正面鼓励。
  笔者相信灵动的话语,洋溢的表达,大声表达出来的正面的鼓励都在不断地激发学生和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
  (三)释放天性的引导
  教师的话题永远都离不开学生,其实内心也会有所对比:某某学生真的很聪明、真的很乖、即懂事学习又好;某某学生很调皮,今天上课又捣乱了。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像班上没有完全相同性格的两个学生,有认真学习的,有不认真学习的;有沉默寡言的、有活泼好动的;有大胆的、有胆小的……这些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尊重,并加以引导,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甚至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态度去对待,释放他们的天性,做出正确的引导。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可爱,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动”“静”相宜,相得益彰
  现在学生们已经习惯了笔者这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模式。我们在课堂上、教室外都合作得非常好。其实,学生都是可爱的“小精灵”,与学生交往是最简单的,因为跟他们在一起少了许多成人世界的庸俗与拘谨;与学生交往又是最复杂的,因为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没有一种可以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能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寻求最好的方式。笔者将用这种不矛盾的“动静结合”继续教导、引导他们走下去,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隋向峰.加强师生“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213-214.
  [2]赵剑群.关注学生,用心教育[J].才智,2019(4):135.
  [3]信双峰.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在班级管理的意义和方法[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A].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11-12.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蕴藏在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运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审美教育,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情感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活动这一属性要求教师既要充分认识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又要注重学生
【摘要】科幻画是中学生以科技为基础,对未来的展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中学生在科幻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科幻画创新创作方法,最后,探究利用科幻画创作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科幻画;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新教改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科幻画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效率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多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数学分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对普通初级中学数学分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普通初级中学;数学分层;合作学习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随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实施和布局调整工作的进行,学校生源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根据有关的调查,幼儿阶段的心理状况好与坏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及到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受被尊重和被接纳。幼儿阶段是个性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关注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需要,促进两者的协调发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对学生朗读的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学参考书里,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也规定了这一点。所以朗读水平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可忽视。学生能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了,语文成绩又怎么会差呢?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让学生做好预习读课文  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
【摘要】吕叔湘先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可见,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现状;教师;兴趣;方法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对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5万字、第
【摘要】在农村,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和课改环境下所追求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相差甚远,教学互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轻视等不良情绪致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很难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而造成的。因此,如何把学生的音乐情感激发出来,有效形成教学互动,农村初中的音乐课堂也才会展现它该有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情感;音乐美  “感人心者,莫乎情也”,良好的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特点,创设美术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主题。笔者认为,课前导入的好坏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关键,实物教具、直观的视觉形象的呈现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说画”评价是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驱动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兴趣;思维;有效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学习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不容忽视更不能跳过的基础阶段,对各个科目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学习汉字难度很大,因此加强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能力和识字的教学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
本报综合报道 在庚子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在京举行2020年春节团拜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代表教育部党组向直属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全国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员工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  陈宝生指出,2019年是让我们踏实、留恋、不舍的一年。这一年,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明显提升,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一系列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