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9年以来,教育部改革和更新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增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人数持续上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融合了专业精神和学术精神,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下,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有新的需求,尤其是具有人文素养的工程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其培养特点和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交叉学科特点,研究了在新工科和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基于新需求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新工科;新文科;交叉学科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83
  1 研究背景意义
  1.1 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需要
  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了重组,增加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类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了立体、开放、多元的发展局面,在划分上,形成了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三种学位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缓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社会将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1]。在新工科和新文科的背景下,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特征,研究生培养模式也越来越趋于系统化和综合化,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2-3]。现有的一门学科的发展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已不能满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多学科培养模式和机制,培养出能够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先进创新型人才[4],已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
  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是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学科,其培养是以为社会提供能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思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关键[5]。可以看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基本内涵。
  1.2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持续增长
  1.2.1 国家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并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
   教育部明确表示将以扩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即“专硕”为主,这是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增加研究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措施。
  如图1所示,自2009年扩招政策出台,2009年我国专硕招生7.14万人,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15.9%;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并于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2018年专硕招生占比为57.7%,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如图2所示)。
  1.2.2 各高校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提高
  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均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其中以扩招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以长沙理工大学统计数据为例(如图3所示),在过去的五年中,仅2015年专业硕士的申请人数少于学术硕士的申请人数,2016年相差无几,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硕士的申请人数已经超过了硕士学位。
  1.2.3 专硕报考意愿增强
  图4为专业硕士选择意愿分析图,如图所示,近40%的选择认为专硕更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认为专硕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的达23%,种种因素影响下,全国各省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且减缓趋势不明显,增长的速率远超学术型硕士。
  1.3 研究现状
  1.3.1 “新工科”研究现状
  “新工科”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工科教育而提出来的。由于“新工科”教育是一个新概念,因此其内涵正在得到进一步探索。瞿振元[6]指出我国人才培养缺乏明确标准,理科化倾向比较严重,忽视工程价值观和工程伦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马陆亭[7]认为,“新工科”的“新”在于:首先它是一门由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其次是它与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保持一致。吴涛[8]认为,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本质要求在于教育系统对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与定位精准性。
  1.3.2 交叉学科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跨学科领域最有可能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的大学必然会遵循这一发展趋势,并着重于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外长期以来被認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周叶中[9]指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培养学科交叉型研究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然规律。黄俊平[10]对北京大学的学科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指出要“为交叉型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保障的平台,为交叉型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和特殊通道,还要为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
  1.3.3 专业硕士培养研究现状
  国内方面,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对其培养模式研究的较权威的著作相对而言较少,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及硕博论文上,张海英[11]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以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孙怀林[12]指出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顾越桦[13]提出通过各培养环节协同运行等改革举措,构建多元培养机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史玉伟[14]针对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要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在专业硕士的相关制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在制度保障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较国内,国外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且重视程度较高,区别于国内的是,国外研究大都是针对一种具体人才提出培养目标。St John[15]表明合作教育可以给各方合作主体带来众多利益,并指出从理论经验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转换中逐步改进是可以促进合作教育的。针对开展产学研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Sylvia J Browng [16]探究了在特定背景下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开始,分析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G Seliger,C Reise[17]针对工程师提出了培养目标,强调应该在工商管理硕士教学中增加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综上所述,当前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定位还不够清晰,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硕士能力期望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应针对交叉学科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深入探讨校外实践培养与研究生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最终得出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下的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硕士能力达成评价方法。
  2 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差异的高度融合已成为现代学科发展的最重要趋势之一。与单一课程培养和其他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多元性
  交叉型学科研究生培养不再以单一课程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而更加注重以两个一级学科或两个一级学科和几种知识的组合作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构建集发展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从而可以在较高水平上解决复杂的跨学科问题。硕士生培养目标和内容所要求的多样化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与素质已成为交叉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特征。
  2.2 问题导向性
  创造研究生交叉型学科学习培养模式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是解决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复杂而全面的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而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交叉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和价值导向,这是硕士研究生交叉型学科培养与以往单一学科培养之间的本质区别。
  2.3 协同创新性
  交叉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通过协作创新来培养,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通常需要各院校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类型的协作不仅需要在学校层次进行顶层设计和资源分配,而且还需要在课程教学、教师任聘、学生指导、质量控制和其他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进行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协作。与单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与协作创新的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3 我国当前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引入全日制专业研究生教育以来,虽然报名人数和录取规模逐年增加,但对专业研究生的培训效果与素质和社会要求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充分反映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缺乏区分度;案例研究和实践培训的比例很低,职业性的指导不足。
  3.1 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我国专业学位课程和实践培训的学术色彩浓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度和有效性非常有限,专业学位与专业资格认证之间的联系发展也很缓慢。课程和教学没有针对性,学术课程比重太大而实践课程比重太小,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被认为是另一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3.2 培养模式缺乏协作机制
