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业务与意识形态功能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媒体如林,思潮如海的情势下,中国传媒大学坚持对“共和国党报”的研究与提升,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受命对一些研究者的发言进行点评,不敢怠慢,且有体验。
  
  (一)
  初步分析了党报进行全媒体综合性业务探讨的根据。主要有二条:一是新技术的出现及迅速推广;二是在这种新技术迅速推广的基础上,党报消费群体及读者的阅读习惯的颠覆性改变。肯定了党报全媒体业务拓展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也对这一探讨提出了若干需要探讨的问题。
  比如华东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提出,在全媒体条件下,新闻产品同质化的可能性,新闻产品客观性的损耗,新闻产品关注度的两极化,新闻中心或新闻产品生产的局限性等。
  又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王佳航博士提出,全媒体方式的一次开发,多次售卖,是否能够扩张原有读者群,从而获得新的赢利空间?其中还蕴含着一个问题,全媒体的集约化生产能否节约出剩余生产力,剩余生产力是被裁员,还是向新的新闻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另外,我们的党报全媒体运行方式是否实际上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自己并无多少实际收益。
  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李玉泉部长结合去年对长大学生见义勇为、救人身亡事件的报道,讲到党报新闻的真实性和引导性问题。实际上提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个永久性命题仍有相当的困难,特别是在多媒体、网络媒体的情况下更为困难,难在何处?因为报道者怀有不同的目的性,强调党报公信力和社会担当的记者千方百计地维护其客观真实性,而有着极强个人或小团体功利目的记者,则往往根据功利性目的性来修正真实性,甚至借助党和政府一些部门的同志对新闻的不适应心理,使其不够真实性具有了某种真实性的效果。二是对现有真实性的引导问题。即是说对于真实性的引导,亦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即便是阴暗面,也能使人从中得到教训,增强克服阴暗面的信心,得到克服阴暗面的方法;另一种是消极的引导,比如把罪恶、灾难、事故等集中报道,产生叠加效应,从而客观上会使人对整个社会产生失范心理,进而采取极端措施,或者客观上为新的犯罪提供了某种学习和借鉴。引导性问题真是值得我们党报论坛持续地进行研究。
  还有同志,如天津师大刘陈等同志提出了党报的意识形态担当问题。他们分析了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强势扩张,以及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公众意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分解,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
  还有天津师大李秀云教授谈到两个方面的媒介素养问题:一是媒体与媒体人自身的媒介素养问题;二是公众的媒介素养问题,也很有见地。其实还有官员的媒介素养问题。
  
  (二)
  由点评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启示:
  1、论坛参与者对于全媒体传播方式,既有肯定,也有质疑,弘扬了一种好的学风,反映了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从肯定方面讲,全媒体传播方式体现了对新的生产力的追求与适应,扩大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半径与覆盖空间,使得党报党刊在时效性、传输速度及滚动传播上表现了新的丰采,也就有了不同的全媒体模式,包括对人才规格和培养内容也有了新的要求。
  2、讨论既有技术问题,更涉及内容问题,体现了一定深度。全媒体本质上是技术问题,如何加正同志提出“网媒无边无沿”的观点等,但讨论超出了技术范围,特别提出了党报的社会担当问题、意识形态功能问题、媒介素养问题等。
  3、既要重视对一般报刊的功能、规律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党报、党刊的功能和规律的研究,表明了一种责任。这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我们传媒竞争力的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板块。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希望党报论坛办得更好,永远地办下去,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为之做出长期努力。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李晓晔)1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京举行为公平与正义的守望者保驾护航——《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颁布一周年暨庆祝2010年记者节工作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多年来,新闻出版总署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记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加强记者权益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7年,印发了《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
期刊
本土就是贴近性,本土就是竞争力。传播学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梯级依次为:与自己相关的事、身边的事、社区的事、所处的地区及行业、全国和国际上的事。由此可见,受众对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除了重要性和时效性外,贴近性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毫无疑问,本土新闻是地市报的拳头和与外地媒体竞争的利器,是打造地方强势媒体的根本出路。特别在新闻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如同传媒界一句行话所言,电视是天上飞的,
期刊
2010年是中国三网融合推进的关键之年。当前,传媒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网融合、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从国际视角,深度分析三网融合的政策制度、运营方式、媒体营销以及受众行为,11月28日,以“三网融合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为主题的第八届亚洲传媒论坛在北京举办。  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做了中国广电在三网融合中面临四方面主要任务的基调演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流程再造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全球,继而带来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今天,流程再造同样成为传统报业由单一媒体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型,从而扭转目前被动局面的必然选择。具体到现代财经报纸,从纯粹商业角度而言它只不过是一种内容提供商,但就具体属性而言,它又属于一种专业媒体,如果据此以为财经报纸的内容必须体现出足够的“专业水准”才称得上合格,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误
期刊
对区域性门户网站而言,讲突破困境,是因为面临三道难题:网站流量如何提高?经营效益如何提高?社会影响如何提高?而这三道题,对斗法于四川的网络媒体来讲,更显迫切、更需思量、也更难于作答!此皆源于竞争的激烈:竞争对手多、强手优势足、模仿复制快。稍有疏忽,网站的流量排名、效益排名、影响排名等各项指标就会迅速滑落,被旗鼓相当的对手迅疾赶上、超越。  说竞争对手多,是因为放眼成都,为人熟知的除官方性的中央网媒
期刊
《盲人月刊》于1954年3月15日创刊于北京。它是由中国残联主办的惟一具有盲文版、电子汉文版、录音版的综合性文化月刊。  在《盲人月刊》56年的历史上,开展征文活动是一大优良传统,是深受盲人读者欢迎的一大品牌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编辑部共开展了8次大的征文活动,尤其是2002年创办电子汉文版以来,更是紧锣密鼓地举办了5次征文活动,其中有3次重大征文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创造了新风格,形成
期刊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播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今天的各家电视
期刊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层次背景下,2009年10月,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启动,新华网是首批试点的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自此,新华网围绕“把新华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网络媒体,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的目标,统一思想,克服困难,积极稳妥地推进转企改制各项工作。  2009年下半年,新华网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转企改制的动员工作;2009年11月底,制订转企改
期刊
近年来,通过大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重点新闻网站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迅速崛起,在引导网上舆论、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不仅提供了我国85%以上的网上时政类新闻信息,而且已成为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整体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影响力日益扩大,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积极做大做强,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
期刊
到底是把报纸做成新闻纸还是观点纸,长久以来在新闻界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种以往看似只存在于业务理念争论中的命题,在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有必要被重新审视。在新时代条件下,面临新媒体的冲击,权威、独到的观点,深入准确的新闻报道永远是传统纸媒的核心竞争力。  当下的传媒运营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两种方向。  一种方向是呼吁当前新闻界回归信息本位。当今,“厚报”流行,但每天的新闻有限,不少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