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唱片业界和音乐下载网站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吵得沸沸扬扬,虽然大多数的判词都站在唱片业者这边,但是从网络下载音乐的风气,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是夹在两股势力之间的传统唱片零售业者,左右为难,生意一落千丈。
为了求生存,唱片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生意大好,却有自断臂膀之虞
美国新泽西州的史考弟唱片行,在今年就开始实行了一项“即买、即录、即换”(BUY IT,BURN IT,RETURN IT)活动,也就是说,他们鼓励顾客在店里买了全新或二手的CD之后,回家把喜欢的曲子录在自己的电脑或是MP3里面,然后在10天之内将光碟拿回店里退换。不过,不是换现金,而是相当于原价7折的信用点数,提供下次消费时扣抵之用。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消费者反应热烈,唱片销售额明显上升,显然老板和顾客都很高兴,就只有代表主流唱片公司的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笑不出来。
史考弟唱片行总部位于SUMMIT市——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社区,邻近有好几所大学——原本在北新泽西州地区有5家分店,但是由于营业额衰退,他们今年初才刚关闭其中一家。
这家公司是由安东尼·史考弟于1956年创立,他本来是个旅行推销员,同时也是“瘦皮猴”法兰克·辛纳屈的歌迷。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唱片这玩意将来会大有搞头”,于是,辞掉工作,开了SUMMMIT市第一家唱片行。
几个月后,RCA唱片发行了“猫王”艾维斯·普利斯莱第一张唱片,引爆摇滚浪潮。1964年,“披头士”登陆美国,又造成另一股旋风。那些日子是唱片业的黄金时代。
现在公司传到第二代——46岁的盖瑞和44岁的杰夫手中,而唱片行的主要商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乙烯基塑胶唱片变成卡式录音带,然后进化为CD光碟唱片。
但无论如何演变,在上个世纪至少所有的音乐商品都是实体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CD唱片销售的另一个高峰,痞子阿姆、小甜甜布兰妮和“超级男孩”等青少年偶像的专辑,都创下了惊人业绩。可是自从网络出现音乐下载功能之后,唱片的销售量就像滑梯一样只下不上。
史考弟唱片行去年的营业额为450万美元,比2003年衰退了20万美元,获利幅度更不如从前。
都是网络惹的祸
除了音乐下载网站外,亚马逊、eBay和其他网络商店,以及沃尔玛这些兼卖影音产品的大卖场及购物中心,也严重冲击传统唱片行的生意。
根据市场行销研究机构NPD集团的统计,唱片行销售数字在整个CD唱片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三年前的29%滑落到今年上半年的21%。“不论是独立经营的唱片行或是淘儿音乐店,都无法幸免。”NPD集团的音乐电影部总裁罗斯·克布尼克指出。
史考弟现在的主要客户群年龄层在30至50岁之间,也就是当年听着“披头士”或“超级男孩”的音乐长大的那些人。“现在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竟然从来没有逛过唱片行,”弟弟杰夫表示,“他们总是说:‘CD不用买,我录一张给你’。”
不过,史考弟兄弟并不因此排斥数码音乐,“我们才不要和IPOD的爱好者搞对立,”杰夫说,“我们要拥抱他们。”“我们要让现在的青少年觉得唱片行是很酷的地方,”盖瑞补充,“来这里不仅只是买一两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试听新的乐手和专辑、接触流行文化、和好朋友一起消磨美好时光。”
所以,史考弟唱片行在今年初推出“即买、即录、即换”活动,获得顾客热烈回响。
“我们的目的是卖出更多音乐、更多CD。”杰夫坦承。不过,在这年头唱片行要求生存,除了要有创意之外,还需要有更多样化的商品。
因此,过去40年来一直用偶像歌手海报作为装饰的墙壁,换成一排接着一排的货架,从印有布鲁斯·史普林斯汀剪景的T恤,到刻有KISS字样的金属皮带头,还有抛弃式耳机、交直流电变压器和iPOD专用扩音器等周边音响器材,洋洋洒洒,不一而足。
目前这些商品虽然只占史考弟整体销售额的5%,但是业绩正在逐渐增加之中,而且获利率超过五成。
另外一项迅速成长的业务,则是古董塑胶唱片的买卖,有人甚至远从日本来买。
负责这项业务的哥哥盖瑞已经建立一套老唱片的邮购目录,收集了8000多张早已绝版的声音。然而,史考弟唱片行近来最成功的行销策略,还是要属“即买、即录、即换”。
“不但全新和二手CD的销售量都有明显成长,”杰夫骄傲地说,“更重要的是顾客愿意去尝试新的音乐,因为他们知道不喜欢的话可以拿回来换,不用担心。”而数码音乐世代的青少年,对这项新政策的反映是“哇!好酷,我要赶快告诉我的朋友”。
但是RIAA却一点也不觉得“酷”。9月底,协会发言人珍妮·英格柏特森针对史考弟唱片行的新促销方式,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警告对方可能涉及侵犯版权以及违法出租影音出版品。
尽管史考弟强调他们在推出这项活动之前,曾经征询过律师有关版权和租售的相关法规,但是仍然表示愿意和RIAA合作,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修订这项政策。