  在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才刚刚起步。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只强调借鉴,而忽略了这两种培养模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在向专业学位硕士生和学术学位硕士生指导时,导师没有在同时反映两种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目标和特点时注意加强这两种类型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应利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采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机制,以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认识到两者的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协调发展。
  3.3 专业实践脱离课程内容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基于学术型研究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其教学属性、方法和内容缺乏实践,而专业实践恰恰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不同于其他类型研究生的主要特征。但是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由于实践基地有限,实践基地建设人员积极性较低以及实践基地管理体系不完善,成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弊端。
  3.4 导师管理制度不足
  为了确保培养质量,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双重导师培养制度。双重导师的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以校内导师作为主要負责人来培养学生,校外导师则参与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课程和论文指导工作。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双重导师制度仍未完全有效。例如,可以提供实践培训指导的教师人数不足,校内外的导师在选择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培养模式研究
  4.1 新理念、新技术融合发展下的交通运输类人才能力结构
  基于成果导向等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及新工科的内涵特征,结合行业与企业对交通运输类人才的新需求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构建核心能力、基础能力和拓展能力“三圈层”能力结构,见图5。
  4.2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围绕新工科与新文科背景,体现交叉学科特性,结合能力需求,提出课程体系。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突出职业认证中企业实践,培养职业能力,规划建设物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资源平台,优化课程体系中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内容所占比例,通过案例研讨角色扮演以及项目演练等手段,使课堂教学项目化情景化;引入校企双元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施模式(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如图6所示。   4.3 实践与论文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
  提出新形势下的专业学位硕士校外实践与毕业论文结合下的“三主体三阶段”培养思路,初步分析如图7所示。
  5 结论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并着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围绕新理念、新技术,发展个性化学生;围绕交叉学科特性,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的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注重研究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完善实习管理方法。创造知识多元性、问题导向性、协同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研究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为研究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瑞颖,蔡旻恩.理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9(15):34-38,49.
  [2]邹晓东,李拓宇,张炜,等.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与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9-14.
  [3]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4]原帅,黄宗英,贺飞.交叉与融合下学科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4-7.
  [5]王瑜,于重重,苏维均,等.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6):115-116.
  [6]瞿振元.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2-16.
  [7]马陆亭.本科教育模式的共性要素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6-7,23.
  [8]吴涛,吴福培,包能胜,等.新工科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本质溯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6-22,54.
  [9]周葉中.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7-11.
  [10]黄俊平,陈秋媛,瞿毅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5):39-42.
  [11]张海英.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2]孙怀林,肖鹏.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95-98.
  [13]顾越桦,叶秉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6(2):104-106.
  [14]史玉伟.中日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
  [15]ST JOHN S.A reflection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from experience to experiential learning.Asia-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2007,8(1):67-76.
  [16]SYLVIAL J,BROWN G.On the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management[J].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2012(11).
  [17]G SELIGER,C REISE,P BILGE.Curriculum design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Experienc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aster program “glob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J].Advances in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2011(20):3-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0-0246,2018-201);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JGZD042)。
  [作者简介]柳伍生(1976—),男,湖北监利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方面的科研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由于大数据时代来临,促使社会大众对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涉及数据分析、建模及整理等。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及前沿阵地,而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除全面分析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外,无法脱离健全课程体系及革新教学模式的支持。因此,文章以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处于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落后的内部审计环境通常制约着其价值的实现,文章就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供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172  1 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 要]内部审计属于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管理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新背景,对我国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从如何有效运用科学技术、转变审计工作方式、加强农信社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为改变我国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内部审计;农信社;金融机构  [DOI]10.13939/j.
[摘 要]随着科技信息时代发展,企业商业模式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生存,因此,律师事务所必须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很多管理会计工具还处于理论的层次,需要不断在中国企业中实践,形成中国管理会计理论。文章主要通过开源节流,运用本量利分析和公司制定KPI如财务分析,案源开阔面,加强客户服务,融通内部业财税业务,制定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等为企业创造出更多参考价值,为企业盈利模式有质
[摘 要]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策略,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项目实施建设的各项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从根源处有效改善项目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可以发现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了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更为精确的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文章就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概述,梳理分析电力工程项目
[摘 要]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要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成本控制,以此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帮助自身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围绕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研究,首先阐释了该项工作实施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制造业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DOI]10.13939/j.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院校中学习。来华留学生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为来华留学生与各高校建立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实行微信公众号和网页端双管理,以手机端为主,电脑端为辅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一体化服务;“一带一路”  [DOI]
[摘 要]新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為市场经济增添了发展的活力。在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为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据一些具体的数据表明,在部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比如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这种问题的具体原因有许多,如企业会计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化管理提起重视、部分会计人员不能科学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模式开展具体的企业管
[摘 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产量,降低成本,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长,几乎贯穿企业整个生产、销售全过程。如何有效购置、管理、使用、处置企业固定资产,对于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处置等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
[摘 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适当的流程优化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文章探讨了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财会流程优化的方法,希望能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会流程;优化方