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大众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评介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大学陈洁教授的《数字时代的大众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一书,以全方位的视角检视了正在急速裂变与转型中的文学生态与出版行业,以“环境—创作—传播—产业—理想”的研究逻辑,层层深入地向读者展示了数字时代大众文学的出版与传播业态,并为了解数字化大众文学出版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学创作方式的改变:从精英到大众
  草根群体的崛起:赋权与解构。随着20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兴起,精英文学开始分流并日益边缘化,大众文学逐渐走向舞台的中央。进入新世纪后,作为“高维媒介”的互联网使用户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与分享者,用户可以自主“解码”、建构话语和挑战权威。在此基础上大众文学创作的格局被重构,“作家的业余性与内容的通俗性成为数字时代大众文学生产的重要特征。”
  类型文学的诞生:分众与认同。书中以青春文学为例,从发展历史、品牌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其发展逻辑,将出版学的视角与文学史的研究相结合,阐述了受众细分、定点投送以及确定合适主题并塑造用户认同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大众文学选题策划应当用类型涵盖主题,注重多媒体的出版和营销规划。作者站在理解与欣赏的角度看到网络类型小说的可取之处,体现了数字时代面临出版行业变革与学术范式革命时学者应有的前瞻性与包容性视野。
  娱乐化与视觉化的背后:警惕狂欢的深层危害。在市场化、数字化的大众文学出版环境下,新闻化、娱乐化、影视化的文学生产方式成为必然的路径。降低了读者阅读的门槛、增加了场景感与趣味性的这一过程也使读者、作者和资本取得了各自注意力经济的“双赢”。然而在巴赫金笔下,狂欢是全民性、大众性生活常态的“倒置”,是“严肃”本身的消逝和意义内涵的消解,当狂欢成为没有确切时空限制的常态,速度取代了深思、情感模糊了意义,文本的内涵也逐渐在狂欢过程中消失殆尽。因此,本书作者指出数字时代如何平衡娱乐与愚乐,守住文学消费的底线成为出版者需考虑的核心问题。避免商业化、类型化驱使之下文学作品文学性的消亡,进而将数字出版的前沿技术与大众文学的美学追求与价值导向相结合是该书研究目标。
  跨媒介叙事:数字出版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IP联动与实体衍生。书中提出“以媒介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当下文学作品的传播”的观点,指出“跨媒介叙事的本质在于围绕一个核心版权进行多重开发”。近年来,文娱产业各细分领域不同业态之间围绕同一IP内容产生的协作与融合愈发频繁,也由此形成了大面积的IP内容联动。陈洁教授认为:“全面打通跨媒介、跨地区、跨产业的文化产业链,是大众文学IP产业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的必经之路。”如哈利·波特IP始于文学作品,逐步实现了产业化衍生,在美、英、日等国开设了主题乐园。未来的实体产业是否可以借力IP内容实现价值赋能,将IP元素融合于传统产业中,实现增强产品及消费吸引力的同时,提升消费者认同感,进而推动实体市场的扩张。
  繁星节点与信息裂变。在发行渠道方面,本书肯定了自媒体及互动式传播的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社群网络效应,发挥自媒体的信息节点优势,增强读者的消费黏性与互动积极性是本书在大众文学出版发行渠道方面的重要探索。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众多小众且更具认同感的虚拟社群;虚拟社群中一个又一个普通转发者往往具备快速高信赖度地营销一小圈熟人的能力。微中心化的传播效果使内容不断在节点中跳跃扩散。这些积极的转发者正如一个个“繁星节点”,成为信息扩散的重要桥梁。在未来,“小程序+社群+积极的转发者”将形成内容的超级裂变,為大众文学出版的数字化道路开辟新的路径。
  互动仪式下的粉丝经济。粉丝文化典型特征是参与文化,参与和分享势必要求粉丝结成社区,通过互动参与寻求价值认同。网络时代的每一个粉丝都是数据实践的能手,利用好粉丝的参与性、生产性与认同感对于IP内容的出版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高桂芳,北京大学出版社;刘翔,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其他文献
《庄子哲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北京大学王博教授的学术著作。王博是哲学博士、教育部的特聘长江学者,先秦哲学的著名学者,他权威解读了《庄子》的精髓,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悟。  《庄子哲学》已出版十六年,深受读者喜愛,2020年6月推出了精装珍藏版。初见此书,一打眼是白色雅灰撞色对拼、古朴闲逸的黑色隶书字体,整体观感简洁、悠远、古雅,让人轻松知晓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性学术著作。打开塑封,双手触摸到她的纹理
期刊
