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自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有很多销售是服务类型的销售,他不是直接把商品卖给你,而是在销售自己的一种能力,比如导游。
  有一年去日本,我们跟当地导游说,六个人的小团,走最高端的路线,不怕花钱。我们说了个数,导游回去算了好几天,回话说,你们说的那个数花不掉。那怎么办呢?他说,要么增加日子,要么减钱,我们顿时对这位导游十分信任。到了日本,我们去最好的传统餐厅吃饭,贵是有道理的。餐具一上来,我就愣了。餐具大多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全是老的。
  我们在日本大小吃了有十多顿饭,每次从餐厅出来,导游准在左边门口站着。后来我发现,我们去餐厅吃饭,导游迅速扒拉两口,完了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出来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有时候一顿饭要吃两三个钟头,导游也不离开。这就是专业素质。做导游的,说起来就是销售,销售自己。将来如果再旅游,我一定还请他。可是,后来再没有机会去,但我给他介绍了很多客户。
  对销售来说,餐厅是一个很难发挥的地方。来吃饭的人都是大爷。人的素质在餐厅最能体现出来——服務员体现餐厅的素质,来吃饭的客人体现自己的素质。
  多年前,有一次我去吃饭,上了条鱼,我夹一筷子送进嘴里,鱼太咸。我就喊服务员,告诉她,鱼咸了——也没别的意思,咸了我们就少吃两口。那个服务员可能怕我们退菜,偏说不咸。我就有点急,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难道连咸淡都吃不出来吗?
  餐厅好坏有一个标准,就是你能否退菜。比如你说这菜不好,她不问你为什么不好就同意退掉;你说这菜咸了,她问您是想重来一盘还是退掉——这就是会销售的餐厅。把这菜扔掉的话,成本微乎其微,而一旦跟客人发生冲突,就得不偿失。
  过去的老先生对小事特别计较,朱家溍先生写过他去餐馆的故事。老先生喜欢吃传统菜,有一道北京菜叫糟熘鱼片,白白的,有一种糟味。有一天他点了一盘糟熘鱼片,一吃,叫服务员,说:“您这鱼片里没糟。”服务员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里头没糟?”老头一下就愣了,说:“我确实没有证据证明里头没糟,但我这嘴巴证明它里头没糟,它没这味儿。”好的餐厅会销售自己,不在细节上跟客人掰扯。
  (卧看青天新星出版社《都嘟·第二季》一书,连培伟图)
其他文献
一辆宝马车正在二手车商的停车场上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了解,在我眼里它最多值4万欧元。可卖方不让步。当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我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到那輛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二天,我在一家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要用5.3万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某种在我眼里最多
期刊
斋号是古今文人墨客给自己的居所或书斋取的名字,也称室名。这一风气由来甚久,至今盛行不衰。斋号多以斋、室、楼、馆、轩、庵、居、阁、舍、庐、草堂、山房、精舍、山馆、书屋等为后缀,寥寥几字,往往取精用宏,自出机杼,意蕴深邃。古往今来,可以考知的斋号数以万计,著名的有米芾的“宝晋斋”、陆游的“老学庵”、辛弃疾的“稼轩”、蒲松龄的“聊斋”、纪昀的“阅微草堂”、徐渭的“青藤书屋”、梁启超的“饮冰室”、张大千的
期刊
1.希拉里·曼特尔(英国当代女作家,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狼厅》《提堂》):适当的自大有利于写作。  “对一个作家来说,自信是最有益的品质,甚至可以适当地发展成自大。因为写作就是一个放大自我来影响世界的过程,当世界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和霍华德·菲利普·
期刊
三毛的挂盘  我的婆婆马利亚,是个喜欢收集盘子的人,她的西班牙盘子并不是吃饭用的,而是挂在墙上当装饰的。婆婆的餐厅里挂了四十几个陶土盘,美丽极了。  我在婚后,也喜欢上了盘子。那几年经济情形一直不算好,可是在荷西和我的克勤克俭之下,婚后第四年,我们就买下了一小幢有花园的平房。对我们来说,那已算是奇迹了。我们没贷款,是一次付清的。  有了房子,还是家徒四壁,墙上没有什么东西,因为所有的存款都用来买了
期刊
我的母亲几乎没读过书,但生活经验丰富,简直是研究人生的教授。她讲过的许多话,可以说相当准确。尤其是我从事写作之后,用母亲对我的教导来观察和描写世界,真觉得“句句是真理”。  小时候就听母亲经常念叨:“朋友越近越好,亲戚越远越香。”我当时甚感奇怪,怎么会这样呢,亲戚们住在一起多好呀!兄弟姐妹、姑姑姨姨、叔叔婶婶都住在一个大院里,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肯定是日子越过越红火,感情越来越牢固。但其实不然,以
期刊
许多年以后,当你被浓油赤酱宠坏了的舌头感到沮丧时,一定会想起在老家盛出一碗老母鸡汤的那个遥远下午。也许你对大鱼大肉司空见惯之后,丧失了惊喜的能力,但是你无法拒绝被一碗猪油蒙住头脑的快乐。  作为一个半途而废的历史爱好者,十分惭愧地说,我对定山的过往所知不多。毕竟我家是个在地图上一片空白的地方,甚至村里的孩子读到四年级,就只能转学到别的村子,因此整个村子的读书人都在努力攻读“小学学位”。这里的历史故
期刊
我爱戏,爱得如醉如痴。  这种爱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父亲有本《梦华琐簿》,闲时他常给我们讲那里面的事情,多是清末北京梨园行中的逸事,很有意思。我大约就是从这本书,从父亲那颇带表演意味的讲述中认识了京剧,迷上了京剧,同时,将这本书看作神奇得不得了的天下第一书。“文革”破四旧时,这本发黄的线装书又被翻腾出来,我才知该书出自蕊珠旧史之手,知道“旧史”便是清末杨懋建。翻览全书,发现并无多少深刻
期刊
1  1975年,我出生在福州的一个小镇上。彼时母亲已41岁,生完我后,她的身体越发弱下去,常年药不离口。记得幼时我向她撒娇索抱,总被父亲一把拽开。  母亲性格温柔谦和,是典型的江南女子,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照基督教教义行事为人。我是老幺,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孩子多了,拌嘴打闹的事常有,可母亲从未责骂过我们,更别说动手打。父亲则性急,不善言辞,没说几句话就脸红脖子粗,再解释就说全是在部
期刊
我女儿上初中时,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小名叫航航。女儿常常回家来,在饭桌上给我们讲关于航航爷爷的故事。比如,有一天深夜,爷爷推醒了睡在身边的老伴,也就是航航的奶奶,礼貌却困惑地问道:“同志,请问你是谁?”  又或者,他在对讲机里跟自己的孙女通了话,并打开了防盗门,然后对家里人说:“刚才楼下有个人叫我爷爷,她说她叫航航,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诸如此类。  很长一段时间,航航爷爷的“逸事”,就像我
期刊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智能时代,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  格局是一个人对局势、态势的理解和把握,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知。  即使搭上了时代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快车,人的格局也是决定我们最终能站多高、走多远的关键。  比如,在同一个时代做风险投资,J.P.摩根和马克·吐温由于格局不同,投资的结果就有天壤之别。  金融巨子J.P.摩根在爱迪生还未发明电灯时就投资了这位天才发明家,还投资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