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此次调查主要是研究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的专业关系,以性别、学历、专业等方面为切入口,对已就业人员的工作情况(2014-2016年)和在校生的就业意向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就业行业与专业对口程度及对个人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
关键词:就业行业 所学专业 对口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01-02
2014年东北电力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本专科生所签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与专业很对口的占31.13%,与专业比较对口的占36.72%,比较不对口的占19.20%,不对口的占12.95%。2015年东北电力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本专科生所签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与专业很对口的占22.01%,与专业比较对口的占36.93%,比较不对口的占18.27%,不对口的占8.28%。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采取网上调查形式,针对在校生,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本次调查共有近1000人参与,其中网上调查400人,实地发放600余份问卷中,有546份有效问卷,有374份网络调查填写完整,最终,综合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情况,共收到930份的有效问卷。
一、基本概况
(一)被调查者情况
1.性别
此次调查的性别比例虽然男生稍多于女生,男生占55.53%,女生占44.47%,但基本均衡。
2.学历
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占59.58%,专科占40.42%。本科生所占比例高于专科。
3.就业地区分布
接受调查者就业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及东北部,其中东北部占40.53%,中南部占45.21%,另有少部分属于中西部14.26%。
4.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工科占59.57%,涉及专业有电气、自动化、热能动力、土木工程、数学、化学、生物、给排水、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文科类占40.43%,涉及专业有社会工作、社会体育、会计学、日语、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5.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为4:6,其中2014年-2016年的毕业生占36.86%,在校生占63.14%。
(二)被调查者的对口就业情况与就业满意度情况
1.对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在目前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7.06%认为所选工作必须限自己专业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即可占56.47%,也有想拒绝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和对工作无要求的部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并不会严格要求甚至限制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持宽松态度。
2.对以后工作设想
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有56.1%的学生没有明确目标,42.68%的人能清楚计划,仅仅有1%的人对未来工作还未做过任何设想。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近99%。
3.被调查者接受就业指导的情况
因东北电力大学开设的创业就业教育指导课程为必修课,所以,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员在大学期间均100%接受了创业就业指导教育。
4.已就业人员目前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在网络调查中,现从事的工作限于所学的专业的占55.44%,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占26.83%,几乎不相关的占到21.73%。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大学生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接近80%。
5. 对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不对口的影响
综合网络调查问卷情况来看,18.33%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比较大,有69.67%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一般,12%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對未来工作发展没有影响。
二、统计分析
(一)不同专业性质对待未来从事工作的专业性质的态度也不同
就业灵活度较强的文科专业学生,对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具有较强的宽容对待态度;理科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较强导致就业灵活度较差,而且多数将自身的思维局限在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现象严重。
不同专业性质大学生对待未来从事工作前景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文科大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持灵活变通态度。这是因为文科生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近,兼容性较强;而理科生所学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学习对象具有特定性、针对性、专业性等特点,这导致就业面狭窄,就业兼容性不够,所以学生理所当然认为就业选择范围较小。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预期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意向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就业意向更为灵活和变通,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没有过度专业对口局限,思维相对活跃,对本学科认可度高。理科生就业的意向受专业性限制的影响较强。
(二)已就业的理工类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高于文科生
在对已就业学生的网络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在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理科生在理科生群体中就业不对口的比例为文科生3倍多。据调查,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科大学生中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占理科生群体总人数的大约六成,三成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只有一成的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而文科大学生群体总人数的三成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五成会从事与本专业部分相关的行业,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人数大约占两成。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理科大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对口度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虽然一些企业在某些岗位设置上没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但受传统用人单位专业性招聘思想影响,认为理科生的就业可塑性更高,因此招聘时更偏向于理科生。而文科生虽然与理科生相比就业心态和意向更灵活和广泛,但在实际中,多数用人企业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使得文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几率大大增高。从而出现理科生从事管理岗位的较多,而文科生走上技术岗位的较少,这可以说是专业使然。另外,对于专业与就业是否对口和对口的程度的判断,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因素,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专业特点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文科生选择就业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对于理科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普遍现象,应当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首先高校理科专业设置中存在专业对口程度不高的专业,造成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就业难对口的现象;二是理科生大多所学专业性强,目前理科专业的就业适用面较广,即使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工作,也能较快适应。
(三)在校本科生对就业专业对口期望值高
