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研究让课堂更有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今天,我就想通过研究历程的回溯来诠释对这句话的理解!
  两年来,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完成数学作业了,更喜欢数学了。我也赫然发现自己“真了不起”。在研究中我多了思考,多了夯实,多了方法。像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我们每个人在做。只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一颗勤奋不辍的真心,原来研究可以如此简单!
  回溯三:万紫千红春满园——团队研修《计算失误成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五年前我们初识行动研究,历经教育局两次风采大赛的“小课题陈述”,我们一步一耕耘一路共成长。
  一、压力下的思考——问题发现
  选择计算问题作为研究方向有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虽内容不同,但都贯穿着计算这条线索。课标还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其二,平时教学中一直头疼的问题——学生计算错误率一直居高不下。提出假设:是我们的课堂低效吗?是计算本身枯燥吗?还是学生的问题?
  因此,我想通过对计算失误成因的分析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这也是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并初步建立数学计算教学错题“资源库”。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基本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研究内容:
  1搜集调查、分析小学生计算失误的成因。2探索解决失误成因,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策略。
  二、实践中的提升——问题症结和解决
  从09年2月开始,我们按研究步骤进行了具体的行动实施。我们每个团队成员结合自己实际都确定了小课题。在团队研修的大问题和行动研究的小问题中,同中求异,异中向同,努力寻求更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我们从三个阶段展开了研究。
  阶段一:整理、归纳出学生“计算失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启动阶段,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
  (二)阶段二:基于问题原因我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逐步提炼解决“计算失误“问题的策略。
  策略一:凸显探究色彩,加深新知的教学和感知。
  抓好新知教学,强化感知,对预防学生计算错误有积极意义。
  策略二:强化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1习题自查分层反思。学生在做题时我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看——仔细看读懂题、二想——想方法想法则、三算——认真算规范写、四查——查过程查结果”。这不仅仅是方法,更渗透着习惯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环节上的薄弱点,并引导学生建立错题积累本——一二年级家长协助建,三四年级学生独立建,困难学生合作建。
  2典型错题集体反思。在错题积累本的基础上,整理教师的错题记录卡,把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反思错在哪?为什么错?有针对性的纠错。在实践中,我们“容错——救失——利导”。让学生以“错”引“思”,以“错”促“思”,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策略三: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在注重训练并兼顾兴趣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多种训练形式。
  1口算训练。(1)视算训练。(2)闪现训练。(3)听算训练。(4)接力式训练。(5)指挥式训练。(6)游戏式训练。
  2其他计算。(1)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3)应用性练习。
  策略四:针对“极困生”进行跟踪个案研究。
  通过前三个策略的实施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对一些计算的“极困生”并不明显,因此我及时调整了研究,进行了个案跟踪:在计算习惯,方法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行动干预,如针对该生惰性太强制订的“和谐分组法”“连对免检法”。
  阶段三:成果累积。
  (1)找到了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和应对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计算能力。
  (2)整理了《计算错题集》和《计算易错题练习卷》。(略)
  (3)结合计算内容整理了训练要点和方法。如口算竖式四则混合运算估算和简算。(表格略)
  (4)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后的反思——问题反思
  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程。随着新知的介入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基本技能。
  从作业到计算,这是我近三年的研究历程,如果让我破解幸福的密码,那我一定会说:扎实的研究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幸福!
其他文献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  2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鲜明特点。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
期刊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
期刊
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胡锦涛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
期刊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入厕,发现李昕阳、胡天宇、矫京轩三个小朋友争执起来,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矫京轩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卫生间,差点把他们两个挤摔交了。于是,我就把他们带回教室,请小朋友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
期刊
幼儿园中的数学活动,强调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操作。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以达到有步骤地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探索发现,真正地实现教师和幼儿之间有效的互动呢?  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各种提问。  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问。这类提问可帮助幼儿组织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叙述操作结果,比较物体的异同
期刊
“哭”对幼儿的意义有很多,它来自于不同的时间,来自于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自有许多不同的心理。  一、离别带来的焦虑心理  小动物独立生存之前基本不离妈妈左右。人类由于社会因素及自身竞争需要,尽管许多母亲很不情愿,幼儿入园年龄仍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当孩子从母亲怀抱被过早推出,进入一个由教师代替,开始半独立式状态的集体生活时,虽然对孩子心理走向成熟具有跨越式意义,但是心理上的“断奶”比生理上的“断奶”
期刊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阅读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
期刊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眼中的一切是五彩斑斓的,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喜欢涂涂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画画过程中,往往把自己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认识、感受进行选择、加工、组织成一幅幅画面。虽然儿童画的线条、形象较稚嫩,但却充满了童心、童趣,不仅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关心、热爱。因此,儿童画画不仅能拓展知识面,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
期刊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有总的论述和要求,在分学段要求中也专门有讲朗读的条目。教材里也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多数课文后边都有朗读训练。这都说明了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更需要依靠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从而把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和文字本身的含义联系起
期刊
一、 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营造幼儿玩中学  大家都知道,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的托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入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因此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玩,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师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