“底层”这一概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是指一种革命力量,是指被排除在欧洲主流社会之外的处于从属地位的社会群体。现代性是进步的、进化的、不可逆转的时间观念,成为看待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同时个人生存和奋斗的意义统统被整合进时间的轨道中,把个人与时代、未来相关联。中国的现代性价值观源于晚清对于“进步理性主义”的追求,其一是以“进步”为导向的社会发展逻辑,人们相信现代性会赋予时代绝对正面的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少年亦如东升旭日,在文化的探索、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凤影引航:穿越海上丝路》这部长篇少儿历史幻想小说满载着在地的特色和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追寻,讲述了那个从小浸润在博物馆中的少年牛聪聪,与博物馆中的羽纹铜凤灯等诸多文物来了一次海上丝绸之路大冒险。  故事发生在今天的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作者陈丽虹老师以汉代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作为少年与羽纹铜凤灯的共鸣之曲,发展出虚与
期刊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语文经典阅读教育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具备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心态和能力,并真正具备充足的语文素养。在当前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教学与实践相互脱离的状况,这对于高职院校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高职院校语
期刊
美人之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清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影》里曾描述过“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当有如此美人者,跨越时间的长河,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向我们翩翩走来,是多么地让人心驰神往……  古典诗词中多美女,杨玉环就是这其中的绝代佳人之一。可怎样才能写出美人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画论家顾恺之曾提出过“以形写神”的绘画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一部部红色书籍砥砺品格;一份份红色报刊催人奋进。《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共产党》等书刊所刊载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对这些书刊情有独钟、赞扬有加。毛泽东还曾深情地提及1920年8月出版的《共產党宣言》中文本,是其铭记于心的三本书之一。而对于1920年11月7日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毛泽东认为其“旗帜鲜明”。  党成立后所创办的人
期刊
编辑要尽全力为作者做好服务,让作品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采访人:周总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口述史訪谈,您责编的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被评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之一,是畅销书的经典,您的名字将和这本书一起流传下去,这应该说是编辑努力争取的最高境界。当时二月河名不见经传,只是南阳地区的一个作家,我很好奇,您为什么找他约稿呢?您是如何打造《雍正皇帝》这部经典畅销书的?  周百义:19
期刊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记录着城市的变迁,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一起,成为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博物馆公共教育的职能日益凸显,形成了很多具有实效的创新方式,同时,与出版及阅读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借力,彼此赋能,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笔者从事博物馆公共教育工作30余年,是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尤其是在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方面不断创新和探索,推
期刊
自画像  昂起的头上有翅膀的  暗示,但大衣宽松。  在眼睛的闭起中,手臂的  宁静中:能量纯粹的匿藏所。  这就是那人,要飞,要唱,  要克服天生的笨拙,  以内在的节奏,以词语  那迸出火花的可锻造性。  这是曼德尔施塔姆的“自画像”,整首诗暗示:那人有写诗的能量,他爱写诗,写任何诗。他“以内在的节奏,以词语/那迸出火花的可锻造性。”锻造了各种风格的诗歌。从早期、中期略带拘谨、意象密集如这首《
期刊
3月27日,《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著名党史专家、丛书主编邵维正少将,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何成,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何瑞,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钟华,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青林,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