已工作的毕业生中对口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最低的是专科学历。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层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意愿越强烈。在高校就业调查中,有近八成的在校本科生希望未来的工作与专业对口,仅有约两成学生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行业,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表明对就业的专业没要求。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就业行业定位较为清晰,经过本科阶段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就业创业方面的学习帮助他们未来的就业定位。受访的人中大部分成表示未来职业要与所学专业相近,而对专业没有要求和不希望从事所学专业的学生只占少数,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工作基本都有较为清晰的定位。而专科生的专业对口要求度显然没有那么严格。在专科受访学生调查中,希望专业与就业对口的学生占四成左右,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也有接近四成。这也说明没有学历优势的专科生对于职业对口的期望值也相对低些。
(四)参加工作年份越短跳槽意愿越高,跳槽的意愿受就业不对口影响相对较小
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在工作2年的受访者中,没有跳槽意向的比例均约八成,工作已经处于稳定上升阶段;约工作一年以内的学生有较强的跳槽欲望。二者数据差距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
现实工作中,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与跳槽的关系较小。在离校毕业生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明自己跳槽不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的就业,而不对口的就业尴尬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而那些最初专业不对口而随时觉得自己会跳槽的新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之后大多数逐渐没有了跳槽的想法,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个人专业不对口没有必然联系。开始参加工作时,专业不对口可能由于工作内容与任务难以快速进入状态而导致较容易跳槽,但是一旦时间沉淀,尽管专业不对口,但是随着对工作环境与内容的熟悉与了解,跳槽意愿明显降低。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校就业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开设必修性质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有强烈就业意向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布置专业和学科设置,与社会和市场接轨,科学办学;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办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此外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计划與专业,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自身要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跟风随大流一味扩招,增加专业,而不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才的质量,同时要处理好“博、专、高”三个方面的关系,监控好毕业生的输出质量并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既使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丰富的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正确认识就业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意义,培养学生就业灵活性和可塑性
在招聘过程中和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应把专业是否对口当成是判断人才的唯一条件。虽然对口就业能很好地利用人才和人才自身的教育资源,减少知识浪费,但如果不能保证就业对口,招聘对口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也应懂得灵活变通,个人应综合考虑,长远打算,企业也应更加重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注重对人才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简单地以专业定终身,避免专业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校企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高校应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签订人才供需合同与高校负责岗前培训机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企业背景或者与企业共同薄弱的高校更应及时转变思路思想,积极寻求与之合作的企业群体,采取地区定向培养、岗位定向培养的方式,只要青年人有激情有毅力,社会与国家、学校应当为其提供充分的资源渠道,让人才有用,让人才可用,让人才能用,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彭月媛.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J].商,2015(10).
[2]吴亚凤.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调查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10).
关键词:就业行业 所学专业 对口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01-02
2014年东北电力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本专科生所签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与专业很对口的占31.13%,与专业比较对口的占36.72%,比较不对口的占19.20%,不对口的占12.95%。2015年东北电力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本专科生所签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与专业很对口的占22.01%,与专业比较对口的占36.93%,比较不对口的占18.27%,不对口的占8.28%。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采取网上调查形式,针对在校生,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本次调查共有近1000人参与,其中网上调查400人,实地发放600余份问卷中,有546份有效问卷,有374份网络调查填写完整,最终,综合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情况,共收到930份的有效问卷。
一、基本概况
(一)被调查者情况
1.性别
此次调查的性别比例虽然男生稍多于女生,男生占55.53%,女生占44.47%,但基本均衡。
2.学历
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占59.58%,专科占40.42%。本科生所占比例高于专科。
3.就业地区分布
接受调查者就业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及东北部,其中东北部占40.53%,中南部占45.21%,另有少部分属于中西部14.26%。
4.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工科占59.57%,涉及专业有电气、自动化、热能动力、土木工程、数学、化学、生物、给排水、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文科类占40.43%,涉及专业有社会工作、社会体育、会计学、日语、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5.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为4:6,其中2014年-2016年的毕业生占36.86%,在校生占63.14%。
(二)被调查者的对口就业情况与就业满意度情况
1.对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在目前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7.06%认为所选工作必须限自己专业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即可占56.47%,也有想拒绝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和对工作无要求的部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并不会严格要求甚至限制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持宽松态度。
2.对以后工作设想
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有56.1%的学生没有明确目标,42.68%的人能清楚计划,仅仅有1%的人对未来工作还未做过任何设想。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近99%。
3.被调查者接受就业指导的情况
因东北电力大学开设的创业就业教育指导课程为必修课,所以,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员在大学期间均100%接受了创业就业指导教育。
4.已就业人员目前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在网络调查中,现从事的工作限于所学的专业的占55.44%,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占26.83%,几乎不相关的占到21.73%。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大学生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接近80%。
5. 对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不对口的影响
综合网络调查问卷情况来看,18.33%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比较大,有69.67%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一般,12%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對未来工作发展没有影响。
二、统计分析
(一)不同专业性质对待未来从事工作的专业性质的态度也不同
