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颂领袖 棉田显情怀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1953年,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开始了通过农业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关心农业和农民问题,1958年8月9日和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不辞辛苦,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先后两次亲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视察棉花试验田,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也正是在他们的关怀和激励下,通过几代农科院人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农科院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毛主席首次视察时,时任山东省农科所副所长、棉花专家的秦杰同志陪同主席视察了棉田。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健步走进棉花试验田,亲手拨开棉花棵,兴趣浓郁地与秦杰同志一起,仔细地自下而上数一棵结桃累累的棉花株,共数了64个大桃子。数完后,主席微笑着说:“很好!”
  著名画家王旭东创作的国画作品《毛主席视察棉田》,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描绘。此作完成于1974年,为当时济南市文化局组织美术界进行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项目之一,并于后来在山东省美展中荣获一等奖。在那个年代,进行领袖形象作品的创作,对于画家来说是无上光荣的,没有名和利的思想掺杂在其中。当接到创作此图的任务后,王旭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对伟人的敬仰崇拜之情化作创作灵感,在参考了很多描绘毛主席的作品,并搜集了大量关于主席视察农科院棉田时的素材后,以饱蘸深情的画笔创作出了这幅传神、亲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画卷。
  当时,美术创作体现的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为歌颂伟人,由英雄工农兵发展出来的艺术创作“高、大、全”的造型方法,在文革中承担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民族化的任务,通过“红、光、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革命的理想主义情怀和乐观主義精神。在这种创作规范下,作品表现出的形象往往是公式化、概念化的范式和照相式的宣传画模式,真正提炼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作品比较少。从本质上来讲,艺术要源于生活,艺术创作要有生活基础并服务于生活。显然,画家当时的创作思想,是希望能对时下的美术规范有所突破的。创作此图时,为了能使作品气氛表现的轻松、生动且有生活气息,画家数易其稿。一开始,画家决定重点描绘毛主席低着头哈着腰在数棉桃的瞬间。后来觉得形象不够开阔和伸展,最终决定将创作的视角,定格在毛主席数完棉桃后站起来同科研人员交谈的瞬间。如此一来,毛主席高大的形象便能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图中,毛主席右手托着棉枝,左手指着棉桃,在跟大家交谈着什么。正在起身的正是当时的棉花专家秦杰,在场的其余同志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毛主席的教诲。整幅作品,抛开了以往创作领袖形象时严肃的政治性,显得轻松和谐,很有生活感。尽管画面中每个人物形象的动态各不相同,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大家的心理和思想是统一的。为突出主题,毛主席的形象被安排在近乎画面中间的位置,相对其他人物形象略显高大,两边各安排了六个人物形象,并突出了两组人物之间的聚散对比。如此一来,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就自然地聚集到了毛主席身上,画面人物的聚散关系也进一步盘活了画面空间,增强了轻松和谐的气氛。在棉田的处理上,画家通过虚实对比,以写实的手法着重描绘了主席数过棉桃的那一株。硕大而饱满的棉桃与大家欢快的笑容相得益彰,更好地衬托出领袖对大家科研成就的肯定和满意。
  为了画好此作,王旭东带着最深厚浓郁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写生和创作。《毛主席视察棉田》整幅作品,尺幅比较大,人物形象基本上是等大比例。除了主席的形象以参考照片为主外,其余的形象全部是从农科院找来模特进行的写生创作,因此,创作时对人物造型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对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出身,又进行过油画和版画创作的王旭东来说,造型能力恰好是其强项。在创作中,画家着意通过突出人物造型来体现画面人物形象的动态、神情和整个气场。图中,画家刻意抹去了科研工作者与农民形象在身份上的差别,尽以朴实的面貌示人,但这也恰恰是画家后来自觉有缺憾的地方。他认为,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特征的描绘应该再突出一下。但在当时知识分子身处社会“臭老九”阶层的处境下,是很难突破意识形态对艺术创作的规训的。
  总体来讲,此图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领袖题材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范式,抛开政治性,力求从故事情节的选材和技法表现上去表现生活。画家也以饱满的艺术热情塑造了整个画面的和谐氛围,通过人物形象之间轻松的交流和淳朴的笑容,直观地反映出各个人物形象的心理状态;将毛主席深入基层,关心、重视农业发展的情怀充分地彰显出来;也将大家内心对领袖的崇敬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观众,使作品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其他文献
[提 要]随着办学定位的确立,应用型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要有新的思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以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为视域,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着力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到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并贯穿于大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与择业中,以此培育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思维,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进路所在。   [关键词]应用型
期刊
我学习摄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在2014年前,我手中的摄影器材是数码卡片机。一开始,我认为学摄影只要随便听听课,旅游时能拍拍纪念照就行了。我那时是将摄影当成退休后给自己一个寻找乐趣的方式,从没有想过参加各种摄影比赛。  2013年9月,我随摄影班去内蒙古赤峰、阿尔山、坝上等地摄影采风时,才发现卡片机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创作意图。那时,我有了一个思维上的大转变:既然我选择学习摄影,就不能只是在上课时听听
期刊
期刊
文绍白,1957年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当过工人、职员、记者。2012年起,受聘于湖南省石门县老年大学,担任美术教师。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被市、县两级宣传部授予“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其新闻作品在省、市两级系统竞赛中多次获奖。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在艺术实践中多以家乡的风土人情为素材,追求一种恬静、清新的藝术风格。其创作的《悄悄黄昏》,入选中日“衣带水”美术作品交流展,并被日
期刊
(3)上下结构  上下結构的字,通常由部首和主体两方面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  (4)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字,通常由三个“基本单位”纵向排列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过大。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  (5)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通常由内外两个“基本单位”,以两面以上的环绕方式组合而成。通常分为两面包围、三面包围
期刊
郑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鬻画为生,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书画家。  郑燮此幅《
期刊
刘振鹤,字遐龄,号老鹤,1943年生,安徽霍山人。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2003年起担任霍山老年大学国画教师。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老年人学画的特点,他总结编写了《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老年大学国画教程》等。他有多幅美术作品在省内外展出并获奖,亦有多篇老年大学教学内容的文章在《老年教育》杂志上发表。2011~2013年,连续3年被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爱心书画家”称
期刊
徐矿集团老年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煤建路17号,是江苏省特大煤炭企业——徐州矿务集团主管的一所企业老年大学。徐矿老年大学创办近20年来,在徐矿集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始终坚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余热生辉,文化养老”的办学宗旨和“教、学、乐、为”相结合的教学方针,经过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如今已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学校拥有建筑面积550余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期刊
1969年10月,一直想跟于希宁老师学习绘画的我,经妹夫杨文仁介绍,第一次来到了于老师家。当时的我激动不已,恭敬地向于老师鞠了一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收徒属于封建思想,是不允许的,会被批判。所以,我只能简单地鞠一躬,算是举行了拜师“仪式”。  我一向敬仰于老师,现在终于有机会跟其学习,更是诚惶诚恐。老师画画前先是用小碗调上半碗淡墨,然后将毛笔放在里面浸泡。他总是谆谆教导我:“画画时一定要将毛笔浸泡
期刊
[提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首先需要夯实乡村治理的基层基础。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激发乡村治理活力,C市Y区M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建引领,善治共享”的工作思路,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有效整合力量和资源,形成集中、集约、集聚效应,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