英格柏特森随后又发表了一份措辞和缓许多的新声明,除了嘉许史考弟唱片行“从善如流”之外,并期望和对方合作开创符合数码音乐迷需求的商业模式。
由此可见,传统唱片零售商夹在新世代顾客与知识产权之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为了求生存,唱片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生意大好,却有自断臂膀之虞
美国新泽西州的史考弟唱片行,在今年就开始实行了一项“即买、即录、即换”(BUY IT,BURN IT,RETURN IT)活动,也就是说,他们鼓励顾客在店里买了全新或二手的CD之后,回家把喜欢的曲子录在自己的电脑或是MP3里面,然后在10天之内将光碟拿回店里退换。不过,不是换现金,而是相当于原价7折的信用点数,提供下次消费时扣抵之用。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消费者反应热烈,唱片销售额明显上升,显然老板和顾客都很高兴,就只有代表主流唱片公司的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笑不出来。
史考弟唱片行总部位于SUMMIT市——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社区,邻近有好几所大学——原本在北新泽西州地区有5家分店,但是由于营业额衰退,他们今年初才刚关闭其中一家。
这家公司是由安东尼·史考弟于1956年创立,他本来是个旅行推销员,同时也是“瘦皮猴”法兰克·辛纳屈的歌迷。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唱片这玩意将来会大有搞头”,于是,辞掉工作,开了SUMMMIT市第一家唱片行。
几个月后,RCA唱片发行了“猫王”艾维斯·普利斯莱第一张唱片,引爆摇滚浪潮。1964年,“披头士”登陆美国,又造成另一股旋风。那些日子是唱片业的黄金时代。
现在公司传到第二代——46岁的盖瑞和44岁的杰夫手中,而唱片行的主要商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乙烯基塑胶唱片变成卡式录音带,然后进化为CD光碟唱片。
但无论如何演变,在上个世纪至少所有的音乐商品都是实体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CD唱片销售的另一个高峰,痞子阿姆、小甜甜布兰妮和“超级男孩”等青少年偶像的专辑,都创下了惊人业绩。可是自从网络出现音乐下载功能之后,唱片的销售量就像滑梯一样只下不上。
史考弟唱片行去年的营业额为450万美元,比2003年衰退了20万美元,获利幅度更不如从前。
都是网络惹的祸
除了音乐下载网站外,亚马逊、eBay和其他网络商店,以及沃尔玛这些兼卖影音产品的大卖场及购物中心,也严重冲击传统唱片行的生意。
根据市场行销研究机构NPD集团的统计,唱片行销售数字在整个CD唱片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三年前的29%滑落到今年上半年的21%。“不论是独立经营的唱片行或是淘儿音乐店,都无法幸免。”NPD集团的音乐电影部总裁罗斯·克布尼克指出。
史考弟现在的主要客户群年龄层在30至50岁之间,也就是当年听着“披头士”或“超级男孩”的音乐长大的那些人。“现在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竟然从来没有逛过唱片行,”弟弟杰夫表示,“他们总是说:‘CD不用买,我录一张给你’。”
不过,史考弟兄弟并不因此排斥数码音乐,“我们才不要和IPOD的爱好者搞对立,”杰夫说,“我们要拥抱他们。”“我们要让现在的青少年觉得唱片行是很酷的地方,”盖瑞补充,“来这里不仅只是买一两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试听新的乐手和专辑、接触流行文化、和好朋友一起消磨美好时光。”
所以,史考弟唱片行在今年初推出“即买、即录、即换”活动,获得顾客热烈回响。
“我们的目的是卖出更多音乐、更多CD。”杰夫坦承。不过,在这年头唱片行要求生存,除了要有创意之外,还需要有更多样化的商品。
因此,过去40年来一直用偶像歌手海报作为装饰的墙壁,换成一排接着一排的货架,从印有布鲁斯·史普林斯汀剪景的T恤,到刻有KISS字样的金属皮带头,还有抛弃式耳机、交直流电变压器和iPOD专用扩音器等周边音响器材,洋洋洒洒,不一而足。
目前这些商品虽然只占史考弟整体销售额的5%,但是业绩正在逐渐增加之中,而且获利率超过五成。
另外一项迅速成长的业务,则是古董塑胶唱片的买卖,有人甚至远从日本来买。
负责这项业务的哥哥盖瑞已经建立一套老唱片的邮购目录,收集了8000多张早已绝版的声音。然而,史考弟唱片行近来最成功的行销策略,还是要属“即买、即录、即换”。
“不但全新和二手CD的销售量都有明显成长,”杰夫骄傲地说,“更重要的是顾客愿意去尝试新的音乐,因为他们知道不喜欢的话可以拿回来换,不用担心。”而数码音乐世代的青少年,对这项新政策的反映是“哇!好酷,我要赶快告诉我的朋友”。
但是RIAA却一点也不觉得“酷”。9月底,协会发言人珍妮·英格柏特森针对史考弟唱片行的新促销方式,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警告对方可能涉及侵犯版权以及违法出租影音出版品。
尽管史考弟强调他们在推出这项活动之前,曾经征询过律师有关版权和租售的相关法规,但是仍然表示愿意和RIAA合作,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修订这项政策。
英格柏特森随后又发表了一份措辞和缓许多的新声明,除了嘉许史考弟唱片行“从善如流”之外,并期望和对方合作开创符合数码音乐迷需求的商业模式。
由此可见,传统唱片零售商夹在新世代顾客与知识产权之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