就业灵活度较强的文科专业学生,对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具有较强的宽容对待态度;理科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较强导致就业灵活度较差,而且多数将自身的思维局限在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现象严重。
不同专业性质大学生对待未来从事工作前景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文科大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持灵活变通态度。这是因为文科生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近,兼容性较强;而理科生所学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学习对象具有特定性、针对性、专业性等特点,这导致就业面狭窄,就业兼容性不够,所以学生理所当然认为就业选择范围较小。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预期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意向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就业意向更为灵活和变通,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没有过度专业对口局限,思维相对活跃,对本学科认可度高。理科生就业的意向受专业性限制的影响较强。
(二)已就业的理工类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高于文科生
在对已就业学生的网络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在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理科生在理科生群体中就业不对口的比例为文科生3倍多。据调查,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科大学生中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占理科生群体总人数的大约六成,三成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只有一成的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而文科大学生群体总人数的三成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五成会从事与本专业部分相关的行业,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人数大约占两成。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理科大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对口度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虽然一些企业在某些岗位设置上没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但受传统用人单位专业性招聘思想影响,认为理科生的就业可塑性更高,因此招聘时更偏向于理科生。而文科生虽然与理科生相比就业心态和意向更灵活和广泛,但在实际中,多数用人企业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使得文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几率大大增高。从而出现理科生从事管理岗位的较多,而文科生走上技术岗位的较少,这可以说是专业使然。另外,对于专业与就业是否对口和对口的程度的判断,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因素,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专业特点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文科生选择就业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对于理科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普遍现象,应当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首先高校理科专业设置中存在专业对口程度不高的专业,造成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就业难对口的现象;二是理科生大多所学专业性强,目前理科专业的就业适用面较广,即使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工作,也能较快适应。
(三)在校本科生对就业专业对口期望值高
已工作的毕业生中对口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最低的是专科学历。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层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意愿越强烈。在高校就业调查中,有近八成的在校本科生希望未来的工作与专业对口,仅有约两成学生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行业,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表明对就业的专业没要求。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就业行业定位较为清晰,经过本科阶段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就业创业方面的学习帮助他们未来的就业定位。受访的人中大部分成表示未来职业要与所学专业相近,而对专业没有要求和不希望从事所学专业的学生只占少数,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工作基本都有较为清晰的定位。而专科生的专业对口要求度显然没有那么严格。在专科受访学生调查中,希望专业与就业对口的学生占四成左右,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也有接近四成。这也说明没有学历优势的专科生对于职业对口的期望值也相对低些。
(四)参加工作年份越短跳槽意愿越高,跳槽的意愿受就业不对口影响相对较小
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在工作2年的受访者中,没有跳槽意向的比例均约八成,工作已经处于稳定上升阶段;约工作一年以内的学生有较强的跳槽欲望。二者数据差距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
现实工作中,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与跳槽的关系较小。在离校毕业生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明自己跳槽不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的就业,而不对口的就业尴尬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而那些最初专业不对口而随时觉得自己会跳槽的新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之后大多数逐渐没有了跳槽的想法,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个人专业不对口没有必然联系。开始参加工作时,专业不对口可能由于工作内容与任务难以快速进入状态而导致较容易跳槽,但是一旦时间沉淀,尽管专业不对口,但是随着对工作环境与内容的熟悉与了解,跳槽意愿明显降低。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校就业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开设必修性质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有强烈就业意向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布置专业和学科设置,与社会和市场接轨,科学办学;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办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此外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计划與专业,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自身要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跟风随大流一味扩招,增加专业,而不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才的质量,同时要处理好“博、专、高”三个方面的关系,监控好毕业生的输出质量并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既使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丰富的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正确认识就业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意义,培养学生就业灵活性和可塑性
在招聘过程中和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应把专业是否对口当成是判断人才的唯一条件。虽然对口就业能很好地利用人才和人才自身的教育资源,减少知识浪费,但如果不能保证就业对口,招聘对口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也应懂得灵活变通,个人应综合考虑,长远打算,企业也应更加重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注重对人才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简单地以专业定终身,避免专业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校企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高校应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签订人才供需合同与高校负责岗前培训机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企业背景或者与企业共同薄弱的高校更应及时转变思路思想,积极寻求与之合作的企业群体,采取地区定向培养、岗位定向培养的方式,只要青年人有激情有毅力,社会与国家、学校应当为其提供充分的资源渠道,让人才有用,让人才可用,让人才能用,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彭月媛.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J].商,2015(10).
[2]吴亚凤.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调查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